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美煮藝
-
2 # 豬油幫主老波頭
土豆,又稱馬鈴薯,其實是茄科植物的塊莖。
原產南美秘魯的高山區,大量種植並用來食用也不過四百多年的歷史。十七世紀時傳入中國,本來內蒙、河北一帶苦寒,只有莜麥一類的粗糧,土豆的到來,算是把口糧問題解決了大半。
傳統意義上的五穀當然沒有土豆,但當今土豆僅遜於小麥和玉米,位列世界五大作物第三,地位猶在小麥之上,中國更是變成最大的土豆生產國。
別名甚多,最常見的“馬鈴薯”是因為形似馬鈴得名,“土豆”則是東北的叫法,黑龍江的產量全國第一。受此影響,愈來愈多的人習慣用土豆指代馬鈴薯,唯獨臺灣例外,他們口中的“土豆”,是“塗豆”的諧音詞,塗豆者,落花生也。
江浙人稱為“洋山芋”,和西北人口中的“洋芋”有異曲同工之妙。芋即番薯,有個“番”字,說明原來也是舶來品,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早罷了,又番又洋,反正本非我們土產的東西。
土豆和番薯,並無親戚關係,而且番薯的糖分厲害,嗜甜的朋友或許喜歡,但現代人糖尿病高發,番薯是絕對的忌口食物。土豆也好不到哪裡去,它的澱粉那麼多,很容易把人吃成胖子。
有人統計,炒土豆絲大概是中國最流行的菜式之一,尤其各家單位的食堂,出現頻率之高,直追番茄炒蛋,無他,唯簡單耳。不過話雖如此,亦有一點技巧,有些人炒出來軟啪啪的,就不好吃。土豆的澱粉含量高,故切絲後要浸在涼水中,浸得愈久,澱粉析出愈多,口感愈脆。
也不是所有的土豆絲都一味求脆,西北人的洋芋擦擦即以軟熟取勝。所謂擦擦,是指擦出土豆絲的工具,炒的土豆絲要透過幼細展現刀功,炮製擦擦不妨粗一點。將土豆絲均勻裹上乾麵粉蒸熟,下蒜茸、辣椒、醬油、醋和番茄醬,一拌而成,如用猛火炒出,更惹味。
上海人的海派西餐,土豆色拉是三大臺柱之一,再加上羅宋湯和炸豬排,就是完美的一餐。
此菜的關鍵在於手工製作色拉醬,不可用超市的現成貨。從前上海人家的小孩皆精於此道,方法是:
一、取蛋黃一枚,倒入少許色拉油,用三根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切不可過快或過慢,更不能隨便改變方向,不然一定失敗。
二、待蛋黃和油全部融合,再加少許油,耐心至少,油量宜少不宜多。
三、如是重複,大約三十分鐘,加十幾二十次油,等到醬濃稠,加鹽即成。
另邊廂,土豆煮熟,去皮切丁。豪華起來,將蘋果、上海紅腸和白煮蛋也切丁,再準備青豆,拌勻即成最標準的上海土豆色拉。有些人家會下半塊“光明”牌中冰磚,取其奶香味和甜味。
洋快餐的炸薯條或炸薯餅,最沒吃頭。但這類垃圾食物有股魔力,會讓你不知不覺地吃下去,根本停不下來,歐美人的肥佬,多數吃薯條上癮。
據說“麥當勞”當年開賣炸薯條,最初使用的是含93%牛脂的混合油,應該比現在的美味多了吧。一些法餐廳會用鵝油或鴨油來炸,這陣香氣,誰也抵擋不住。
生土豆有毒,經高溫即解,所以只能熟食,不可生吃。一旦發芽,毒素劇增,唯有棄之一條路,萬萬不要僥倖,弄不好是會出人命的。
-
3 # 大朵朵噠
蔥香土豆餅1.準備食材土豆1個、雞蛋2個、蔥半根
2.土豆去皮切(擦)成絲,洗去澱粉
3.把土豆絲、雞蛋、蔥花和適量麵粉放在一起加入鹽、雞精、花椒粉
4.攪拌均勻
5.不粘鍋中倒油燒熱
6.放入土豆蛋液,小火,慢慢煎
7.待其凝固,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
4 # 舌尖上的肌肉
說起土豆,大家肯定會想到土豆絲!但是今天我推薦一道,口味麻辣的,吃著特別的爽,特別下飯的做法。
首先把土豆去皮,清洗乾淨,然後切成均勻大小的滾刀塊。
然後在切好蔥,姜,辣椒快
接著熱鍋熱油炒一下蔥姜,加入八角,和花椒,接著加入豆掰醬,炒出紅油來。
把土豆加入,攪拌一均勻,粘上豆掰醬, 接著加入鹽,和糖。
在加入少許的清水,基本沒過土豆,蓋上鍋蓋小火燉一下,燉到湯汁收好。
這樣在加入青椒,蓋上鍋蓋燜上一小會,這道菜就做好了。
味道特別的好吃,比吃肉都好吃。
回覆列表
土豆鴨腿,土豆乾煎,皮酥裡嫩,灑點椒鹽及七味粉,鴨腿老滷滷過,兩者搭配在一起可香啦!下飯下酒,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