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他都沒有主動去完成,盯著他寫,他也是趁你不注意就做小動作,好說歹說也沒什麼效果,我該怎麼辦呢?
9
回覆列表
  • 1 # 喵子

    1、明確寫完作業的時間,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比如,晚上20:30前,必須寫完作業;

    2、並不太贊成孩子寫作時,家長坐孩子旁邊“盯梢”,不斷“糾正”、打斷、吵孩子。但每項作業都規定有完成時間,定時提醒;

    3、寫完作業後,一定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玩玩具、玩老鷹抓小雞、到院子裡扔沙包、騎腳踏車、聽評書;孩子玩得開心,家長的對孩子要求的話才有分量;

    4、睡前要求孩子每科複習、預習各5分鐘,時間不要過長;

    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的漸漸放手,會在孩子身上欣然發現成長、變化。孩子寫作業慢,即是孩子對枯燥學學“無聲的反抗”,家長也要反思,是不是在孩子完成作業後,給孩子層層加碼“學習任務”, 讓孩子不勝其煩,試問“誰喜歡總加班”呢?

  • 2 # 模擬成長

    根據描述,這個問題折射出兩個層面:一是他做事情比別人用時長;二是他做事情注意力不夠集中。

    我們知道行為背後都有動機和原因,那我們來一個個分析。

    孩子用時長的原因是什麼呢?

    可能是知識掌握的不夠,不太會做,所以慢;可能是太簡單,懶得做;可能是做完了家長給安排了其它事情,所以想拖延……

    針對以上孩子不想做的三種情況,如果是不會,家長需要給孩子做知識的輔導;如果孩子覺得不喜歡做,就需要在行為習慣上下功夫;如果是父母安排的事情太多,那就需要在時間安排上重新做規劃。

    注意力不集中也分兩種情況:一是不感興趣,所以不想集中;二是大腦發育稍慢一些,無法集中時間。所以家長考察時可以留心觀察平時孩子一般注意力集中最長的事情是什麼?時間多長?有沒有做一些非常要求注意力的活動?

    另外也需要檢視孩子的學習環境中,是否有過多地干擾。如果孩子在完成作業後,家長給與及時的讚揚和鼓勵,那麼他也會有動力更積極的向指導的目標看齊。只要我們用心地找到結症,就可以根本的解決問題。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需要給與更多耐心,去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油!

  • 3 # 必拓教育

    在“拖拉”這個問題上,父母可以先不急於解決問題,先試圖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拖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在同樣的“拖拉”問題上,會有很多種不同的原因,比如:

    1、“依戀”關係建立不夠

    有的孩子從小與媽媽的“依戀”建立不足,一直在用很多的方式不斷地“彌補”和“索求”。孩子無意識會用“磨蹭”來表達“媽媽,我想要你再抱抱我,我想和你在一起的時間再多一點”這樣的“潛臺詞”。如果您的孩子2歲前與媽媽分離較多,“安全感”建立得不夠好,那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拖拉”會佔很大的比例。

    建議:媽媽如果有了解到孩子的這個深層次需求,可以在孩子“磨蹭”發生之前,提前“主動”地給予情感性的滿足。比如起床後先抱抱孩子,說媽媽愛你,在你上學的這段時間,媽媽會想你並等你回來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媽媽跟他之間的聯絡一直都在,緩解分離焦慮。

    2、用“拖拉”來表示“抗議和拒絕”

    有的父母因為自身的原因,會過於對孩子進行控制,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安排,聽話,順從。孩子在和父母的關係上處於“弱勢”,不太可能在身體上、語言上來表達反抗,就只能透過“拖拉”的方式來“反控制”家長,就是家長提到的“你急他不急”了,這時,其實是孩子在“反控制”家長了。還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安排很多的學習內容,比如特長、課外班等,特別是當有些內容並不是孩子自願、喜歡的,比如練琴,這時孩子會想“我作業做得快,就會接下來練琴,那還不如慢慢做呢”。

    建議: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父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要儘可能地少些控制,給孩子多些探索的機會,多提供一些孩子可以自主選擇、自主決擇地機會,讓孩子享受到自主的愉悅,並慢慢學習自我管理,當孩子逐浙找到“我是在為自己做,而不是為媽媽做”的感覺時,孩子的主動性會由內而外的生髮,就不會出現“控制”與“反控制”的局面了。

    3、從小未形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有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撫養環境、撫養人的頻繁變更,父母自身不規律的生活習慣、“放養”的錯誤教養理念等,造成了孩子從小沒有習慣過有規律的生活,比如按時起床、睡覺、一日三餐、每天的親子閱讀時間、遊戲活動時間、學習時間等。面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家長突然對孩子有了“規律”的要求,孩子是不習慣的,家長自身也充滿焦慮和矛盾。

    建議: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從生活習慣入手,讓孩子感受“穩定”的生活節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對於個性是比較好動的孩子,尤其重要。當然,不需要時時刻刻、每件事都要按部就班,父母要把握好“張馳有度”的節奏。如果孩子這時已經形成了不規律的習慣,父母也不要著急,可以從一件件小事入手,慢慢幫助孩子培養習慣,比如先教會孩子感受時間的長短,建立時間概念,準備一個定時器,固定每日遊戲時間、學習時間、每天按時作息等,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堅持、穩定。

    作為父母,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在的“焦慮感”,讓我們看到的總是孩子的問題行為,在瞭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之後,我們也要找到自己“放鬆”的狀態,允許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花期”和成長“節律”,不過於按自己的想法、期待、個性來要求孩子。學會享受慢慢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這個“過程”,而不僅僅是“長大”這個“結果”,陪著孩子慢慢成長,這是為人父母的最好的禮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抽菸的女生都是什麼時候開始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