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伍子胥攻入郢都,鞭屍楚王,殘害楚人,從受害者變加害者。
9
回覆列表
  • 1 # 雲無相22974309

    吳之幸,楚之不幸。孝之烈(父兄無辜死),忠之盛(太子建,楚王孫公孫勝)。文武全才,智謀過人(調虎離山以削王僚),情義感人(專諸,要離舍家毀體刺王候)(尋的孫武出世來),性之剛(對錯大於君國),意之堅(逃亡多國不忘仇),心之恆(破楚鞭屍),手之辣(引敵破國以報仇)。氣節動人,悲壯一生。

    歷史評價

    伍奢:“員為人剛戾忍卼,能成大事。”

    費無忌:“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

    伯嚭:“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

    莊子:“伍員、萇弘知事君盡忠,而不知逆君之致禍。”

    屈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陳軫:“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為臣。孝已愛其親,天下皆欲以為子。”

    范雎:“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說行也,臣又何憂?”

    司馬遷:“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

    桓寬:“縞素不能自分於緇墨,賢聖不能自理於亂世。是以箕子執囚,比干被刑。伍員相闔閭以霸,夫差不道,流而殺之。樂毅信功於燕昭,而見疑於惠王。人臣盡節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

    劉向:“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吳闔廬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殺之,而國卒以亡。”

    韓嬰:“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

    諸葛亮:“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

    司馬貞:“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嗟彼伍氏,被茲兇慝!員獨忍詬,志復冤毒。霸吳起師,伐楚逐北。鞭屍雪恥,抉眼棄德。”

    徐凝:“千載空祠雲海頭,夫差亡國已千秋。 浙波只有靈濤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李廌:“烈士可廟食,麼麼可悲夫。誓心報荊郢,忍恥適江吳。功成期牖下,旋聞賜屬鏤。楚邦乃怨耦,宿憤向已攄。濤江厭波神,魂魄遊故都。存亡兩陳跡,無用愧包胥。”

    范仲淹 :“胥也應無憾,至哉忠孝門。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悠悠當日者,千載祗慚魂。”

    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血,名震天下,豈不壯哉!”

    司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國得伍員而克強楚國,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

    蘇軾:“父不受誅,子復仇,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屍,發其至痛,無所擇也。”

    王令:“西風騷客倦遊吳,弔古心懷此暫舒。鬼籾久應除佞嚭,民思今果廟神胥。雖然邪正皆歸死,奈有忠讒各異書。回首舊江江水在,怒濤猶是不平初。”

    楊備:“出境鞭屍報父讎,吳兵勇銳越兵憂。忠魂怨氣江雲在,日見爐香菸上浮。”

    王若虛:“勇而無禮,為而不顧,既自賊其君,又賊人之君,員真小人也哉!”

    李贄:“伍子胥絕孝純忠,驚天震地,楚之烈也。”

    邵寶:“伍子胥孝知有親而不知有國,仇一人而戕一國,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梁啟超:“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 2 # 晉A閒雲野鶴

    這怎麼說!從古到今。人類對人人平等這個概念就沒有釐清。王公貴族被授命於天所掩蓋。這面大旗很唬人的。暗無天日。好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口流動還是相當方便,所以伍子胥出韶關,一夜白了頭。但最終還是逃亡成功!

    過去京劇多有《過韶關》一節。至於伍子胥帶吳兵攻入楚都鞭屍復仇在那個時代也屬正常。奴化的愚民不解是其沒有自我的軟骨頭表現。無端的迫害與殺剹必然導致瘋狂的報復。這就是中國歷史週期率產生的必然原因。幾百年一次的朝代輪迴說明了中國文化形成的這種規律死結根子就在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君臣封建制度家長制!

    中國歷史的封建帝制形成的"家長制"讓萬民臣子全成為他的奴僕,失去了所有尊嚴與生命權!之所以楚平王可以以"謀反罪"名枉殺伍氏族人幾百口就是因為這種家長制形成的絕對權力!

