-
1 # 宋安之
-
2 # 明月在天我在家
非是篡朝忤逆者,曾解倒懸濟萬民。唯賢但舉捫蝨相,圖新更廢椒房親。推食未防薪下火,解衣猶覆魚服臣。半壁山河何足道?一心寰宇華夷混。百萬皮鞭阻江水,千秋英名葬壽春。遙望建康王氣散,未到長安天下分。魚龍變幻弄滄海,虎兕脫椏亂風雲。何妨符氏歸姚氏?不興前秦興後秦。莫怪將軍揚聲問:龍驤豈可輕許人?
-
3 # 點微歷史
苻堅死後封神。
在中國歷史,所有帝王中幾乎沒有幾個死後封神的。
苻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
苻堅死後兩支敵軍,嚎啕大哭,勒死苻堅的姚萇也哭,遠在西域的後涼國主下令舉國發喪。這是前所未有。
苻堅稱得上大帝大帝需要恢宏的氣度,奔湧勃發的精力,不拘一格的態度,海納百川的胸懷。
對苻堅瞭解不深的,只會知道淝水之戰,被姚萇勒死。
不知道的是,苻堅從彈丸之地,變成超級大國,只要一世努力。雖嬴政也不及,嬴政憑藉六世之功,吞併六國。苻堅,消滅北方各種割據政權,直逼巴蜀,猶如秋風掃落葉。仇池國王子楊安對苻堅至死不渝,忠心無二,立下卓越功勳。
王猛入秦,猶如蛟龍出海。苻堅相猛,猶如飛龍在天。
即使狼子野心的慕容垂也不敢背後捅刀。
苻堅的仁愛之心,苻堅從不屠城。有一點,苻堅仁愛不能代表他不殺人。
他絕不亂殺無辜。能不屠戮,絕不屠戮。
苻重苻洛多次謀反,苻堅才殺掉了他們。
拓拔鮮卑部,被苻堅征服,此時拓跋珪不過6歲,苻堅饒恕了他。(日後的征服帝王,基本不留活口,小孩子也不行。)
他饒了拓拔圭,並且在他手底下成長——日後北魏赫赫有名的道武帝。
苻堅論功績,耀眼矚目。論品德,高山仰止。論胸懷,海納百川。論氣度,威震四方。
-
4 # 東籬南山534
有開國平天下之志,無治國安天下之才,胸襟雖廣,權謀不及,一失良輔,便如齊桓,一子落錯,滿盤皆輸,可惜了明主之像,卻無明主之命,夷狄之君,其運皆繫於一身,人在則運興,人亡則運滅,故曰: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也。
-
5 # 玄坤文史
苻堅還是挺有名氣,畢竟人能被封神的本身就少之又少,他執政能力相較於同一時期的皇帝也算是較為傑出的了,但是他配不配得上“大帝”這個稱號,恐怕就要打個問號了。
苻堅
苻堅是透過政變處死苻生即位的,苻生是個非常殘暴的君主,在位期間倒行逆施,苻堅即位後接手的前秦就是一個爛攤子,為了鞏固統治,苻堅開始撥亂反正,恢復宗室,與民休息,逐漸讓前秦度過了危機。
提到苻堅就必然會說道他的黃金搭檔王猛,王猛出身貧寒,卻被苻堅重用提拔,雖然王猛屢次被前秦貴族詆譭,但是也正因為有苻堅信任,王猛才得以施展才華。在苻堅的治理下,前秦的吏治,社會風氣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國家逐漸變得富裕了。
在苻堅的統治逐漸穩固後,苻堅鎮壓了國內的反對勢力,先後出兵討伐了前燕,前涼,代國,數次擊百了東晉,在軍事上取得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苻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容易輕信於人。
姚萇、慕容垂投奔前秦,均得到了苻堅的器重,授予他們高官要職,王猛曾經勸導過苻堅:“與人為善也不可敵我不分,慕容垂是鮮卑族首領,姚萇是羌族首領,前秦國內,鮮卑人和羌人雜居,這兩人還握有兵權,如果遇到事變,國家就危險了。”
但是苻堅還是非常信任這兩人,後來王猛死了,苻堅率大軍和東晉決戰,結果最後淝水兵敗,前秦就此一蹶不振,姚萇、慕容垂分別率領羌族,鮮卑族反叛,建立了後秦和後燕,苻堅在五將山被生擒,被送到了姚萇面前,最後被姚萇下令殺死。
所以苻堅雖然治理國家很有一套,能在亂世之中,讓前秦崛起,統一北方,出兵遠征西域,但是在用人上又太過“仁慈”,權力過於分散,對掌握權力的前秦皇族,重臣的約束力不強,最後導致了前秦的內亂。
淝水之戰
苻堅舉全國之力和東晉決戰,這樣的決定也非常不明智,另外苻堅統治前秦,並沒有建立一個大一統王朝,最後還因為判斷失誤死於姚萇之手,如何能稱為“大帝”?
