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海棠詩

    詩詞格律自古代傳下來有它特定的韻律美、迴旋美,這是古人千百年來探索的經驗,詩詞有律絕跟古絕,古絕可以不按照格律,但是律絕的平仄是很嚴格的,就像填一首詞牌,平仄都是有其特定格式的。

    而詩友所說的某些唐詩宋詞在外面現代人看來不合格律,那是因為現代讀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古代分為“平上去入”,讀音發展到現在為“平仄”,平為平,“上去入”大部分歸入了仄聲,讀音的改變,是地域文化的發展,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寫詩的話有兩種格式,可分為《中華新韻》現代讀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而是古代是《平水韻》分為“平上去入”,如果我們現代人按照《平水韻》的韻母表去檢查古人的詩是否合韻律就會發現它基本上是合律的,平水韻存在的原因一部分是詩從以前傳下來的一部分詩人習慣了用平水韻方法創作,無法斷絕此方法,另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更好的辨別古人寫詩的格律是否正確以及更好的學習鑑賞古人的詩,而不至於否定古人的詩作。兩種不一定掌握,但很有必要需要了解。另外擴充套件一點,填詞的話也是分為兩種《新韻》與《詞林正韻》,兩者切忌不可混淆。

    有些時候我們讀古人的散文不能怪古人的“通假字”,現代有一種誤解說是文言文“通假字”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是古人的錯別字,這種看法就大錯特錯了。漢字從古代演變到現代才逐漸完善的,古代的字是很少的,往往一個同音的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因為朝代的演變,那時候也不像現代通訊如此發達,有什麼錯誤會快速的傳達,有一定的時間誤差的,所以古代有時候古人都不一定某些字的真正含義,所以用“同義字”代替,另外古代的字是同音不同意的,一個字可代表好幾種意思,例如我們眾所周知的《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眸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詞的下闋第一句為“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一句明明是寫一個女孩子姿態的,那為什麼用“他”來表示呢,是不是古人真的錯了呢,不是這樣的,古代中的“他”包含了男他以及女他以及一切事物的代表,所以他代表她是合理的。

    其實格律詩友所說的限制等等,其實沒有詩友所說的那麼多條條框框,格律並不是死的,就算格律用錯了,但可以用“拗救”的方式就行糾正,大家所說格律限制太多是因為不瞭解詩詞領域的創作,如果真正對詩詞領域有一定系統的初步的瞭解的話,就會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多限制,差不多就是一個大體的框架,就像生活在現代生活中的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一樣,平常稍微注意一下便可避免,而不是像我們想象的多麼難,有太多的限制,詩詞創作格律還是很靈活的,前提得有一定的基礎,對詩詞領域的整體的瞭解,瞭解它的規則。

    如果有朋友想要較為合理且系統的學習詩詞創作的話建議去買一本王力的《詩詞格律》,上面較為簡單系統的介紹了詩詞的演變以及創作。最後,祝大家詩路有成!

  • 2 # 大橘子侃古詩

    詩分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有平仄格律,古體詩沒有格律。

    一,古體詩分那些呢?

    古體詩從《詩經》開始,然後有楚辭,漢樂府,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

    二,近體詩有哪些呢?

    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師,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詞,曲。

    近體詩只押平聲韻,而古體詩可以押上聲、去聲、入聲。

    平仄格律詩是唐朝武則天時期才確立的,在這之前沒有,有一種過度的格律詩叫永明體。平仄格律詩確立以後,文人有的時候作古體詩,有的時候作近體詩。

  • 3 # 一斗樓

    打個比方,音樂的節拍重要嗎?當然,沒有節拍的音樂還是樂章嗎?詩詞的平仄就如音樂的節拍,沒有平仄的詩詞還是格律詩詞嗎?

  • 4 # 海上生明月668

    所有行家認為合符詩詞平仄格律的作品品味

    十足!否則只是熱鬧場面!還是願後秀抓住要點

    趕超前賢吧!

