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霖若翔
-
2 # LivePD
下關風 上關花 蒼山雪 洱海月 是大理四景。 大理自古就以"風、花、雪、"著稱,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 下關風 下關風:每年春、冬是下關的風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達10級,由於下關地勢特殊的關係,風產生一種竄上而復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
產生一些奇異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風自南面吹來,風揭行人頭上的帽子,自應落於身前,誰知是落在身後;如人向南走,風迎面吹來,揭行人頭上的帽子,理應落在身後,反而落在面前,人們對此奇異現象稱為"下關風",而且下關正處在風口上,每當風季,幾乎每天狂風呼嘯,穿街掃巷,撩衣揭帽,因此,下關也就贏得"風城"的雅號。
上關花:據《大理府志》記載:"和山花樹高六丈,其質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應十二月,遇潤月則多一瓣,俗以仙人遺種,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其地名之。"從《大理府志》記載和民間傳說,上關的和山花(又名十里奇香樹)系優層一類花卉,花狀如牲丹,大若拳頭,色白而微黃,果殼黑而堅硬,可作朝珠故又稱"朝珠花",此花種自什麼時候,已無法考查。
從記載裡,只知道在元朝至正年間,花開得很好,每年數百朵,濃郁鬱蔥蔥時延至夏初,才開始凋謝。由於花開放時,觀者雲集,特別是一些豪門顯貴,帶來僕從打手,借看花而騷擾地方,敲榨勒索百姓,於是有用麝香將花弄死,以後就沒有萌芽滋生,此花就絕種了。
但至今,白族人民養花愛花已成習慣。 蒼山雪:由於冬季積雪較厚,加之長年積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燦爛炫目。要在一定的位置,較遠的距離,才可以全面看到這群雪山的壯觀奇景,到了近處,又為群山所擋,只能看到陸續片段的雪景。
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較高,湖面碧波盪漾,每當風和日麗的夜晚, 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地湧銀濤,水光接天,萬頃茫然,一輪明月在海中隨波飄蕩,洱海月色,令人驚歎。
-
3 # 白話李
出處: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
原文: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揹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
-
4 # 笑說奇談
了了四字,卻勾畫出一幅唯美的畫面:首先,動靜的結合,蒼山的厚重凝鍊,飛雪的頑皮可愛,一個負字,將二者唯美的結合在一起;其二,山性敦厚,負重隱忍,品格高尚。雖久歷風欺血壓毫不在意,宛如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經磨難,堅韌不屈一樣!三,雪為水之精靈,雖聚寒成冰,然後遇春既化,反而是為春日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蒼山負雪不正是,如華人一般,風雨之後,必將迎來彩虹嗎?
我愛中華,愛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廣!
-
5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出處: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
原文: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釋義:
一路上大霧瀰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擴充套件資料:
《登泰山記》的藝術特點:
1、緊扣題目,結構嚴謹。
作者從始至終緊扣“登”這個“目”,本文開始介紹泰山的山水形勢,為“登”字作鋪墊,寥寥幾十字收筆。作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共同特點。
但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本文卻發現,本文的“形散”是有限度的,無非在取材上較為自由罷了。而本文所取材料一沒有離開泰山,二沒有離開“登”山,故取材上的散是有限度的。
2、語言精簡,用詞生動。
如寫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不僅簡潔,而且生動形象。最後一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最能體現這個特點,七句話就描繪了七個畫面,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蓋的景色描寫出來了。
3、修辭巧妙,手法得當。
這篇文章有多處使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各具特點。比如“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
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揹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
6 # 爽爽的大跟班
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登泰山記》
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一路上大霧瀰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
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
7 # f夢飛翔f
了了四字,卻勾畫出一幅唯美的畫面:首先,動靜的結合,蒼山的厚重凝鍊,飛雪的頑皮可愛,一個負字,將二者唯美的結合在一起;其二,山性敦厚,負重隱忍,品格高尚。雖久歷風欺血壓毫不在意,宛如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經磨難,堅韌不屈一樣!三,雪為水之精靈,雖聚寒成冰,然後遇春既化,反而是為春日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蒼山負雪不正是,如華人一般,風雨之後,必將迎來彩虹嗎?
我愛中華,愛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廣!
回覆列表
“蒼山負雪”源自清代作家姚鼐 的《登泰山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從文中“望晚日照城郭”可知,作者登上泰山觀察到這個景色的時候是在傍晚,因此“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的意思是,遠處蒼茫的青山上,覆蓋著厚重的冰雪,明亮的冰雪尖上被晚霞照亮著,像燭光似的照亮著南面的天空。
經查證,有很多解釋,都把"明燭天南”解釋為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把文中的“燭”解釋為動詞“照”的意思。這不夠全面,無法讓普通讀者理解到當時的美景。我認為此中的“燭”除了有“照”的意思,是還有一個意思是“像燭光”,因為作者在當時傍晚的情況下,有“晚日照城郭”,由於作者在高高的山頂上,他能看到大大的落日和濃濃的晚霞,我們在平地上,看到濃濃的晚霞時,是看不到太陽的,但是他在泰山的高處是可以看到的,所以這個“晚日”就是可理解為快要落山的太陽。這種濃濃的晚霞照在雪山頂上就像燭光一樣。
大家是否贊成我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