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迷猴神通
-
2 # 東北人老楊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我感覺其實是羅貫中老先生的原意想寫關羽,愧對曹操不敢走回頭路只得向前走罷了,為什麼說關羽心中有愧呢?你看他走的路線都不是向劉備處走,而是向相反的方向走,這個我不解釋了。話說為什麼守關將領都去送死?這個與中國的禮義之道有聯絡。以前的國人都講究的信譽道德,你沒看小說裡寫著兩國交兵時得去叫陣,然後對方應戰然後雙方戰場上廝殺嗎?
過去中國應該是禮儀之邦,打仗也講究個禮儀才能安天下。要是守城的將官一頓亂箭射死關羽,道義上過不去,因為你人少,將來在天下無法做人了,所以只有出來挑戰關羽打敗他活捉他才是正確做法。本來個個守將也沒有想讓關羽死去,沒有下狠手置他於死地,這讓關羽佔了便宜,下狠手殺死守將。所以我看關羽是小人,是不地道的小人,既然人家給你活路了你咋這麼做人呢?
關羽在過五關時候做的事是無德的小人之事,那些守將才是講究信用的人物。他們沒有重兵衝擊你關羽,沒有亂箭射你關羽、只是上來想活擒你,給你個後悔的機會,機會給你了但你太小人了,不是君子所為。
所以說真正的講究禮義廉恥的應該是那幾個守將,不是關羽。我想羅老先生的原意也是這麼想的吧!要不為什麼這麼寫呢?估計後人曲解了老先生的意思了。不同見解望見諒!
-
3 # 想去天池洗個澡
堵截關羽原因, 一是上峰命令難為,不敢不從。二是年輕武將正值血氣方剛七個不服八個不忿,我們大哥對你關羽這麼好,最好的馬都給你了,還留不住,真是太看不起曹營的人了,一定要給你點顏色看看。三是,關老爺是千里走單騎,曹營是人多勢眾,攢雞毛湊撣子我們一個人打不過你我們一群人還不行嗎。結果還真是不行。其實過五關斬六將,五子良將文遠大哥也起到了協助關姥爺一臂之力。曹營的中心思想:讓你老關走,但是也要給你製造麻煩。
-
4 # JACK傑克
第一,巜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小家說羅慣中為了塑造關爺,美化,神化,誇大,無所不用其極,開始了“造神"運動。什麼"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殺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幹裡走單騎","青龍偃月刀",“赤兔胭脂馬”,"降漢不降曹","華容道",“刮骨療毒","水湮七軍","單刀赴會",等等故事,一千多年來,廣為傳唱,成了耳熟能祥,婦儒皆知的"英模故事"了!第二,據晉朝歷史學家陳壽寫的史書巜三國志》,以及史學者裴松芝寫的巜三國志注》兩本史書,所謂上敘"英模故事"純屬瞎編,子虛烏有啊! 只有“斬顏良"在《三國志》中確有記載,是史實,是關羽"斬"的,其它都是誇大,美化,假借,包括用“穿越時空”的手法來打造"漢壽亭候",比如"青龍偃月刀",三國時期根本沒有這武器,這武器最早是在宋朝時期了出現的,怎麼成了三國時期關羽的神兵利器了呢?第三,歷史上有無“過五關斬六將",你看了巜三國志》後就什麼都明白了。這些“六將"的死,是為了更加塑造關爺的"神勇無敵",讀者被作者忽悠了,歷史根本沒這回事兒,難道歷史是可以隨便篡改的嗎?
