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悟空悟多悟喜悲

    第一,理財不是剛需的行為

    第二,理財是需要你投入大量時間來了解獲取經驗的

    第三,你要有風險意識,不是理財就一定賺錢

    第四,量力而為

    第五,雞蛋別放到一個籃子裡

    本人有三年以上理財經驗,市面上理財產品種多而雜,銀行理財,保險理財,信託,基金,股票,期貨,現貨,外匯,新三板,大部分就這些,綜合起來就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每一個理財品種的確都有優勢,但更多的是風險大於收益!要想做好理財,首先就要去了解理財市場的行情,選擇一個方向去下功夫瞭解它,什麼情況下投資比較合適,政策導向是否正確!

    投資市場有句話:你的眼裡看到的只有效益(或利息),而一些公司看到的是你的本金!

    首先先要看這家理財公司是否正規,收益是否合理,牌照是否齊全,最最重要的就是股東架構,是個人獨資還是股份制公司,(股份制最好)如果以上都符合要求了!你就可以考慮下公司理財專案或者產品了!

    每個年齡段的理財方式也不盡相同,大部分50歲以下的,都喜歡網上做理財,比如餘額寶,五十歲以上的又分為兩大類:保守派和激進派!保守派就存銀行,拿著每年不超過2的利息。激進派手裡有點閒錢,這做點,那做點,最後連本帶利大部分收不回來!總結一句話就是:你不理財,通脹如影隨形,錢肯定貶值!你理財了,只要不貪心,還是會有一定的收益的!

  • 2 # trinety

    我以自己為例,學會理財對我個人影響巨大。個人指數:座標 溫州 工種 小學教師 月入 6k

    第一階段:自己摸爬滾打磕磕絆絆,死工資略有餘錢。又正巧趕上那時候銀行定期利息還高,一年3.8%,地主家最好的年景。於是每次存款滿了5k,就去銀行存個一年的定期。剛開始本金少,就一年一次,再到半年存一次,慢慢的增加到一個季度存一筆,最後一個月一次。我在無意間居然運用了12存單法則,不僅使得收益增加了,而且還保證了現金流

  • 3 # 動態思想

    最基本的理財其實就是開源節流,知道你的錢花在哪了,如何花出去的,那些錢該花那些不該花,做到這一步很簡單,可以用賬本把每天花的錢記下來,每週總結一次,有不理性的消費下次就可以注意。這一步就解決了很多人不知道錢怎麼沒了的問題,至少可以不用做月光族。第二步就是有結餘,每個月的收入減去必要的開支,比如房租(或房貸)、吃飯、交通等等,再拿出一部分做應急之用,剩下的就要把它存起來(這部很重要,一般剛開始都做不到,需要強制性的),在這推薦一下可以定投貨幣基金風險低又比銀行收益高,期限一個月到幾年的都有。當你做到這一步的時候你就會喜歡上理財。你會發現理財也是一種享受,當然這也不算什麼。我也在學習當中,以後隨時向大家分享心得。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互相學習哦!

  • 4 # 辦公知識局

    宏觀上講區別不大,個人消耗的資源是有上限的,沒有用到的都屬於浪費,所以即便是你用喲更多財富,你能和裡消耗的就那麼多!

  • 5 # 夏天的清檸
    理財不理財區別有多大,用例項告訴你

    A君、B君、C君各有10萬塊

    A君 10萬銀行活期儲蓄 一年後 本息合計: 101500元;

    B君 10萬元全部放餘額寶 一年後 本息合計: 104000元;

    C君 10萬元餘額寶+貨幣基金+基金定投組合投資 一年後 本息合計:115000元;

    從上面大家很直觀的看出區別有多大了吧,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嘛大家在理財過程中,有什麼小故事和清檸分享一下,喜歡清檸的關注哦!
  • 6 # 一點成圓

