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元春入室更衣,復出上輿進園。” “茶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室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 這裡“更衣”是換衣裳的意思麼?
11
回覆列表
  • 1 # 似水流年143324058

    元春省親為什麼一遍一遍地更衣,那可是皇妃呀,別說只換了幾套,就是一天換它個幾十套,也不為過,皇家的臉面,好歹不能丟了,若是讓眾姐妹品頭論足,況且榮寧二府,還有婆子,丫鬟,下人就好幾百呢。那還了得?

    咱們黎民百姓,出門作客,逛街會友,還得倒飭倒飭,賈元春自被封妃,首次省親叫衣錦還鄉,憑誰都會牛叉一把的,不足為奇。

  • 2 # 半瓣花上閱乾坤

    元春更衣,乃是禮數所致,不得不如此。

    首先明確一下,更衣是什麼意思,更衣的意思在古代一共有5種:

    1.換衣服;2.借指宮女;3.指的是換衣休息的地方;4.帝王陵寢的偏殿;5.古代大小便的婉辭。

    然後我們結合文字來分析一下哈!看看文中的“更衣”指的是什麼意思。

    元春省親事見《紅樓夢》第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經過筆者檢索《紅樓夢》原文,此回提到的“更衣”二字一共有以下三處:

    1.展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2.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熌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3.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

    根據語境,我們可以很明確的得知,這裡的“更衣”就是換衣服的意思,肯定不是上廁所。因為上廁所是沒有必要規定那麼繁瑣的,人有內急,即使皇家也不能規定人只能在什麼地方上廁所。而且後面說“元春入室”,很明顯是專門去換衣服了。

    第一處的“更衣”,說明皇家對此早有規定,無須多言,並不是元春為了愛乾淨換衣服換個不停,這關乎到皇家的體面。皇家的“禮”是必須要守的,即使爹孃見了也要磕頭,所以“更衣”也是“禮”的一種體現。而且如果不是皇家有這麼多禮數,賈府也犯不著為了娘娘回家一趟就蓋這麼個大觀園。所以需要太監提前出來看地方。

    第二處的“更衣”,是在面對賈母王夫人等人的跪拜的時候,有太監跪下請求更衣。這個我覺得很好理解啊。你想想,元春本來是在轎子裡面坐著的,穿著肯定很輕便,或者有可能在轎子中運動中把衣服弄得不平整什麼的。而下來出去遊園還要行禮,路上有可能還會被賈府沿途的奴才們隱約看見,這可是給皇家露臉的時候啊,你怎麼能不穿得隆重些?

    第三處的“更衣”,既然“園”也遊了,茶也獻了,皇家那一套尊卑之禮數行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在祖母母親等人面前顯擺了,畢竟這些都是給外人看的。所以要再換一套衣服,出來認真見自己的親人。這正是不在親人面前逞威風的意思。這個時候她才敢說體己話:“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到後來,她還考了寶黛幾個人的詩作。

    所以你看,其實三套衣服根本沒什麼,各有用處。就像我們有的人為了美,冬天在室內和室外都要準備兩套不同的衣服一樣,你都能準備兩套,人家一個皇妃換三套頭面用於不同的場合,有什麼可小題大做的呢?

  • 3 # 藤樹先生

    在《紅樓夢》所衍生的戲曲中,“元春省親”堪稱其中的經典。而在小說《紅樓夢》原著中,賈元春在省親過程中,有過數次更衣的記錄,這其中,原因何在?

    《紅樓夢》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其價值之一就在於,後世的人可以在字裡行間之中,瞭解到封建社會時代的方方面面。元春省親更是如此。

    一般認為,元春省親前後,有過二次更衣記錄,換過三套衣服。事實上,這三套衣服,蘊含著封建社會特殊的倫理標準。

    宮中常服

    在省親之前,賈元春穿著的是宮中常服,此時她的身份是皇帝的姬妾(妃)。在古代,嬪妃之間所穿著的服飾有著等級森嚴的規矩,倘若級別較低的嬪妃穿戴級別較高的妃子才能穿的服飾,會被視為“僭越”而被治罪。同時,不同的服裝也需要因為處於不同的場合而做適當的改變——比如皇帝在朝會期間的朝服,和日常的常服就不同。

