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公解夢173965068
-
2 # 蘆葉767
京劇之所以稱之為藝術,因為她融合了程式、聲腔、服飾、舞美等等的藝術元素。京劇表演就展現了她的魅力,特別是聲腔藝術很多年輕的人就不太習慣。相聲演員學唱京劇,只是一點皮毛,唱起來也不規範,又不上韻口,所以聽起來就很開心。
-
3 # 老傘兵3
我認為你這種感覺很正常,完全可以理解。
相聲演員講究“說學逗唱”,其中“唱”的方面,不僅是要會唱基本功中的太平歌詞,而且其它的許多戲劇歌曲也都有一些基本要求,
相聲演員一般都有一些嗓音方面的先天優勢,再加上他們平時“拳不離手 曲不離口”的刻苦訓練,因而在演唱京劇曲目的過程中,大體上是能夠做到吐字清晰、發音標準、字正腔圓、收放自如的。
京劇演員以該劇種的表演為職業,就是專門吃這碗飯的。所以,他們唱得再怎麼好,也會被大家視為理所應當,不足為奇。
可是,假如同一首曲目、同一個演唱質量,若是被別的行當的人,譬如說相聲演員給唱出來,那意義可就大不一樣了!
我想,這大概就能解釋得清楚這件事情了吧?
-
4 # 峻鍋鍋五月
聽幾句,和聽幾段或幾場的區別。
吃蛋糕,一口兩口三五口,味道好極啦,還往嘴裡塞,二三十口,嗚[吐]哇~~大多數人吐咯,那麼少數人呢?就是特愛蛋糕的人,和特愛京劇的票友![呲牙][呲牙]
-
5 # 碧水晶晶獸
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好久了,我以前凡是戲曲累的什麼都聽不進去,感覺和噪音是一樣的。但是自從郭先生橫空出世以後,凡是他唱的,京劇也好,其他曲種也好,我都那麼愛聽。尤其是那些小曲小調,感覺超級好聽
-
6 # xtz忍值千金
因為職業演員唱的是很專業的也聽習慣了。所以說覺得好像不怎麼好聽。只是欣賞的層次不同。而相聲演員唱的往往不太標準人們聽著有不一樣的感覺就覺得好聽。時間長了實際是一樣的。不太懂得聽戲的人和懂得聽戲的人感受是不一樣的。
-
7 # 河洛奇易行
相聲演員唱的都是名段,唱腔最好的一段。
京劇過去做過摺子戲也比較好。
通俗唱法和美聲唱法,
相聲演員唱的我們更容易模仿
相聲是快餐 京劇要慢慢的品
就如冰紅茶 和功夫茶
年輕人靜不下心來欣賞京劇
能靜下心欣賞京劇的捨不得花錢
德雲社的京劇不是去看京劇,是聽相聲劇,追星,快餐京劇或者改編後的京劇
傳統京劇 比較保守 原汁原味不符合年輕人的品味。
-
8 # 蓉城一姐
因為審視的標準不一樣,作為相聲演員你就不能用專業的京劇水平來評價他,作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可能接受大段大段的京劇,但是可以在相聲演員張雲雷的相聲段子裡接受幾段京劇,讓年輕人接受幾段京劇有什麼不好,少在那裡上綱上線。
-
9 # 爆笑留級生
相聲表演中學唱京劇,行話叫柳活,屬於說學逗唱中“學”的範疇,一般的相聲表演選取的都是極富代表性的唱段或唱腔,例如《四郎探母》中的“叫小番”、《智取威虎山》中的“今日痛飲慶功酒”、《秦香蓮》中的“包公斷案”,省去了京劇中一些在外行人看來枯燥的唸白、身段,直接以嘎調或者高腔爭得滿堂彩。
同時,相聲演員在表演柳活時往往是模仿一些京劇名家的唱法,以求與觀眾的共鳴,這就要求一定要做到“似”,既學唱什麼象什麼,不但要體現出原唱的優點,甚至還要體現出原唱的弱點,只有這樣觀眾才能認可,例如馬志明先生在《探晴雯》中一句“冷雨悽風不可聽,乍分離處最傷情.......”運用了怯口音,大家一聽馬上就想到了白雲鵬。(此段引自百度百科)
而專業的京劇演員,尤其是尚未成名的小角,在基本功尚未紮實的情況下,恣意模仿名角的唱法,會被觀眾認為沒有自己的風格,名旦梅蘭芳大師的唱腔模仿者甚多,但除了一些資深票友,誰還能記得住多少其他梅派的演員呢?
