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孩子成長的那些年

    十歲的孩子,已經足夠懂得什麼是安全什麼是危險了,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不要只是陽光教育,不要擔心孩子對"暗黑"事情留有陰影,畢竟這個世界,除了是大人們要面對的世界,也切切實實是孩子們要生存的世界。

    平時在生活中,就要告訴他們,沒有自衛能力的年紀,離開父母是多麼的危險和不安全,現在經常會有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影片播報之類的,可以作為很好的教材在平時的教育中利用起來,比你和他們乾巴巴的講道理要管用的多。

    初生牛犢不畏虎,並不是他們真的無畏無懼,而是無知不懂才會離家出走不會感到害怕,所以平時一定要利用一些真實的事件所產生的不良後果給他/她看,讓他透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親自去感官,因為畫面感聲音感更直接更真實,才會對孩子有更大的威懾力!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2 # 向日葵樣的陽光

    一,不能打孩子,這樣他的反抗的心理會欲漸強烈。 二,要有相對應的獎勵制度,但是不能盲目獎勵。 三,給孩子樹立榜樣,要用愛心感化孩子。 四,不能事事順著孩子的心意走,讓他有一個意識,“只有付出才有收穫。” 五,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儘量少接觸遊戲,當然我指孩子年齡比較小,不能自控的時候。六,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因為你要明白一點,你不能陪伴孩子永遠。 謝謝,希望採納。

  • 3 # 曦心數理化老師

    這個情況 和我小的時侯特別像 然後我外甥這點也特別像我[捂臉]我沒做好榜樣 這個還是化解他的情緒 在強調安全性

  • 4 # 泥土的醇香

    平常慣的太狠了,其實孩子很聰明,知道你太在乎他所以抓住了你的心理,平常別嬌慣,該打就打打完把他關房間裡思過。

  • 5 # 雪域孤松3

    當孩子受到委屈或者與家長髮生矛盾時出現孩子摔門而出的情況其實也很正常。這個行為多出於安全感,當孩子需要理解,需要發洩,需要安慰在家裡得不到,或許說這些需要就來自家庭,她只有選擇出門。

    改掉這種習慣不容易因為習慣了,第一,如果她經常這樣出去,你們一定要了解她出去到哪裡去了,找了誰,她找這個人一定是他很信任的人。第二,父母總有一個與孩子關係好些的,多瞭解孩子的想,讓她可以大膽的告訴你她的所想,如果可以達到無話不說哪就好了,你們和孩子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第三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度,不要有她今天放錯必須馬上改正的想法,要注意孩子對你教育的反應,一定不要過她的承受線。第四,家庭儘量的民主公平,和諧溫馨,多一些互愛,一個溫暖的民主的家庭孩子走了很快會回來。第五和孩子交心時多聊聊出走的危險,家人的擔心,讓孩子理解你們。

  • 6 # 期待的榴蓮酥
    父母學會“共情”式溝通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生氣的原因是什麼,也就是家長首先要學會跟孩子溝通,這裡要注意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要先學會跟孩子“共情”。

    “共情”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感受來理解生氣的事。

    比如感受孩子玩具壞了、丟了的時候的傷心和難過,也要學會站在孩子角度感受悲傷、失望,只有做到跟孩子共情,孩子才能向你開啟情緒的視窗。

    學會引導孩子表達感受

    “你的玩具壞了所以你很傷心是嗎?”

    “媽媽剛剛大聲批評你,甚至還吼你,所以你很害怕是嗎?”

    “你是害怕媽媽不愛你是嗎?”

    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把生氣的事情具體化,可描述化,而不是一團糟的駐紮在孩子的心理,只能選擇“往外跑”這種躲避情緒的方式。

    幫助孩子認識情緒並學會抒發情緒

    人都是一樣,會開心會生氣,但區別就在於有的人預設這種情緒發生,有的人積極面對並學會想方設法的排解,而有的人則會假裝不存在。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情緒都是正常的存在,唯獨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情緒對一個人影響的不同。