-
5 # 歷史笑春風
守關將領可不是去送死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覺,認為關羽人少,還帶有女眷,自己人多勢眾,關羽雙拳難敵眾手,可以手到擒來。
而且關羽位於曹操的管區,曹操對關羽不薄,關羽私自逃走,應該心裡理虧,自己佔理,勇氣百倍。
可他們沒有想到,關羽掛印封金,斬顏良誅文丑,心裡坦然。根本沒有心理負擔。只要敢攔阻,格殺勿論。
後來這些將領又使計謀,但有人幫關羽,才使得關羽逃脫大難。
這六個人也盡力了,到底是曹操的部下,忠於職守,為後人做出了楷模。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在這次旅行過程中,關羽總共斬殺六員曹將:
1.東嶺關:孔秀
2.洛陽關:孟坦、韓福
3.汜水關:卞喜
4.滎陽關:王植
5.黃河渡口:秦琪
一、先看一下東嶺關孔秀的情況。
孔秀在曹軍將領中的階位比較低,手下也只有五百人。按現在的軍職,頂多也就是個上尉營長,守著個要塞。
但孔秀這個人還是很有責任心的,雖有隻是一個把守要塞的低階將領,但他考慮的比較遠。
關羽護車駕而來,孔秀認為,“河北袁紹,正是丞相對頭”,就向關羽要通行證。
關羽解釋說是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孔秀生疑了,認為這有貓膩。即然沒有通行證,應該到曹丞相那裡求證,確定是否屬實。這樣安排當然是合情合理的。
關公說一來一去,怕誤了行程。這個解釋很牽強,就算現代社會,你沒有票就想進站上車,檢票員也不能允許的。
孔秀要依法辦事,“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關羽卻要強行過去,孔秀又說,如果非要過去,那你一個人過,隨從的這些車駕人員總得留下。
關羽大怒。不知道他有什麼理由生氣,人家孔秀是依法辦事,還做了很大的讓步,但關羽居然動手殺人,“只一合,鋼刀起處,孔秀屍橫馬下”。
孔秀應屬於因公殉職,值得表彰和懷念。
二、韓福和孟坦
韓福是洛陽太守,孟坦是他麾下的一員牙將。他們得知關羽殺人衝關,向本處而來,就聚眾商議。
牙將孟坦的原則性很強,他認為,“既無丞相文憑,即系私行,若不阻擋,必有罪責。”
孟坦這個觀點有錯嗎?沒有錯,他是個好員工,組織觀念強,認識水平高,對事情的定性非常準確。沒有公文,就是私自行動,不阻止這種行動,就是失職。
他還提出瞭解決方案:先用鹿角攔住關口,他去交鋒詐敗,誘關羽來追,讓領導韓福用暗箭射關羽,活擒關羽,解送回京,獲得重賞。
孟坦自己承擔起最危險的工作,而把功勞讓給自己的上級韓福。多好的員工啊!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韓福和孟坦,這麼負責任,卻遭到了厄運。
三、卞喜
卞喜這個人其實很有能力,他“善使流星錘,原是黃巾餘黨”。由於出身不太好,卞喜上進的機會不是很多,被安排在了汜水關這個地方。
卞喜智勇雙全,他覺得如果硬來,恐怕難以對付關羽。就在鎮國寺埋伏下二百刀斧手,準備乘關羽飲宴時下手。但不幸被叛徒出賣,功敗垂成。卞喜和關羽還是經過了幾個回合的格鬥,最終以身殉職。
四、王植
王植是滎陽太守,他這個人不太地道,他主要是想給親家韓福報仇。這屬於公報私仇,是很壞的行徑。
不但以公謀私,王植還要火燒驛館,這也屬於毀壞公共財物的行為,應該被嚴格禁止的。
他的部下胡班阻止了這個行為。王植計劃失敗,又率兵夜中追拿關羽,被關羽幹掉。
王植這個人品行不端,情緒又不穩定,還自不量力,不值得提倡。
五、秦琪
秦琪這個小夥子很有前途,他是曹操重將蔡陽的外甥,受蔡陽的關照,成為夏侯惇的部下,負責防守黃河渡口,前程光明遠大。
秦琪對這份工作還是很負責任的,他把沿河的船隻都收攏得乾乾淨淨,使關羽到來時,根本找不到一條私船。
對付偷渡行為,秦琪一向是深惡痛絕。和關羽見面,雙方完全說不到一塊。關羽自稱“漢壽亭侯關某”,以勢壓人,秦琪問他要通行證,關羽卻說自己不歸曹操管轄,還拿自己沿路殺人的事進行威脅。秦琪小夥子年輕,血氣方剛,哪能容他如此放肆,“縱馬提刀,直取關公”。