-
6 # 三葉草悅典
苻堅是五胡十六國中最英明的皇帝,也是一個悲情皇帝,其特點有四:
1,功業大。苻堅的前秦政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盛時疆域東起朝鮮,西抵蔥嶺,南並巴蜀,北逾陰山,相當於三國時期的曹魏加蜀漢,只有東南一隅的東晉(相當於三國時期的東吳)沒有納入一統,是東亞最大的強國。在淝水之戰前,苻堅還派大將呂光征服龜茲,臣服西域各國,將中亞高僧鳩摩羅什迎進中原,開啟了佛教經典漢譯的序幕(早於唐陳玄奘300年),今天我們看到的許多佛教經書,就是那時翻譯過來的。從這個角度講,苻堅的功業超過了曹操和劉備兩人之和。
2,性仁慈。屠城殺俘、虐待百姓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常見現象。苻堅為帝后,滅前燕,滅仇池,收復邛、筰、夜郎,吞併前涼、代等割據政權,居然沒有發生一次屠城殺俘暴行。他還善待這些亡國的貴族,比如姚萇、慕容垂等,對其授以官職,量才錄用。他對身邊人和家人極為厚道,在最困難時,被鮮卑人圍困,因乏食,肉塞進嘴卻咽不下,回家“吐肉以飴妻子”,是一位好君主、好丈夫。在他的治理下,中國北方“百姓豐樂",人民安居樂業。時人歌謠讚頌苻堅的統治“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3,尊儒學。苻堅雖是氐族人,但崇尚漢文化,重用漢人王猛,尊崇儒學,恢復太學,命氐族官員受學儒家經典,祭祀孔子,有效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漢化。
4,死壯烈。由於急於統一東晉,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敗北,原被征服的各少族民族政權紛紛起兵,前秦迅速分裂。後苻堅被羌族首領姚萇俘虜。苻堅帝王之度不改,坐而待之。當姚萇索要傳國玉璽時,苻堅不屈自縊而死。其夫人及後人亦自殺,可謂英雄末路,仍存壯烈!
史載,苻堅本來有恩於姚萇,自縊後,英雄顯靈,冤魂索命,姚萇恐懼發狂而亡,死前還在苻堅牌位前磕頭不止!現在看來,如果苻堅不急於統一東晉,或許五到十年,東晉會像三國時的東吳一樣,終歸於前秦!如果苻堅心狠手辣一點,把以前消滅的各少數民族政權斬草除根,淝水之戰後,前秦也不會後院起火,分崩離析!歷史不可假設,自有後人評說!
因苻堅秉性仁慈,死得壯烈,被姚萇禮葬並上諡號為“壯烈天王"。有意思的是,道教也將苻堅列入道教神譜,封為避瘟之神。
苻堅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你說他偉不偉大!英不英明!
-
7 # 漢周讀書
因為有個好基友。
375年,那個號稱“功蓋諸葛第一人”的大牛逼貨老王死了。
那一天,滿城飄雨,哀嚎震天,差一點就要六月飛雪。
皇帝哭得肝兒顫,一病不起。
病好以後,皇帝厲兵秣馬,御駕親征去了。
老王若是在天有靈,肯定棺材板都要按不住:“老子臨死前對你說了那麼些掏心窩子的話,讓你別往南邊打,盯著點北方,你咋就是不聽呢?”
8年後,
大敗,
亡國!
01
柏楊在評價這位皇帝時,說:“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有資格稱得上大帝的不過五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清聖祖、他。”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五個大帝裡,只有他從未統一過中國,也只有他,明明功蓋千秋,後人卻只永遠記不住他幹了那些大牛逼事兒,只記得他打了一場敗仗。
皇帝自打了敗仗後,一路敗退,單騎跑到淮北,還不小心中了流矢受了傷,又餓又疼,幸得當地平民幫助,勉強沒有被餓死。
皇帝三日沒吃飯,捧著滾燙的湯碗,忍不住落下淚來:“朕若是早點聽了大丞相的話,又何至於在此處吃這玩意兒?唉,朕還有啥臉面去見天下人呢?”
