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愛釣鯽魚的老哥

    魚不聚窩,不是沒有魚,也不是味型太輕或過重,主要的原因是,此釣點經常有人釣,每天都有人釣的地點,一定是魚滑口了

    滑口後的鯽魚,進窩慢。即使味型吸引到它們,才開始在窩外轉,目的是保證安全。在沒有確認平安的情況下,只在窩外兩到三米處,漫不經心的遊戈。

    在窩外遊戈的時間至少也要一個小時,來回不間斷的穿梭於窩料與非窉點之間,最明顯的區別,會從窩子近岸左右側淺水區,向右左側深水區遊動,直接經過窩料位置,緩慢遊動,透過遊走在窩點中央水區,來確認沒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這種不聚窩的方式,並不是只有冬天才存在,一年四季都會存在。多數存在的是有限水域,即水是靜止的。像大的內河,長江不存在此種情況,大的內河長江的水是連通的,由於受到潮汐的影響,水位隨著潮汐的漲落會有所上漲或下落。

    經過昨天的水下攝像頭所看到的場景分析,冬天釣魚,水溫低,窩料味型擴散的慢,窩料下水吋,窩點位置並不一定有魚,加上水涼,魚本身不太遊動,鯽魚聞香而動所需的時間比較長。

    加上秋天有人釣,秋天時就滑口了。為什麼會滑口,原因是釣的多,脫鉤也多,這種經常有人釣的地方,鯽魚不餓,根源是窩料殘留的多。

    昨天的釣魚地點,我十點到時,己有三個人在釣,到了十二點,走了兩個。而這兩個釣魚人,都是三個窩子,一條沒有釣到,六個窩子的美味,留給鯽魚吃了。下午一點,又走了一個,又是快一斤的酒米,餵魚了!

    而我呢?因為有水下攝像頭的原因,一直沒走,因為我發現兩個半小時後,才看到窩外有一兩條魚在遊動,說明走了的三個人的窩料,也是至少兩個半小時魚才會進窩。他們走的原因,也是因為沒釣到才走的。

    從多年釣魚的經驗來看,只要是滑口的水域,一定是魚多且大。就是因為多而大,才會存在釣的多,經常的釣,即使到了冬天,水下微生物少,但魚並不缺少吃的,殘留的窩料就是他們的美食。

    那麼,一定會有人提出,魚都不進窩,不是汙染了環境嗎?你以為魚傻嗎?它們不進窩吃食,只在白天,只要你堅持釣到天黑,肯定能釣到,只是防寒措施要得到保證。

    等釣魚人走了,此時魚才會進窩,享受人類恩賜的美味。

    今天如此,明天如此,後天依然如此。

    如果想釣到,只能夜釣,不需要打窩,傍晚早點去,只要還有沒有回家的釣魚人,客氣點,問清楚窩點的具體位置,夜釣應該會大獲豐收。

    因為魚堅持一天沒有進食了,好不容易捱到天黑,以為釣魚人走了,此時怎麼吃都會很安全。殊不知,高階動物的思維,永遠是讓低階動物始料不及的。

  • 2 # 非主流釣者

    其原因有三,

    一,釣位沒魚,再好的窩料也白費。

    二,窩料口味太重,不對口。自然環境下窩料口味不易太重,越自然越好。太重會引起魚兒的警惕性,不進窩

    三,冬季魚兒活動範圍小,聚魚的效果不好,往往等兩三個小時才有魚進窩,頻繁換窩是等不到魚的。還有天氣的原因魚開口,更沒有吃鉤的訊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肌酐高等於腎衰尿毒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