    中國現代史上的汪精衛更是開創了"權力"鬥爭的先河,先是逃亡越南,繼而在日本外族入侵中助紂為虐,搞起什麼"曲線救國",與伍子胥其實有同工異曲的相似。但伍子胥被多數後人所認可。汪精衛卻成為國,共兩黨共認的"漢奸"!

    伍子胥帶吳兵滅楚,楚人多恨之被很多史學者所爭論不休。看來今天有人企圖為汪精衛翻案也屬一種正常現象。歷史總有相似之處。在封建極權獨裁製度下發生這種伍子胥式效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 3 # 國家人文歷史

    伍子胥,春秋末年吳國的改革家。他輔佐吳王闔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吳國國力大增。但他沒能勸阻吳王夫差殺掉勾踐,反而因為小人進讒言而被吳王殺掉。他的一生是坎坷的,實現了自己的部分抱負,但沒能實現自己的終極理想。他性情剛烈,愛憎分明,又帶了點不受禮法約束的桀驁不馴。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蓋因他對舊主的態度睚眥必報。但在筆者看來,這個人是治國大才,目光長遠,且恩怨分明,是一位忠臣。

    伍子胥出身楚國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伍奢是太子少傅,輔導太子建。太子建被費無忌陷害,伍奢受到牽連。費無忌還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都十分有才,不殺掉的話必成禍害。不如設計以伍奢為質,將之召來殺死。”楚平王聽從。伍子胥看透了這個計謀,勸伍尚與之逃走。伍尚怕逃走了也報不了仇,反而惹天下人嘲笑,選擇赴約。果然,兩人都被殺死。伍子胥無奈,與太子建奔鄭,太子建在鄭國起事不成被殺。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奔吳。路上重重關卡,難以渡過。殫精竭慮的伍子胥一夜白頭,便將計就計,喬裝打扮,終於到了吳國。伍子胥勸吳王攻楚,但捲入繼承人的糾紛,故暫時隱退田野。

    直到吳王闔閭即位,用伍子胥攻打楚國。伍子胥利用自己對楚國的瞭解,建議吳國聯合唐國、蔡國共同攻楚。吳國大獲全勝。吳軍攻到郢都時,伍子胥沒找到昭王,就把楚平王的墳墓掘開,鞭打屍體三百下,發洩心中怨恨。氣的楚國臣子申包胥罵他違背天理,離滅亡不遠了。而伍子胥則回答說:“謝謝評價,不會讓你如願的。我還就倒行逆施了。”這件事情影響了後人對伍子胥的評價,認為他罔顧倫理,枉為人。但實際上,換位想想,伍子胥從朝中貴族家破人亡,變為異國臣子,僅僅是因為小人作祟,他心中怎麼可能不恨呢?

    伍子胥是個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的人。對於幫他完成復仇的吳國,他盡心盡力。先是針對吳國提出改革策略:一是整頓經濟,大型農桑,把楚國的先進技術傳到吳國,還修築水利,胥江通航。二是整頓軍隊,重用軍事家孫武,嚴厲練軍,教育與法紀相結合,提高軍隊戰鬥力。如此,吳國終打敗楚、越,成為霸主。伍子胥看到了勾踐的威脅,多次勸諫夫差。但在伯嚭的讒言下,夫差賜劍給伍子胥,令他自殺。伍子胥無奈之下只得自殺,但在臨死前還對家人囑咐,要家人把他的眼睛掛在東城門上,他要親眼看到越國滅吳。此間之無奈與憤慨,可想而知。伍子胥本可以對勾踐這個隱患置之不理,甚至在夫差下旨前逃跑,但他沒有,只因他一腔熱情付與吳國。司馬遷曾對他評價道:“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 梁啟超也說過:“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伍子胥正是這樣一個有大才幹、至情至性之人。

  • 4 # 優己

    各有說法,國恨與家仇各選其一!伍子胥身為楚華人卻引吳軍進攻楚國,為了一己之私憤讓楚國百姓跟著生靈塗炭,按著現代說法就是楚奸!這也成了最後治他罪的理由,吳王夫差就是以他不忠治了他的罪,說他不忠於國必不忠於君。這裡的國指的是楚國,君則指的是他夫差本人。

    從個人角度來看我佩服伍子胥,以子己之身出逃,最終王者歸來,還鞭屍洩憤。是為大丈夫真君子也!

