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淚321

    你好,日本在二戰時期擁有的航母是近代航母。航母誕生在一戰結束後,即1920年代,早期航母非常簡陋,除了搭載飛機,沒有什麼戰鬥力。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航母的功能進一步拓展,搭載的飛機數量也更多。嚴格來說,航母是遠洋作戰裝備,所以縱觀整個二戰,基本只是美日有航母作戰,德國、蘇聯等國並不十分重視航母。當時的中國陸軍武器尚且不能列裝,海軍雖有計劃購置,但因日本侵華,就一直擱置。二戰時期的飛機,重量往往1千2千多公斤,甚至零式還有木質的,戰鬥力和今天的殲20、猛禽、陣風相比簡直是紙飛機。二戰時只要能搭載飛機就行,對航母要求不大。那時由於工業上的差距,日本能自主製造航母,中國不能,工業實力更強的美國則將一批船隻改造成“輕航母”。 現在的航母與二戰航母不同,現在的航母現代化程度很高,已經不僅僅是搭載飛機了,包括補充給養等多方面功能,一艘航母要配備一支編隊,而目前擁有航母的國家除了美國,一般不超過5艘,甚至英國只有1艘現役。航母並不能體現國力強弱,僅僅考驗一個國家的遠洋作戰能力,美國在全球有很多基地,又自詡國際警察,所以擁有航母最多。

  • 2 # 鬥天鬥地鬥自己

    1.從技術上來講,戰列艦技術複雜的多,航母不是!

    二戰的航母其實屬於摸索階段。直到戰爭後期的美國航母才具有現代航母的雛形!而戰列艦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日本大量進口了英國的發動機,才保證了自己的戰列艦服役。如同今天高超音速導彈一樣,中美基本無差距,但戰機發動機我們差美國一大截!

    2.從數量來講,戰時生產體制和和平生產體制不一樣!

    二戰對美日來說開始時間根本不一樣。31年入侵東三省,32年入侵上海,37年二次入侵上海41年偷襲珍珠港後才把美國拉入戰爭。可以說日本從31年就轉入戰時體制。這時日本軍隊是很可憐的。陸軍不過10萬人,還沒有東北軍30萬人多。海軍稍微強一點,只有航母3艘。其中一艘就在31年服役,根本無法投入戰鬥。但也就是這一年日本轉入了戰時體制。

    經過十年吃奶似的發展。到41年,開戰時日本海軍總兵力236艘119萬噸,相當於美國80%,總的實力是:

    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0艘、驅逐艦112艘、潛艇75艘而開戰時美國海軍的總兵力為345艘143萬噸:

    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19艘、驅逐艦165艘、潛艇106艘。

    日本用戰時體制才勉強達到和平發展的美國水平。據說日本每一艘戰列艦下水,日本人飯桌上菜就會少一個。(形容而已)

    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韓朝兩國:北韓拼了命的發展,也只是勉強和南韓差不多。

    3.日本是傾盡舉國之力發展海軍,而放棄了陸軍。二戰強國蘇聯,德國重視陸軍,坦克天下無敵。英國注重海軍,但陸軍坦克也不差。美國則是陸海空全面發展。只有日本基本上放棄了陸軍。槍,炮,坦克都是世界上最差的,甚至不如中國的德械師。(當然人家是全中國產,而且數量大)只有海軍被瘋狂發展。所以顯得很多。

    綜上所述:日本不過是傾舉國之力,使用戰時體制,企圖彎道超車!也差點超車了!

    但這個“差點”絕對永遠是差點!因為歷史上第一強國一定在全方位上會碾壓你,不會讓你佔據某方面的絕對優勢!

  • 3 # 拾字接頭

    航母真正用於戰場併發揮巨大的戰略戰術作用,就是在二戰,而且就是由日本人首先發明了這種戰術。第一次亮相,就在珍珠港把美國佬炸了個七葷八素。航母運用於海戰,不是因為便宜,而是無奈之舉,沒想到歪打正著,一下子把原來風行幾百年的大炮鉅艦時代給扔進了歷史博物館。

    一戰之後,各個國家大力發展海軍,這其中以美國和日本最為積極。

    尤其是在清日戰爭、日俄戰爭中,依靠海軍力量取得勝利的日本,把對海軍的發展提到了相當高的地位,軍費開支中大幅增加海軍軍費比例。雖然海軍軍費總體仍遠遠不如陸軍,但當時日本整體軍費上升幅度極大,海軍軍費總體也是很大的一個數字。

    當時全世界風靡鉅艦大炮,日本也不例外,戰列艦是重點發展方向,而且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各國比賽著造大艦,大炮數量越來越多,口徑也越來越大,為海戰時對轟做準備。

