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YZ80895401
-
2 # 北斗151742957
謝邀!現在生活富裕了,平時家內什麼有,過中秋就沒有那麼講究了。記得我小時侯(七十年代),雖說生活很苦,但節時氣份很濃。特別是小孩們,過了瑞陽節,就盼著過中秋節。因為過節能吃到蒸米飯,白麵饃,粟孑,核桃,大棗蘋果,花生……等果。還能分一小塊月餅和兩三個糖園,雖說不多,但在小孩心裡簡值是天堂生活。每當入秋父母就想辦法籌備過節聖物。大多數果品都是親朋們增有無。但這些東西平時不讓吃,必須等到中秋夜月亮升起時祭罷神才能吃。等到中秋夜,一家人在院內設上香案,擺上果品拜神許願,希望一家人能團團圓圓,快快樂樂。小孩唱起兒歌:八月十五月兒圓呀!家家戶戶齊團圓啊!栗子香,棗兒甜,新穀子米,陳麥面,翻花雞子繁大蛋,幸福生活甜又甜,甜又甜……哪!
-
3 # 住在紹興官號
紹興的中秋節有這麼一些習俗:
一、家人團聚。
二、祭拜月亮。
三、吃月餅。
在我們的傳統節日中,很多其實作用都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一起吃吃飯,聊聊天。
這是節日帶來的溫暖,如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你爭我吵,那麼這個節日不如不過。
所以我把家人團聚作為習俗的第一位。
然後是祭拜月亮,作為一個不信神的人,其實與其說是祭拜月亮,不如說是在賞月。在辛苦工作之餘,能靜下心來,看看美好的月色,不失為一種福氣。不過今年這個中秋可能下雨,見不到月亮了,是一大遺憾。
最後,吃月餅,民以食為天,吃一直是我們民族的享受。中秋的事物,主要是月餅,其他還會有老南瓜,水果之類。
-
4 # 媒體人唐陟
家鄉甘肅蘭州,從三個方面來說說家鄉的中秋節。
1.小時候的中秋節。小時候,由於條件所限,吃的沒現在好,但過節的意蘊卻很浪漫
-
5 # 婉若游龍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中國,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個節日也擁有著很久遠的歷史,差不多大概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吧,所以在這漫長是歷史中,各地肯定都產生了當地特有的中秋節習俗。比如吃月餅,在門上面掛一些艾草,帶一些香包等等,這些都有他們特定的含義。
-
6 # 好吃嘴聯盟
我們中秋節都是出去旅遊,帶上月餅。其他就不知道了。但是一定要吃月餅哦
-
7 # 金火旺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我身在異鄉,心裡思念家鄉之情更濃,家鄉的中秋節,雖然沒有過年那麼隆重,但中秋月餅的美味是那麼香甜可口,這天餐桌上的各種菜餚是相當豐盛的,到了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著月餅瓜子水果之類,品著綠茶,賞月,親人們團聚在一起享受著團圓幸福的喜悅!
提前祝所有的朋友們節日快樂
-
8 # HLH王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這一天全家晚上團聚,吃團圓飯,吃月餅,吃中秋水果,祭月,賞月,拜月!
“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
-
9 # 慈音1
謝邀!中秋節就要到了,在你們家鄉都是怎麼過中秋節的?有哪些獨特風俗?對,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行容詞很多。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蘇東坡有詠《小餅》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中有臨軒玩月,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嘆酬佳節的記載。在東北過中秋節,首先在過中秋前到寺院寫兩道疏,一道是吉祥疏,一道是超度亡靈疏,給寺院捐點功德款。另外,中秋這天,賞月,拜月,吃月餅,吃團圓飯,吃西瓜,吃火龍果,吃桂圓。也有放鞭炮和禮花的,為了喜慶也有唱歌跳舞的。節後東北就開始動鐮秋收了。
-
10 # 聞聲36
雲海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
一年一度的仲秋佳節將臨,令人嚮往。遙望那酷似銀盤的圓月,一幕幕,一樁樁神奇美妙的故事在人們心頭湧蕩!什麼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免搗藥等等,
仲秋節俗稱賞月節,女兒節,團圓節……各地的風俗大同小異。
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在仲秋這一天,舉杯邀月,吟詩作賦,寄託自己的情思。
有些年份沒能買到月餅,奶奶就焙了好多幹餅(有些地方叫圓餅,薄薄的,圓圓的,約0.1釐米厚,上邊撒滿了芝麻,焙得乾脆,小孩們非常樂意吃!)來代替月餅。
現在過八月十五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淡化了,月餅已不象過去那麼希缺,八月十五未到就早早地把月餅吃罷了。如果有閒空的時間弄幾個菜,掂瓶酒,喝的暈乎乎的,一家人在一塊兒談論一些家常理短理長的事。
八月仲秋節在我們這裡,現在並沒有風雅隆重慶賀的事!
