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社交媒體賬號的點贊量和粉絲數如今已成為全世界網紅商家和各類機構競相追捧的至寶。然而,對點贊量和粉絲數的狂熱追求也催生出新的生財之道——製造“殭屍粉”,即花錢就可買到的虛假粉絲。他們只是用來增加總粉絲量和點贊數,而並非真正網路使用者。
據報道,該公司擁有一個由150臺電腦構成的“點贊車間”。大約需兩週時間就能幫客戶獲得2000個點贊。“以一家法國公司為例,我們可以幫它創造擁有法語名字的顧客,他們將在該公司的社交媒體賬號上點贊和增添評語。只要公司的網站伺服器在法國,我們保證評語用法語書寫,而且也從法國的伺服器發出。就跟真實使用者寫的評論一樣,”這家粉絲製造公司的負責人表示。
據悉,除印度外,菲律賓、馬達加斯加和泰國等也有不少類似的 “點贊公司”,有的還可以透過特殊程式讓手機自動點贊或充當粉絲。法國一位電子商務專家稱,在全球商家和企業都在尋求壯大社交媒體影響力的背景下,“殭屍粉”的市場特別巨大。一家創業公司最關心的不是產品質量,而是網路知名度。
用假點贊和假粉絲誤導消費者的不只是商家,法國政客也藉助“殭屍粉”為自己增人氣。有專業機構認為,今年法國大選5大候選人的粉絲最高可能有60%是“殭屍粉”。這主要是因為根據法國法律,假點贊和假粉絲並不違法,只有虛假或惡意評語才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至於印度成為“殭屍粉”基地肯定有其必然的條件。首先,印度有個先天優勢,就是當地英文水平普遍很好,儘管印度已經脫離英國統治了很多年,但是當地人的英語教育依然很普及,印度人講英語的確很濃重口音,但是語法等卻很標準。此前美國和英國很多公司基本都把客服外包給印度,印度當地的客服價格便宜,而且書面對答水平相當流利,完全看不出是印度人做客服,給人感覺反而是英美的本地人做客服。這點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英語教學是很不錯的。這也造就了印度的“水軍”寫評論,完全可以裝得跟其他國家的粉絲一模一樣。
其次,有朋友說過,歐美地區的社交情況跟我們華人的習慣是很不同的:
第一,在亞洲,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多密集。舉個例子,四五年前新浪微博鼎盛的時候,隨便一個真人使用者的真人粉絲都有兩三百。這兩三百人裡面,大中小學的同學佔差不多100,前同事和現任同事佔幾十人,然後又有幾十到上百個在工作中認識的同行或者朋友,又或興趣同好,又有一些親戚……所以在社交網路上收到回覆或者點贊是很平常心的事情。
但是在歐美,地廣人稀,畢竟像洛杉磯等等大城市不多,很多人從出生到工作都都在小城市裡面,他們認識的同學、同事和親友都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社交網路上的好友能有100的算是不錯,普通人上200的不多,如果上500的,已經是當地的名人了。

而且歐美地區的學習和工作外的生活實際上遠不如亞洲地區的豐富多彩,先不說大商場晚上六七點就關門,週日不開門,就說普通人晚上是沒什麼卡拉OK或者一起喝茶吃飯聊天,基本上去Club的都是抱著認識男女朋友的目的,簡單來說,他們平時的夜生活實際比亞洲人要少,但是,他們有一個長處,就是假期比較多,每逢假期,都會出去旅遊(也就是到各個地方“打卡”),所以他們是比我們更重視在他們發出旅遊“打卡”的時候點贊和評論的。
第二、歐美的餐廳可不像亞洲的餐廳這麼客如潮水,除了特別受歡迎的餐廳,大多數普通餐廳,在晚飯的時候一般只有十分之二三左右的客人。他們的網際網路+餐飲業務也不像我們這麼發達,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是很少人吃完之後,專門上Yelp(國外的點評網)那裡去留言評論的。如果覺得好,是會透過直接給多一些小費來表達。這樣直接當然對侍應很好,但是餐廳卻不會在Yelp等網站上有太多評論。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社交媒體賬號的點贊量和粉絲數如今已成為全世界網紅商家和各類機構競相追捧的至寶。然而,對點贊量和粉絲數的狂熱追求也催生出新的生財之道——製造“殭屍粉”,即花錢就可買到的虛假粉絲。他們只是用來增加總粉絲量和點贊數,而並非真正網路使用者。