    但是從國家角度來看,伍子胥之行實不可取!倒不是說不能夠幫著吳國收拾楚國,主要是吳國本身也不是好茬子,吳國好打仗,整天打天天打,為的是吳王本人的私慾,並不是為了百姓。這也是後來吳國被越國擊敗的主因!說到底,伍子胥只是兩國相爭的一枚棋子。引用張儀的說法,魏人張儀投身秦國,但所作所為並無損母國一步,秦國好魏國同好,這種投友邦是可以接受的!反之,不可取。

  • 5 # 姚鍾村1

    當時天下,周是天國,吳楚乃分封的諸侯國,諸侯國之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近,現代國與國的關係,人員流動,遷徒也不須變更國藉,諸侯國之間語言,文字,社會諸多方面基本相同並容易互通,從某國投奔另一國大約相近於當今從中國的某省遷到別省。所以伍子胥離楚投吳,不是今天政治意義上的叛國投敵。但鞭屍楚王,在人倫,道德上,還是不被肯定的。

  • 6 # 未必無情94810

    春秋戰國是中國封建時期和秦統一天下中央集權後時代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是完全不一樣,家國天下,符合當時道德觀念。

  • 7 # 離殤半曲一指流沙o

    太常引 【相思不休】 一江明月為誰愁,千里恨東流。 春意到枝頭,兩岸好、無人共遊。 夜涼影瘦,三更漏盡,憂鬱卻難收。 雙淚墜西樓,別離苦、相思不休。

  • 8 # 胡淘123

    日暮途遠,倒行逆施之於道也!鞭屍第一人,死後魚皮裹屍,挖雙目至於蛇門之上。子胥還挺有自己的風格。非常之人,非常之舉。

  • 9 # 喇叭與利劍

    我覺得伍子胥引吳入楚正當。首先,楚王負臣,楚王要廢太子建,奸臣費無極,盡讒言讓楚王殺伍奢,費無極進讒言,伍奢的二個兒子不是平凡的人,要斬草除根,以伍奢為餌,引二個兒子前去殺了,不然會留下隱患,免除後患。伍奢看穿,勸他們逃走。伍尚怕報不了仇,受天下人恥笑,不走。伍奢伍尚被殺。伍子胥和太子建走了,到了鄭國,又到吳國。後來夫差當了吳王,用吳子胥,伍子胥改革,發展農桑,整頓軍隊,建議吳王用孫武率兵,伍子胥熟悉楚國,滅了楚國。伍子胥殺了費無極,鞭楚王的屍,大仇得報。伍子胥殺奸臣,懲罰無道昏君,沒有錯。報國不是報某個君王的國,歷史有伐無道,正義,懲奸臣正確。殺父兄之仇不共戴天,該報仇。

  • 10 # 武林無影劍

    楚王聽信讒言,殘害忠良,楚王該當得到如此報應,不覺得伍子胥過分。至於楚國百姓及忠臣,那也是因為他們不知好歹,抵抗了吳國孫武的仁義之師才遭到殺害的,死得無怨無悔,要是放孫武的仁義之師過來直接取楚王的腦袋,他們是不會遭到殺害的。奪其國而其民歡迎者,仁義而已,而孫武、伍子胥他倆做到了,可是楚民做不到,他們倒行逆施,抵抗了孫武、伍子胥的仁義之師,百般阻擋仁義之師的進軍,故遭殺害。伍子胥沒有錯,錯的只是楚民不識好歹,逆天行事。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而能享有天下者,非德莫屬,殘害生靈者,必遭誅之!抵抗天命者,也將受害。

  • 11 # 萌大叔來了

    伍子胥按照後世儒家思想,算叛國者同時也是忠臣!矛盾的結合體!背叛楚國,投靠吳國,為了諫言又被吳王夫差賜死!既是叛國者,又是愛國者!本著成王敗寇的理論!其最終結局,伍子胥是賣國賊!於此相反,最終結果才是評價一個人的標準!魏徵也曾六次投降易主,但是最終投了李世民就對了!所以,是愛國者…!

