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裘承信與道德經

    關於“我”的思考。

    價值觀,引導人生的方向。

    人生觀,決定人生的態度。

    世界觀,建設人生的內容。

    所以,人生在出發之前要有三問?

    一問,我是誰?

    二問,我從哪裡來?

    三問,我的意義三什麼?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來幹什麼裡?

    “我”又將要到哪裡去?

    千古一問?

    答案就在漢字裡。

    “我”從尋找開始,

    “我”,“找”字少一個“一”,

    “我”就是尋找“一”。找到一,就是找到“我”。

    “天得一以清,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靈”,尋“找”到一便是“我”,

    “我”找到一便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得到一的眷顧,“我”便有了答案。

    “我”從哪裡來?

    “我”從道中來,“我”在創世之前,已經被揀選。

    “我”的意義在哪裡?

    “我”的意義是尋找一,得到一,建設一,使一變成三,使三變成價值。

    “我”將要到哪裡去?

    “我”將在永恆的價值裡建設新的生命,使新的生命因“我”而生生不息。

    因為,一是真理,道路,生命。

    真理是“我”要尋找的一,道路是“我”要行走的一,生命是“我”要追求的一。

    堅持真理的一,絕對而公平,放之四海而皆準。

    堅持善良的一,相對而公正,中庸之道,內方外圓,直而不肆,廉而不劌。

    堅持美麗的一,變化而公義,尊貴,榮耀,價值,把虛無的時間變成永恆的時刻。

    “我”從尋找一開始,

    尋找一,從知“道”開始,知“道”從知識開始,知識從讀書開始。

    所以讀書,

    不是謀取功名利祿,

    不是找一份好的工作,賺取更多的金錢。因為,金錢如一把鋒利的尖刀,為金錢而努力奔跑,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沒有不傷害自己的理由。

    “懷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讀書是要知“道”,

    知“道”而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道從一,一以貫之,

    從一之後,而後才有“我”的人生,“我”的事業,“我”的價值,“我”的生命,“我”的榮耀,“我”的靈魂,“我”的意義,“我”的自己。

    自,是道的第一稱呼。

    己,是“我”的第一稱呼。

    所以,

    我——自——己,

    “我”本來是不存在的,是要尋找的到“自”,然後才有“己”。

    “我”是要建設的生命體,“自”是道的本體,“己”是天地的物體。

    “我自己”,顧名思義,就是“自”要籍著天地萬物空間的“己”,建設有生命的有感知有美的“我”。

    “我”本來是不存在的絕對的空虛,現在要籍著相對的天地萬物空間的“己”,建設一個未來的“我”。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合理就是合真理。“我”如果是存在的,那麼,一定是合真理的。如果把“我”比喻成一個風箏,那麼,真理是主宰,善良是線,“我”便是風箏。

    真理的公平在時空之外,只有善良的公正是“我”可以選擇的手段,那麼,在未有“我”之前,必然是善先選擇公正,使公正站立在公平在上,使善產生價值,使價值產生美。“我”便是你一隻飛舞的風箏。

    未有“我”之先,先有“真”,“我”是“真”的存在。

    未有“我”之先,先有“善”,“我”是“善”的存在。

    未有“我”之先,先有“美”,“我”是“美”的存在。

    為了“我”的誕生,真理化作道路,善良化作能量,美化作生命。

    天地與我一體,萬物與我齊一。

    培根說“我選擇善良,美便歸我”。

    選擇善良,便是選擇公正,公正是人生的態度。

    公正為人,處事,接物。價值不期而至。

    只有,價值可以瞬間凝固時間成為永恆的時刻,“我”便在生命裡。

    “我”,來之不易。

    “真”給“我”一段歲月,叫人生。

    “善”給“我”一個工具,叫身體。

    “美”給“我”一個思想,叫生命。

    所以,

    “我”要用“我”暫時的人生歲月,書寫一個“真實的我”。

    “我”要用“我”的身體,成就一個“完全的我”。

    “我”要用“我”的思想,創造一個,“完美的我”

