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食捕手

    1853年,吏部右侍郎愛仁則向皇帝奏稱,京師“步軍營額設甲兵共兩萬一千餘名,風聞現在空額過半”。最近,媒體連續曝光數起“吃空餉”事件,如福建龍巖市“九年吃空餉公務員”、重慶萬州“官二代吃空餉兩年”、湖南永州“數百教師吃空餉”等,使得“吃空餉”現象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吃空餉”也成了新詞條。

    “吃空餉”並非最近才有的現象。早在1999年,媒體就報道僅33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縣寧夏同心縣,吃財政飯者1.1萬人,超編2800多人有拿工資不上班的“掛職幹部”,也有僅十歲的“娃娃幹部”、“書包乾部”,甚至有四五歲的“學齡前兒童幹部”。十多年來,“吃空餉”報道不絕,可見頑疾難治。

    追究“吃空餉”的語源,“餉”本意指軍糧,引申為軍人的俸給。所以,“吃空餉”本意是指軍官虛報兵員冒領軍餉。在二十五史中,未出現“空餉”這個詞。但在清代的官方文書中,有“空餉”一詞。在行政領域,中國古代的確存在“不上班但是可以領工資”的現象,但並沒有類似同心縣那樣嚴峻 的情況。中國歷史上特殊是明清時代,地方財政的管理極為嚴格,其整飭有序出於我們現在的想象。當男人冷淡,乏力,推脫,應付時,就該保養了,提升興趣補充能量+徽芯:先qgg再788。

    據同治十年纂修的《合江縣志》(該縣位於長江上游,隸屬四川)記載,該縣吃財政飯的公務人員,正式編制包括:知縣一名,年薪45兩,養廉銀600兩;典史一員,年薪31.52兩,養廉銀80兩;教諭、訓導各一名,年薪各40兩;稟生(縣學學生)20名,共64兩;衙役之類的縣政府辦公人員,包括門子、皂隸、馬快、轎傘扇夫、仵作、膳夫、捕役、門軍、禁卒、更夫、鬥級、倉夫等共68名,工食銀每人每年6兩,共408兩;民壯8名,每人每年工食銀8兩,共64兩;鋪遞兵6名,每人每年工食銀6兩,共36兩;救生船水手12名,每人每月支銀0.6兩,共86.4兩;還適用於春秋祭祀文昌廟、社稷壇等用銀每年66兩。總計財政支出1560.92兩,其中吃財政飯的共118人,工資1494.92兩。當然,如果遇到有閏月的年份,稟生、衙役等要加補一月的工資。

    這就是說,清代的州縣吃財政飯的人很少,一個縣只有一百來個人,而財政支出明確,財政紀律嚴格,工資的來源也清楚:比如養廉銀共680兩出自火耗,救生船水手工資86.4兩是鹽庫給錢,因為設定水手的目的是負責鹽船在江上的運輸安全,其餘大部分出自地丁銀。當地稅收中留用為工資的在財政制度中叫“存留”,其餘都要上交,稱為“起運”。

    清代地方財政收支制度非常嚴格,執行效率很高。這種財政制度也有弊端,主要是地方財權太小,很多地方公共服務沒有財政支援。其好處是因其執行的剛性,扼制了財政支出的混亂,“吃公餉”之類的現象,就沒有存在的可能性。

    但是,“吃公餉”普遍存在於軍隊中。軍隊與地方的差別,主要是地方管商民,負有徵稅的職責,因此其腐敗表現為徵稅時的攤派和多徵,地方官場對這部分財富再分配;而軍隊沒有徵稅權力,收入靠國家財政撥款,所以其腐敗方式便主要是平時透過虛報兵員、戰時虛報軍用物資耗費來達到目的。因此,“吃空餉”成為常見手段。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的1838年,禁菸派官員黃爵滋在奏摺中說,“糧多冒領,則有餉無兵”,1853年吏部右侍郎愛仁則向皇帝奏稱,京師“步軍營額設甲兵共兩萬一千餘名,風聞現在空額過半”,可見“吃空餉”現象之嚴峻 。

    古代軍隊的“吃空餉”,與現下“不上班但是可以領工資”的現象,儘管有很大不同,但也有共同點,即財政的混亂和低效率。公共財政本來應完全用於公共服務,但“吃空餉”卻使公共財政支出轉化為個人私利。

  • 2 # 風雲世界觀

    清軍戰鬥力在前期還是很強悍的,康雍乾三代,大清一直對西北用兵,戰鬥力還是有所保證。但是乾隆後期則是分界線,清王朝日益腐敗,沉迷於省事的表象,軍備也日漸鬆弛。 一,國家沉醉於盛世。從官員到低階軍士,整個軍隊系統疏於操練。大清實行的是八旗,綠營相結合的戰備體系,又特別依賴八旗子弟,可是到了乾隆後期,這些八旗子弟早已腐敗透頂,不堪重用。 二,鴉片的輸入,乾隆後期,鴉片流行的已經很嚴重,受之影響,中國人的身體素質極為差勁,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三,吃空餉嚴重。八旗子弟,沉迷享樂,國家表面又是繁榮盛世,整個國家,從皇帝到普通士兵都沒意識到危機。而八旗子弟又有諸多特權,吃空餉的現象就不難理解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願意嫁給帶孩子的離異男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