    理財跟不理財的人,短期是看不出差距的。3-5年後略有差距,10年後差距明顯,20年後差距像“萬里長城”話不多說,直接看圖。2個人A君和B君同時畢業,收入差不多,20年後。。。

  • 7 # 加盟評論

    變革家,發現和投資高收益連鎖品牌

    我認為理財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當你有了理財的習慣之後,你會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並且我覺得理財對於你的生活來說是有正向的影響的,當你開始理財之後,你就會在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更好的追求,為追求升值,會追求有更好的發展,並且資產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開始理財,那麼你每一個月賺多少錢花多少錢,對於你來說未來充滿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你自己的抗風險承受能力也會非常低。

    所以你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把理財和投資畫了等號,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我認為理財和投資完全是兩碼事,理財是對你自己的資產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配置,並且對於未來的資產也有不同的期待,那麼理財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投資行為,投資是理財的補充,理財不能夠包含在投資階段應該將投資包含。

    所以在一開始理財的時候,有可能你沒有投資任何理財產品,但是你對你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進行了一定範圍的規劃,這樣對於你來說也是非常合適的。

    認真對待理財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能夠合理地把自己的資產配置起來,然後有不同的投資區間,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回報。如果不理財,每年的通貨膨脹,你的資產雖然沒有減少,但是相對而言就在貶值,透過理財能夠合理地規避通貨膨脹,並且讓自己的資產不斷增值。

    但是理財也要不斷的學習,配置自己的投資組合。

  • 8 # 坤鵬論

    謝邀,從理財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理財,因為我們一出生就開始需要花錢,那麼也要我們的父母掙錢來維持一定的平衡,這就是一個理財的過程,如果說理財和不理財只能說有的人刻意的在理財,而有的人沒有理財的概念或觀念而已。而且理財有好壞之分,也就是有的人會理財,而有的人不會理財。

    拿兩個家庭對比,會理財的經歷十年或幾十年後,生活質量明顯優於不會理財的家庭。理財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理財的第一步通常是節流,白話講就是攢錢。如果一個家庭每月存五百元錢,並拿這五百元錢投資理財,按收益為4.25%計算,十年後可以拿到七萬多元錢,不可以說能夠攢下這七萬元錢的家庭就會理財,也許另一個家庭做了十年月光族,但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的一個朋友提供給這個家庭一個賺錢的機會,這個家庭一下賺了十萬元錢,而且以此為契機,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輝煌之路。

    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並不是會攢錢,經濟條件一定就會好,就象有的家庭,一輩子花錢都大手大腳,但這個家庭工資收入卻越來越高,一個月的收入比一個普通家庭的十倍還多。那麼這個普通家庭無論怎麼節流,投資理財,仍然無法超越這個工資收入高的家庭。如書上所說,理財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財務自由,達到財務自由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主業做不好,沒有高的收入,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標準想都不需要想。

    學會理財,而不是有理財的思想就行,理財就象過日子一樣,現在許多老年人的思想就是理財應該能攢錢,一分錢掰兩半花。但攢下的錢卻不知道如何應用,拿我一個親屬,二十年前手裡就靠生意賺了30萬元錢,每月都會存在銀行吃利息。兒子結婚不捨得買房子,當年他所居的城市房價每平不超過一千元錢。而二十年後的今天,他的兒子也沒有買上房子。思想與他一樣,有錢就攢著,捨得不付首付買房。

    所以理財必須綜合考慮,開源節流,年輕人節省一點,有閒錢多投資自己的主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拓展自己的人脈資源。收入多了餘錢自然會更多,這時再考慮投資理財,比如該購買房子的時候購買房子,投資理財使自己的資金增值和保值,投資健康使自己有時間享受自己掙得的錢。而不會理財的人該投資金錢的時候不知道投資,攢著,錢貶值了。該投資健康的時候不知道購買營養品,不知道旅遊去放鬆自己的心情,不知道購買高質量的食品,結果老了一身病花更多的錢去治病。兩者可想而知,區別會有多大。當然前邊講過有一部分人根本沒有理財的概念,社會上一小部分人揮霍無度,吃喝玩樂,這部分人最終結局都會很慘,不是老無所託就是在監獄中度過。