    賈元春也不例外。在省親之前,她穿得是宮中常服。

    貴妃禮服

    賈元春在省親前後,第一次更衣,既換下原先穿得宮中常服,改穿貴妃禮服,這個細節的背後,蘊含著君臣大義。

    在古代,臣要服從君,子要服從父,但是,如果出現衝突怎麼辦?比如漢朝劉邦做皇帝后,和父親劉太公的關係就很尷尬:因為按照君臣關係,劉太公是劉邦的臣子,劉太公要給劉邦稱臣,但是要按照父子關係,劉邦要給劉太公稱臣。

    為了調和這個矛盾,古人想到了優先順序,那就是忠孝不能兩全的時候,忠優先於孝,同樣,當君臣大義和父子倫理衝突的時候,父子倫理要讓位於君臣大義。

    因此賈元春回家省親的時候,首先要穿貴妃禮服,以皇帝的貴妃身份,代表君,接受賈府上下(包括自己的長輩)的朝拜——因為他們是親屬關係之前,先是君臣關係;賈府是元春的孃家之前,先是自己的臣民。

    家中常服

    元春接受完賈府上下的朝拜後,進行了第二次更衣,換上了在家中穿的常服。這是在履行完君臣禮節後,元春以賈府嫁出去的姑娘身份,來面對孃家的親人。這時候,元春的身份僅僅是賈府的女兒,而非皇帝的貴妃。

    在民間,流傳這樣的一句話:只敬衣衫不敬人。如果從元春三次更換服裝對應著三種不同身份來說,或許,只敬衣衫不敬人是具備一定道理的。

  • 4 # 黍離Willow

    曹雪芹寫這一場赫赫揚揚的賢德妃元宵省親大事,為的不是體現分離多年的骨肉親情,而重在描述皇家排場之大,禮儀之大,規矩之大。在省親這一回裡,元春共有兩次更衣。

    第一次更衣,主要為整理儀容,不墮皇家威嚴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處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

    元春進賈府大門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見賈府上下這一干人,而是先去更衣。這說明元春這第一次更衣主要為的是在面對外臣外命婦的時候能夠有一個符合皇家禮儀的最佳儀態,當然也是為下面進行的受禮做的準備。

    這次更衣為什麼是必須的呢?因為元春剛從宮裡出來,雖然說不上車馬勞頓,但是還是會有一點勞累和疲倦,而且從書中“到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我們可以看出,元春是參加了宮裡的元宵節活動才出來的,又是請旨又是謝恩,估計早已經過一番折騰。這時候稍作休頓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古時的更衣可不是我們理解上的只是換個衣服,那時宴會之上,男女時常會退席更衣,這個更衣,既有單純的換衣服,比如有的時候酒菜汙了衣裳,也有整理儀容的,古代頭飾多,髮髻複雜,動作稍大一點就會亂了裝扮,也有上廁所的。所以,元春的這次更衣也許有其中一者,也許三者都有,只看當時情況。

    第二次更衣,為表皇恩浩蕩,好敘骨肉之情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架出園。

    這是元春進賈母內室前進行的一次更衣,與第一次更衣比較,這次更衣可能就是單純地換衣服,或者說主要是換一身常服。前面行了皇家的禮儀,這時候主要就是行家禮了,自然需要的是一套表示親近的家常衣裳。

    元春為什麼一定要換衣服,這一項為什麼也是省親裡的一項規矩呢?這是皇家為了表示自己浩蕩恩情。這個省親是如何來的?書中有一段話。

    竟大開方便之恩,特降諭諸椒房貴戚,除二六日入宮之恩外,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蹕關防之處,不妨啟請內廷鑾輿入其私第,庶可略盡骨肉私情,天倫中之至性。

    古代女子入宮,是一條不歸路,連元春自己都說皇宮是見不得人的去處。所以,號稱以仁孝治天下的皇家自然是要有所表現。是的,這省親與其說是對妃嬪的一種厚愛,不如說是對臣子的降恩。

    這行完君臣之禮之後自然也允許你們盡些骨肉之情,你們可以行家禮,可以說些家常話,做些家常的舉動。

    總的來說,這場浩浩蕩蕩的省親不過是一場皇家威嚴的展示,一次居高臨下的“示恩”表現。

  • 5 # 君箋雅侃紅樓

    元春省親排場是《紅樓夢》最大的。賈家固然金碧輝煌,元春也顯皇家氣派。圍繞元春省親有很多說的,也有很多讓人迷惑和不知所謂的地方。這裡聊聊元春幾個時辰的省親數次更衣的禮儀。

    元春省親嚴格來說正經經歷了兩次“更衣”,這裡的更衣有多種解釋,第一種就是換衣服,第二種稍事休息,進一點點心。第二種也有三急方便的意思。很多人會覺得方便太不堪入目了,怎麼會寫這個,恰恰這個是最需要寫的。我認為元春第一次更衣,就是方便或者稍事休息的意思。

    一,元春第一次更衣應該“上廁所”!