  • 12 # 歷史知事

    對於某些人來說,伍子胥就是楚奸一枚!

    背叛楚國,當了帶路黨,把老楚王鞭屍,讓楚國陷入戰亂和衰落。

    這不是楚奸是什麼?

    很多人進而說,讚揚伍子胥的都是漢奸坯子!

    有點過分了!真的!

    在當時那個時代,伍子胥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

    楚平王搶了太子建的老婆,廢長立幼,讓幼子珍當了楚王。太子建只好流亡,後來被殺。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收到株連,全部被殺。

    在這種情況下,伍子胥的主公並不是楚王,而是太子建以及太子建的兒子王孫勝。

    伍子胥帶走,帶著王孫勝流亡他國,這是典型的忠臣行為,受到了春秋時期大部分人的贊同和認可。

    楚王並不打算放過王孫勝和伍子胥,繼續對他們展開追殺。無奈之下,只好流亡吳國,並且幫助闔閭,取得了王位。

    主辱臣死,太子建一家被殺,伍子胥帶著王孫勝一個小孩子,撥亂反正,復興楚國何其難也!

    不能復興楚國,那就滅殺仇人。為主公太子建報仇雪恨,為父親兄長報仇雪恨,幫助王孫勝回楚國,重登大位!

    可惜,伍子胥和他帶領的吳軍並不能徹底消滅楚昭王勢力。楚昭王在秦軍幫助下復國,吳楚兩國陷入衰落。

    然而,春秋是一個講仁義禮智信的時代。楚昭王的兒子楚惠王把王孫勝封為白公,作為吳楚兩國的緩衝。

    楚惠王都原諒了伍子胥對自己爺爺的掘墓鞭屍行為,其他人有什麼好說的!

    奇怪嗎?其實一點都不奇怪,費無忌和楚平王對太子建和伍子胥一家做的事,早就引起了楚國華人公憤!

    無獨有偶,明末清初的鄭成功和施琅,也發生了類似的恩怨情仇。

    施琅本是鄭成功手下,然而鄭成功猜忌施琅,殺死了施琅全家。施琅只好投靠清朝。

    施琅後來帶領清軍打過海峽去,活捉鄭克爽,總算報了鄭成功的滅族之仇!

    但是,背叛鄭成功的黃梧,就實在想人喜歡不起來!黃梧因為一次兵敗害怕責罰投降清朝,還提出了“遷海令”,讓無數以海為生的漁民失去生計客死異鄉。黃梧的遷海令,更是清朝“片板不許下海”嚴格禁海閉關鎖國的罪惡源頭!

    伍子胥是英雄,更是勵志典範!

    紀念伍子胥的端午節快到了,小夥伴們,你瞭解這個歷史人物嗎?

  • 13 # 周柃利

    伍子胥引吳入楚,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很多人覺得他是楚國的大罪人,我卻覺得他愛憎分明,有仇報仇,有怨報怨,是一個有大才的真君子!

    大家只看到了伍子胥引吳國軍隊入楚國,楚王被鞭屍的慘狀,但有果必有因,楚王和楚人之所以遭受如此磨難,不也是事出有因嗎?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費了很多筆墨來描繪伍子胥一生境遇,父兄被害,一路逃亡,卻未曾片刻磨滅要報郢都之仇的心志。

    他忍辱負重,費勁千辛萬苦,終於大仇得報,最後留名萬世!

