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兒說生活

    乾隆有十幾個兒子,為何最後選擇了永琰當了皇帝?

    看過一些歷史資料或者是影視劇後,我們都知道,乾隆不光做皇帝的時間很長,生的兒子也很多,一生生了十七個兒子。也正因為他的兒子很多,所以便有很多人好奇,乾隆既然有那麼多的兒子,那麼他為什麼要讓十五阿哥永琰做了皇上呢?

    其實,如果我們去看看史料的話,我們會發現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對於乾隆為何會讓永琰做皇上,我覺得大概有以下兩點原因吧。

    第一,永琰的生母當時在宮中的地位最高。

    乾隆一生有三個皇后,他和第一個皇后感情很好,不過生下的孩子二阿哥和七阿哥卻是先後夭折了。第二個皇后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雖然在永琰被立為儲君的時候繼後所生的十二阿哥還在,但是受到生母那拉氏被廢的影響,他自然是做不了儲君的了。

    而永琰的生母魏佳氏當時在宮中已貴為皇貴妃,位同副後,因此在後宮中的身份自然是除了太后之外就她最大了。再加上乾隆對她也是很寵愛,所以在選儲君的時候,她的兒子自然被列為首選了。

    第二,永琰是乾隆幾個兒子中最適合做儲君的人了。

    雖然乾隆一生生了十七個兒子,但是在他準備立儲君的時候,他身邊其實已經只剩下七個兒子了。而其中,四阿哥永珹和六阿哥永瑢都過繼給其他的王爺了,因此實際上可供選擇的便只剩下了五個兒子,也就是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以及十七阿哥永璘五個兒子。

    那麼,為什麼在這五個兒子中,十五阿哥永琰當時是最合適的一個呢?在我們看看這幾個阿哥當時的情況後,我們就大概能得出一個具體的結論了。

    八阿哥永璇:永璇因為一些原因腿部有一些毛病,所以從形象上來來,他就不符合一國之君的標準了。更何況永璇這個人的性格也不好,所以乾隆在選儲君的時候,他自然沒辦法算在其中的。

    十一阿哥永瑆:永瑆其實整體上來看的話,還是不錯的。只是永瑆這個皇子對治國之類的事情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則是書法之類的。也正因如此,他在當時的書法界還混出了名堂,和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為清朝中期四大書家。這樣一個對治國不感興趣的皇子,乾隆自然不會讓他去做儲君的。

    十二阿哥永璂:永璂的情況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也都知道了,生母是被廢了的繼後那拉氏,所以在選儲君的時候,乾隆自然就不會將他算在其中的。

    十七阿哥永璘:永璘當時年齡還小,他比永琰足足笑了六歲。一來因為年幼的緣故,二來永璘當時也沒有顯示出大才之相,所以他也不在備選之中。

    如此一來,最終乾隆能選做儲君的,便只剩下了十五阿哥永琰一個人了。

    永琰當時作為儲君的人選,他的優勢其實也是很明顯的:他很願意去學習治國方略之類的知識,當時又勤奮好學,而且聰明乖巧的他也很得乾隆的喜歡,年齡和形象又正合適的他,自然是儲君的不二人選了。

    所以,綜合以上來看,正是因為永琰生母當時在後宮中的地位高,乾隆對魏佳氏的寵愛,再加上永琰又是幾個皇子中最適合做儲君的人。因此,十五阿哥永琰才會被選來做皇帝的。

  • 2 # 嗔痴歷史觀

    清朝從嘉慶時期開始,就逐漸走下坡路了,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好奇,為何乾隆活到那麼久,而且生了那麼多兒子,不選擇一個能力稍微強一點的兒子當皇帝,偏偏要選擇看起來資質平平的嘉慶呢?