    所以透過看電視、書、電影等,都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排解情緒的方法。

    如果生氣了,就帶孩子出去遛一遛,轉移一下注意力;或者看個好看的電影。不論選擇哪種方式這些都只是暫時的讓情緒得到緩解,最終還是要回到面對這件事情上來。

    所以等孩子情緒穩定了,在慢慢聊一聊生氣的這件事下次該怎麼面對的問題。

    這一點看似簡單,卻很重要,這是對之前錯誤行為的回顧也是對下次這種行為的提醒和幫助,再有情緒時,孩子就會輕鬆應對了。

  • 7 # 蟬之羽

    兒子小學的時候就隨他的父親在省城裡讀書,我因工作需要在離家300多公里的縣城上班,只有週末和休假地時候能陪陪兒子,平日裡所有的都交給他父親去完成,男人管孩子一般都豪放些,還好沒太多地問題出現。但是有一天晚上十點半鐘孩子父親打來電話說兒子生氣跑出去了,他找遍整個小區都找不到。問其原因是因為兒子沒有完成當天的作業而去看課外書,他就生氣罵子孩子,言語上有些過激孩子受不了生氣就跑出去。作為母親遠幾百公里之外自然很擔心,但急也無用,很快冷靜下來,先和他父親溝通,反省他批評孩子的態度是否過激,當時是否沒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從家長身上找原因,讓他父親從激動和焦急中冷靜下來,然後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依孩子的性格不會跑得很遠,讓他爸爸去門衛那裡瞭解孩子是否出了小區,得到沒有出去的答覆後建議他回家等待,也強迫自己冷靜,半個小時之後接到電話說孩子回來了,讓他爸叫孩子洗澡後睡覺,當著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從孩子生氣往外跑的這件事發生的當晚我便思考著尋找解決的辦法,之後也按照這樣去做,孩子從那天以後也再沒有因生氣跑出去過。

    首先,家長要反省自己。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家長與孩子相處時,儘量換位思考,平時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家是最安全的地方,父母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如果是專制型的家長孩會覺得壓抑,想著要反抗或逃避,生氣或委屈時找不到發洩的突破口,也就想跑出去。

    第二,家長針對某件具休的事情不要表現出太多的關注,特別是有老人家一起生活的家庭。太多的關注,太緊張的話會讓孩子誤認為這是表示抗議或發洩的最好方式,之後就會屢次不改。

    第三,找個家長和孩子都平靜了的時間,比如第二天午飯或晚飯之後,和孩子一起討論生氣跑出去存在哪些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且商量如果下一次不小心又生氣了,怎麼樣來解決:自己在房間裡靜坐還是從冰箱裡拿一個冰淇淋吃,還是讓爸爸陪打一下乒乓球……。這一點很關鍵,讓孩子不僅知道問題的所在,還知道解決的方法,就不會再無助的逃避。

  • 8 # 平凡中找非凡

    說起這個,我有成功的經歷分享給大家,我兒子叛逆期那段時間,他也是這樣,我和老公一開口他就出走,不吃飯,不回家,我們每次都急得團團轉,有一次我不幹了,買好高鐵票去旅遊了半個月,安排老公去出差進貨住店裡,把他孤立在家給他二十塊錢,不管了。(其實我暗中安排了樓上一位大哥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這位大哥平時也是兒子信賴的忘年交)

  • 9 # 好習慣從小做起

    孩子跑出去,甚至跑到外面,我們應該緊跑出去看看,安全最重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冷處理一下,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完,自然就沒事了。這種習慣必須要改。家長1.首先在孩子冷靜下與孩子和平的交談,問問為什麼要跑出去呢,找到原因改正。2.家長是否經常罵喊孩子,家長一喊一罵,孩子便生氣跑出去了,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喊罵孩子,尊重孩子,平常多愛愛孩子,擁抱親吻等行為,並且告訴孩子相互尊重,不能以跑來要挾家長。3.孩子生氣時我們幫孩子轉換注意力,引導孩子做愉快的事,阻止孩子一生氣就跑的習慣。4.可以多用舉例子的事與孩子做親子溝通,比方,老師一批評你,你就跑出去嗎?上班時,老闆一批評爸媽,爸媽就跑出去不上班嗎?等等,讓孩子感覺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必須克服改正,從內心認識到錯誤,從而建立強大內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怎樣的裝修,才能享受更舒適的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