    一、事情起因:楚平王奪太子建未婚妻,殺害伍子胥父兄

    伍子胥,名員,也就是說他其實是叫伍員,子胥是他的字。

    伍員是楚華人,他爹叫伍奢,他哥叫伍尚。

    楚平王有個太子叫建,伍員他爹伍奢正好是太子建的太傅,另有一個叫費無忌的人是太子建的少傅,但是這個費無忌是個小人,他不忠於太子。

    事情是這樣的,楚平王派費無忌到秦國為太子娶親,可費無忌這傢伙看見秦女長得美麗動人,居然狗腿地跑回來對楚平王說:

    “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費無忌讓楚平王娶兒子的未婚妻,這提議三觀正點的人想都不敢想,他作為臣子,居然敢明目張膽提出來,除了稱讚他勇氣可嘉,實在沒有什麼好詞語形容他的德行。

    按照一般情況,有這種下屬,身為一國之君,肯定要把費無忌這小人拉出去砍了。

    可是這個楚平王聽到費無忌的建議後,居然對秦女心動了。

    楚平王就這樣把兒子的未婚妻收到自己的後宮,並讓秦女給自己生了個兒子,名叫軫。然後給太子建另外娶了個老婆。

    如果事情到這裡結束,太子建也就是吃了個啞巴虧,他爹又給他吃了顆糖,想想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是這個費無忌,想著以後楚平王去世了,太子繼位,自己不會有好果子吃,於是就開始使陰招,想把太子拉下馬。

    費無忌離開太子建,去侍奉平王,在平王面前詆譭太子建。

    太子建的母親是蔡華人,不受寵,太子建也因為費無忌的詆譭,被平王疏遠,甚至被扔去駐守邊疆。

    太子建去守邊疆了,費無忌還在平王面前詆譭他,費無忌說:“太子建因為秦女的原因,心裡肯定會對您有怨恨,自從太子建駐守城父之後,他統率軍隊,和諸侯交往,馬山就要到都城來作亂了。”

    於是,平王把伍奢叫回來問話,伍奢當然為太子建申辯,說平王怎麼因為小人的話就冤枉太子建,可費無忌卻說:

    “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擒。”

    意思是如果平王現在不制止,那麼太子建事成後,平王您就要被擒了。

    平王聽後,特別生氣,於是就頭腦發熱把伍奢囚禁起來,然後讓城父的司馬奮揚去殺掉太子。

    司馬奮揚是個好人,他還沒到就提前通知太子建,讓他趕緊跑路,說他爹要殺他,太子建知道了就逃到宋國去。

    太子建逃走了,費無忌想方設法謀害伍奢。

    他對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非常有能力,現在利用伍奢把他們召來,殺掉他們,如果留著他們,恐怕會成為楚國的禍患。”

    楚平王按照費無忌的意思去召伍尚和伍員,說只要他們兄弟倆去,那麼他們的爹伍奢就可以活命。

    伍員特別聰明,一眼就看穿了楚平王的伎倆。

    他對哥哥伍尚說楚平王讓他們去,根本就是為了斬草除根而已,不會放過他們的爹伍奢的。他們去不去,都不會改變他們爹伍奢被殺的命運。所以,與其沒意義的一起送死,還不如一起逃走。

    可是伍尚是個實誠人,他說自己就算知道是去送死也要去,因為是爹在召他。而伍員可以逃走,以後為他們報仇。

    就這樣,伍尚來到楚國的都城,和他爹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了,而伍員逃跑了。

    二、太子建被鄭定公殺死,伍子胥帶太子建的兒子逃往吳國

    伍子胥逃出楚國,聽說太子建在宋國,於是就去跟隨他。

    伍子胥來到宋國後,正好趕上宋國華氏作亂,於是就和太子建一起逃到鄭國去,鄭國的君臣對太子建很友好。

    之後太子建又前往晉國,晉頃公覺得太子建和鄭國很友好,得到鄭國的信任,想要太子建做自己的內應,打算攻打晉國,等到晉國被滅後,就把它分給太子建。

    太子建一聽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於是就回到鄭國,可是攻打鄭國的時機還沒到,事情就洩露了,太子建給鄭國國君給殺了。