-
11 # 深藍雲夢
中秋節,農曆的八月半,這一天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即使是已出嫁的女兒也得雖遠必回。做上一桌好菜,整上一瓶好酒,購一圓月餅,全家人快樂逢合,共聚一堂,賞月趣談,祈禱豐收,寄託親情。這時候月餅一定要均切,有幾人開幾牙,主要是代表著團圓、永不分離。其實中秋節的過法百餘千種,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多樣。中秋始行於唐宋,盛行於今朝,是中國的傳統的節日文化,國家法定節假日。古代中秋就是一種祭祀,是對豐收的嚮往、親情的凝結、同時也是對月亮的崇拜。現在離不開的中秋月餅,是手巧的南方婦女創造出來的一種點心,她是用麵粉或米粉混合五穀、冰糖,上繪吉祥圖案製作而成,古時用於祭祀,現代當作美味。皓月當空,桂花盛開。八月中秋,祈禱豐收。以月為餅,團聚親情。以酒為願,家家興隆。吟詩作對,訴說光明。舉杯邀月,國泰民豐。深藍的海原創作品
-
12 # 超然智者
中秋節是全華人民的四大節日之一。因為八月十五日正好是七八九月三秋之中而得名。因為正好趕上秋收的時候,我們家鄉還把它稱為“秋收節”。為了過好中秋節在八月節之前在外地的人就要趕回家的,以便和親人團聚獲得最好的溫馨效果。我們家鄉除了一家人團圓在一起過節外還有一些通俗的做法。首先是要上墳燒紙祭祖這是必須的。其次祭拜“月神”,這項活動一般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天黑之前進行,也是全家大聚會之前的一項活動。用黃紙寫上“月神仙位”並對著月亮燒香祈福禱告。然:後是一家大聚會把酒言歡,一般來說準備“四碟五碗”的菜稱“半席”,賞月吃月餅,其樂融融。吃完飯賞完月在睡覺之前小輩還要對長輩磕頭祝福,然後才可睡覺。
-
13 # 方秉潮
‘’故山慈竹兒時夢,寸草春暉萬里心。‘’故鄉的月,故鄉的情,人到中秋倍思親。
八月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作為農耕文化的華夏民族,在這一年中的收穫和秋播交替重要季節,人民都會按當地的習俗來閤家團圓,共同慶祝佳節。
在這秋高氣爽,桂花飄香,月兒倍圓的佳節裡,像我們地處上海經濟長三角區的江浙一帶,我家鄉金華蘭溪都會在節前舉行端午節後的第二次龍舟賽。
龍舟賽這天,共有上海江(蘇)浙(江)的十幾支優秀龍舟船隊參賽,在寬闊水清的蘭江上,有500米直道和1000米直道比賽。在賽前還有水上運動,文藝活動等節目。江岸碼頭上人山人海,這給中秋佳節倍增了熱鬧幸福的氣氛。
中秋佳節多與國慶節聯休長假,所以大部分人會親人團聚,有少數人因在海外,或工作重要,而無法和親人團圓,但也會因現代的網路和華人同鄉,單位組織等,是不會再像舊時的有強烈的思鄉情懷了。
在中秋節,政府部們會在公園廣場佈置賞月場所,供大家遊玩。
而我們如是城裡人家,節日裡大都會去飯店全家聚餐,在家中擺水果月餅,搞些慶祝活動,如在平臺上小院中賞月聊天。
還有一個習俗是;家家都會在中秋節晚上,用一個早準備好的周身插滿清香的香枹,點燃後掛在門前,以此來祭拜月亮東昇。
-
14 # 常青樹
端午的粽子飄香未盡,中秋節又即將來臨!
