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擼鐵的叄樂
-
2 # 情空日記
這個“聰明”的涵蓋就大了
大智慧,小把戲,真明智,假糊塗,這些從某種角度來說都叫“聰明”。
“聰明”的程度更是無法比較,有的“聰明人”看似步步為營,可最後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總之,“聰明”不是算計,真正的“聰明”又怎是我們能隨便定義的呢?
-
3 # 群眾演員二鍋頭
讓你無法想象 一個眼神 一個動作他就會明白要怎麼做怎麼去做 其實我沒有遇到這種人 耍小聰明的人多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也多 還是說我把它理解高情商了
-
4 # 老狼遊記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呂端小事馬虎,每遇大事從不馬虎。該糊塗時糊塗,該聰明時聰明,做人做事應該像呂端學習才是
-
5 # 歐比旺羅克
聰明人完全不需要一貫性的思維結構,因此就超脫了束縛行為的邏輯框架,變得天馬行空、無影無形,可以針對不同的場景和需求自由、無縫切換,如魚得水、八面玲瓏。
話說凡不就事論事的標籤化思維不是大而化之的弱智就是耍流氓,恰好有段故事能形象的說明這種聰明程度。
某次機關到基層檢查抄筆記,帶隊檢查的那個人非常認真,要求檢查組記錄下每本筆記抄了多少頁、大約記了多少字,還語重心長的教育員工:抄筆記要認真,這麼寫怎麼成呢?態度要嚴肅、端正,如此等等。
然後翻到基層領導的筆記本,話風突然反轉:抄得不錯,操,誰替你寫的?
人聰明到這個份上已經變成鬼了,變成鬼的聰明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瞬間判斷誰有用,有必要巴結;誰沒用,完全忽視;誰有利用價值,甩個茬口;誰老實軟弱,逞一下威風。在每一細小之處設局,在每一次人際互動中都計算利害關係,每筆交易都有賺頭。
在群體內的這種精明計算必然能夠獲得超額利益,被稱為自私打敗無私。但這種自私為什麼成為不了社會主流呢?因為還存在一個群體選擇機制,個體的自私是群體的腫瘤,這種聰明人在群體內增殖到一定閾值後,必然侵害群體的健康,造成群體的衰弱,然後被無私佔主流的群體消滅。
我不喜歡耍小聰明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做聰明的人,過高的估計自己,總認為別人是傻子,不如自己。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