    元春在省親之前參加了一系列官方的活動:

    太監道:“早多著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元春下午一點後就吃了晚飯,這明顯是兩頓飯規矩。這個規矩對明清皇宮日常瞭解的人都清楚,就不多說了。飯後要去禮佛,這是無法休息的。禮佛結束就又參加皇宮集體活動看燈,再向皇帝請旨出宮,到戌初才能出宮。這表明,元春參加的兩場活動從下午一點到晚上七點只可能中間五點前有一刻休息。如果很著急的話,還休息不了。那來到賈家第一件事明顯是稍事休息下。當然,皇家的禮儀要講排場,無論如何,這裡都需要停一下。但排場也是為人服務的。元春方便梳洗下並不為過。

    原文寫“那鑾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這裡太監退出去了,只留宮女。表明第一,元春應該是方便下。第二,是洗臉補妝!第三才可能適當吃一點東西!都收拾好了元春才進大觀園遊賞!“體仁沐德”也暗示是梳洗方便的意思。之所以這裡沒換衣服,在於元春省親屬於皇家行為,她必然要穿著代表皇家正式場合的貴妃服裝才可。

    二,元春第二次更衣是換下貴妃朝服。

    第二次更衣是遊覽完大觀園,先是賈赦,賈政等一干臣子叩拜,再是賈母王夫人等一干誥命跪拜,之後元春才可能第一次換衣服。這裡換衣服就是指脫下貴妃朝服,換成省親常服。畢竟皇家禮儀做完,要和家人敘天倫之樂,就不用穿貴妃朝服了。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

    這就清楚了,穿常服才可以向賈母行家禮。之前的國禮服裝與家禮服裝必然不同才可以。這一刻的元春不再是貴妃,而是一個孫女和女兒。服裝都要貼切身份。

    隨後,到了“時已醜正三刻,請駕回鑾。”,元春按理還有一次更衣。換下常服,換上貴妃朝服。一轉身,親人變君臣。這就是皇家無情之說。前後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是元春省親的時間。而榮國府幾乎傾盡家財。幾乎被掏空。這種假大空的行為,要來何用?而賈家好這種虛禮,如何不敗?

    元春省親二次正式更衣,第一次是皇家氣派需要停一下。但多是一系列活動後休息方便梳洗一下。第二次才是更換衣服。由國禮朝服,換成居家常服!也符合省親的禮儀!

  • 6 # 貓頭鷹型人格

    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就算是到現在,略講究的人也是這樣的

    大企業上班一般都規定要穿職業裝的,T恤牛仔褲旅遊鞋門都不會讓你進

    下班回家後馬上脫了職業裝換上舒服的家居服

    出去逛街吃飯會穿得淑女一些

    郊遊爬山當屬T恤牛仔休閒風

  • 7 # 放歌聲野老梁

    謝邀。說起紅樓夢,皆是百花園裡看萌景;不知那朵鮮豔,不知那支可戀惜,只是添了憂愁,悲憫思戀,想那黛玉盈月,寶釵麗華,妙玉含秀,可卿可人,哎呀,元春珍貴,省親衣錦耀賈俯,何不風流吹楊柳?這是閒話。其實,別說元春愛打扮換衣勤、費時間,奈捉摸。看看當今我們的麗佳美人、新秀鮮肉、情人新歡,儂家媳婦,新星舊貌,都是如何顯擺,換衣鬢髮,秒秒新;元春更衣不足齒也!女人天生愛美,美之衣飾,衣錦還鄉何不悠哉!