  • 9 # 有魚記賬

    分享兩個朋友的故事,在這裡簡稱為小A和小B吧。

    他們在小城市分別從事公務員、老師,工資都差不多,3000左右。現在快兩年過去,他們的生活卻截然不同。

    小A,月光一枚

    基本每月工資發下來,先是去大吃頓,然後就是買買買,還信用卡,再交交房租水電費什麼的所剩無幾,每個月工資剛好夠花,所以沒存下什麼錢。

    但是這樣有條不紊的溫飽生活狀態也一直沒被打破過,只是房子一直是租來的,單身生活養活自己剛剛好!

    小B,25000+存錢小王子

    小B在上學時就是一個理財愛好者,畢業後雖月薪3000多,但剋制的他每月除去房租水電費等日常花銷外,還能節省下差不多1000元,所以他就用每月的存款都是500元買寶寶型的貨幣基金理財,500元買基金定投。

    他說按現在的節奏,將年化收益控制在8%-10%就很滿意啦,這樣畢業5年差不多可以攢下7萬塊錢。

    另外,他還說打算工資外賺些兼職收入,爭取過兩年可以靠自己攢下首付錢。

    再往後的故事我們也能想到啦,小B會有自己的小窩,雖然有還貸壓力但是有了自己的資產,小A卻還要交房租給別人。小A開始羨慕小B,也明白了這赤裸的現實,意識到理財的必要性。

    同樣的收入,理財與不理財的差距那麼大,那麼怎麼理財呢?首先宣告,理財≠投資,不要說起理財就覺得是有錢人的遊戲。

    那麼要理財應該怎麼做呢?

    1.每月強制儲蓄

    每月在發工資時,拿出15%—25%的收入進行強制儲蓄。

    很多人對存錢的概念是:工資發下來先花,剩多少存多少,但其實真正科學的儲蓄應該是:工資-儲蓄=支出。

    所以,各位寶貝們,賺了錢一定要先存後花,存下來的最好不要打通,這樣久而久之,你就會有一筆不菲的收入。

    2.每天都記賬

    記賬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單記賬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很多人覺得浪費時間,容易半途而廢。

    做好個人的收支管理,記下每天的開銷,有助於對個人收入和開支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並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3.買點兒貴的,更省錢

    大家平時的衣服鞋子包包生活用用品最好買貴點兒的東西,不要捨不得。

    普遍情況下,越貴的東西質量也會越好,使用壽命也比那些山寨版的長多了,長期下來買貴點兒的反而更划算。

    省錢的同時又能享受好東西帶來的品質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4.身邊只留一張信用卡

    信用卡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是持有多張信用卡,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信用卡越多,我們花錢的機會和慾望也就更大了,有時候甚至因為信用卡太多而不能及時還款,負債也會增多。

    所以要學會控制盲目購物,衝動消費。

    5.學會科學投資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理財這件事。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像炒股、期貨這樣聽起來高深莫測,只要留心觀察 ,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

  • 10 # World堅

    那麼理財和不理財有多大區別呢?

    從短期的一兩個月來看是沒有明顯區別,因為一個月存下來一百和一個月存下來兩百是沒有明顯區別的。

    但是放長對比期限,一年後,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五十年後呢?那麼這個差距就是一條鴻溝,一條個人努力難以跨越的鴻溝,如果放在同一個人身上,那就是無法超越的神化!

