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蘋菓餹餹

    有錢就去買,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自己最好的無可厚非,奢侈品的質量和材質還有氣場確實是不同的,但是沒必要吃半天泡麵買個奢侈品,打腫臉充胖子,這種真的沒意思!但是有富餘的錢,買買奢侈品還是不錯的!

  • 2 # 果真啊

    年輕人嚮往美好生活,為了彰顯自己很有品位,或者展示自己的經濟實力(甚至還沒達到的經濟實力),會喜愛奢侈品帶來的這些屬性。因此,往往會出現對於奢侈品不理智的購買。但是聽過葛巾的live之後,我覺得有必要整理一下自己的看法,與悟空問答的朋友們分享一下。特別是有三件關於奢侈品的事,我希望年輕朋友們能夠知道。

    1.奢侈品是一種由完整的商業體系來運作的商品。

    當你走進珠寶城,或者珠寶展去購買珠寶的時候,思考一下這些珠寶究竟從哪兒來,想象一下,這些珠寶由礦區開採出來,到加工再到銷售的過程。這些環節的流通,人力、物力和資源的花費,其實就是金錢在驅動。你看到的大量售賣的珠寶,幾乎沒有人把它當作一件藝術品去製作,而就是為了賣錢。

    其他的奢侈品,比如包包鞋子產生的過程一模一樣。那些大型的奢侈品企業很難說有什麼情懷、追求和嚮往。那些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奢侈品,無非就是為了維持生產者光鮮的衣著,以及富裕的生活。

    當然我說這些不是絕對的,很多的玉雕大師也在做一些希望傳世的作品。我說這些也不是為了否認時尚界的大師對人類的美學所作出的貢獻。但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珠寶,本質就是商品。

    而且商品基本上是沒有保值的價值的。我在其他答案裡也說過,低於10萬的珠寶也就買來玩一玩就行了,不要期望他有多大的升值空間。其他的奢侈品更是如此,二手買賣的話,也就1/3價格。

    2.奢侈品並不能幫你提升品位。

    當你見過郭德綱穿紀梵希的衣服,你見過別人帶大字母的皮帶扣,你見過穿貂的老妹兒在剝蒜,你就應該知道錢跟品位是沒有絕對正比的關係。

    品位,更多靠的是你讀的書,你見的人,以及你做的事。在哪一個層次,就使用該層次能擁有的東西。過分的追求某一件或某幾件奢侈品,可能會讓你的生活陷入窘境。所以關注奢侈品或者珠寶行業,一定要學會壓制住自己的慾望。

    前面說過,奢侈品是商品,它的整體商業運作,就是讓你覺得你擁有奢侈品之後,能夠得到品位的提升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個觀點是洗腦的,也是錯誤的。你擁有了奢侈品,也不可能擁有像明星般的絢爛生活。一枚兩、三克拉的鑽戒,也不可能保證你有幸福美滿的婚姻。

    3.奢侈品可以是一種象徵,對美好、有品質生活的嚮往。

    前面說了很多奢侈品的“壞話”,但是如果能運用得當,它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最寶貴的奢侈品就是時間。對於年輕人來說,最應當做的就是,拿這樣的奢侈品,去換取自己品位,能力,金錢等諸多方面的提升。而奢侈品可以作為提升過程當中的目標。當你自身提升了一個層次,你就可以擁有前一個等級所謂的“奢侈品”。當你是學生的時候,你可能去街邊買一些塑膠髮卡。當你剛剛工作的時候,你可能買一些,銀飾手環當作點綴。當你成為公司主管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佩戴一塊鴨蛋大的蜜蠟出席晚宴。當你的公司市值幾十億的時候,你可以買帝王綠冰種的翡翠手鐲作為收藏……

    將對奢侈品的慾望轉化為對美好生活的規劃,這是我覺得年輕人最應該做的事情。也是認清了奢侈品的本質之後,應該能明白的事情。我們應該像對待其他商品一樣,去消費奢侈品,而不是被奢侈品所消費。