  • 8 # 質躍

    簡單的道理:宗法禮制。

    禮制是王朝社會所崇尚的,所謂的封建禮法嘛,侯門深似海,繁文縟節多,尊卑貴序的什麼亂七八遭,元春是皇妃,一方面是皇權的形象與威嚴,沒規矩不成方圓,據說連走路如何走、如何吃飯、喝水都是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的,

    元春省親時至少代表兩層身份,忠孝兩難全,省親時元春首先是代表皇權形象的,皇權至上,先國法後家規,相對於賈府上上下下的主僕而言,就連親爹親孃那都是臣子,君君臣臣,是都需要下跪的,自然是一套衣服,衣服是等級身份的象徵,元春必須是代表尊貴皇權金色服飾;其次,這個禮節形式走完了,相對於史老太和賈母、賈政等而言,元春是子女,是晚輩,不脫去皇服,家人如何敢親近的呀,換成子女家的家服唄,這個遵循家規家法,自然是一套衣服了,表達的是孝道綱常;至於大觀園猜燈謎,與姊妹兄弟一起,這是同輩了,衣著雖然可以隨意點,那也得注意形象的,總之,元春省親有個皇權與家族之間的角色轉換,宗法禮制下,什麼場合什麼禮節,君臣父子規矩禮法,否則,是大忌,欺君犯上……都曉得後果吧

  • 9 # leiyangmeizi

    一是顯示她的尊貴,二是展示她的榮寵,三是她自己回來一次太難得,想讓家人看到她最好的一面。元春省親時就擔心她孃家遲早敗落,而且告誡家人要節儉樸實、同時要低調。

    在她同家人團聚時、道出她心裡的委屈,宮裡見不得人的地方、連最簡單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都是那麼的奢侈。

  • 10 # 潤楊的紅樓筆記

    讀《紅樓夢》時,讀的最多的一個詞是更衣。秦可卿看大夫,看一個大夫更一次衣;寶玉去看伯父賈赦也要回房更衣之後再去;鳳姐給秦可卿送殯途中也在二丫頭家更衣;元春省親也更衣。

    古人講究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不能壞了規矩。

    那麼元春省親為何頻繁更衣呢?

    更衣不是目的是禮儀。元春省親是皇上的恩典,是禮儀的規定。彰顯皇權和親情的轉變。

    皇帝的服裝有幾種:大典祭祀和朝政時穿禮服,即朝服和袞服,喜慶的時候穿吉服,又稱龍袍。平時穿常服又稱便服,打獵穿行服。貴妃的服裝也一樣,有朝服,吉服和便服。

    元春省親經歷了兩次“更衣”,第一次是換衣服,換下沉重的貴妃朝服,換上貴妃的吉服。第一次更衣,元春依然是貴妃的身份。第二次,是換下貴妃吉服,換上常服。然後方便一下,稍作休息。第二次更衣貴妃恢復為賈府的女兒。

    一,元春第一次更衣,換下貴妃朝服,換上貴妃吉服。

    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爛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 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探春來賈府的時候應該穿著沉重的貴妃朝服,到賈府後還要遊覽省親別墅,不能穿太沉重的服裝,於是換下沉重的朝服,換上輕便的貴妃吉服。喝點茶,放鬆一下,然後上輿進入園子,看看園中的盛景,然後下輿乘船遊覽。一時,舟臨內岸,元春又棄舟上輿,便見琳宮綽約, 桂殿巍峨。賈妃忙命將"天仙寶境"換成"省親別墅"四字。 於是進入行宮。

    在行宮裡,元春升座受禮,兩陛樂起。賈赦, 賈政等在月臺下排班,殿上昭容傳曰:"免。"太監引賈赦等退出。又有太監引榮國太君及女眷等自東階升月臺上排班,昭容再曰:"免。"於是引退。

    這些是國禮,元春要穿著貴妃的服飾接受親人的朝拜。

    二,元春第二次更衣是換下貴妃吉服,換上常服。

    元春省親時擁有兩層身份,首先是代表皇權形象的,皇權至上,先國法後家規,相對於賈府上上下下的主僕而言,貴妃是君,她的親爹親孃那都是臣子,都需要下跪,這時元春穿的是貴妃的吉服。當君臣之禮行完。元春便換上常服恢復第二層身份,賈府的女兒。相對於賈母、賈政等而言,元春是晚輩,只有脫去皇家的服裝,才可以敘敘家常。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

    元春穿上常服向賈母行家禮。雖然賈母等都不敢接受,但是自家的孩子終於回來了。然後元春和長輩談話,和姐妹們寫詩,宴飲、看戲,給大家賞賜禮物。時已醜正三刻,元春迴鑾。賈府蓋了一年的別院,元春僅僅待了幾個小時就回去了。

