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奶奶今年70歲,多年前做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最近他總感覺腿麻不舒服,是不是膝關節用得太久的原因?請問,人工膝關節能用多久?是否需要更換? 許多患者會因為各種原因引起晚期關節病,而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截止目前為止,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與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療效肯定。當今高科技理念和材料製作的人工關節,如果安裝合理,術後合理使用,維持15~20年大多沒有問題。如果15~20年後,假體出現各種併發症,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關節翻修是唯一的選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20年後,甚至10年後,可能會有更加微創、更方便的治療手段,這是值得期待的。
3
回覆列表
  • 1 # 醫數

    國內目前還缺乏這樣長期的隨訪資料,但是我們有後發優勢,目前所用的假體要遠優於10年、15年、20年前的假體,這是勿庸置疑的。而且目前的手術技術也已經與15、20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更強調軟組織的保護,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提倡做“少創”手術。

    費用問題是一個真正麻煩的問題,好在這幾年來國家醫保在關節置換領域的投入越來越大,根據地區以及病人醫保種類的不同,一般醫保會支付假體總價的20-50%不等。對於經濟能力確實有限的病人,就需要醫生幫助其選擇一些有良好記錄的低端產品,有些假體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其銷售的時間很長了,成本已經很低,這樣的假體,往往會有很好的歷史記錄,否則早就被淘汰了。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恐懼症”的病因多種多樣,每個病人都會有自已的故事,難以一一列舉。髖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之所以被譽為20世紀最為成功的手術,是因為它確確實實地解決了大量病人的痛苦,使他們恢復了良好的生活質量,並且有極好的長期使用效果。

    近十餘年來,人工關節領域在生物力學、植入材料形態與表面處理、負重面摩擦付配置等許多方面又有了極大的進展。在目前階段,本領域考慮的重點是要讓假體有足夠的使用壽命,目標是要達到50年以上,以使其成為病人一生只需一次的手術。

    對眾多的終末期關節病變患者而言,關節病變本身不是惡性腫瘤,不會導致你的生命危險,但是卻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質量,這是一種“不死的癌症”。所以,當你需要面臨手術與否的選擇時,請記住,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能夠改善你的關節功能,從而極大地改善你的生活質量。當你因種種想法延宕手術的時候,也需要核算一下因此而付出的機會成本,包括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保守治療的費用與代價、工作能力的喪失、生活質量的下降,以及家人跟著受苦所付出的身心代價。

  • 2 #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這個問題好比一臺車可以開多久一樣。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概念。

    理論使用壽命是10-15年。這個時間是如何來的呢?如果只是說材料能摩擦多久不會壞,那可能二十,三十,五十年都不會壞,但使用壽命可不僅僅是材料方面的問題,他還和如何運動,運動強度,是否外傷,是否感染,體重是否超標等等一系列因素有關。

    一臺私家車保養的好開二十年也沒問題,可如果跑計程車,不怎麼愛惜的情況下可能三五年就報廢了。

    關節假體也是這樣,十年時間中各種各角度的外力作用對假體穩定性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容易出現鬆動,脫位,沉降,假體周圍骨折,感染等等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問題,這都會嚴重縮短假體使用壽命。再加上現在很多基層醫院也開展了相關手術,使用壽命與操作經驗也有一定關係。

    再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看是哪個部位的關節了,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關節甚至脊柱的一些關節等都是可以進行置換的,每個部位的再置換率都不同。

    讓醫生成為大家的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 3 # 博骨通筋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出現關節周圍麻木的原因分析與如何提高人工膝關節的壽命。

    很多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反應膝關節,周圍可能出現麻木過電的感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由於支配面板的感覺的神經走形方向是由內向外,而手術切口是縱形切口,因此不可避免的會造成表皮神經的損傷,這也是患者表示麻木的區域在外側。

    2、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需將關節表面的軟骨去除以及將半月板交叉韌帶切除,這樣不可避免的造成本體感覺的破壞,這種麻木恢復較慢,甚至不能恢復。

    3、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由於沒有很好的功能鍛鍊,可能會造成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瘢痕形成以及水腫,也會導致膝關節僵硬,不自然的表現。

    關於人工關節的壽命問題,相信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前都有一定的瞭解,主要跟患者選擇的假體材料情況、手術醫生技術情況、自身的骨質情況等很多,今天不在這兒贅述,主要談談術後如何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

    1、控制體重,透過減輕體重,減少對關節面的壓力,從而減輕磨損。

    2、避免高強度的工作及運動。高強度的負重及運動會,造成假體鬆動以及磨損。

    3、最主要的是要行膝關節功能鍛鍊。透過鍛鍊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可以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對於保護膝關節減輕假體磨損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推薦一種鍛鍊方式,直腿抬高鍛鍊:平臥位於床上,雙下肢伸直,勾起腳尖逐漸抬高右下肢,抬高大約45度,保持五秒鐘,左右交替進行,每組做10到15個,每天做2到4組。

    關注趙醫生,回答您的問題我是認真的!