    事實上乾隆在選擇繼承人這個問題上,也是費盡心思的,他不僅考慮到立嫡,也考慮到立賢的問題,他是將兩者都進行考慮之後,才最終選擇嘉慶成為接班人的,要說嘉慶資質平平,其實也是有些不太合適的,為何這麼說呢?我們繼續深入分析。

    乾隆先考慮立嫡

    最開始的時候,乾隆考慮的也是根據很多朝代的選擇繼承人標準來立嫡的,既然是立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生母的身份,所以乾隆最開始立的儲君就是乾隆最寵愛的皇后富察氏的兩個兒子。

    第一個就是老二永璉,當時老二上邊還有一個哥哥,不過是庶出,所以乾隆就沒有考慮,而是早早將老二立為儲君,一心一意去培養老二,奈何老二英年早逝了,在老二去世之後,乾隆才說出自己曾經立了老二為儲君,從而將其厚葬。

    當老二去世後,乾隆繼續立嫡,選擇了富察氏的第二個兒子永琮,永琮在乾隆的所有兒子當中排行老七,在乾隆十一年就被乾隆立為儲君,不過這個儲君比老二還要倒黴,不到兩歲就夭折了,乾隆的儲君位置再次空出來。

    原本只要富察氏有兒子,乾隆還會繼續立其為儲君,只是可惜富察氏在接連兩個兒子去世的打擊之後,也生病去世了,因此乾隆痛失愛妻和愛子,悲傷了好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乾隆也就不再考慮立儲君的事情了。

    乾隆再考慮立賢

    經過兩次立嫡都早夭的教訓之後,乾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打算嘗試一下立賢,於是開始對自己的兒子們進行考察,經過乾隆一段時間的考察之後,他打算立永璟為儲君,奈何還沒有正式付諸行動,永璟又去世了。

    後來乾隆繼續考察,發現老五永琪很不錯,可謂是文武雙全,是儲君的不二人選,因此乾隆打算好好培養一下永琪,讓其成為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在培養永琪的過程中,乾隆也算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的。

    可惜最後永琪二十多歲就英年早逝,給了乾隆沉重打擊,經歷過多次立儲君都早夭的情況之後,乾隆甚至覺得立儲君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停下了腳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立儲君,一直到朝中大臣三番兩次催促,乾隆才終於在自己63歲的時候再次立儲君,這個儲君就是永琰。

    乾隆為何立永琰為儲君呢?

    乾隆立永琰為儲君,實際上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事情,不僅考慮到立嫡,也考慮到立賢,兩者綜合考慮權衡之後,乾隆才最終選擇永琰為儲君,為何這麼說呢?且聽我繼續深入分析。

    從立嫡的角度來說,所謂立嫡,主要也就是拼皇子生母的地位,乾隆一生最為寵愛的三個女人分別是富察氏皇后、那拉氏以及後來的魏佳氏,在富察氏皇后去世後,原本乾隆是比較寵愛那拉氏的,因此按照立嫡的標準來看,那拉氏的兒子皇十二子永璂是最有希望的,可是後來因為一些原因,那拉氏和乾隆之間的感情發生變化,那拉氏失寵,永璂奪嫡也就沒有了希望。

    接下來乾隆比較寵愛的就是魏佳氏,也就是永琰的母親,正是考慮到魏佳氏的身份比較高貴,所以從立嫡的角度來說,立永琰為儲君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母親地位高,對未來的江山穩定有很大的幫助。

    從立賢的角度來看,當乾隆最後立儲君的時候,實際上自己的17個兒子,有兩個被過繼給了其他王爺,還有10個已經因為各種原因去世,只剩下5個是有希望成為儲君的,這五個皇子分別是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以及十七阿哥永璘。

    在這五個皇子當中,十二阿哥永璂因為生母那拉氏的原因被乾隆徹底放棄,還剩下其餘四個,這四個皇子當中,十七阿哥永璘當時過於年幼,所以也被乾隆排除在外,就只剩下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和十五阿哥永琰三個人了。