我家鄉對中秋節還是很重視的!到了中秋節,一般早飯都吃餃子,中午要做一桌好飯菜,全家人圍坐一起,喝酒吃菜,聊天,很是熱鬧!
晚餐當然要吃月餅了,每人一塊!記得小時候因為孩子多,月餅買得少不夠分,有時就只能分到半塊月餅!但卻是如獲至寶!拿在手裡半天都捨不得吃!
中秋節我們家鄉又叫團圓節!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故有月圓人也圓之說。
要說中秋節的習俗,印象最深的就是“圓月”了!
中秋節的晚上,一輪明月高高的掛在天空,母親說那是等著給它圓月呢!於是領著我們,在庭院裡擺上一張桌子,然後放上一盤西瓜,一盤水果,最後再放上一盤香噴噴的月餅,之後,母親帶領我們站在桌子旁邊,對著月亮拜三拜,嘴裡說著圓月了!然後看著月亮靜靜的站一會,就開始給我們分月餅了!孩子們歡呼起來,看著皎潔的明月,吃著香甜的月餅,那個高興勁就甭提了!每年都老早的盼著這一天!
家鄉還有接沒過門的媳婦過中秋的習慣。說起來有意思,有一年中秋,我還沒結婚,學校裡的同事說你物件會來接你過中秋節吧!我心裡也期待著……因為距離遠,訂婚半年多隻見一次面,可是他卻沒有來。我感到很沒面子,後來再見時就埋怨他。可是他卻說,還接你,我都不知道上哪過中秋節呢!原來他母親去世早,父親又不大會做飯,又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一般他家都不過小節日的,所以沒來接我,我也沒話可說了,只有理解和同情!
一年一度秋風勁,而今又將到中秋!我家卻是月圓人不圓,只有藉助聖潔的明月,遙寄對逝去親人的相思與祝福吧!
-
15 # 閒雲野鶴23754147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每到中秋,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還有老人健在,就要回家跟家人團圓,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現在的生活好了,中秋節過的很隆重,酒菜置辦得很豐盛,還有放煙花表演,月餅也翻著花樣做。但不知怎的,骨子裡總覺得小時候的中秋節才有味道,有情趣。也許是年齡所致,人都會有些懷舊吧!
兒時的中秋節,最喜歡吃的就是那香氣四溢的月餅了,即是現在想起,也很回味。那時候生活條件差,一個月餅要分成四份,每人只得那一小角,還沒等品嚐好,月餅就沒了。感覺那時的月餅特別好吃,以至於現在再好的月餅,也吃不出當年的那個味道,真的是香呀!
過中秋節,一般都是晚上過。炒好了菜,母親就會把菜擺到院子裡,倒上酒,放上月餅,先敬天地。母親是虔誠的神教徒,逢年過節這些儀式是不能少的。然後發錢糧,嘴裡唸叨著什麼,我們也聽不大清,可能是上天保佑之類什麼的。燒完紙錢之後,全家即對著火堆叩頭,最後灑上一盅酒,這是敬天結束,恭送各位神明迴天。
然後我們就重新熱菜,溫酒,圍坐在桌子旁,說著話。月光灑著銀輝,照在院子的每個角落,灑在全家人的臉上,一切都那麼溫馨自然。
今晚的月亮似乎特別圓,特別的亮,"天上一輪才捧出,千家萬戶仰頭看"以前沒怎麼感覺出,中秋的月亮是這麼的美,真的有嫦娥在月亮上嗎?