    日本當時也有一個非常龐大的造艦計劃,但正造得歡呢,英美等國為了限制日本發展海軍,就搞了一個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規定了主力艦隻的噸位比例。本來按照日本海軍的意思,不想理歐美列強搞的這個條約,但當時日本內閣還有一定的約束力,加上真的按計劃造船,日本國力也承受不起,畢竟不像陸軍,招幾萬人搞些槍啊炮呀的,就出來一個師團,海軍除了船還要附屬裝置,最關鍵是海軍軍人的培養,需要很大的物力,最後還是在元老大臣們的調和下,接受了這個看似不利的條約。

    但是已經造好的船怎麼辦呢,拆了可惜,扔了浪費。好,不是不讓造戰列艦麼,那就造航母,反正航母在當時不是在限制範圍之內,真打起來,再改回來也不遲。

    所以日本一口氣搞了好幾艘航母。

    日本侵華之初,海軍基本沒有太多機會施展,在長江上配合了幾回陸軍,但因為國民政府實在沒有海軍(幾條破船都無奈沉江裡阻擋日軍),沒遇上對手。

    後來日本人北上計劃眼看不行了,南下打東南亞,控制太平洋和美國人對著幹基本不可避免,就開始大量造船,包括戰列艦和航母。但在山本五十六的作戰計劃裡,一開始就準備用航母作為主力作戰,戰列艦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發揮機會不多。其實美國那邊也是,戰列艦、巡洋艦基本都是作為登陸作戰時的支援炮火。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雖然戰勝了大清和沙俄,但其國力實在有限,瘋狂擴軍準備侵略的軍費來源一個是靠大清的戰爭賠償,一個是靠全日本從天皇到老百姓節衣縮食,這個不像我們的慈禧老太太,海軍軍費本來就不多,還被她用於過生日了。

  • 4 # 戰情解碼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深知海洋的重要,而要成為一個海洋強國,就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為了成為海洋強國,日本開始向當時的海洋霸主學習,先是購買了一批大型軍艦,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仿製,於是日本的海軍實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英國提出航空母艦的設計方案後,日本也隨之蠢蠢欲動,希望在英國之前將航母建好,進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造航母的國家,提升日本海軍的影響力。1922年,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在日本服役,日本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自此以後,日本開始瘋狂地建造航母和大型戰艦,逐漸走上了海軍強國之路。

  • 5 # 小油瓶侃歷史

    美英兩國弄巧成拙,本欲限制日本海軍建設大炮鉅艦,沒想到日本在重重圍堵下另闢蹊徑,反而大踏步率先走進了航母時代

    其實一開始日本也不想大力發展航母,因為大炮鉅艦思想仍是一戰後各國海軍發展的主流思想。

    在甲午海戰和日俄海戰勝利後償到甜頭的日本,決定大力發展海軍,甚至提出了著名的八八艦隊計劃,即建造一支由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主力艦隊。

    ▲一戰後堅持鉅艦大炮思想的日本提出八八艦隊建造計劃

    但是由於如此浩大的海軍軍備擴充對日本經濟形成了嚴重的負擔。於是日本只能響應美國的倡議,參加在華盛頓召開的限制海軍軍備會議,經過3個月的脣槍舌劍般激烈的討價還價,達成一致。

    ▲華盛頓海軍條約加快了日本海軍向航母發展的轉變

    條約中有重要的三條約定,這三條約定對日本海軍戰艦的建造方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終止了締約國新主力艦隻的建造,

    2、美、英、日海軍噸位限制分別為5:5:3,日本拿到的海軍噸位份額是315000噸,排名世界第三。

    3、締約國的航空母艦噸位也明碼標價,日本拿到了81000噸的額度。

    由於受到條約的重重限制,日本不能再大規模建造戰列艦等大型主力艦,此外由於當時的日本戰列艦遠遠超過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拿到的315000噸配額,所以日本不得不面臨一個抉擇,必須拆除現在正在建造的戰列艦。

    花了大心思,大投入,好不容易建造的戰列艦,日本人豈能心甘情願白白拆除,於是日本人就另闢蹊徑,華盛頓海軍條約不是給了我81000噸的航母額度嗎,乾脆把正在建的戰列艦改裝成航母不就一舉兩得了嗎,於是說幹就幹,將未完工的加賀和赤城兩艘戰列艦改裝成航母。