  • 11 # 金手指財富

    我把我親身經歷分享出來,讓你瞭解這兩者之間的差別。

    我是個工薪族,還是個剛需買房族,每月定時還貸,現在還在談著一個女朋友,感覺每個月花錢如流水,錢越來越不夠用。

    我是從三四年前開始理財的,貨幣基金,股票,P2P,可轉債,股票型基金等都做過,雖然我沒多少錢,但是我透過自己的研究,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財策略,每個月也能固定有幾百塊錢的收益,給女朋友買個小禮物,兩個人吃頓飯還是夠的,關鍵是讓自己掌握了錢生錢的套路,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我以後還會繼續研究,不斷改進理財策略,提高收益率。

    總之,不要因為錢少而不去理財,積累經驗很重要,積少成多,踏踏實實做起。

  • 12 # 心靈迴音

    理財和不理財最大的區別在於對生活的規劃性上。會理財的人不僅是優秀的財務管家,更是生活管家。透過理財,我們可以對現有的和預期將來可以獲得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管理,最終使我們獲得最大的滿足感。

    根據人的生命週期,一個人一生的理財規劃大致包括以下7個規劃:現金流與消費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投資規劃、保險規劃、職業規劃、子女教育規劃、退休養老規劃。

    簡單的拿現金流與消費規劃來說,理財的人懂得分配自己每個與的現金流入,不斷增加累積自己的本金,而不懂得規劃的人更傾向於隨意消費,甚至不斷透支自己未來的收入。久而久之,理財跟不理財的差異就能體現出來了。

    下面來看小王跟小張的例子(如上圖),大家就能更好理解理財跟不猜的區別了。小王跟小張都是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小王是個比較隨性的人,每個月消費情況不穩定,但是總體控制還好,偶有月光的時候,小張是一個剛萌生理財意識的小白,他透過每個月合理的消費規劃來控制支出,每個與月強制儲蓄,同時在第一年的時候由於沒有多少積蓄,為了應對生活風險,小張的理財基本上是放在各類貨幣基金裡面,年華4%左右。第二年小張開始嘗試配置一部分P2P理財,用第一年的積蓄投資了年華8%的較可靠的P2P平臺。

    2年下來,小張跟小王的收入結餘差異為:57693-40000=17893元,消費差異為:92000-78000=14000,可見小張透過合理的控制消費,比小王2年內多攢下14000元,透過理財獲得額外收益3693元。這僅僅是2年時間的力量,複利還在繼續,小張的理財知識還在不斷豐富,後期理財收益只會越來越多。

    理財跟不理財的差異就是那麼明顯,這種差異在短時間內無法感覺到,時間越久,差別越大,會理財的人總能提前的做出各種規劃,應對人生的各種階段,輕鬆解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子女教育規劃、置業規劃等問題。請你也開始重視理財吧,越早開始,越早能獲得時間給我們帶來的收穫。

  • 13 # 貝妮雙子

    我就用身邊的例子來說說理財和不理財有多大區別吧。

    我認識一位朋友A,2年前買房,身邊只剩下幾百塊錢,結果2年過去,她就積攢了50萬,而他們家年收入只有25萬。

    2年收入總共只有50萬,還要生活開銷,還要還貸(當然他們有公積金,還貸壓力很小),如果不理財,是不可能攢下50萬來的。這就是理財的力量。

    相比我認識的另一位朋友B,就是我之前有回答過房貸壓力的那位朋友,也是剛買房不久,她就被房貸壓力壓得透不過起來,每月不光是月光,存不下任何錢來,還時不時要去問朋友借錢。並且很巧的是,這位朋友的家庭年收入跟上一位朋友差不多,接近25萬。

    A和B,同樣的收入,她們支出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呢?