據報道,該公司擁有一個由150臺電腦構成的“點贊車間”。大約需兩週時間就能幫客戶獲得2000個點贊。“以一家法國公司為例,我們可以幫它創造擁有法語名字的顧客,他們將在該公司的社交媒體賬號上點贊和增添評語。只要公司的網站伺服器在法國,我們保證評語用法語書寫,而且也從法國的伺服器發出。就跟真實使用者寫的評論一樣,”這家粉絲製造公司的負責人表示。
據悉,除印度外,菲律賓、馬達加斯加和泰國等也有不少類似的 “點贊公司”,有的還可以透過特殊程式讓手機自動點贊或充當粉絲。法國一位電子商務專家稱,在全球商家和企業都在尋求壯大社交媒體影響力的背景下,“殭屍粉”的市場特別巨大。一家創業公司最關心的不是產品質量,而是網路知名度。
用假點贊和假粉絲誤導消費者的不只是商家,法國政客也藉助“殭屍粉”為自己增人氣。有專業機構認為,今年法國大選5大候選人的粉絲最高可能有60%是“殭屍粉”。這主要是因為根據法國法律,假點贊和假粉絲並不違法,只有虛假或惡意評語才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至於印度成為“殭屍粉”基地肯定有其必然的條件。首先,印度有個先天優勢,就是當地英文水平普遍很好,儘管印度已經脫離英國統治了很多年,但是當地人的英語教育依然很普及,印度人講英語的確很濃重口音,但是語法等卻很標準。此前美國和英國很多公司基本都把客服外包給印度,印度當地的客服價格便宜,而且書面對答水平相當流利,完全看不出是印度人做客服,給人感覺反而是英美的本地人做客服。這點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英語教學是很不錯的。這也造就了印度的“水軍”寫評論,完全可以裝得跟其他國家的粉絲一模一樣。
其次,有朋友說過,歐美地區的社交情況跟我們華人的習慣是很不同的:
第一,在亞洲,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多密集。舉個例子,四五年前新浪微博鼎盛的時候,隨便一個真人使用者的真人粉絲都有兩三百。這兩三百人裡面,大中小學的同學佔差不多100,前同事和現任同事佔幾十人,然後又有幾十到上百個在工作中認識的同行或者朋友,又或興趣同好,又有一些親戚……所以在社交網路上收到回覆或者點贊是很平常心的事情。
但是在歐美,地廣人稀,畢竟像洛杉磯等等大城市不多,很多人從出生到工作都都在小城市裡面,他們認識的同學、同事和親友都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社交網路上的好友能有100的算是不錯,普通人上200的不多,如果上500的,已經是當地的名人了。

而且歐美地區的學習和工作外的生活實際上遠不如亞洲地區的豐富多彩,先不說大商場晚上六七點就關門,週日不開門,就說普通人晚上是沒什麼卡拉OK或者一起喝茶吃飯聊天,基本上去Club的都是抱著認識男女朋友的目的,簡單來說,他們平時的夜生活實際比亞洲人要少,但是,他們有一個長處,就是假期比較多,每逢假期,都會出去旅遊(也就是到各個地方“打卡”),所以他們是比我們更重視在他們發出旅遊“打卡”的時候點贊和評論的。
第二、歐美的餐廳可不像亞洲的餐廳這麼客如潮水,除了特別受歡迎的餐廳,大多數普通餐廳,在晚飯的時候一般只有十分之二三左右的客人。他們的網際網路+餐飲業務也不像我們這麼發達,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是很少人吃完之後,專門上Yelp(國外的點評網)那裡去留言評論的。如果覺得好,是會透過直接給多一些小費來表達。這樣直接當然對侍應很好,但是餐廳卻不會在Yelp等網站上有太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