他淚眼未乾,又不禁想起他的好兄弟來。
那時,他還是少年鮮衣怒馬的東海王,爺爺和父親都是一代梟雄,伯父是開國君主;
他出生時,背上就刻著“草付臣又土王咸陽”的讖文,“草付臣又土”,連起來是他的名字,他命中註定要在咸陽稱王。
這個註定不凡的公子王孫,忽有一日遇見了賣簸箕的窮書生老王···
02
老王家裡一貧如洗,只能一邊賣簸箕,一邊讀書,勤工儉學相當努力。
幸好,他拿的是主角劇本,前期苦逼都是為了後面放大招。
老王這天挑著簸箕去洛陽,碰上一人出高價買他的貨。
老王一看,這大買賣啊!
於是,屁顛兒地給送貨上門。
他跟著那人一路走,竟走進了深山,正疑惑間,一位鶴髮童顏的老翁出現,老王以為看見了神仙,倒頭就拜。
老翁說:“王公,你怎麼好拜我呀?”於是以十倍價格買下他的簸箕,送他出山。
老王出了山後回頭一看,媽呀,這不中嶽嵩山嗎?
我這是遇見黃石公了?
難道,我應該做張良嗎?
偉大人物的經歷也總是相似的,當年張良遇隱士黃石公指點,遂成棟樑,先輔項梁、韓王,後擇明主劉邦,終成開國名相。
如今,老王也受高人點撥,要靜候明主,成萬世基業。
他強聞博知,對兵法與治世均有獨到見解,很快聲名遠播,成了別人口中“臥龍”、“雛鳳”一流人物。
但他認為東晉王朝已經爛到了根裡,難有作為;
而面對權臣恆溫的高官厚祿,他又害怕助其篡晉會玷汙清命,堅辭不就,於是躲進深山裡讀書。
03
公元355年,前秦的尚書呂婆樓找到老王,懇請他出山輔政。
老王冷笑:“如今大秦王座上那個獨眼的瞎子,暴虐無道,遲早有一日要遭天譴,我何必去趟那渾水?”
“在下請先生入仕,並非是請您輔佐堂兄,而是助我誅昏君、平暴政,還天下一個清明盛世。”簾外一個聲音響起,走進來一位錦衣少年郎。
老王打量了一下,穿得倒是不錯,瞧著不過十七八歲,只怕是哪裡來的公子王孫,竟公然說謀弒皇帝,好大的膽子!
呂尚書和顏悅色地介紹:“這位是東海王殿下。”
老王“哦”了一聲,繼續悶頭看書。
東海王也不介意,說:“當今天下,兵禍久矣,亂象堪比漢末三國,而百姓不堪其擾。我大秦雖是氐族江山,卻嚮往漢室政通人和。我願效仿先賢,伐無道、扶明主,還百姓一個富庶盛世···”
老王“啪嘰”往自己背上一拍,捉出來一隻蝨子,打斷了東海王的話:“殿下效仿昭烈帝顧我茅廬,可是把我當做諸葛了?”
東海王正襟作揖,道:“願請先生出山。”
老王哈哈大笑:“好,殿下放心,有我老王出馬,殿下絕不會只做一個三分天下的昭烈帝,我也不是吐血五丈原的諸葛孔明!”