    這三人當中,八阿哥形象不太好,根據史書記載來看,八阿哥有些腿瘸,再加上性格方面也不受乾隆喜愛,能力還一般,因此被乾隆放棄了,十一阿哥雖然喜歡讀書,能夠寫出一手好字,但是因為本人太過於摳門,並且對待自己的下屬十分苛刻,與一向比較寬容仁義的乾隆形成鮮明對比,很明顯不是乾隆喜歡的型別,因此也被排除了。

    最後只剩下十五阿哥一個人,他不僅生母魏佳氏的地位比較高,而且這個皇子沒有明顯的缺點,雖然也沒有明顯的優點,可是與其餘的幾個皇子相比較而言,他已經是最具有培養價值的了,因此被乾隆立為儲君。

    要知道從永琰被立為儲君開始,到最後他成為皇帝之間,可是有二十多年時間的,能夠在二十多年時間裡,始終沒有被乾隆嫌棄或者廢除,足以說明他還是有一定能力的,只是對於清朝後期的這個爛攤子而言,想必已經不是嘉慶這種資質平平的皇帝能夠力挽狂瀾的了,除非是有一個特別厲害的諸如康熙或者雍正一樣的皇帝,興許還能改變一些情況,要不然清朝的衰頹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結語

    從很多角度來看,嘉慶確實是資質平平的,可是在乾隆晚年僅剩的幾個兒子當中,嘉慶實際上已經是最佳人選了,要是選擇其餘的皇子成為皇帝,也許最後清朝衰頹得還要快些!

  • 3 # 歷史皆不見

    說嘉慶皇帝(顒琰)平庸無奇,不合適做皇帝,其實是乾隆皇帝死之前已經別無選擇。他有十七個皇子,但到了傳承皇位的時候,卻只有幾個兒子在世了!

    雖說清朝的衰弱是從雍正皇帝開始的,但是他誅和伸,開言路,黜奢崇儉也算是一位好皇帝!嘉慶皇帝既不是乾隆的長子也不是嫡子,卻選他做皇帝,只是因為乾隆皇帝太過長壽了!

    乾隆25歲登基,在位60年,又當了三年太上皇,活到了八十八歲,把他的大部分兒子都給熬死了。在他去世的時候,身邊只有四個兒子了!我們來看一看這四個兒子都在幹嘛!

    皇八子永璇:沉迷酒色,不好政事,而且已經53歲了,當皇帝又能當幾天?

    皇十一子永星:酷愛書法,成天和文人墨客混在一起,無心政治,還是清中期四大書法家之一!

    皇十五子永琰:勤奮好學,尊敬長輩,年齡適合!

    皇十七子永磷:太過年輕,皇權教給他等於將江山拱手送人。

    乾隆沒有選擇啊,況且執掌朝政這麼多年,大大小小的事情心中清楚的很,還把和伸留給嘉慶去殺,讓他立威,在政治前途上,為嘉慶打了很多的基石,可他萬萬沒想到,大清朝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朝代!

  • 4 #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嘉慶是乾隆皇帝的帝位繼承人,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任皇帝,他品格端方、為政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的人,但也是滿清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治理國家毫無建樹、乏善可陳。那麼,乾隆為何會把皇位傳給他,把偌大一個帝國託付給他呢?

    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嘉慶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母親地位卑下。按照“立長、立嫡”的皇位傳承原則,永琰幾乎沒有繼承大統的可能。乾隆很長壽,但是他的好幾個得意的皇子卻英年早逝,比如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和皇五子永琪,17個兒子中竟然有13個先他而去!