  • 11 # 微影悼紅

    更衣在古代有多重意思,但更多時候是指換衣服和如廁。《紅樓夢》中,有多次提及“更衣”。比如秦可卿病中一天更衣四五次;鳳姐在秦可卿出殯途中在一家農房更衣;鳳姐去伺候賈母用飯前更衣等等。而元春省親時,從戌時(晚上七點)到丑時三刻(凌晨兩點45分)不到五個小時中,有兩次更衣過程,如此頻繁更衣是何隱情?我們不妨探討一下。

    元春省親是在元宵節,但為了做好接駕工作,太監們初八就先到賈府做好了部署,元妃將在哪裡更衣,在哪裡休息,在哪受禮,在哪宴餐等等,更有安排賈府人等何處跪禮,何處退出,何處用膳,事無鉅細皆有規定。工部官員提前一週就打掃街道做好清潔工作,驅趕閒雜人等做好治安工作,整整忙活一個星期。

    元宵當天,天剛剛過五更賈府上下就起來做好準備,賈母等有爵的都按品級大妝,早早站於榮府大門前等候元春的到來。正等得不耐煩時,從街外飛跑來一個太監,告訴賈府人:

    早多著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太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可見元春當天的行程都已被排滿了,而且具體到什麼時刻做什麼事,這一點很符合宮中的規矩,古人原就有凡遇大事必先佔卜算卦的習慣,皇家更對此深信不疑,元妃省親這種大事必然先是欽天監算好的了。

    從接駕的準備工作到元春的日程安排,我們都可以看出:皇宮的規矩繁雜沉冗,卻又顯得莊嚴肅穆不可侵犯。

    元春多次更衣就是宮中禮儀規定所致。我們知道《紅樓夢》故事背景為清朝,而清朝皇家在著裝上都有明文規定的,什麼時候什麼場合穿什麼服裝。如冊封、祭祀等重大典禮須著朝服(又稱禮服),如各種傳統時令節日等吉慶場合準吉服,平常日子著常服。

    元春省親時,第一次更衣:

    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熌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元春省親時,必定著朝服而來,而剛進入賈府就要更衣,我想這裡的更衣應該不會換衣服,而是如廁,因為元春後面還要接受賈母賈政等人的跪拜,是曰君臣之禮,元春代表的是皇家,自然要著朝服受禮。

    而元春剛進府就如廁是可以理解的,從下午太監來彙報可知,元春自下午兩點吃過晚飯後,一直忙到七點才進府,根本沒有空暇時間休息,進入賈府就要解手大有可能。所以剛入門時太監便先散去,留下一些女官跟隨元妃。其中門上牌匾的“體仁沐德”有恭維皇家恩德的意思,更有元妃於此盥洗的意思。

    元春第二次更衣: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

    元春此次更衣是真的換衣服了,她換下的象徵皇家威嚴的朝服,穿上了常服,服裝一換,元春與賈家人從君臣變為了長輩和晚輩。本想與祖母母親行個家禮,可祖母等人卻早早跪了下來。此時此刻,賈家人對皇宮的畏懼和惶恐,怎能是一套服裝可以消除的?

    元春省親中,於團花錦簇中透露著無限悲涼,平凡人家的女兒回到孃家,母親可以拉著手與她話家常,問她夫妻的感情,與婆家的關係,何時可以抱外孫子,可是在元春這裡,她們不能也不敢這麼做,因為元春的丈夫時九五之尊,他有三宮六院,誰知道元春一年能承歡幾次?問懷孕就是干涉皇家後宮之事,就連問這個女婿身體好不好,都有窺探皇帝隱私的罪過。

    元春省親中的再三叮囑,連連哭泣都給這場盛會添了無限悲劇色彩。而這場盛會於晚上七點開始最終於凌晨結束,更暗示了賈府一直處於黑暗之中,只是賈家當局者迷罷了,元春此去,便是賈府傾塌之前兆。

  • 12 # 少讀紅樓

    紅樓夢裡,元春省親雖然只是數個小時的活動,但卻是紅樓夢中的重頭戲,曹公用了第十八回的整個篇幅,濃墨重彩地對省親過程進行勾畫和描摹。

    其中,“更衣”這個字眼被多次提及,宮內的太監在初八至賈府為省親路線“實地踩點”時,先確定的就是“何處更衣”,可見“更衣”在整個省親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都知道,秦可卿生病時曾一日四五次更衣,而元春省親時也多次更衣,這是為什麼呢?