工作負責任是好事,但秦琪武藝不精,一個回合都沒撐住,就死於非命。
總的來說,在五關把守的這些戰將們大多數都是負責任的好員工,他們原則性強,遵守組織紀律,愛崗敬業,勇於為事業獻身。
-
7 # 姑蘇先生
我們就用大白話聊一聊吧:首先,關羽從曹操那裡走的時候比較倉促,臨行之時並沒有獲得曹操的“通關文牒”關羽在東嶺關遇到守將孔秀。並告訴孔秀自己要去河北袁紹處尋找劉備。當時袁紹和曹操正在大戰,關係很緊張,所以孔秀便懷疑關羽是私自逃走。於是向關羽索要曹操的“通關文牒”。
關羽因為匆忙,未討得曹操的“通關文牒”孔秀便讓關羽等候,通知曹操得到曹操允許後才可放行,關羽以為會耽誤行程,並不同意,孔秀曰: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 其實孔秀並不想為難關羽,本也是職責所在,但關羽歸心似箭,孔秀便讓關羽留下老少為質,關羽發怒便舉刀殺了孔秀,所以後面的關隘,同樣如此,一者關羽沒有“通關文牒”擅自出關,將領們一者職責所在,二者也懼怕曹操追究責任,作為曹操部下當然瞭解曹操的脾性,所以將領們即便明知不敵也不得不如此。
再者,守將們都知道曹操愛惜關羽,但關羽並不領情,還是要投奔劉備,心中對關羽也是懷有芥蒂和恨心,也不會輕易放關羽過關。
自古軍令如山,曹操的部隊同樣紀律嚴明,五關的將領也是盡職盡守。邏輯上來講:無論從曹操的個人威信還是軍隊的紀律嚴明上來說都符合邏輯,沒有不妥。
-
8 # 三國逐夢
關羽過五關是《三國演義》的故事,為了襯托關羽的形象,守關將領好像小丑一樣拙劣的表演。那麼這些賣力表演的人爭相送死是否合乎邏輯?
個人認為,是符合邏輯的。
先看背景。關羽過五關時,是在斬顏良誅文丑為曹操立下大功之後,此時正處於袁曹大戰時期,雙方是敵對關係。關羽要去袁紹的地盤,自然要詢問清楚,這是守關將領的職責所在,否則的話就會被追責。一言不合之下就開戰,也算是突發事件。
其次,關羽的人不多不少,往少了說至少上百人,多的話可能有上千,都是曾經隨他一起投降的軍卒,上過戰場,戰力強悍。均衡一下按數百人計,也是一支龐大的隊伍。而曹操此時正在和袁紹對峙,本來就處於劣勢,所以沒有戰事的地方不可能有太多兵力。這些關卡對關羽沒有碾壓優勢,但又佔據一定上風,這才正面上前。
最後,關羽敵我不明。之前剛幫助曹操斬殺顏良文丑,還是“自己人”,曹操面前的紅人,轉眼間要去袁紹處,他們不瞭解情況,心有顧慮,未曾把關羽當作敵人對待,覺得關羽不敢動手。但不成想,關羽性格高傲,一言不合就動刀,殺出五關。
具體來看,關羽自許昌出發,第一個關卡是東嶺關,守將孔秀。東嶺關不大,守軍只有五百人,不比關羽多。孔秀按照職責向關羽要通關文憑,但關羽沒有,也不想回去等待,更不會自己一個人過而把劉備的老婆留下為質,雙方都是要強的人,一言不合就開打,沒見識過關羽厲害(級別太低)的孔秀被一刀斬殺。
之後是洛陽,守將韓福。洛陽畢竟是曾經的帝都,作為太守,韓福還是知道關羽斬顏良文丑的事蹟的。但也正是因為知道關羽的厲害,才不能隨便放過,尤其是前面關羽又殺了自己孔秀,更要把關羽拿下。韓福兵力不足,於是採用了手下孟坦的建議,一個出戰誘敵,一個暗箭傷人,準備拿下關羽。但不料關羽裝備太好,計策未能成功,被關羽殺死二人,從容離去,連夜趕赴汜水關。
汜水關守將是黃巾投誠的卞喜。話說當過反賊的人就會搞歪門邪道,知道自己的實力拿不下關羽,就想擺下鴻門宴。於是嘴上說的好聽,一切都包在他身上,實際上在關外寺廟中設計付殺關羽。但他運氣不好,關羽在寺裡遇到了一個和尚老鄉,敘舊間點出問題,於是卞喜也涼了。
過了汜水關,就是滎陽,太守王植。這人是洛陽太守韓福的親家,自然想為韓福報仇,還能公私兼顧,但也是擔心幹不過威名遠震的關羽,於是準備來個請君入甕,等關羽入城住下後,一把火將其燒個乾淨,端的十分狠辣。但問題是,他手下出了個二五仔胡班,把事情告訴了關羽,於是關羽連夜啟程,在胡班這個內應的幫助下出城。王植計劃落空,失職讓關羽離開,只能帶人追擊而來,被關羽一刀兩段。