兩人擊掌為誓,遂立盟約。
04
接下來,他們相對而坐,從興廢大事一直聊到到排兵佈陣的細節,句句投機。
東海王被老王的才學徹底折服,而老王,也對這位少年人徹底刮目相看,從此真心實意地輔佐他。
那一年,東海王17歲,承襲父爵不久,封了龍驤將軍,因不滿堂兄苻生暴政,廣尋天下名士能人,想要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
那時,老王剛到而立之年,窩在山中讀了幾年書,痛感天下大亂,卻尋不到一個明主,終日哀嘆懷才不遇。
機緣巧合之下,這兩人懷著同樣的理想走到了一起,二人攜手,在兩晉十六國的亂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就是後來的前秦大帝苻堅;
而他,是“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05
王猛名字叫“猛”,卻並不是一個蠻橫勇猛的大老粗。
他睿智機敏、運籌帷幄,先助苻堅平定姚襄羌人之亂,成功樹立威望,又利用皇帝苻生賞罰失當,挑起苻黃眉等功臣不滿,苻黃眉謀反失敗,反而給了苻堅一個上位的機會。
公元357年,苻堅發動宮廷政變,衝進皇宮,將睡懵的苻生給五花大綁,扔進了小黑屋,廢為越王。
然後,苻堅裝模作樣,將哥哥苻法推上帝位,苻法以自己庶出為由,堅辭不受,於是苻堅順理成章地登基,稱“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王猛為中書侍郎,掌軍國機密。
苻堅即位前,廢帝苻生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本就連年天災、餓殍遍野,再加上關中地區各民族雜居,民族仇殺此起彼伏,整個前秦社會內憂外患不斷。
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苻堅與王猛君臣同心,竟用數年的時間,開創出一個清明盛世來。
苻堅聽從王猛建議,先從調整最高領導機構入手,果斷地處斬了幫助苻生作惡的佞臣董榮、趙韶等二十餘人。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
大量漢臣的起用,對於緩和民族矛盾有巨大的作用。
06
當時,京師的西北門戶始平縣豪強橫行,百姓不堪其擾,苻堅派王猛前去治理。
王猛雷厲風行,到任後便當眾鞭死了一個作惡多端的奸吏,沒想到,這奸吏背後有靠山,一群狐朋狗黨聯名上告,勾結執法官竟將王猛逮捕,關進了大獄,押送到長安。
苻堅得知後大驚,親自到獄中探視王猛。
責問:“為政之體,德化為先,蒞任未幾而殺戮無數,何其酷也!”
王猛回答:“臣聞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為明君翦除兇猾。始殺一奸,餘尚萬數,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謝孤負。酷政之刑,臣實未敢受之。”
翻譯如下:
苻堅:老子就是靠鼓吹德政上位的, 你這好,一上來就亂殺,感覺是個酷吏啊!
王猛:亂世不用猛藥有毛用,這才殺了一個,如果不早點動手,國家還治理個毛線。要說我是酷吏,真是大大冤枉…
苻堅本聽信群臣之言,覺得王猛此舉像個酷吏,但這一番話,卻讓他且暫且嘆,回頭對諸臣說:“王猛是管仲、子產一類人物啊!”
於是,不但赦免他濫殺官吏之罪,還給他升官了。
此後,在王猛主持下,革新吏治、驅除積弊,修養生息,將原本一團亂的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無不稱頌“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王)猛之力也。”
苻堅對他信任無比,讓他裁奪一切軍國內外之事,自己則端坐拱手於朝堂之上。
他曾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對王猛說:“愛卿日夜操勞,憂勤萬機,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優哉遊哉享清福啦!”
07
前秦江山乃是氐族人打下來的,從皇帝到滿朝文武多是氐族顯貴或世家望族,而王猛以一介漢人寒士的身份,竟然得到皇帝重用,“權傾內外”,諸元老大臣自然不服氣。
姑臧侯樊世是當年隨先帝苻健打天下、王關中的功臣,他居功自傲,在某日下朝後,當中羞辱王猛:“我們與先帝共興大業,辛苦耕耘;你無汗馬之勞.憑什麼坐享其成?”