綜述:相聲表演中唱京劇是相聲演員用來博得彩頭的一種技藝,表演的往往短小精悍,不容易暴露其缺點。而真正的京劇表演由於內容的複雜性和大篇的唸白敘事以及冗長的情節,並不符合當下一部分觀眾的品味。
-
10 # 神諞秦腔
相聲和京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藝術載體,相聲在藝術形式上屬於曲藝的範疇,呃呃京劇則屬於戲曲的範疇。同時二者在藝術表現手法和舞臺呈現上也是截然不同的。同樣在藝術風格上京劇要比相聲複雜的多。 相聲的藝術特點主要集中在“說學逗唱”上,專業術語叫柳活,而相聲演員唱京劇分為兩種,一種是相聲本身創作的需要而唱京劇,這種藝術特點在相聲中被歸類於學的門類。比如像相聲大師侯寶林的經典作品《關公戰秦瓊》,李金斗的作品《捉放曹》等。還有一種是相聲演員本身脫離開相聲的表現手法,完全的參與到京劇的演唱中,這類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相聲界的京劇票友,而另外一種是相聲界的京劇職業演員,這其中最據代表性的,甚至是全國唯一的就是著名相聲團體德雲社中代表人物郭德綱和陶陽。在文化多樣性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逐漸勢微,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京劇貴為國劇,但也難免擺脫這一尷尬的現狀,相比於專業京劇演出的晦澀難懂,相聲演員在呈現京劇的同時,寓教於樂,一方面展現了相聲演員優秀的基本功,而另一方面,相聲演員演唱京劇不受舞臺程式化的限制,隨便自由,又能在說笑中普及一些京劇的基本常識和培養觀眾欣賞習慣。在藝術風格上,京劇被稱為高雅藝術,而相聲又被稱為通俗藝術,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加劇的情況下,京劇和相聲相比,顯然是相聲靈活變化,通俗易懂的演出方式更容易讓觀眾接受。但是不管怎麼樣,相聲和京劇都是角的藝術,不管是你愛看相聲演員演唱的京劇,還是愛看專業京劇演員演唱的京劇,其最初的本心都是奔著角去的。 而從這方面來講,相聲演員演唱的京劇被人喜歡,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德雲社。這幾年,德雲社在相聲界一枝獨秀,成功後的德雲社在郭德綱的帶領下,憑藉著對京劇的熱愛,成立了麒麟劇社,而郭德綱和德雲社本身所帶的光環,迅速的聚集了人氣,讓大家逐漸的願意進入劇場領略京劇的魅力,可以說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其實,從郭德綱唱京劇被觀眾熱捧,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是什麼藝術形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有人看,怎麼樣叫人去看都問題,至於懂不懂只有解決了有人看都問題,才能逐漸的在環境薰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所以說不要一味的抱怨,而是要從自身找問題,解決問題。
-
11 # 天涯旅雁
