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德中士
-
2 # 憤然動力輸出
導彈艇的作用就是四兩撥千斤。導彈艇的戰術就是高機動,打了就跑。導彈艇是防禦性武器,不能遠海作戰。導彈艇是小國的殺手鐧。導彈艇具有隱蔽性、突然性的優勢。導彈艇不是用來搗蛋的……
-
3 # 桌面戰爭兵棋
前蘇聯黃蜂Ⅰ級導彈艇部隊
在世界各國的海軍中,除了吸引眼球的大型水面戰艦,各種小型水面艦艇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導彈艇是小型水面艦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類,其特點就是在較小的艦體上搭載反艦導彈,具有造價低、威力大的特點。除了在較小國家的海軍中擔任主力,導彈艇在一些大國海軍中也有一席之地,比如中國海軍就裝備有022型導彈艇,俄羅斯海軍裝備有1234型、10411型等導彈艇。最早發展出導彈艇的並非哪個小國家,而是曾經同美國比肩的超級大國蘇聯,黃蜂級就是其早期裝備的導彈艇之一。
由魚雷艇改裝而來的蚊子級導彈艇,可見其艦體非常小
由魚雷艇發展而來的導彈艇
1877年,英國製造出了第一艘魚雷艇“閃電”號,憑藉著魚雷這一武器就算是小艇也擁有了擊沉大型戰艦的能力,1878年俄國的魚雷艇就使用白頭魚雷在70米的距離上擊沉了排水量2000噸的土耳其炮艦“英蒂巴”號。而魚雷最大的問題就是射程太近,為了使魚雷艇能夠順利接近目標通常都會採用夜襲的戰術,但是隨著雷達及夜視技術的進步,再加上對魚雷艇防範意識的加強,魚雷艇想要接近大型戰艦變得愈發困難。畢竟只要發現魚雷艇,憑藉巡洋艦乃至戰列艦的火力,很容易就能夠將其擊沉,魚雷艇的發展也因此陷入了瓶頸。
前蘇聯黃蜂Ⅰ級導彈艇,其艦體明顯大於蚊子級
二戰結束過後,導彈技術的發展再次為小型快艇帶來了發展機遇,反艦導彈就完美地解決了魚雷射程過近的問題,雖然打擊效果可能不如魚雷,但對於小型快艇來說也是越級的打擊能力。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就將P6級魚雷艇上的魚雷發射管拆除並且安裝上一具雙聯裝SS-N-2“冥河”反艦導彈,改裝後的導彈艇被稱為蚊子級。蚊子級是世界上最早的導彈艇,但畢竟是由魚雷艇改裝而來,排水量僅75噸,載彈量也只有2枚。
黃蜂Ⅱ級導彈艇,與黃蜂Ⅰ級的主要區別在於反艦導彈發射筒的外形
在改進中提升的黃蜂級
為了獲得戰力更強,適用性更高的導彈艇,前蘇聯於1959年開始建造黃蜂級導彈艇,黃蜂級艦長38.5米,舷寬7.8米,滿載排水量提高至210噸,採用3臺柴油機提供動力,最大航速可達38節。黃蜂級導彈艇最主要的艦上武裝是4座SS-N-2A“冥河”導彈發射器,除此之外在艦首和艦尾還各設定有1門雙聯裝30毫米艦炮。相比於蚊子導彈艇,黃蜂級反艦導彈攜帶量提升了1倍達到了4枚,火力得到了加強,同時艦體增大後適航性能也有所提升。
黃蜂Ⅱ級的“冥河”反艦導彈發射筒特寫
在1959到1966年間黃蜂級共建造了65艘,66年停產後前蘇聯對黃蜂級進行了設計升級,升級後的黃蜂級被稱為黃蜂Ⅱ級,而之前生產的則被稱為黃蜂Ⅰ級。黃蜂Ⅱ級的艦體設計與黃蜂Ⅰ級基本維持一致,換裝了功率更大的柴油機,使得黃蜂Ⅱ級的最大航速提升至40節,最主要的提升是採用更新版本的SS-N-2B“冥河”反艦導彈,其發射器由笨重的箱形變為佔用空間更小的筒形,這是區分黃蜂Ⅰ級與黃蜂Ⅱ級最明顯的外觀特性。黃蜂Ⅱ級1969年開始建造,1976年停建,期間共建造了40艘,數量略少於黃蜂Ⅰ級。
中國退役的021型導彈艇