王猛反唇相譏:“讓你去耕種還算便宜了你,還想讓你當屠夫作廚子呢。”
樊世氣得要死,跳著腳說:“姓王的,遲早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
兩位重臣不和的訊息傳進苻堅耳中,他問明緣由後,嘆道:“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群臣方能整肅。”
在滿朝顯貴與王猛之間,苻堅選擇了後者,他借公主的婚事發難,誅殺了狂妄的樊世。
身為帝王,他深深地知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道理,一個口無遮攔的樊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朝臣們心有怨懟,背地裡使陰招。
朝官仇騰、席寶等人,屢屢運用職務之便,在民間肆意傳播王猛的黑料,被苻堅發現後,直接革職查辦;
有些小官員聽信謠言,上奏彈劾,竟被苻堅當庭一頓猛踹。
可以說,苻堅對王猛的信任,已經遠遠超越普通的君臣之誼,他們不但是並肩攜手的戰友,更是休慼相關的兄弟。
08
王猛治國,使前秦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群雄逐鹿中原,唯前秦屢戰屢勝、越戰越強,大有一統天下之勢。
在掃平五公之亂、攻滅前燕、蕩平西陲後,北方的一統已指日可待,只剩下了南方東晉。
一直以來,中原都以漢人為正統,即使東晉王朝如今只是偏安一隅,但在很多漢族士紳眼中,那裡依然是華夏正朔。
多年征戰,東晉國威雖已日落西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一舉滅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王猛深感這些年來,東征西討,國力擴張得太快太猛了,必須要緩一緩,穩固根基。
但苻堅不這樣想,他殺紅了眼,更盼望著建立不朽之功勳,開萬世太平。
09
苻堅厲兵秣馬,準備對東晉開戰,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
但王猛,卻在多年積勞下,病倒了。
苻堅暫停了一切開戰準備,親自為他祈禱,命人遍訪名山大川,為他祈福。
不久後,王猛病情有所好轉,苻堅欣喜異常,下令大赦天下。
王猛受寵若驚,連忙上書跪謝,又忍不住勸諫:
“臣聽說報答恩德最好的辦法是盡言直諫,請讓我謹以垂危之命,敬獻遺誠。陛下威烈震懾八方荒遠之地,聲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內;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終。所以,古來明君聖王深知創業守成之不易,無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懇望陛下以他們為榜樣,則天下幸甚!”
苻堅讀罷奏章,熱淚兩行。
兩個月後,王猛病勢又再加重,已有油盡燈枯之相,皇帝前去探視,詢問身後事。
王猛本已奄奄一息,忽然睜開雙眼,說:“晉朝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中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剷除他們,以利於國家。”
說罷,便停止了呼吸。
靈堂之上,苻堅三度痛哭,對太子苻宏說:“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奪吾景略之速也!”
上天這麼快奪走他身邊的肱骨之臣,難道真的是不願讓他一統天下嗎?
共過苦的人,卻不能同甘!
他傷心之餘,卻不肯信命。
10
王猛臨終前的肺腑之言餘音未散,苻堅已經開始準備南下用兵。
半年之後,他迅速滅亡前涼和代國,完成北方的統一,西域六十二國皆來朝貢,東夷和西南夷更是俯首稱臣,苻堅志得意滿,開始進攻襄陽。
襄陽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華夏第一城”之譽,固若金湯,但全盛時期的前秦軍隊,僅用一年時間就將它拿下,大軍長驅直入。
多年征戰,人困馬乏,朝中又在此時出現宗室內鬥,鎮守洛陽的北海公苻重謀反,唐公苻洛亦有不臣之心,這些動亂雖然很快就被平定了,但人心已經動搖。
群臣都不同意繼續伐晉,就連名僧釋道安、太子苻宏、寵妃張夫人等,都勸諫他不要冒進,陽平公苻融甚至哭著重提王猛臨終遺言,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苻堅,卻將這些話都拋諸腦後了。
若是王猛還在世,只怕要氣得嗷嗷吐血:若與陛下平定天下的人是慕容垂,那老王我呢?
慕容垂本是前燕皇子,因宮室內訌投奔前秦,後來,前秦滅前燕,王猛早對此人有疑心,曾想辦法除掉此人,結果失敗,兩人齟齬很深。
果然不久後,此人就暴露了狼子野心,起兵反秦,光復大燕,做了後燕的開國君主。
11
但身在局中的苻堅,卻堅信慕容垂的忠心,聽信他的慫恿,傾全國之兵南下。
戰爭開始前,誰也沒有想過東晉會贏,苻堅更想不到,自己一統天下的決心,竟然會變成一樁笑柄。
淝水之戰,這場註定被記入史冊的戰役,以前秦的慘敗結束。
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北府兵8萬人;
前秦這邊則由皇弟苻融為前鋒,領25萬兵馬,苻堅親自坐鎮中軍,共有50萬精銳,雙方於淝水兩岸擺開陣型。
苻堅自認為能速戰速決,派前秦尚書朱序前去勸降,誰知朱序反水,私下提示東晉宜先發制人,擊潰前秦的先鋒部隊。
秦軍小戰不敵,且戰且退,朱序在陣後大叫:“秦軍敗了!”
