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學莘

    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諸如心肌梗死、腦梗死等事件的發生時間一般為血壓高峰時期。正常情況下,人體每日有兩個高峰時期,早晨6-10點以及下午4-8點,其餘時間血壓相對較低。普通高血壓患者只要控制這兩個時間段血壓達標,那麼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會相對較低。因此,初步診斷的高血壓患者每日應監測兩次血壓,即晨起與傍晚,這兩個時間段血壓達標,基本意味著24小時血壓已經達標,但有一類高血壓患者需引起重視,那就是夜間血壓升高的患者,這類患者夜間血壓高於白晝血壓,除開監測白晝血壓,還應監測夜間血壓、只有白晝與夜間血壓均達標,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在治療方面,欲控制24小時血壓達標,長效降壓藥可實現這一控壓目標,有助於減少血壓波動,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長效降壓藥由於可維持24小時降壓,因此每日僅需服藥一次,通常選擇晨起服藥,每日應固定服藥時間,但夜間血壓升高的患者,應調整為睡前服用或睡前加用降壓藥,以增加夜間血壓達標率。除開藥物治療,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也可增加血壓達標率,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運動半小時,避免熬夜,保持心態平衡,減少緊張與焦慮,少吃高鹽食物,每日鈉鹽攝入控制在6g以內,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同時減輕體重,更有助於控制血壓達標。

    綜上,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高峰時間段血壓達標,24小時血壓可基本達標,若夜間血壓高於白晝血壓,則應注意監測夜間血壓,這類患者只有白晝與夜間血壓均達標,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2 # 銀杏葉的守望

    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我們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降血壓的目標是使血壓水平長期穩定達標,以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我們的預後。

    高血壓的目標是長期穩定達標,那是不是說24小時都要血壓水平正常呢?如果能夠達到,當然最好,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血壓水平本身就在不斷的動態變化。當然,為了儘可能穩定血壓水平,我們建議高血壓患者選擇長效降壓藥,以最大程度控制血壓水平穩定。

    為了穩定控制血壓, 我們應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低鹽飲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控制體重、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藥物要個體化,並注意監測血壓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

  • 3 # 李藥師談健康

    高血壓控制的目標,當然不是一次血壓正常。人體的血壓從來都不是一個恆定的數值,也並非是吃一次降壓藥後,測量血壓降下來了就萬事大吉了,這樣的一種思想認知是非常要不得的錯誤認知。

    人體的血壓有一定的波動性,就是非高血壓的健康人,人體的血壓也會有一定的波動性,我們平常說的120/80的健康血壓值,只是一個平均的健康血壓值水平,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段,我們的血壓都會有一定的變化,一般說來,清晨醒來血壓會有個小的高峰,而夜間休息時,血壓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健康人與高血壓患者的區別在於,健康人群的血壓波動範圍都是在正常範圍內的波動,而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波動性則可能更大。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問題,一般對於高血壓控制的目標,首先是將血壓控制到140/90以下,如果身體耐受,可以進一步把血壓控制到130/80以內,這樣的一些血壓控制目標,指的也並非是一次血壓測量的結果,而是應該經過多次血壓測量確認的降壓目標,保持血壓長期穩定,才是真正的控制好高血壓問題,才能夠真正的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健康危害。

    如何穩定的控制好血壓在24小時內保持平穩正常呢,這就是非常有講究的事情了。

    高血壓的控制,我們同樣還是要注意多方面綜合調理的重要性。生活調理干預,降壓藥的合理用藥,血壓的監控測量,都是控制好血壓的重要方面。

    透過合理的生活調理干預,才能夠更好的有助於控制血壓的平穩,合理的飲食控制,規律的有氧運動鍛鍊,健康良好的作息和睡眠,平和樂觀豁達的心態,這些方面的長期維持,都有助於輔助調理血壓,加強血壓控制的穩定性。

    用藥方面,如果在生活調理干預下,血壓仍然無法有效或平穩恢復正常的高血壓朋友,就應該考慮服用藥物來加強血壓的控制。降壓藥的選擇上,推薦儘量選擇長效的降壓藥來服用,長效的降壓藥往往藥效持續時間長,藥效也較為溫和,每天服藥一次,就可以達到長時間的降壓作用,能夠更好的提高血壓控制的平穩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長效降壓藥,往往需要1~2周才能夠完全發揮其最佳降壓效果,因此,如果選擇長效降壓藥,服藥初期降壓效果不理想的朋友,也不必著急,不妨吃上兩週試試看,如果仍然降壓效果不理想,再考慮調整用藥方案也不遲。

    透過合理的血壓監測,才能夠了解自身的血壓控制情況,以及在高血壓病程中,自身的血壓波動情況。高血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吃了一種藥管用就一直能夠控制住血壓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方面健康情況的變化,還有可能出現血壓再次失去控制,或血壓波動幅度大,低血壓風險加大的各種新情況,這些新情況的發現,也要靠合理的血壓監測來做到,因此,在血壓控制調理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忘了定期測量血壓的重要性,如果血壓失去控制或者發生了新的變化,及時就醫,調整用藥和治療方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的高血壓患者情況,其24小時控制血壓平穩的難度也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年輕人,單純輕度的高血壓,往往還是比較好控制血壓平穩達標的,而對於高血壓多年的,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朋友,特別是一些高齡老年人,24小時平穩控制血壓,往往是很難做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不但要注意控制血壓不要升的過高,還要注意控制血壓不要降的過低的風險,減少血壓的波動性,儘量的控制好血壓的平穩度和血壓達標的最佳平衡,才是最應該做到的事情。