中國的021型導彈艇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黃蜂Ⅰ級剛開始建造的1959年,蘇聯就將黃蜂Ⅰ級的技術提供給了中國。雖然當時中國海軍迫切需要大型的水面戰艦,但要說自行建造的話還是黃蜂級導彈艇這種大小比較合適。不過隨著1960年中蘇交惡,黃蜂Ⅰ級的技術並沒有完全交接完畢,中國只能自行摸索,最終第一艘中國自行建造的黃蜂級於1963年下水,1965年正式服役。既然要自行生產,中國對黃蜂級進行了不少改進,於1970年實現了全面的中國產化。到1975年,中國正式將中國產改進版的黃蜂級導彈艇定型為021型導彈艇並開始大量建造裝備部隊,其搭載的反艦導彈為中國仿製於“冥河”的“上游”-1反艦導彈。
前蘇聯黃蜂Ⅰ級導彈艇部隊
結語
黃蜂級作為世界上最早一批出現的導彈艇,為導彈艇的發展奠定了基調。即使在蘇聯海軍這種遠洋海軍中,黃蜂級導彈艇依舊有它的一席之地,足以證明導彈艇在特定作戰思想的指導下能夠發揮相應的作用,並不完全是“窮人的武器”。另外,中國由黃蜂級發展而來的021型導彈艇,在中國海軍的發展史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海軍尚處於孱弱期的重要打擊力量,為保衛中國領海貢獻了力量。
回覆列表
我軍200噸級的022隱身導彈快艇,最高航速可達50節,裝備8枚鷹擊83反艦導彈和一門30毫米速射炮,反艦能力可謂是相當強大與4000噸級的驅逐艦是一個級別。
導彈艇又現稱導彈快艇,這是海軍裝備序列中的一種小型戰鬥艦艇,它主要以反艦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近海作戰。由於配備了射程較遠的反艦導彈,因此其攻擊戰力不比護衛艦甚至驅逐艦差。同時也可以承擔巡邏、警戒、反潛、佈雷等其他任務,把過去的魚雷快艇給淘汰了。
根據噸位不同,導彈快艇可以配備2-8枚反艦導彈,噸位大的還能加裝20-76毫米的艦炮。通常情況下,這種快艇一般排水量都在數十噸至數百噸之間,航速30-40節,採用噴水裝置的雙體穿浪艦型甚至能達到50節的高速。突防能力非常強大,是一小國海軍的近海作戰利器。正常情況下,一枚反艦導彈可以重創一艘3000噸級左右的戰艦。
1963年10月20日,埃及海軍的兩艘前蘇聯提供的科馬級導彈快艇用冥河反艦導彈遠距擊沉以色列2500噸級的埃拉特號驅逐艦。這也是海戰史上首次導彈艇擊沉軍艦的戰例。懸殊的戰果一下子讓世界對這種小型艦船裝備高度重視。隨後開始在區域性戰爭中廣泛應用,被許多國家採購列裝。比較厲害的是,以色列在被導彈艇開了首個戰果後,馬上發展出自己的毒風級配上天使導彈對埃及進行了狠狠的同樣的報復。
我國海軍最早發展時就注重飛、潛、快。主要也是當時這三種平臺要比大型主力艦船好實現。在這種要求下,快艇就是重要的一環,早期是魚雷快艇。自1959年開始,前蘇聯向中國提供黃蜂級導彈艇技術,我國軍工在其基礎上發展出多型效能出色,威力大的導彈艇,除了自用還大量出口。當然,在真正的海戰環境下,導彈艇使用還是很受侷限,最終還是要發展大艦。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新型的可偵測性技術開始大幅應用在艦艇上,導彈快艇也不例外,許多新型的導彈艇開始採用斜角設計與吸收雷達波材料。另外導彈快艇重視速度,因此雙體船、氣墊船、水翼船等高速船船體設計的也出現在導彈艇身上。我軍曾大量列裝的022級隱身導彈艇就是這些新技術出現後的產物。不過隨著我軍新型大噸位戰艦越來越多的服役,022級導彈艇的作用也在減小。現在官方的海軍宣傳報道中幾乎很少022的身影了,幾乎全被先進的神盾級戰艦搶了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