    乾隆後期,真正可供選擇的接班人已經不多了,只有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而兩人性格卻大為不同,永瑆做事有主見,永琰比較守規矩和孝順。乾隆一生大權在握,欲把父祖開創的盛世持續下去,後來者必須不容置疑地遵從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繼承他的政策,不遺餘力地維護他的權威,任何方面的改弦更張都是無法容忍的,而忠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的永琰,對乾隆的話一向言聽計從,無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選嗣標準。當時來京的北韓使者也多次向北韓國王彙報:“永琰為人持重、度量豁達,最為乾隆皇帝喜愛。”

    乾隆皇帝對永琰也是不滿意的,只是無奈的選擇。當時考慮的還包括最受寵的皇孫定恭親王綿恩(皇長子永璜的次子),因綿恩長兄早逝,其地位和明朝的建文帝簡直一模一樣,是老皇帝的長孫!曾有人建議立綿恩,而乾隆皇帝鑑於明朝教訓,認為將不利於皇朝統治,故未能實行。另外,乾隆皇帝不止一次說過,如十公主(和珅的兒媳婦)是個男孩子,必立為儲君!此女長相、性格、為人處世上都像極了乾隆,可惜她就是個女孩兒……

    永琰14歲立儲,至35歲才登基。而嘉慶即位後,乾隆“傳位不傳璽”,明確宣佈:“凡遇軍國大事和用人事宜,決不會置之不問,仍要親自處理。”退位後,乾隆仍自稱為“朕”,諭旨稱為“敕旨”,對前來進貢的北韓使者說:“我雖然歸政,但大事還是我辦!”宮廷裡還用乾隆年號,“乾隆通寶”與“嘉慶通寶”各鑄造一半。可以說嘉慶即位後一直到乾隆駕崩,做了很多年的傀儡皇帝。

    永琰本人還是有一定資質的。他6歲讀書,13歲通五經,文化基礎非常堅實。在14歲被秘密立儲到35歲登基的20多年中,他經受住了具有豐富政治經驗的乾隆皇帝的觀察和考驗,並最終被確立為下任皇帝。這些說明永琰的品質、才幹絕非等閒。但也僅止於恪守仁孝、唯命是從、按部就班、因循守舊,在安邦治國、開拓進取上則顯得異常蒼白無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位忠厚老實、波瀾不驚的守成君主。

  • 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選接班人和治理國家不同,會遭遇各種變數。乾隆選接班人這件事,幾乎讓他頭痛了一輩子,為何這麼艱難呢?

    (被立儲問題折磨的乾隆帝)

    乾隆後宮佳麗不少,光是皇子就生了17位,想在17位中挑選一個接班人,貌似是個多選題,但並不太容易。

    清朝和歷代王朝不一樣,他們在挑選接班人時,以“立賢不立嫡”為原則,每個皇子都有資格競爭,這也是為什麼康熙朝會發生“九子奪嫡”事件的原因。

    乾隆受儒家文化影響,效法“有嫡立嫡”的辦法。他最先立了富察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永璉。其實永璉排行第二,但長子是庶出,因此他算得上是嫡長子。

    永璉自幼聰明伶俐,氣宇軒昂,再加上他深得爺爺雍正疼愛,所以在乾隆繼位後,按雍正建立的秘密立儲制,乾隆將他的名字寫在秘詔上,放到了正大光明匾後。

    可惜,乾隆三年,永璉夭折了。乾隆悲痛不已,為了能給永璉厚葬,拿出秘詔,宣讀了立他為太子的事情,並以太子的規格厚葬了他。

    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又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再次將永琮立為太子。可是,這個永琮不到兩歲,又夭折了。

    乾隆還堅持要立嫡,可是富察皇后卻受喪子之痛的影響,溘然而逝了。

    (富察皇后)

    接連喪失愛子與愛妻,這是人生大不幸啊。

    乾隆經受不起打擊,在為富察皇后辦葬禮的時候,看誰都不順眼,前來迎喪的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由於不夠悲痛,遭到乾隆的訓斥,並立刻被取消了立儲資格。遭到打擊的永璜,在驚懼和絕望中捱了一年,便病死了。

    接連三位皇子的死亡都和立儲有關,乾隆被折磨得傷了心。就算繼皇后那拉氏生下皇十二子永璂和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也再沒有要立嫡子為儲的想法,這也就意味著乾隆不再以嫡子為考慮物件了。