    在時間裡,還“真”以,永遠。

    在時刻裡,還“善”以,永恆。

    在未來裡,還“美”以,永生。

    所以,“我”的未來很美,

    因為,“我”在真的理中,在善的道中,在美的生命中。

    “我”是千萬個偶然中的必然。

    “我’又是千萬個必然中的偶然。

    “我”要用眼睛發現美。

    “我”要用心靈選擇美。

    “我”要用價值創造美。

    所以,“我‘知道“我”從哪裡來。

    在還沒有我以前,我是一段資料,程式碼。

    從虛無的沒有感知的“我”到有價值有生命的“我”。

    “我”要經過三次生,才能成為真正的“我”。

    第一次生,是天地生,天地者,規律也,父母也,父母生身體。

    第二次生,是思想生,思想者,知識也,知識分辨善惡,選擇獨立的人格。

    第三次生,是價值生,又稱之為重生,人只有重生的生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我”。

    所以,三生有幸。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誠,全而歸之。完美地詮釋了“我”要幹什麼,要到哪裡去到問題。

    誠,誠意,先誠其意。人要先明白自己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意義的根基是意志。

    意義。

    意識。

    意志。

    所以,先要意識選擇意志,意識要“誠”,“誠”就是公正,以公正的態度選擇公平的道路,謀求公義的美德。

    公義。

    公正。

    公平。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在這一章里老子對“全”有了一個全面的定義。“公乃全”,只要找到公字,就可以完全了。其中,公有三公,即公平,公正,公義,全就是三公合一。“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聖人是指“善”,也就是宇宙的能量只認一個“公”字,天下為公,以公為天,以公為公式。

    老子的整段話的大概的意思是說,在相對的空間裡,人的身體是物質,都是要受相對規律的制約,要學習“善”的性格,以“誠”地態度,選擇“天下為公”的道路,人生只要跟“公”子黏上邊,那麼就“全”了。“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全就是完全,完整,完美。其中,完全是真,完整是善,完美是美。真的體現是規律,善的體現是事物,美的體現是價值。所以,人生只要公了,那麼就全了,就可以“歸”了,歸到哪裡去呢?歸到道哪裡去,“道乃久,沒身不殆”。道就包括真,善,美。翻譯出來就是真理,道路,生命。而且真理是本質,道路上規律,生命是屬性,都是沒有身體形體的約束,在生命的規律裡,生命是可以永生的,“道乃久”。“沒身不殆”。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大順即永生,人只有在價值的生命裡才有可能大順,因為,生命是一個能量體,是虛的,沒有重量的,只有用價值才可以使其“瞬間凝固”成為永恆。而價值在代價裡,有多少代價才會有多少價值,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尋找我的理想,建設理想的我。

  • 2 # 柒道友

    考慮下細胞(或器官、系統)與身體的關係。作如下回答。

    我是世界的一部分。

    我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世界。

    我以“愛出者愛返,善往者善來”為準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放下執著,提起責任,逐步達到目標。

    隨緣行善,做一個有正思想、正能量、正行為的細胞(器官或系統),過度自私的細胞容易成為癌細胞或腫瘤。

  • 3 # 張叄風

    老話說三十而立!如今的我也到了而立之年!

    看著漸漸老去的雙親和那一天天都在成長的女兒,忽然發現我已經是屬於那種上有老下有小的範疇,再也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毛頭小夥子了!

    作為人子我有義務做到她養我小,我養她老!作為父親我更有責任為了子女提供一個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

    為了我那奔波勞累了一輩子的父母和那可愛聰明的女兒,還有那將陪伴我一生,有點傻傻的老婆,我要努力的去工作,為了需要守護的親人們去奮鬥!

    在這也祝那些和我一樣為了需要守護的人而拼搏的朋友們,祝你們一定會成功!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試的時候,為什麼HR會問家庭情況,甚至你家裡幾口人都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