最後一關,是黃河渡口,為防止袁紹渡河,夏侯惇把所有船隻搜尋一空,東郡太守劉延不敢私自給船,關羽只能到秦琪把守的黃河渡口。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說的就是秦琪這種人,自以為天下無敵,在長輩的庇護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故意挑釁關羽,被一刀斬首。然後關羽乘船渡河,進入袁紹地盤。
這就是“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有些關羽傳奇的味道。但五關守將無論哪個人,履行職守是第一位的,否則也不敢想著籌謀關羽。也不願大動干戈折損實力,覺得努力一把就能零傷亡拿下關羽,這才給了關羽過關的機會。如果五關守將都按照敵人對待關羽,老老實實的守城不讓過,關羽根本沒有機會。
當然,這是小說家的想象,歷史上此時曹操正在前線和袁紹對峙,哪有機會回許昌。關羽前往袁紹的地盤,根本無需走那麼多的冤枉路。
順便再說一句,洛陽、滎陽都只是縣,長官只是縣令,都歸屬河南尹管轄,這大概是做為明朝人的羅貫中大意所致,或者故意如此,以此提高關羽斬殺之人的地位,拔高關羽的形象。
-
9 # 阿呆夢話
《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那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相當精彩啊。
小說畢竟是小說,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由此可見,並未有所謂過五關斬六將之說。 《三國演義》中,關羽所過五關,為何守將明知不敵關羽,還要攔截挑戰? 邏輯上其實並無錯誤。畢竟作為守將,守的就是關卡,攔截關羽是職責所在。
1、“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說明不是當面辭別,沒有獲得批准,是單方面的。所以關羽是沒有通關文牒的。過關是非法的,是闖關。 2、“奔先主於袁軍”。說明是投靠敵對勢力,是叛變是叛徒。當然是不能過關的。
那麼,五關的守將,盡其職責,是不能放關羽過關的,他們的攔截是恪盡職守。否則,是要追究責任的。將一個叛逃的將軍放走,是要殺頭的。
其實,大家應該清楚,羅貫中寫的這段篇幅,用了大量的細節和描寫,只有一個目的:表現關羽的“義”、“勇”、“忠”,烘托關羽的高大形象。羅貫中做到了,正是他的這段描寫,讓關羽的形象成了不朽的忠義代表,以至於後來被奉為“武聖”。
其實,最大的漏洞和錯誤,在於《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行走線路。
從許昌出發後,沿途經過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和滑州五處城關,斬殺了把關攔路的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員大將,終於得過黃河。
對照地圖,就發現:如果按照這個線路,只能說明兩個問題:1、關羽是路痴。2、關羽有神經病。
明明知道劉備在袁紹軍中,那是河北地接,出許昌應該往北走,東北方向。而關羽卻恰恰相反,往西北方向走。而且,既然到了黃河邊,渡過黃河就可以到達袁紹的地盤。關羽卻偏偏不過河,而是沿著黃河南岸走,非要再闖四關,去惹麻煩,豈不是有神經病?
總之,《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看個熱鬧而已,娛樂而已。作者為了突顯關羽的人物形象,進行的演繹和編撰,沒必要去糾結。娛樂而已。
阿呆拙見,見笑了。
回覆列表
他們要“逢敵亮劍”,結果卻是“不作不死”,過五關斬六將,關老爺走得瀟灑,但守關的六將也沒有錯。
事實上,死在關老爺刀下的六將雖然武藝稀鬆,但他門都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一個守關將的尊嚴!