    乾隆不提立儲的事,不代表他不琢磨這件事。

    可是在隨後的十幾年中,乾隆發現了一個可怕的規律,就是立誰誰死。

    比如他曾有過立皇三子永璟的念頭,結果還沒有付諸行動,永璟就病死了;後來他又覺得皇五子永琪不錯,永琪也隨之病死。

    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多麼殘酷的事,乾隆身為人父,也有七情六慾,皇子接連去世,讓他再也不敢想立儲的事情了。

    轉眼,乾隆63歲了,立儲的事必須有個決斷了。

    (皇八子永璇)

    此時能供選擇的皇子只剩下6個,其中有2個過繼給了宗室兄弟,那麼只剩下4個了。這4個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三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這4人皆為庶出。

    不過,這4個皇子沒有一個是乾隆能看上眼的。

    皇八子永璇雖然年長,但是個公子哥,成天不務正業,上班也是想去就去,想走就走,根本沒有紀律可言。有一年甘肅大旱,百姓和地方官求雨均告失敗,乾隆派永璇前往求雨,可是永璇去了後,求了一會,見天上太陽依然烤得人頭暈,竟然一撂挑子,走了。這事把乾隆氣得胸痛了好久。

    不光如此,永璇外表也欠佳,據史書記載他有腳疾,走路一瘸一拐,一國之君,若不是萬不得已,當然輪不到他了。

    皇十三子永瑆倒是個知識分子,他的毛筆字堪稱一絕,與當時劉墉、翁方綱、鐵保齊名,有人說他的毛筆字不說清朝第一人,至少也是清朝前五名。

    但永瑆也有很嚴重的怪癖,他身為皇親貴胄,卻特別摳門。有一次他府上的馬死了,他死活不讓人拉去埋了,他要吃馬肉,不光他吃,全府上下都得吃,他說這樣能省飯錢,害得府上連吃了三天死馬肉。

    其實他手上有錢,平時的工資加上乾隆的賞賜,也有好幾十萬兩銀子,但他存得好好的,成天帶著大家喝粥。關於他摳門的事就成了大家的笑談,自然他也不可能成為合格的接班人。

    皇十七子永璘才8歲,但他舉止輕佻,不好學習,入不了乾隆的眼。

    (繼承大統的永琰)

    也就是皇十五子永琰相比而言要正常一點,他雖然資質平庸,但文化功底不錯,再加上他身體比較健康,又沒有什麼怪癖。總之,權衡一番後,乾隆將他的名字寫在了秘詔上,並放到了正大光明匾後。

    立儲的這年冬天,乾隆在祭天的時候,他說:“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意思是說,如果永琰能承擔大業,就保佑他;如果他不能承擔,就讓老天收了他,免得耽誤了大清江山。

    乾隆說這個話很奇怪,大約與他之前想立誰為太子,誰就去世有關吧。

  • 6 # 遊弋歷史長河

    公元1795年,在位已經60年的清朝乾隆皇帝為了不超過自己祖父61年的在位時間,選擇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自己則成為太上皇,繼續訓政,作為乾隆盛世的開創者,乾隆帝有17個兒子,卻為何選擇了資質平庸的第十五子顒琰呢?顒琰能夠上臺的因素有哪些呢?

    圖 乾隆帝

    太子之位的的更迭

    嫡長子永璉

    永璉是乾隆帝的次子,但確實嫡子,很受乾隆帝的父親雍正帝的喜愛,在乾隆元年(1736年),永璉就被秘密立為皇太子。將永璉的名字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但永璉卻在乾隆三年(1738年)因病去世,只有九虛歲。乾隆帝悲傷之餘,只能確立新的太子人選。

    皇長子永璜

    永璉死後,最有希望被立為皇太子的就是皇長子永璜,但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永璉的母親孝賢純皇后的葬禮上,永璜雖然以大阿哥的身份迎喪,但和三弟永璋表現得不夠傷感,乾隆帝很不高興認為他們兩不合體統、不懂禮節,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儲資格。當時的永璜只有二十歲,永璋也不過十三四歲,受到責備的永璜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憂懼而死,享年23歲。永璋也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去世,年僅26歲。