    太子建領了盒飯,但幸好他還留下一個兒子。

    兒子跟著伍子胥跑路了,也算是留下了血脈。

    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一起逃往吳國,到達昭關的時候,昭關的官兵捉拿他們。逃到江邊,看到有一個乘船的漁翁,漁翁幫助伍子胥他們渡過了江。

    伍子胥把自己的寶劍贈送給漁翁,說這寶劍價值千金,可漁翁卻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捉拿到伍子胥給賞糧五萬石,區區寶劍不足掛齒。

    漁翁不要寶劍,傲嬌地走了。

    當時的吳國,公子光特別有野心,一心想要殺死現任的吳王,自立為君。

    這時候伍子胥不能勸說他對外用兵,時機未到,於是伍子胥就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去鄉下種田去了。

    三、吳國出兵攻入楚國郢都,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屍體

    五年後,楚平王死了。

    楚平王死後,秦女生下的兒子軫,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楚昭王。

    楚平王死了,楚國要辦喪事,吳王僚趁著楚國辦喪事期間,竟然出兵襲擊楚國。

    但楚國也留有後手,直接出兵切斷了吳國軍隊的後路,而早已野心勃勃的吳國公子光,正好抓住機會,趁著吳國國內空虛,派人暗殺了吳王僚。

    真可謂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公子光自立為王,這就是歷史特別有名的吳王闔廬。闔廬上位做吳王后,把伍子胥召回來,和自己一起出謀劃策,共商國事。

    先前被吳王僚派出去攻打楚國的兩位公子,後路被楚國切斷,又聽說吳王僚被殺,闔廬已經自立為王,於是就投降了楚國。

    吳王闔廬自立為王的第三年,發動軍隊和伍子胥一起去攻打楚國,佔領了舒地,並且抓住了投降楚國的兩位公子。吳王想要乘勝進攻楚國的郢都,將軍孫武說:“百姓太疲憊了,暫停一下吧。”

    於是,吳王下命令收兵。

    闔廬四年和五年,吳國攻打楚國和越國,六年,楚昭王派人攻打吳國,吳王派伍子胥迎戰,打敗楚國,奪取楚國居巢。

    闔廬九年,吳王闔廬問伍子胥和孫武:“之前你們說不可以攻入楚國郢都,那現在呢?”

    伍子胥和孫武說:“楚國將軍囊瓦貪財,蔡國和唐國都怨恨他,如果大王想要大規模對楚國用兵,要得到這兩個國家的幫助才行。”吳王闔廬就聽取了他們的建議,和唐國、蔡國一起攻打楚國。

    經過五次戰役,吳軍攻入楚國郢都,楚昭王逃跑,吳王闔廬進入郢都。

    楚昭王逃跑,進入雲楚大澤,遇到了強盜,於是又逃跑到鄖地。

    鄖公的弟弟說楚平王殺死了他們的父親,現在殺死楚平王的兒子不可以嗎?鄖公擔心弟弟會殺死楚昭王,就和楚昭王一起逃到隨地。

    吳兵包圍隨地,讓隨人把楚昭王交出來,可昭王王子綦藏了起來。隨人算了一卦,覺得把昭王交出去給吳國不吉利,於是就拒絕了。

    當初,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子胥跑路的時候說:“我一定要顛覆楚國。”申包胥卻說:“我一定要儲存楚國。”

    於是這倆人就槓上了。

    等到伍子胥帶著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郢都,搜尋楚昭王卻找不到後,他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拖出他的屍體,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

    申包胥逃跑了,聽到這事後,派人去指責伍子胥,說:“你本來也是楚平王的臣子,曾經侍奉過他,現在他死了,你卻做出侮辱他屍體的事來,這簡直太滅絕人性了!”