母親給父親倒上酒,我和弟弟母親都不敢喝白酒,就喝白糖水。全家人說笑著,品嚐著母親炒的佳餚,我端起酒杯跟父親碰,弟弟也學我的模樣跟母親碰一碰,其樂融融。在這一刻,感覺我們家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酒喝的差不多了,母親就拿來月餅讓我們吃。拿起月餅,聞起月餅那誘人的芳香。都是一小口,慢慢的品,那甜絲絲、香噴噴,由裡及外,沁人心肺。那紅綠相間的桔皮絲,還有那核桃仁、杏仁、桃仁、葵花仁、花生仁,俗稱五仁月餅,至今也是我的最愛。偶爾吃到塊大的冰糖,就跟中獎一樣,趕緊跟弟弟炫耀。
那時候東西缺,什麼都憑票供應,月餅是唯一不用糧票能買到的東西,但要用麥子換。記得是一斤麥子貼一毛錢,才可換得一斤月餅,每人供應半斤。我們家四口人,正好換兩個。
換到的兩個月餅,中秋節之前,我們要拿這月餅,先去看姥爺姥娘,他們也只是留一個,都清楚當時生活的困境。
父親還在喝著酒。其實他酒量不大,只想享受這片刻的溫存。看到父親端起酒盅,慢慢的吸上一口,似乎在品嚐這生活的滋味。大集體年代,秋天刨地瓜,揮著那钁頭,一揮就是一天,連著就是一個半月。其中的艱辛,唯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才清楚,天天吃窩窩頭鹹菜,能從三年大饑荒逃過來的人,沒餓死就算萬幸了。
每次過中秋節吃月餅的時候,父母都是合吃那一小塊,剩下那塊留給我和弟弟吃。我們兩個也捨不得都吃下,會留一口,塞進父母的嘴裡,那一刻,父母臉上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要說中秋節最熱鬧的,要數放燈籠花。喝過酒,全家拿著凳子去放電影的地方去看燈籠花。
做燈籠花,要提前到山中砍柴,燒成木炭,十五之前把木炭裝入用鐵絲製成的燈籠,燈籠的樣式就跟馿的籠嘴差不多,只是深些。之後再放入碎生鐵塊。
到了十五晚上,全村的老少爺們聚集在放電影的地方,等著看燈籠花,那是全村最大的場地。
把裝好的燈籠用繩子系在搖桿上,引上火後木炭燃燒,燃燒後把籠裡的碎生鐵燒紅,然後由壯漢搖桿,越搖燈籠燒的越旺。燒紅的木炭、鏟翅不斷搖出來,形成漫天煙花,如果飛到牆上,撞擊濺出的火花更漂亮,就跟現在的煙花彈爆炸後形成的禮花差不多。不過這活挺累,搖不了多會就得換人。
好看歸好看,還得注意自己身邊,有的人看的出了神,火花飛到自己身上還不知,愣是棉衣上燒了個大洞,回家就會被大人罵,那時買衣服也要布票,缺衣少被的,破了也沒衣料給你做。
小孩子們玩的,還有一種娛樂,就是放"滴滴巾"。是用宣紙捲成的粗芯,裡面裝著花葯,還有鐵沫子。點上後火花簌簌的往下掉,這東西便宜,老百姓的孩子都能玩的起。再一個沒什麼危險,大人也放心。
也有的家庭,用磚頭扣上坑,放上花葯,後邊用泥堵住。點上後,放出的火花,竄的很高,火花很大,此起彼伏的,就像盛開的菊花,引的大家跟著都叫好。
大了以後我當了兵,之後轉業到了銀行。弟弟大學畢業,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這對父母來說,是最令他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事了。
如今父母都作故了,留給我們的只有深深的思念。受了那麼多苦,沒能享受到今天的生活,想起來心裡就有些許遺憾。父親去世的早些,母親活著的時候,我們哥倆把母親接到城裡,輪流養護。住院期間,做了最大的努力,盡到了應盡的義務。
中秋節到了,在此祝天堂的父母中秋快樂!我們永遠懷念您!