軍心瞬間大亂,一番血戰之後,苻融被斬落馬下,一命嗚呼,苻堅連忙撤軍,卻不幸被流矢所傷,狼狽逃往淮北。
12
淝水之敗後,前秦元氣大傷,苻堅自己也心力交瘁,逃回長安後,哭悼苻融、告罪宗廟。
有時候,一場敗仗給國家帶來的悲劇遠比想象的大,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統一的鮮卑、羌等部族酋豪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
慕容垂首先發難,逃回燕國故地自立為王;
什翼犍之孫拓跋珪亦在牛川稱王復國;
羌族的姚萇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烏丸相續起兵反叛。
北方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中。
鮮卑慕容大軍大舉進攻長安,將這座古城包圍得密不透風,苻堅困於宮中,氣得吐血:“慕容賊子,昔年朕待你們如親兄弟,如今卻來叛我!後悔不用王景略(王猛)和陽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虜敢猖狂如此!”
慕容大軍在長安城外圍困日久,城中糧草斷絕,竟然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
苻堅拿出最後的餘糧激勵群臣,每個人分到薄薄的幾片肉,塞進嘴裡不敢嚥下,回到家“吐肉以飴妻子”。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苻堅竟然犯起了糊塗,聽信“帝出五將久長得”的讖言,率領近衛逃出長安,只留下太子守城,最終魂斷新平佛寺。
史書記載,“(苻)堅既不許(姚)萇以禪代,罵而求死。”
13
臨死之前,他仍正襟危坐,氣度雍容,彷彿還是那個立志要一統天下的帝王,君臣攜手,睥睨天下。
自淝水敗後,他就常常想起王猛,昔日他們都還年輕,飛馳馬上,暢談江山,他堅信,天下英雄熙熙攘攘,得王猛,可得天下,可惜自己剛愎自用,不聽忠臣死諫,竟到了這個地步!
一個個午夜夢迴裡,苻堅痛哭流涕,可惜,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
他沒有辦法復活王猛,更沒有辦法再將這個跌入泥潭的帝國重新扶起。
375年,王猛死
383年,淝水之戰,苻堅大敗
385年,苻堅死
394年,前秦徹底滅亡
劉備死了,諸葛亮還能“七出祁山”;
王猛死了,苻堅就真要玩完。
搭檔很重要,幹活的更重要。
-
8 # 集賢院居士
歷史學家陳登原認為苻堅有四大善事:文學優良,內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歷觀中國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這四點的寥寥無幾。苻堅與王猛君臣相得,Octavia果決,想得到的一定要成功,豪俊不凡。
作家柏楊認為:“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有資格稱得上大帝的不過五人,他們是秦始皇、漢武帝、前秦王苻堅、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前秦王苻堅因何能有“大帝”稱號?
回覆列表
苻堅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是北方五胡亂華數國中頗有才幹名氣的一位皇帝。
正所謂時事造就英雄,苻堅之所以被作家柏楊稱之為大帝,個人認為主要在於,在五胡亂華的亂世裡,苻堅頗有明君之風,對內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並重用以王猛為代表的漢人集團,對外統一中國北方,對於叛軍降將都是以德服人,在那樣的亂世裡,與其他不會治國殘暴的異族皇帝格格不入,可以說是首個少數民族皇帝身體力行的搞民族大融合;可以說苻堅是十六國乃至中國歷史上皇帝中的一個奇葩人物。
苻堅最有的名氣的事情莫過於“淝水之戰”中以絕對的優勢被東晉逆襲擊敗,最終導致其身死國滅。
以皇帝標準來說,苻堅亡國數餘,對亡國之君及其降將叛將都是一味的以德服人,並且委以重任,卻忘記帝王御下之道應該是恩威並施,只有恩沒有刑罰,賞罰不分明,所用非人,最終導致淝水之戰以後其帝國分崩離析,叛軍四起,自己也身死國滅;同樣舉國之力南下失敗的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後,可以東山再起,其統治並沒有因一次失敗而分崩離析,是因為其賞罰分明,用人得當;用世俗標準來看苻堅別說大帝了,就連一個合格的皇帝都不算。
苻堅統治下的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族政權,作家柏楊應該是以苻堅的所作所為更像是促進民族大融合的少數民族皇帝這個角度稱其為大帝吧。
個人認為苻堅的確雄才大略,但是帝王之術都不會,用人不當,一味以德服人,最終導致淝水之戰大敗以後帝國馬上分崩離析,自己被殺,前秦苟延殘喘幾年後也亡國,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大帝更談不上。
作家柏楊的評價標準也有其道理,但只是一家之言,並不是史學界公認之評價,可以參考,但是具體定位還望大家觀史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