    皇七子永琮

    永琮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嫡長子永璉的同母弟弟,乾隆帝想立他為太子,可惜永琮只活了兩歲就去世了。

    皇十五子顒琰

    圖 嘉慶帝顒琰

    顒琰的母親是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孝儀純皇后魏佳氏,顒琰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立顒琰被秘密為皇太子,時年十四歲。封為和碩嘉親王,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時,顒琰當了22年的太子,上位時已經36歲了,是位嘉慶帝。

    而乾隆帝其他的皇子,皇四子永珹過繼給了和碩履懿親王允裪,皇五子永琪早死,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都是庶出的,而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幼年早殤,皇十七子永璘是嘉慶帝的同母弟。

    顒琰成為太子的無奈和必然

    由此看來,顒琰既是皇后的嫡子,又活到了成年,這成為他最終被立為太子的有力因素。

    顒琰被立為太子有乾隆帝的無奈在其中,眾多兒子早殤,能力平庸但認真刻苦的顒琰也必然被立為太子。

    總結

    通常我們認為顒琰即位後的清王朝已經走到了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這不全是顒琰的鍋,在乾隆末年,已經是農民起義不斷、官吏貪贓枉法的局面,衰弱的跡象已經顯現,不論哪位皇子即位,都難以扭轉這一局面。

    圖 清朝疆域

  • 7 # 逆流的魚L

    乾隆一生有十七個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僅次於他的爺爺,但是子嗣雖然很多,但是選擇面很小能夠被乾隆看中成為繼承人的卻沒幾個,最後選來選去只能選擇平平常常沒有優點又沒有缺點的永琰繼承皇位。

    乾隆一開始鐘意的繼承人是他的次子也是他的嫡子永璉。清朝自建立到乾隆一直是庶子繼承皇位,沒有一個嫡子出身的皇帝。乾隆一心想讓大清有一位嫡子皇帝,因此對孝賢皇后所生的永璉寄予厚望。並且永璉的名字是雍正起的,璉是宗廟的一種祭器,隱含著繼承皇位的之意,因此“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的永璉被乾隆毫不猶豫密立為皇太子。可惜永璉年幼夭折,在乾隆三年去世,被追封為端慧太子。

    乾隆後來想立他的第七個兒子也就是孝賢皇后嫡次子永琮為太子。但是“性成夙慧,歧嶷表異,出自正嫡,聰穎殊常”的永琮只活了兩歲夭折。因此乾隆悲痛異常表示“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徹底放棄了立嫡的想法。

    乾隆立嫡不成,立長也失敗。他的長子永璜和三子永璋因為孝賢皇后過世沒有表現出哀傷的情緒,惹得喪妻喪子的乾隆大怒,認為這兩個兒子幸災樂禍,當場剝奪了了他們皇位繼承權,並且嚴加訓斥。使得這兩個兒子受到嚴重傷害,最終永璜在乾隆十五年,永璋在二十五年去世。

    四子永珹和六子永瑢不受乾隆喜愛,在乾隆二十四年和二十八年,永瑢被過繼給了乾隆的叔叔允禧,永珹被過繼給乾隆的叔叔允祹為後,自動脫離了繼承人隊伍。

    五子永琪很受乾隆喜愛,乾隆一度有過讓他繼承皇位的想法,但是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過世。