  • 5 # 白溪釣客

    【明年燈火,望遠意如何】

    今日元宵//2020年2月8日//星期六

    無聲無息度元宵,關注疫情不信謠。

    待到春花爛漫日,神州萬裡舞風騷。

    一一庚子元宵(閬水漁民白溪釣)

    一夜東風暖,醒來醉意中。元宵燈火隔年中。雲裡朦朧月色,望無窮。

    一一南鄉子•元宵(2020年2月8日)

  • 6 # 綏格格

    答:有感而發比平仄更為重要!

    2、過分強調格律平仄會影響抒發情感。

    3、2015年,我們去浙江大學學習,教授讓大家作詩,課堂一片寂靜,老師安慰大家:“只要有感而發、情真意切,基本押韻就行。”

    4、頓時,教室氛圍熱鬧非凡……

  • 7 # 老韋

    詩詞的核心是意境,也就是中心思想。平仄格律配合得好,能使人讀起來朗朗動聽,我不主張規定得很死,配韻比較好而且中心思想突出的現代詩不也很吸引讀者嗎!

  • 8 # 德馨haoxl

    應該是很重要的。平仄的出觀不是平白無故的,是前人在詩詞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而來的。符合平仄要求的作品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感,就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否則就是一件粗製濫造的普通的物件。寫詩詞、對聯就要琢磨、推敲。要用心去做。史上無數的大家認真寫作的事例應當成為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榜樣。

    但是個人認為漢語言文化經歷了千年的發展變化,讀音和字義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平仄就不能再墨守成規,應採用有些人士提出來的按現代漢語拼音分平仄的方案。這樣才是符合發展變化和創新的規律的。

  • 9 # 王軍95141

    格律平仄是詩詞的形式標誌,就如每一種藝術都有她特質外表。有人質疑格律音仄,大多拘束了情感發揮,因囿生怯,沒了激情。其實一個優秀的詩人,一定是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極高的人,這是一份責任傳承。

  • 10 # 難得糊塗145947015

    不重要的,很多詩都對格律不講究的,以前有個狗肉將軍張宗昌寫的詩“大炮開兮轟他娘”,氣勢磅礴,你看他講究格律了嗎?還有很多順口溜,也不講究格律的,像“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只有格律詩才對格律有講究,寫的難度也大,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很難寫得出來的。

  • 11 # hope195575576

    寫詩填詞當然要遵守格律,否則其本身就不能算是詩詞。古體詩是沒有近體詩的格律,但古體詩有古體詩的規則,而且也沒人把古體詩當成格律詩啊!如果不願意遵守格律,那麼可以寫自由體詩,或者自己開創一種新的文字型裁,只要能讓人接受認可就行了,何必一定要把自己的四不像說成詩詞呢?文字表現有很多種形式,並不是只有詩詞才美妙,不尊重詩詞的規則,文字再美妙也不是詩詞,又何苦一定要給它冠上詩詞之名?比如說成年人聚會,你帶個小孩子也許不見得有多大影響,但你何必一定要說小孩子也是成年人呢?齊白石的畫《蛙聲十里出清泉》是一副好畫,但如果人家在研究《蛙聲十里出清泉》的文章,你能拿齊白石的畫充數嗎?更何況,現代不願遵守格律寫格律詩的人,寫的作品說有什麼意境,大多數也是騙他們自己的,哪有什麼意境可言?

  • 12 # 水寒雅芙

    首先要明白,格律平仄並不代表詩詞。但是,你寫格律詩,就要守格律的規矩,否則就是律出不入格律詩。如果你只想規規矩矩的填詞,你就按詞譜來,緊守平仄之道,不可為意境脫離詞格,否則別人說你律出。

    你若是縱橫之才,如蘇軾一般不受平仄押韻限制,大可放開手腳自成一派,那樣你才可以隨心所欲的寫你想寫的一切風景,直抒胸臆,笑傲詩詞界。

    真的大家,不受任何形式和體裁的限制,會大膽的選材,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詩詞帶來新鮮的血液,讓詩詞大放異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歸。文學永遠是向前發展的,而不是在那裡固步自封。