《三國演義》裡,六將和關羽交手,都是一刀被砍。他們有過嘗試正面阻攔,嘗試失敗後,他們也曾經嘗試暗箭傷人、製造火災,但最終來看都是枉費心機。
01.東嶺關孔秀:忠於職守行到東嶺關前,關公遇上了守將孔秀,沒有過關文憑,只能用刀說話。
孔秀表現出了一個守將應有的姿態,敢於以命相博,阻攔一心過關的關公,不失為一位良將。《三國演義》裡記載:
秀曰:“河北袁紹,正是丞相對頭。將軍此去,必有丞相文憑?”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秀曰:“既無文憑,待我差人稟過丞相,方可放行。”關公曰:“待去稟時,須誤了我行程。”秀曰:“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
孔秀亮出的原則是遵循法度,他並不說不放,而是要向曹操請示再定,言辭合情合理。
但關老爺知道,他要去找大哥劉備,本來就和曹操的利益相背,要走必須硬幹。所以,關老爺決定開戰。戰場上用刀說話,誰贏了誰好漢!羅貫中如此敘述這件事:
關公曰:“汝不容我過關乎?”秀曰:“汝要過去,留下老小為質。”關公大怒,舉刀就殺孔秀。秀退入關去,鳴鼓聚軍,披掛上馬,殺下關來,大喝曰:“汝敢過去麼!”關公約退車仗,縱馬提刀,竟不打話,直取孔秀。秀挺槍來迎。兩馬相交,只一合,鋼刀起處,孔秀屍橫馬下。
關公開戰,孔秀迎戰,雙方都在盡本分,都是天經地義,戰死的一方也應當受到尊重。
02.不能力敵,三將智取!孔秀的錯誤,一在於武藝不精,二在於不自量力,三在於直來直去。
而另外三關的將領,就採取了比較陰險的做法,企圖算計關羽。正所謂兵不厭詐,正所謂暗箭難防!
於是,洛陽守將孟坦、韓福使用詐敗之計,企圖暗算關老爺。無奈孟坦騎術稀鬆,韓福箭術稀鬆,他們的詐敗弄巧成拙,雙雙殉職。《三國演義》這樣敘述:
孟坦出馬,輪雙刀來取關公。關公約退車仗,拍馬來迎。孟坦戰不三合,撥回馬便走。關公趕來。孟坦只指望引誘關公,不想關公馬快,早已趕上,只一刀,砍為兩段。關公勒馬回來,韓福閃在門首,盡力放了一箭,正射中關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飛馬徑奔韓福,衝散眾軍,韓福急走不迭,關公手起刀落,帶頭連肩,斬於馬下;殺散眾軍,保護車仗。
而汜水關守將卞喜,滎陽太守王植,則是笑裡藏刀,分別使用埋伏和放火的方案,無奈都失敗,都被關老爺一刀放翻。
可以說,面對卞喜、韓福、孟坦、王植這四個人時,關羽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失敗。但我們不能責備這些人,因為他們面對關羽,事實上就是面對戰場對手,戰場上往往不擇手段。
03.秦琪:死於狂妄的人五官六將中,比較不值得同情的就是秦琪,因為他狂妄!
當沒有公文的關羽來到黃河渡口時,秦琪告訴關老爺:“吾奉夏侯將軍將令,守把關隘,你便插翅,也飛不過去。”
口氣之大真是狂犬吠日,螳臂擋車,不把蓋世名將放在眼裡,不由得關公大怒。關老爺告訴秦琪他可能的下場:“你知我於路斬戮攔截者乎?”
誰知秦琪莫名其妙地更加膨脹,狂妄地告訴關公:“你只殺得無名下將,敢殺我麼?”
更加怒了的關老爺先問秦琪:“汝比顏良、文丑若何?”很顯然,關羽對秦琪的認識是比較客觀的。但哪曉得秦琪依舊不服,縱馬提刀,直取關公。
於是:二馬相交,只一合,關公刀起,秦琪頭落。
事實上,敢對關老爺說這種話的人,整部《三國演義》裡也數不出幾個,秦琪無知的確有些過分,他死得不算冤。細算五官六將,一個死於正直,一個死於狂妄,另外四個曾經想智取,卻都沒有成功。
他們有人自信於武藝,有人自信於智謀,也有人盲目膨脹,還有人不計生死。他們都有著僥倖,但也都迎來了不幸!
他們在面對關羽時,不惜以命相博,他們都盡了一個守將的職責,雖然紛紛死於青龍偃月刀下,卻只能怪他們武藝不精,智謀不高。
在道德上,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