    之後,申包胥跑去秦國,想讓秦國出兵救楚國。

    秦國一開始沒有答應,申包胥就耍無賴,在秦國朝堂上連哭了七天七夜,秦國沒辦法,只能派出五百輛戰車去拯救楚國。

    正好吳國碰上吳王闔廬的弟弟夫概作亂,吳王放棄楚國回國攻打夫概,楚昭王也就趁機打回了郢都。

    四、伍子胥引吳入楚事件的看法

    伍子胥引吳入楚,鞭打楚懷王這件事,在歷史上有很深遠的影響。

    雖然從國與國的大局觀上看,他是一個背叛母國,引狼入室的“小人”,但凡事講個理字,如果不是楚平王為了一己私利,謀害忠臣,也不會落得一國君王死後被鞭屍的下場。

    從個人角度來看,伍子胥侍奉的君主是太子建,太子建沒有犯什麼過錯,卻遭到楚平王的謀害,自己的父親和大哥也因為太子建丟掉性命。

    楚平王對伍子胥來說,有不共戴天之仇。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伍子胥帶吳國軍隊攻入郢都,完全是事出有因。

    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不能親手殺死楚平王為父兄報仇,鞭打楚平王屍體洩憤,也可以理解。

    最後說楚平王這個人,他好色,不辨忠奸,謀害忠誠,死後被鞭屍顏面盡失,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 14 # 顏青青

    伍子胥為父兄報仇,他堅毅、忠貞不屈、恩怨分明,身上有很多優秀的品德值得我們去學習。

    但是,為了報私仇而引發大規模的戰爭,讓那麼多無辜的人喪生,實在不該得到讚揚。有句話說的好“因為經歷過,所以懂得”,伍子胥經歷過失去父兄的痛苦,所以他該知道那些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人,他們該有多痛苦!

    1、事情起因:楚平王迫害太子建,殺害伍子胥父兄

    伍子胥引吳入楚的故事想比大家都有所瞭解,伍子胥是楚華人,他叫伍員,子胥是他的字。

    他的父親叫伍奢,有個哥哥叫伍尚。

    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建的太傅,很高的官,不過呢這個太子建身邊還有一個人,那就是費無忌,費無忌是太子建的少傅。

    兩人一起輔佐太子建,伍奢特別衷心,但這個費無忌就卻是個心眼特別多的人。

    楚平王讓費無忌去秦國為太子建求娶秦女,費無忌到秦國後見秦女特別漂亮,於是就給楚平王出了個餿主意,那就是把秦女據為己有。

    楚平王鬼迷心竅,美色當前父子之前也不顧了,竟然聽取了費無忌的建議,把秦女收進了自己的後宮,還讓她給自己生了個兒子,這個兒子在楚平王去世後繼承了王位,那就是楚昭王。

    至於太子建,就比較可憐了,先是被自己親爹搶了老婆,之後又被費無忌陷害。

    因為費無忌的詆譭,加上楚平王心虛,就把太子建調往城父,駐守邊疆。

    只管這樣,費無忌還是不滿足,他向楚平王進讒言,說:

    “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原王少自備也。自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

    費無忌對楚平王說,太子建因為秦女的原因,心裡有怨恨,希望大王能稍加防備。現在太子建駐守城父,手裡有兵,又與外界諸侯交往,馬上就要作亂了。

    楚平王聽了居然信了費無忌的鬼話,他把伍奢叫來問話。

    伍奢為太子建辯解,可還是被關進了大牢裡。費無忌繼續煽風點火,說如果現在不把太子除掉,那麼大王就要反被他俘獲了。

    於是,楚平王就讓城父的地方官去把太子建殺掉,這個地方官叫司馬奮揚,他還沒到達就通知太子建,給他通風報信。

    太子建得到訊息逃走了。

    而伍奢就慘了,太子跑了,費無忌就想讓楚平王拿伍奢開刀,他說:

    “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可以其父質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