    八子永璇有足疾,並且為人紈絝,不務正業,早早被排除在繼承人之外。

    九子,十子,還沒起名字就夭折了。

    十一子永瑆書法卓絕,但是一副名士派頭,且為人吝嗇,沒有人緣,不被乾隆喜愛也被排除。

    十二子永璂和十三子永璟都是繼皇后的兒子,因為繼皇后和乾隆鬧翻,雖然沒有被廢但是乾隆十分痛恨繼皇后,因此永璂也不被乾隆喜愛被排除,至於永璟則幼年夭折。

    十四子永璐和十六子都夭折了。

    十七子永璘則因為形象不佳沒有皇子氣質不受乾隆寵愛。

    因此選來選去就剩下十五子永琰了。

    乾隆對永琰也不滿意,因為永琰過於平凡,最大的優點是沒有缺點,最大的缺點是沒有優點。乾隆自認為自己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非凡結果兒子沒一個像自己。可是不選永琰為沒有辦法,畢竟自己其他兒子死的死,不爭氣的不爭氣,就永琰還有一絲希望,最後乾隆只得選擇永琰為自己的繼承人。

  • 8 # 阿珍說史

    選擇顒琰也就是嘉慶接班那是沒辦法的辦法,矮子裡面找高個子,實屬無奈,但又必須選他。乾隆之所以會選擇嘉慶為儲君有以下幾點原因:

    1.乾隆喜歡的兒子都早亡

    清朝的儲君都很看中出身,皇太極對海蘭珠是寵冠後宮,海蘭珠的兒子剛出生就各種打破制度,明著要立為儲君,可惜早亡,皇太極臨終前都沒有明確皇太子,導致多爾袞和豪哥血拼,最終雙方妥協皇位給了順治。順治對董鄂妃也是一樣寵愛董鄂妃,他倆的孩子一出山就要立儲,也是早亡,順治早逝,母親孝莊太后做主選擇康熙。康熙開始選胤礽也是皇后的兒子,還是嫡妻。後來兩次被廢無奈才選雍正,也是先提高其母親的身份。雍正開始選擇年妃的兒子,雍正對年妃的寵愛堪比皇太極對海蘭珠,順治對董鄂妃,年妃的三個兒子都沒有成年,雍正對二兒子福慧明確要立儲,年妃病逝後自己撫養,外國使臣都看出來了,乾隆自己也說過皇考喜歡弟弟福慧,自己沒辦法比。雍正皇后無出,年妃是除皇后外唯一的一個貴妃,身份可想而知。

    到了乾隆也是一樣,寵愛的嫡妻富察皇后的兒子也是早亡,後面非常寵愛皇五子永琪,也在二十五歲病逝,乾隆甚至到了老年時期還在跟別人說想立永琪為太子的。而繼妻輝發那拉皇后得罪乾隆不廢而廢之後她的兒子,十二阿哥永基就被乾隆放棄了才選擇皇十五子顒琰的。

    2.年長的皇子就永星和顒琰

    乾隆的兒子裡面歲數比較大顒琰就十一子永星和顒琰倆了。乾隆對永星不感冒,他比較叛逆,經常被乾隆批評,永星特別小氣,死了一匹馬都要給府上人給吃了,平時不太捨得吃肉,惹的乾隆一頓罵說他不像話,他也依舊我行我素。永星對政治不太敏感,對文學藝術相當了得,可能無心皇位,想做個太平王爺。

    3.乾隆權利慾望太強,喜歡聽話的。

    永星是非常傷腦筋的,很不聽話,又小氣,乾隆實在沒辦法只能放棄。嘉慶比較懂事,事事小心。嘉慶母親在那拉皇后被收了皇后印璽後,乾隆提升她母親令妃為皇貴妃統領後宮,打理的很好,深得乾隆的滿意。嘉慶又懂事,最後就他了。乾隆當了太上皇還捨不得放權,嘉慶雖然是皇帝照樣在乾隆面前恭恭敬敬,絲毫不敢違規,跟做皇子的時候一樣,乾隆很滿意。

    所以嘉慶是乾隆考察多年之後,皇子裡面自己最滿意的接班人,不僅對其母親令妃非常滿意,對嘉慶也是考核及格。乾隆要的權利,先要聽話的,不能跟自己搶權利,不然很危險,所以嘉慶是必然的儲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蒲公英根茶和菊花茶,哪個去火消炎效果更好?小便刺痛尿路感染喝哪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