-
16 # 人刀核藝1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個團圓節!在我們老家那邊,女孩要帶男朋友或老公回孃家吃飯,我們俗稱撂節,男方要帶上雞或鴨等禮物上女方家裡去,這是最主要的傳統習俗。另外平常的人肯定就是一家人吃頓團圓飯,中秋當天每家都會做粑粑,殺雞鴨。到了晚上肯定少不了賞月,看中秋晚會,一些年輕人會聚到一起去野外賞月,帶上水果,月餅,啤酒等,以前還會帶上錄放機放音樂,現在一般都是燒烤,一起吃喝玩樂賞月。也有的地方會自己組織活動,比如舉辦晚會,千人燒烤等等
-
17 # 時空隧道03
我的家鄉,過中秋節,把出嫁的姑娘接到家。在外工作的子女也都回家團聚。中午吃一頓美味佳餚的團圓飯。晚上,在院中放上桌子,桌子上放著各種各樣的水果。最重要的還是每人一份月餅。
-
18 # 玉輝清風
我們這裡過中秋節,是有一些講究的。中秋節那天全家齊聚,中午蒸包子,帶上一些水果,月餅,酒和紙錢到自家的祖墳上祭拜,晚上,做一桌豐盛的酒菜,全家人邊吃邊喝邊賞月,互相問候談一些所見所聞,講一些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倍感幸福快樂!
-
19 # 志在江湖
八月十五中秋節,風俗習慣不太多
兒時家鄉中秋節,正值秋收活太多
白天沒空搞慶祝,晚上擺上小供桌
桌上擺滿秋收果,院中對月燒支香
桌上供果孩搶光,先吃月餅後吃果
戲鬧玩耍觀園月,指點月宮嫦娥姐
求解長輩講月娥,歡樂吃完月晚攴
中秋節日就過完。
-
20 # 落英鄉間
仲秋佳節萬家團圓,仲秋賞月月兒更圓。我們這邊習俗是"看八月十五"即外甥看舅舅,女婿看岳父母,女兒看父母,最好的禮物是月餅。親戚朋友相互贈送月餅。剛出嫁的女兒回孃家過仲秋節。父母準備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親人團聚,吃月餅,賞圓月,話仲秋,其樂融融,熱鬧非凡,那氣氛不壓於過年那頓團圓飯。
記得我小時候過仲秋節,一大早家家戶戶發上一大盆面,下午母親就烙好多"糖火燒"。圓圓的糖火燒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裡邊包上糖,象徵著月子苦盡甜來。因為那時候生活困難,一日三餐全吃粗糧,白麵是稀罕物,平時很難吃到,因此母親烙得糖火燒特別好吃,也只有仲秋節才能吃到。現在白麵饅頭火燒,天天吃頓頓用,早已不稀罕了,仲秋節也不烙糖火燒了。
我還記得小時候的月餅,沒有像現在這樣品種繁多,豐富多彩,應有盡有。那時只有一種月餅大而圓,直徑有十五釐米左右,而且沒有包裝,半斤一個,在大隊的代銷點羅列著好多,按人口分到戶,十多口人的分2斤即4個,六七口人的分丨斤即2個,我們家分了2個。晚上母親將2個月餅擺列了案板上,那濃郁的香甜的味道立刻撲鼻而來,然後用菜刀將一個月餅切成4塊,將另一個月餅一切2塊,拿起一塊遞給奶奶,剩下的一塊又切成2塊,一共六塊月餅,我們姐弟五個一人一塊,剩下一塊,母親讓父親吃,父親推給母親吃,母親又一切2塊,父母共同享用。我拿起月餅咬一口,醇香幽遠,甜秀心窩,還有小塊的冰糖,嚼得咯嘣嘣脆響,吃到一半我就捨不得吃了,用紙包好,放在枕頭低下,留著第二天早上吃。現在已吃不到那時的月餅味兒了。
回覆列表
謝空哥組親們 !
小時呆的家鄉習俗:平民百姓,要為生存奔波,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沒那麼多講究……
我二十歲以後所見所聞: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