    一、更衣是“規矩”。人的著裝要分身份、場合,不同的身份要穿不同的衣服,不同場合也要穿不同的衣服。比如在現代,去參加宴會,就不能穿著一身運動衣;去Golf球場,就不能踩著高跟鞋。何況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皇宮中不同級別和身份的人,連衣服的顏色和樣式都有嚴格的規定。

    在古代皇帝妃子省親中,“更衣、燕坐、受禮、開宴、退息”等等是有一整套規矩的。元春省親中,既要到大觀園中觀賞景緻,又要接受眾人的跪拜,還要與女眷訴說骨肉相思,不同的場合肯定要著不同的服飾,一則彰顯皇家的貴氣,二則要與場合協調,故而要多次更衣。

    二、更衣是“由頭”。在古代,一些避諱的或是不雅的事情多有別稱,紅樓夢中的巧姐出痘了,不說出痘說“見喜”了;在宮廷劇中,給皇上檢查身體叫“請平安脈”等等。

    而“更衣”除了更換衣服之外,不僅包含有其它的含義,也可能成為化解處境“由頭”。比如在《甄嬛傳》中,甄嬛晉封“熹貴妃”,皇上當著皇后的面就把協理六宮的大權給了甄嬛,皇后心生不滿,就以“臣妾要去更衣了”為理由離開了,此處的“更衣”成了皇后逃離尷尬處境匆匆離場的由頭。

    元春的第一次更衣,便是在進入儀門之後,便“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一路的轎輦顛簸,在加上長期離家的“近鄉情更怯”的情緒,元春免不了地要去上上廁所,整理整理儀容,平復一下情緒,這些事宜可以盡數包含在“更衣”環節,既顧了體面,又不失分寸。

    三、更衣是“伏線”。在《甄嬛傳》中,當甄嬛聽說安陵容在無人處苦練“冰嬉”意圖復寵時,不由的說“她身子再輕巧,在宮中養尊處優慣了,哪還能在冰上起舞呢”。

    元春作為貴妃,更是宮僕環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養尊處優,加上她心中對“當日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的鬱結,身體狀況肯定不會太好。而在省親活動中,元春“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可謂是馬不停蹄、舟車勞頓,免不了會香汗淋漓、鬢亂釵橫,“更衣”也是必要的。

    再者,紅樓夢中的另一個回目也提到多次更衣,那就是在第十回中,尤氏對賈珍說病中的秦可卿,“倒弄得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其實於病人無益”。此處又寫元春的多次更衣,是否是曹公有意為元春已經病患侵體作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也未可知。

  • 13 # 西西粒是隻貓

    從皇家禮儀上講,更衣是“規章制度”。從小說節奏上,更衣又與場景的變化同步。每個場景,反映的元春的心境又不同。《紅樓夢》處處是玄機,細細玩味,甚為有趣。

  • 14 # 不為少

    最大的原因就是禮節。

    其實提問題的人既然關注了元妃省親時的這個細節,那應該也能關注到整部《紅樓夢》裡面大量的細節。原本細節就是《紅樓夢》一個突出的特點也是它的一大優勢。

    在《紅樓夢》裡面,無處不體現著中國古代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禮節,元妃在不同的時辰,不同的地方,見不同的人,都是要換衣服的。首先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在外面,和在內屋裡面肯定是要穿不一樣的衣服,再者,在行進的途中,還有進入賈府之後,自然也是要換衣服的。這裡面處處都體現著禮節的問題。

    其實不單單是元妃,就是賈家的那些人,也是要換衣服的,先不說元妃省親時的事情,就說秦可卿葬禮的時候,不知道你是否記得王熙鳳途中換衣服的事情?在賈府那些女眷出去遊玩或者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有專門的人帶著那些該換的衣服的(不是用來換洗的)。

    在中國古代這樣一個極為重視禮教的場景中,似乎任何事情都和這些相聯絡起來了。不僅是在大場合中,要是認真看的話,你會發現在很多的小地方,這些體現的也是十分地明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很多DOTA2玩家喜歡把英雄、物品的第一個字讀音加重或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