    A會想盡辦法攢錢,最大程度降低支出,然後再拿去投資,甚至還炒港股,各種理財產品慢慢滾動,就做到了2年50W的存款。

    B除了房貸還要應付車貸和裝修貸,加起來每月固定支出1W,另外,還要每月固定給母親5000元,讓她負責家裡的生活支出。

    當然,算一下5000元×24個月=120000元,如果B不需要出這筆費用的話,就能攢下12萬元。但跟A的50萬元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如果你要說B是迫於無奈的話,那麼,我可以說,其實如果她的理財觀念再好一點,她就至少可以避免同時買房子和車子這樣導致貸款過重的問題,也就可以慢慢積累財富。

    B要買車子的理由看起來也是無可厚非,因為老公單位離家太遠。但是,在面對緊張的財務狀況時,這點困難顯然需要克服。

    《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中,作者自己的一個故事很有意思,讓我印象深刻,同樣可以說明在財務緊張狀態下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儘早從緊張的財務狀態下抽身,並儘快地積累財富。

    他在26歲的時候陷入了財務危機,瀕臨破產,欠下了很多債務。為了還債,他做了很多措施,把每月剩下的錢分成兩半,一半給債主,一半存起來。

    同時,他又積極去跑業務,增加收入。

    在這個時候,他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哪怕在他非常非常需要錢的時候,他也能忍住不花掉那一半存起來的錢。

    比如說什麼情況呢,他跑業務開的那輛車,駕駛室門把手壞了,他本可以花幾百塊錢去把它修好,但是他忍住了,一直從副駕駛室鑽進去開車。

    而為了臉面,不讓客戶覺得他的車有問題,他又總是把車故意停在駕駛門開不出去的地方,藉故從副駕駛室鑽進鑽出。

    就是靠這樣的忍耐力,他攢到了足夠的錢,也還清了債務,最終一步步走向了財務自由。當然,這中間,他遇到的困難還有很多很多,他都一一克服了。

    所以說,理財和不理財,真的有很大的區別,不說技巧和能力的問題,光理念的不同,也會導致人生走向不同的境遇。

    致力於學習、成長,綜合發展。

  • 14 # 羅勒就是九層塔

    信任是優點也是缺點但人與人連起碼的信任都沒有了那跟動物弱肉強食有何區別但也不能盲目信任別人否則助紂為虐人不可能一直犯一樣的錯誤不要拿誠信做賭注即使暫時贏了輸得卻是整個人生

  • 15 # 財到到

    理財說明你有讓自己的財產升值的想法和行動,不理財說明你沒有讓自己資產升值的意識。二者差別實在太大了。

    理財的確很重要,理財可以讓自己得到的錢得到更多的錢,讓錢生錢,可以得到自己工作之外的另外一筆收入,這部分收入雖然不多,但是的確很重要啊。

    如果你沒有理財,只能看著自己的錢不斷貶值,越來越不值錢,雖然理財也會讓自己的錢貶值,但是相對於不理財來說,還是可以讓自己的錢不貶值得那麼快。

    比如十年前,你存了十萬,不理財,十年之後,也就是到了現在,錢貶值是非常厲害的,十年前的十萬元人民幣和今天的十萬元人民幣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從購買力就可以體現出來。如果你理財,最起碼可以升值一點。而且也不至於貶值得那麼快。

    總之,無論是什麼方法,最起碼還是應該理財的,無論是把錢放在銀行理財還是放在股市裡面投資,都是比不理財好很多的。

    不會理財的人只會辛辛苦苦賺錢,而不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財富。

  • 16 # 打板城主

    理財分為很多種,比如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 和家庭理財等。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其實都離不開物質,因為只有經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一般而言,我們所謂的理財其實就是“投資理財”。

    現實中的很多人,把掙來的錢都喜歡存入銀行,對理財完全不信任,我不是這樣認為,我認為其實為了家庭的更好發展,其實適當的應該學會理財,學會投資,從我自身來說,我的家人思想相對保守,他們認為家裡的錢一定要存著,但是我的叔叔卻另一種想法,他把錢用來購買各種理財產品,現在叔叔家的經濟條件比我們好很多。所以,理財和不理財其實有很大的差別的。

    但是,我也建議每一個理財的人,要慎重理財,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千萬不要讓很多居心不良的人騙了財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免費治療癌症的機會,你願意嘗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