    伍奢一家真的是莫名躺槍,費無忌想讓伍奢把兩個兒子召來,然後一起處死,永除後患。

    不過伍員腦子比較好使,他一眼就看穿了費無忌的小伎倆。

    伍員勸自己的哥哥和自己一起逃走,但伍尚沒那麼多花花腸子,他覺得父親召自己,自己就該去,哪怕是去送死。

    於是伍尚去到楚國都城,和自己的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處死了。

    2、伍子胥引吳軍入楚國郢都,鞭屍楚平王

    伍員逃走了,他在得知太子建到了宋國後,也去了那裡。

    正好宋國爆發內亂,太子建就去到了鄭國,鄭國國君對他還不錯,他又去到晉國。

    晉國的國君覺得太子建和鄭國關係好,就想利用他和自己裡應外合進攻鄭國。

    太子建同意和晉國合作,可事情還沒開始就洩露了,最後太子建被鄭國國君殺死了。

    太子建有一個兒子,叫勝,太子建死後,伍子胥就帶著勝開始了逃亡。

    他們逃到了吳國,當時吳王僚當政,不過公子光一心想謀奪皇位。

    伍子胥見吳國國內矛盾激烈,一時半會兒不會對外發生戰爭,於是就帶著勝去下鄉種地去了。

    五年過去了,楚平王去世了。

    吳王僚趁著這個機會,出兵去攻打楚國。

    楚國出兵切斷了吳國軍隊的後路,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趁此機會殺死吳王僚,然後自立為王。

    公子光上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闔廬。

    被吳王僚派出去攻打楚國的兩位公子,現實軍隊被切斷後路,之後又聽到吳王僚被殺,於是他們選擇投降了楚國。

    吳王闔廬繼位的第三年,就出兵攻打楚國,攻佔了舒地,然後把兩位投降的公子抓了回來。

    吳王闔廬第九年,吳王趁著時機成熟,在伍子胥和孫武的建議下,聯合蔡國和唐國一起攻打楚國。

    這次吳國比較猛,經過五次戰爭,吳國軍隊直接攻入楚國都城郢都。

    楚昭王逃跑,吳王闔廬進入郢都,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他的屍體鞭屍,一共打了三百下才解氣。

    伍子胥大仇得報,終於可以長吁一口氣,唯一可惜的是讓楚昭王跑了,且當時有一個叫申包胥的還跑去秦國,想秦國尋求支援。

    秦國本來是不想理會申包胥的,可這傢伙實在沒臉沒皮,在秦國朝堂上連哭了七天七夜。

    秦國沒辦法,只能派出五百輛戰車去救楚國。

    正巧吳王的弟弟夫概趁著吳王闔廬不在國內作亂,吳王只能放棄楚國回國平定內亂,楚昭王這才有機會打回郢都。

    這件事到這裡算是告一段落。

    3、楚國百姓是無辜的,伍子胥報仇手段太極端

    伍子胥僅憑一己之力,藉助吳國軍隊攻打楚國,一直攻入郢都,還鞭屍楚平王屍體三百下,不得不說伍子胥的手段實在是高。

    他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性格也值得我們學習!

    不過,楚平王縱然十惡不赦,縱然忠奸不分罪該萬死,但楚國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該成為這場恩怨的犧牲者。

    伍子胥的手段太毒辣了,為了給自己的父兄報仇,引發大規模戰爭,讓楚國那麼多人陪葬,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我覺得他要父兄報仇,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天下之人,誰不是自己父母的孩子,誰不是孩子的父母,這些人在戰爭中喪生,他們的家人也會遭受伍子胥失去父兄一樣的痛苦。

    伍子胥要報仇,應該想其他的方法,至少不該把無辜的人牽連進來。

    他要報仇,該找對物件,而不是把仇視楚國,拉著楚國陪葬。

    不過話說回來,楚平王作為楚國的國君,活著的時候搶兒子的老婆,落下不好的名聲,死了之後還要給楚國帶來災禍,一代國君做成這樣,實在讓人很無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壁機做魚丸的技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