    以上就是我覺得年輕人應該知道的關於奢侈品的三件事。

    ps.珠寶是奢侈品的一種,所以它的性質跟奢侈品是一樣的。所以我前面大多用珠寶做例子。鞋子包包等奢侈品,或許比珠寶有稍微多一些實用性,但是非常有限。

    pss.奢侈品分廣義奢侈品和狹義奢侈品。俠義奢侈品指的是很貴的包包、衣服、配飾。廣義的奢侈品是指超出你經濟能力承受範圍內的實物或者服務,比如你還是個學生,那麼你偶像的演唱會的第一排的票,可能就是奢侈品。有的時候給自己投資一個很貴的培訓,這樣的奢侈品對個人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

  • 3 # 值哆少

    有一個趨勢,奢侈品牌越來越潮牌化,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受到年輕人的喜好影響。

    在早些年,奢侈品牌和潮牌被認為是兩種消費階層的代表。奢侈品牌優雅精緻,目標客戶為中產階級及以上社會精英階層;而潮牌則是源於街頭,代表性人物為滑板少年、朋克愛好者、街頭塗鴉者和問題少年等構成。他們互為對立,甚至還互懟過。

    然而近年來,奢侈品牌與潮牌越來越親密,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為轟動堪稱現象級的教科書級案例當屬LV和Supreme的跨界聯名合作,卻全然忘記了七年前因為Logo事件對簿公堂的尷尬場景。

    那是什麼原因讓LV放下尊貴的身段,不計前嫌和潮牌代表Supreme握手言和呢?(這裡並沒有歧視sup的意思)。

    這背後更為深層次的原因也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大背景:奢侈品牌不得不面對的“時勢所驅”。簡單來說,隨著消費者的年輕化,自我意識的復甦和強化,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再加上網際網路的發展,“經典”被視為“保守”,傳統的經典奢侈品牌已經不再滿足他們的心理訴求和個性表達,老套的營銷方式也不再打動他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起注重自我和態度的小眾街頭文化,於是代表草根和街頭的潮牌逐漸成為自我表達的出口和價值觀展示的媒介。

    從《中國有嘻哈》的火爆不難看出,以往小眾的街頭文化正逐漸演變為年輕人的主流。面對這樣一個巨大又強有力的年輕態消費群體,尊貴的奢侈品大佬們怎麼可能放過?除了將Supreme的顏色和Logo印在自己的產品上,LV也找到了日本潮流教父Hiroshi Fujiwara(藤原浩)所創辦的潮牌Fragment Design,以其經典的Monogram為藍本,製作了一系列深藍色和黑色經典包包、旅行小物件以及皮鞋。

    其實LV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奢侈品牌。以Adidas為首的運動品牌早就是與潮牌合作的熟手,如果他們也算是奢侈品牌的話。早在2011年,Givenchy就和日本潮牌Rottweiler聯絡釋出了狗頭T恤和衛衣。Gucci、Burbbery更是不甘示弱,也不敢示弱。

    在眾多奢侈品牌尋求轉型的過程中,個人認為Gucci是做的最好的一個。不論是從1994到2004年掌握設計大權的Tom Ford,還是2005至2015年擔任總監的Frida Giannini,都主張去LOGO化,剋制運用雙LOGO,重新定義Gucci的奢侈。而且Gucci還找來街頭藝術家Trevor Andrew聯合推出了“GucciGhost”系列聯名款。一改Gucci以往高冷的形象,在年輕人中大受歡迎,取得了很大的反響。

    面對巨大的市場利益,無論是奢侈品還是潮牌,沒有誰願意和錢過不去。兩者之間的界限在價格的作用下似乎也越來越模糊。因為和奢侈品的合作,很多潮牌也被更多的人知道。只是那些願意和奢侈品合作的潮牌們,合作之後還能保持其小眾的獨特性嗎?還能繼續代表街頭文化和真實態度嗎?畢竟,這些潮牌們如今的價格,草根們大抵是消費不起的。

    而奢侈品牌的“潮牌”化,對於原本高大上的奢侈品牌定義來說可能又是一種背棄。但背棄的結果,卻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奢侈品牌挽回了頹勢,開拓了新的銷售市場;潮牌們能夠以一種更引人注目的方式參與到市場的分割中;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逼著奢侈品牌和潮牌提升品質,促使其競爭,從而讓消費者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0一張的復聯4電影票,你們會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