  • 4 # 徐州市一院疼痛科徐峰

    膝骨關節是老年常見病,許多病人換了關節後,後悔了,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是自己身上長的東西,能好用嗎?換了關節後,早晚還要二次手術,或者多次手術,痛苦不堪。如果保守治療,維持曰常的生活,注意保護膝關節,不也是很好嗎。慎手術。

  • 5 # 再聚首

    人工膝關節能用多少年

    人工膝關節材料的強度和耐磨性是經過上百次的磨損實驗的,一般可以滿足患者15 年以上的需要,其使用壽命還和許多因素相關,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體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等。目前,骨科界正在與工程師和材料學家等一道,不斷改進人工關節材料、工藝和手術技術。

    影響人工關節使用壽命四大因素:

    1. 病人自身的骨骼條件,骨質疏鬆和骨缺損會嚴重影響到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

    2. 選擇的人工關節型別,如上所述。

    3. 手術醫生的經驗和手術技術,人工關節是否安裝在正確位置,安裝是否牢固。

    4. 手術以後病人工作和生活狀態,是否需要經常爬山爬樓負重。

  • 6 # 健康養生週刊

    案例:來自河南的陳阿姨今年58歲,4年前在當地做了人工關節置換術,但術後不久就出現紅腫疼痛,找原來的醫生檢查治療,被告之“膝關節有炎症”。陳阿姨從此過上了柺杖生活。直到最近到廣州檢查才發現,她的膝關節已經爛得一塌糊塗,醫生對她說:“你的人工關節已經移位、脫落了,必須馬上做關節翻修手術。”

    感染引起關節假體鬆動

    據解放軍第458醫院骨科主任李松介紹,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能夠使不能活動的關節變成活動的關節,主要適用於治療重度疼痛和膝關節功能障礙,如膝關節各種炎症性關節炎,部分膝關節畸形、不穩定、活動度喪失的患者也可以做實施手術。

    陳阿姨當初就是因為老年關節退變,左膝關節長年疼痛,本以為做了左膝關節置換手術,可以鬆一口氣,沒想到術後不久又出現紅腫熱痛。李松告訴記者,患者剛到醫院就診時,關節組織壞死明顯,關節假體處於鬆動狀態。在正常情況下,手術後過了10—15年,骨和人造關節之間會有鬆動,但陳阿姨術後就有出現炎症,究其原因主要是手術後發生感染,導致人工關節發生鬆動。

    牙周炎腳癬慎換人工關節

    “引起感染的最常見原因有兩種:一是手術過程造成醫源性感染;二是病人當時的體質問題,可能身體其他部位有炎症或感染,如患牙周炎,長腳癬,感染可以透過血液傳播,引起關節感染。”李松提醒,牙周炎、腳癬患者都不適合做人工關節手術,需等控制感染後再考慮手術。

    全身和區域性關節的任何活動性感染都應視為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絕對禁忌症。下列情況也應考慮禁忌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膝關節周圍肌肉癱瘓;

    膝關節已長時間融合於功能位,沒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狀。相對禁忌症包括膝關節周圍軟組織嚴重疤痕化或沒有足夠的健康組織覆蓋;

    肢體供血不足的患者和患有嚴重周圍血管疾病;

    全身情況差或伴有未糾正的糖尿病,還有年紀輕、術後活動多、肥胖、手術耐受力差等,這些因素在術前均需仔細考慮。

    關節翻修防止再發感染“人工膝關節一旦出現感染或無菌性鬆動,就需要進行關節翻修手術。”李松指出,人工關節鬆動應待感染控制後,進行關節再置換,應注意的是再置換關節的感染率遠遠要高於第一次手術。

  • 7 # 嗨皮呀

    山東骨科專家袁林簡單介紹說:

    膝關節置換術在近二十年得以廣泛普及,人工膝關節的壽命至少為8-10年。患者平時應愛惜人工膝關節,則膝關節的使用壽命會更長。對於人工膝關節的保護,專家建議術後前兩年應定期到醫院進行膝關節功能的鍛鍊。除此之外,不建議患者進行高強度運動,並且儘量住電梯房。老年人還應長期服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緩解骨質疏鬆的程度。

  • 8 # 嗨皮呀

    山東省立骨科副主任醫師袁林簡單地總結了一下:

    隨著材料的進步,手術水平的提高以及患者對健康的重視,相信關節假體的使用壽命會越來越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一覺睡多久合適?正常一天睡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