    詩詞並非以格律一家獨大,詩經古詩一樣別具風格。世間只有一個屈原一個李白一個杜甫一個蘇軾一個李清照,而你我也是世間獨一無二的。他們可以成就自己,為何你就必須活在前人的光環之下。我們之所以學習,是學習他們的創作精神,而不是在經典中苦覓佳句來填詞寫詩。

    他們有他們的人生,有他們的感概,我們有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成長軌跡,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感概,為什麼要做別人的影子。你可以喜歡格律,去寫任何喜歡的律詩,但不要借格律之名,去限制人們的想象力,打擊人們的創造力。人的創造力是驚人的,一個人一旦挖掘自己的潛力,將會發現自己的創作能力。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同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應。文學也是如此,文學的體裁是多樣的,而且還是可以不斷變化的。你可以去寫自己的體裁,但不要以自己的思想去限制人的想象力,特別是初學者,讓他們遵從自己的個性發展,才會培養新人,讓詩詞界大放異彩。

    菲兒隨筆2018年9月1915:37

  • 13 # 老實185501065

    本人是詩詞愛好者,寫有幾百首詩。正開始學習格律詩,覺得以前寫的只能算打油詩,或叫順口溜。本人認為,如果你寫的不是格律詩,平仄對仗等格律的規矩就不太重要。如果你想寫格律詩,或者你認為你寫的是格律詩,就要按格律詩的規矩,平仄對仗等當然就重要了。

  • 14 # 梧桐樹邊羽

    我們先搞清楚一點,先有詩詞,還是先有格律?

    在《詩經》時期,詩歌就已經是很成熟了,君王用詩歌教化諸侯,貴族用詩歌教化百姓,在文字還是少數人掌握的時代,詩歌就已經在天下到處流傳,靠的就是口口相傳。所以,詩歌的音韻優美是必然的。

    格律體則出現在魏晉南北朝後期,大量文人開始追求音律的優美和辭藻的工巧,在唐朝基本定型。這是音韻學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詩人們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平仄規律,以及韻腳,讓後學者透過學習格律知識輕而易舉地寫出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詩歌。

    格律平仄對於學格律詩的人來說其實是一套工具,運用好了能迅速進入古詩詞的門道,在規矩之中再怎麼揮灑自如也不會太過離譜。如果能做到意境優美,“從心所欲不逾矩”,那恭喜你,已經是詩詞高手了。

    詩以言志。在唐朝格律體產生之後,同樣有很多詩人並不按照格律體來寫詩。為什麼我們現在一說到古詩就想起唐詩,格律詩呢?這個是由於從小的教育問題。其實大家如果對中國古詩進行一次大的梳理,就會發現不管在哪個朝代,不合格律的古體詩的創作數量要遠遠大於格律詩。同時代的李白和杜甫,李白就不愛格律詩,寫的古風汪洋恣肆,浪漫奇幻。而杜甫則是格律詩高手,基本上是憂國憂民,句詞工整。所以,流光溢彩者為“仙”,制規合律者為“聖”。不過這是建立在李白和杜甫的絕世才情之上的。

    所以詩詞的格律平仄類似於你進入一個新領域的導航儀,掌握之後會告訴你怎麼走不迷路,不被人笑話。當你摸透了這個領域的時候,自然就不用藉助它了。

    另外講一點。詩由於有古風和現代詩來背鍋,寫得不合格律也就罷了。但是如果要寫詞,不學習詞牌名和每個詞牌固有的平仄韻腳,那就不要說自己寫的是詞。詞牌格律體比詩要求更加嚴格,那麼不愛守規矩的話,就寫點古風和現代詩就好了。

  • 15 # 更上一層樓g

    如果在標題註明五(七)絕或五(七)律,那麼必須遵守格律平仄。

    如果是打油詩押韻腳即可。

    如果是散文詩就隨便發揮吧。

  • 16 # 不叮牛的牛虻

    如果你作自由詩,當然不重要,根本不需要考慮。至於你非寫上“七律”“七絕”《點絳唇》《憶秦娥》……(有些人順口溜前面也綴上,已顯示自已的文學功底深不可測)嘛-----當然。

    我就在一個生產隊黑板報上看過這樣一首《七絕》,我差點氣絕:

    《七絕.賽詩會》

    賽詩臺呀賽詩臺

    人人都把詩來賽

    你一首啊我一首

    爭先恐後賽李白

    我兒時看《望江亭》時,記下一首《七絕》(引號):

    月兒彎彎照樓臺

    樓高又怕摔下來

    今日遇見張二嫂

    送我一條大魚來

    感謝提出這樣的問題。

  • 17 # 西廂一夏

    格律詩,格律詩,格律自然重要,沒有格律還叫什麼格律詩。不講格律而稱格律詩,就如寫議論文沒有論點,沒有論點那還是議論文嗎?又比如,夫妻,如果沒有其中的一方,那還能稱為夫妻嗎?所以建議你以後別提這種幼稚的問題了。切記,切記。

  • 18 # 詩人劉志強LZQ

    中國文化傳統就是繼承最古老的文化。如果嘴巴上說繼承傳統,手動起來是按照自己的路程走就是背離了傳統。

    如:書法就有許多要求,如省略了,就是不能成為中國真正的文化傳統的繼承。

  • 19 # 強哥全球資訊

    平仄也是屬於詩的格律中的一種對仗要求。

    作詩就如遊戲,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才有趣味性,否則就失去意義了。而詩的格律就是作詩的規則,失去格律就失去音韻美了。

    詩分古風和律詩兩類。大抵唐代以前的詩可為古風,唐代以後的詩為律詩。唐代以前做詩只要求押韻,不要求對仗。到了南北朝永明時,就出現了四聲八病之說,強調詩要遵循一定的格律,這樣讀起來才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才定有音韻美。於是出現了:謝朓、沈約、王融、蕭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等竟陵八友。實際到了隋朝,律詩就已經基本定型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就作了許多律詩。

    律詩與古風相比,不僅要求押韻,而且要求對仗,對仗包括平仄對仗,即平仄兩兩相對,還包括詞性對仗,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比如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下句之間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等

  • 20 # 孤雁長鳴512

    看問題總得一分為二才妥當,用老百姓的話說,要一碗水端平。首先,什麼規則都是人定的,之所以要定相關的規則,請注意,相關二字非常重要,任何規則離開了它相關的內容,就沒了實在意義,當有人發現這規則在束縛他們的思維,並大大不利於這規則所維護的內容之發展時,這規則就有改變的必要,所以總有一批覺悟之士為這革新點贊,並實行之,因此,許多新生事物總是在鬥爭中成長壯大併成為當代潮流的。從詩歌的發展史看,最早的詩歌僅是勞動號子,詩經中的佳作也是很自由的,之後,統治階級從政治滲透到文化領域,詩歌也成了他們重要的思想武器,由於統治者的腐朽墮落,詩歌逐漸脫離人民大眾,成了慰藉他們沒落靈魂的菲菲之音,於是格律詩隨之抬頭,並將老自由詩的啟祖古風詩體幾乎逼到了斬盡殺絕的地步,直到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新詩才煥發了她的又一春,這種情況不僅在中國如此,即使在世界文壇也是如此,如今自由詩在全世界幾乎佔了絕對優勢,老百姓也可用任何喜聞樂見的形式吟詩作對了,然而總有一批學究要指手劃腳說三道四,對如此反覆,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那就是百花齊放。可是有些人硬要一花獨放,誰受得了?!再說,新東西總是從老東西脫胎換骨得來的,誰阻止得了這一辯證規律和現象?假如你剛學對聯,不會被那成百上千的規矩嚇死吧?從實際看,那些平仄大師的佳作比造脂高的自由詩對的作者又強多少呢?學生並不是不懂那一套,可就是看不慣那一套居高臨下的作風和束縛思想的桎梏,所以推行自由詩對,然而由於根深柢固的幼時教育,自已的思想水平和寫作能力比年輕人差了許多,如果自已還趨炎附勢,這一輩子不是就完了嗎?由於時間關係,暫時寫到這裡,如要理深辯透,非專著不可,只好告別本題了。筆名杜鵬黃即孤雁長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手機為什麼不先生產幾百萬臺,然後再開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