    ▲日本人另闢蹊徑,將赤城號戰艦改裝為航母

    這樣兩艘航母耗費了54000噸的額度,加上之前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標準化的航母鳳翔號耗費了7000噸,這樣日本就只剩了2萬噸了,於是為了充分利用額度,日本又鼓搗了出了2艘小噸位的航母,分別是1.2萬噸的蒼龍和8000噸的龍驤。

    這樣日本就巧用華盛頓海軍條約造出了5艘航母。

    日本公然撕毀條約,瘋狂擴軍,大力擴充航母

    不得不說《華盛頓海軍條約》對日本海軍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是這個打擊並沒有熄滅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慾望,反而點燃了國內好戰分子的怒火。

    最終日本,退出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開始瘋狂擴充海軍,諸如“大和”級戰列艦,“祥鳳”““瑞鶴”級航母都在幾年內下水。

    ▲瑞鶴號航空母艦

    到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又有5艘航母下水,分別是蒼龍級第二艘航母飛龍號,祥鳳級航母“祥鳳”、“瑞鳳”號,瑞鶴級航母“瑞鶴”號、“翔鶴”號

    在二戰爆發前,日本就擁有了10艘航母,比美國海軍的7艘航母還要多,而且美國海軍航母又分別分配給了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因此二戰初期日本海軍實力是遠遠超過美國太平洋艦隊的。

    ▲二戰前的日本聯合艦隊成功偷襲了珍珠港

    二戰爆發後,日本認識到航母的巨大作用,開始大力著手將其他大型船隻改裝為輕型航母

    此外二戰爆發後,日本認識到航母在海戰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中途島海戰中,四艘主力航母被擊沉,日本亟需新的航母來補充戰鬥力,因此從商船改裝成為輕型航母就成為日本最快獲得航母的途徑,

    ▲大鳳號重型航空母艦,只建造了一艘

    於是日本又建造並改裝了15艘航母,分別是“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

    ▲“信濃”號航母是當時最大的航母僅17個小時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除了大鳳號、“信濃”號、出雲級中型航空母艦外,其餘大部分均為其他船隻,如大型商船或者潛艇母艦改建而來,雖然噸位低,但改建簡單,容易快速形成戰鬥力

    ▲民用船隻改建的雲鷹號航母,航速過低,無法進行高機動作戰,只能承擔飛機運輸船的工作

    至此日本自1922年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到1945年戰敗為止,一共建造了25艘航母。

    綜上所述,一戰後美國和英國為了限制日本的鉅艦大炮出臺的華盛頓條約弄巧成拙,反而加速日本發展航母的速度,二戰前日本大力擴軍,瘋狂建造航母,所以到二戰爆發時日本已經擁有了世界第一位的航母力量,在二戰中見識到航母巨大作用的日本,為了彌補中途島海戰損失,開始了將大型船隻大量改裝成為輕型航母,以上幾點,就是二戰時日本拿出這麼多航母的原因

  • 6 # 小司馬遷論史

    一戰結束之後,英美兩國為了保證其霸權地位,制定了所謂的九國公約,規定了各國概括規模發展比例,其中以噸位和戰列艦為標準。

    而在九國公約的約束之下,同樣是以海軍發展為強軍之路的日本,不得已走了另外一條道路,也就是發展航母。

    於是日本從鳳翔號航母建造之後,便開始逐步探索航母之路,並且對航母戰術進行了可行性研究。

    在這裡補充一句,那就是日本海軍在當年能夠確立航母的帝位,充分展示了這個民族的可怕性。

    但是日本海軍高層卻是射程比較得出了航母勝於戰列艦的理論,因為當時飛機的航程已經遠高於大炮射程,精準度也是高於巨炮。

    所以日本大力發展了艦載機和航母,並且多次改進魚雷,使得魚雷烈性炸藥增多了三分之一。

    加上航母的建造在當時是比戰列艦廉價的,且設計也沒有戰列艦這般複雜,戰列艦巨炮太多的話,內部需要協調的設計十分多。

    日本靠著在航母上的先發優勢,愣是在太平洋戰場初期完勝美軍,直到被美軍用航母擊毀四艘航母之後,這才落了下風。

  • 7 # 歷來現實

    過去有個成語的夜郎自大,說的是人盲目自大,貶低別人。因為那時候資訊不對稱,科技不發達,交通不發達,夜郎自大也不全怪夜郎們。

    可是到了21世紀,夜郎不但沒有絕跡,而且生生不息,發揚光大起來。夜郎們明明上網點選一下滑鼠就可以看到真實的東西,他們要麼選擇性失憶,要麼是視而不見,故意堅持荒謬的東西,顛覆常識,盲目自大,貶低別人。跟妄自菲薄的人比起來,夜郎自大的人對民族和國家的危害更大,比漢奸可怕百倍。

    多年前有個老兵,愛跟我聊國事、軍事,說到日本有航母,中國沒有航母,老兵堅決不信,他說我們跨過鴨綠江那時候就有航母了,那時候還沒有電腦,找到書籍讓他看,他說書本上的東西不能信。後來有了電腦我讓他看軍事節目,他說,二戰時的航母都是破船,誰都能造。我問,既然那時候航母不值錢,為什麼中國沒有,中國不造?他顧左右而言它。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在亞洲的國力已經是第一,要不然怎麼把北洋水師打得潰不成軍?要不然僅憑著武士道就能所向披靡?