  • 4 # 惠大夫在江湖

    對於降壓來說,的確如此。降壓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在全天包括更長的時間,血壓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而不是忽高忽低。

    我們在臨床工作當中,經常會遇到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不穩定的現象:他們有的時候血壓高,有的時候血壓低,而且,有些患者會出現所謂的高血壓晨峰現象,也就是在清晨的時候血壓升高,而在其他的時間段血壓是正常的,像這種晨峰現象的血壓,依然會增加急性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率。

    所以說,控制高血壓,要求短期達標和長期達標。在短期內,高血壓的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後相關的症狀得以緩解,血壓的數值得以下降,並控制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從長期來說,高血壓的患者應該一直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血壓水平。

    因此在選擇降壓藥物的時候,多數患者需要使用長效的藥物,一天一次平穩控制血壓。一些短效藥物的使用會造成血壓在短時間內波動,比如說常用的硝苯地平片,這種普通製劑一天都需要服用2~3次,因此為了針對這種現象,這種藥物需要換成長效的控制劑型。

    另外提醒作者,對於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所要求的高血壓目標值是不同的,這需要根據個體的情況判斷。比如說,多數人血壓需要控制在高壓140mmhg以下,低壓90mmhg以下,年輕的患者可能要求更低一些,而對於年長,尤其是大於8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血壓的目標值可能要求的更寬鬆一些。

    我是大連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惠大夫,以上意見僅供參考,希望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5 # 行俠藏醫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降壓,說明血壓異常了。高於了平常的血壓所以才去降壓。而怎樣有判斷降壓是否正常,主要是看你身體在正常情況下是否一直保持在該年齡段血壓應該保持的哪個壓力值。

    實際上血壓是根據人的年齡在不斷變化的,而每隔五年,血壓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就會增加一點點。男女血壓也有差別。

    比如15到20歲的男性收縮壓是115,舒張壓是73。而女性是110和70。成年人的正常範圍值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是90~139和60~89(mmHg)

    一旦血壓超出了這個範圍都屬於血壓異常。這時候就應該引起重視。如果採取了降壓治療,那麼應該是將血壓在一定時間內控制在一個安全合理的範圍內。就算降壓成功。

  • 6 # 藥師華子

    人的血壓有自然節律性,正常的血壓會有“兩峰一谷”的現象,控制血壓的目標,是要把血壓的峰值降至正常。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血壓峰值降至正常,那麼全天24小時的血壓都應在正常範圍內。

    一、控制血壓需要峰值達標

    正常人的血壓在每天的上午6~8點,以及下午的15~17點,會有兩個血壓高峰,在午夜12時至凌晨2點左右又會降至最低。這是人體為了適應白天活動夜間睡眠的生物規律,而做出的調節。血壓的峰值與低值相差10%,不會超過20mmHg。在靜息情況下,人體血壓的正常峰值並不會超過140/90mmHg。

    但部分高血壓患者以及年齡較大的老年人,會失去血壓“兩峰一谷”的自然節律。或是血壓波動劇烈,晝夜血壓的變化範圍超過20mmHg,達到40~50mmHg。只要靜息時血壓在峰值時超過140/90mmHg,就可以確診為高血壓。

    有一些高血壓患者平時血壓正常,只有峰值期會升高。當他們發生心、腦、腎、眼底及血管等器官損傷時,通常會一臉詫異的問醫生,自己沒有高血壓怎麼也會患這些病?就是因為他們的血壓峰值期發生在醫院正常開診以外的時間,造成了漏診。

    所以華子建議高血壓患者,或是有高血壓危險因素的人,在檢測血壓時,儘量做24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或是在家庭備一個上臂式的電子血壓計,進行多次自測。不僅可以確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還可以掌握自身的血壓規律,方便服藥治療。要注意的是,家庭自測的血壓超過或是等於135/85mmHg,即可確診為高血壓。

    二、活動時的血壓會升高

    有人問華子,一天24時小時人在不停的活動,只要有血壓升高就算高血壓麼?華子告訴他並不是這樣,人在運動、激動、緊張、焦慮、恐懼時,血壓會都升高。測量血壓時,應當去除以上因素的影響。

    人體的收縮壓是由心輸出量所決定,當人體在運動時,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加大,血壓自然會升高。正常狀態下,人在運動的時候,收縮壓會升高20~30mmHg。而且人在運動時小動脈擴張,外周阻力下降,所以舒張壓不變或是略低。

    人在運動後測量血壓,收縮壓升到160~170mmHg,舒張壓不變或是略低,是正常的情況。如果收縮壓高於200mmHg,或是舒張壓高於90mmHg,那就有可能是高血壓了。堅持長期中等強度的運動,對控制血壓有利。但如果血壓達到了180/110mmHg,並且不受控制,就要避免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以免誘發腦出血或是動脈夾層等疾病。

    短期或是偶爾的情緒不良,所影響的血壓不會發生問題。但如果長期情緒不良,也會導致高血壓。這種情況在中青年人群比較常見,也就是高壓正常,低壓升高的單純舒張性高血壓。這是高血壓的初期階段,長期不加控制就會進展為經典性高血壓,造成各種器官的損傷。所以中青年人在發現單純低壓升高時,要儘早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莫匹羅星軟膏用藥期間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