    所以日本海軍在二戰的時候能夠像下餃子一樣建造航母,有23艘航母服役。還有兩艘造出來沒有來得及服役,日本就投降了。可是那時候,中國的海軍沒有一艘航母,難道民國政府手裡沒有買白菜的錢嗎?如果真沒有買白菜的錢,說明那白菜不是農民伯伯地裡的白菜,而是金子做的白菜。

    具體來說當時美國海軍擁有將近160艘航母,而大英帝國也有百艘航母。

    為什麼那時候航母那麼多呢?時代不同了,航母不一樣。

    二戰的時候,航母定義不同,功能不同,要求不同,說白了能搭載戰鬥機、轟炸機彌補飛機航程的差距,能擴大飛機的作戰半徑是一艘合格的航母。能夠打擊本土起飛的飛機打不到的目標,這艘航母就稱職了。

    各國的軍事水平都相同,不可能造出現在這樣超前的航母。什麼都是應運而生的,都是根據需要產生的,拿現在的航母去要求那時候的航母實在是搞笑了。

    再說那時候正在打仗,時間的限制和經費的限制,不允許就搞那些精耕細作、華而不實的東西。製造航母的目的是打仗不是為了博眼球。

    因此,當時好多參戰國家會臨時抱佛腳,把貨船加上鋼板。安上大炮,鋪設上跑道,搖身一變就是航母。

    由於當時作戰頻率低,飛機執行任務的時間不多,對航母的各項要求也不高,甲板的面積,跑道的程度和強度,都不那麼講究。飛機的速度也不快,重量也不是那麼重,湊合著能用就成。而航母上的大炮,只是做為自衛使用,對型號和射程的要求也不那麼嚴格,所以也沒有什麼太複雜的工藝,結構也不復雜,也不需要非常頻繁的維修。

    現代化的航母搭載的飛機不是三代就是四代五代機,全部都是超音速的,起降速度快,起落重量大,有的甚至達到數十噸,對跑道的衝擊力大,對跑道的強度要求也高;要是二戰時的航母,這樣的飛機一下去就把跑道整漏了。

    打個比方,你鄰居40年前就有輛麵包車,你說麵包車現在都淘汰了,就是垃圾。可是你40年前連單車都沒有見過,出門都是十一號。

    你現在好不容易開上代步車,能大言不慚嘲笑人家那時候沒買瑪莎拉蒂,太寒磣嗎?再過一百年,航母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反正回頭看美國的航母,也一定也非常噁心,但你不能因此嘲笑21世紀的航母是白菜價,太容易整。白菜價?你倒是弄這樣的幾棵白菜試試?

    謙虛讓人進步,自大叫人出醜。親們,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夜郎自大。

  • 8 #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因為二戰時期的航母和現在的航母有本質區別,二戰時期,只要有足夠大的船,都可以改成航母,那個時代,航母主要作用是運輸飛機和作為移動的海上機場。

    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當時主力戰列艦噸位受限制,日本要發展海軍,只能發展航母,所以日本當時的很多民用大型船隻都是按照航母的設計標準制造的。再加上當時航母只要有起降的甲板和機庫還有升降機以及部分對空防禦能力即可,對其他方面要求並不高。

    所以日本可以由此製造加改裝出很多航母,不過細數下來日本二戰前中期航母主力還是那八艘,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鳳翔,龍驤。

    剩下的都是改裝船或者後期憋出來的,比如大鳳和信濃是戰時建成的,還有一票各種改裝船航母總數在二十艘左右,並不是特別多。和美國下餃子一樣一口氣造了接近三十艘主力航母,一百多艘護航航母自然沒得比,同時和英國人造的接近六十艘各種型號(英國人當時航母型號太多,不列舉了)的航母也沒得比。

    總體來說,雖然當時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打的確實不錯,但是依然沒法獲得勝利,甚至達不到山本五十六最初以戰求和的目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雅克38是一款比較失敗的艦載機,為什麼採用類似佈局的F35艦載機卻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