因為你不怎麼多聽京劇,專業京劇演員從小坐科唱功練的就是唇、齒、舌的運用,要找準發音位置,唱要求字正腔圓,唱出字的頭、腹、尾,目的是讓人聽清聽準。老一輩京劇演員演出時沒有擴音裝置,更沒有胸麥,全憑嗓音,那平時喊嗓吊嗓功夫下得大了,都是為讓嚇眾聽清每一個字。當然這裡說的字或腔是京劇的字或腔。而不是曲藝的評劇的。那麼京劇的字或腔就誠心讓人不懂嗎,當然也不是,而是經過處理的。比如湖廣音,尖團字,中州韻等同樣是經過觀眾聽眾認可的聲腔運用。那能不能改呢,當然可以,得看廣大觀眾聽眾的。京劇的聲腔,韻白很美,是百年來代代藝術家根據舞臺演出實踐,廣大觀眾聽眾的欣賞習慣千錘百煉的藝術精品。京劇之所以稱國劇也是創作者們廣泛大量吸取了其它劇種的表演精華,融匯貫通而成就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國粹,聽不懂是因為聽得少,流行音樂為什麼直白,是因為沒有專業的藝術特色,因此流行就是慧星閃過即過,而傳統藝術就象太陽的光光芒萬丈。
-
12 # 娛樂七分熟
這就是先入為主的原因了。咱們以郭德綱為例說一下。
其實郭德綱的初衷是推廣傳統曲藝,讓更多的人瞭解,喜歡。他雖然打小學過京劇,但還是和專業的京劇演員多少有些差距。
但他最聰明的一點在於,他沒有按部就班,沒有太過死板的去唱,去演繹。怎麼說呢,可以理解成,郭德綱的京劇始終帶著自己的味道,有他自己的一套演繹法。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郭德綱以相聲為主業,收穫了大批粉絲,也收穫了好感。等到郭德綱再唱京劇,這就比很多專業京劇演員有明顯的優勢了。至少不會太過牴觸,也願意靜下心來去聽,去感受,去欣賞。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感覺,比很多專業演員唱的好。就像我們潛意識裡,自動給他帶了一層濾鏡,好聽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郭德綱可以說是觀眾和京劇之間的橋樑。現在的麒麟劇社,包括陶陽,郭德綱等人都在不遺餘力的推廣傳統曲藝。透過他們的演繹,我們才發現這京劇原來也不難聽,還挺有韻味。專業演員的京劇,聽不進去,也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有了足夠的薰陶,我們才會更進一步的去了解京劇,瞭解真正的傳統曲藝。我想這才是郭德綱和真正意圖。
-
13 # 閒白社
郭德綱的相聲裡面很多唱京劇的內容,有時候不是柳活的段子也會冷不丁加這麼一兩段唱,老郭會的多,唱的好不好我也不好評價。但很多人喜歡這倒是真的,觀眾中有不少聽不了京劇的,但是郭德綱相聲裡面帶唱他就愛聽。這是一門玄學,解釋不透。
當初侯寶林也是以學唱著名的,很多人也覺得侯寶林的唱很好聽,甚至比專業唱戲的唱的都好聽。
似乎這不是因為一兩個人的因素,這是在普遍的因素,大家都覺得相聲演員唱的京劇就好聽,不論是哪個相聲演員唱的,但是專業京劇演員的京劇卻很少人能聽得進去。
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相聲表演的都是京劇裡的選段,有的只選擇裡面幾句唱。當然選就要選精華了,這段一定是最好聽的,或者是最有代表意義的,比如《叫小番》《文昭關》這些柳活段子,都有炫技的成分,叫小番最後這個高音,京劇裡面叫嘎調的,一般人來不了,表演這個簡直就是賣弄。文昭關裡面一般也只選“過了一關又一關,心內好似滾油煎”這一段,表現伍子胥內心煎熬的唱段,都是金曲,單拎出來唱自然會覺得說相聲的唱的真是好聽,因為人家專業唱京劇的沒有人只唱一句,光唱高潮的。二是因為,相聲裡一些段子,比如《黃鶴樓》《洪洋洞》這些腿子活,他在人物上甚至進行了分包趕角,逗哏捧哏都要扮演上一個角色,去唱這場京劇。但是因為相聲畢竟是喜劇藝術,他在表現京劇魅力的時候,都是把選的這段唱段扒開揉碎了,一句一句反反覆覆找包袱,在這麼一個對戲詞兒重複重複重複的不斷強調中,讓觀眾對這個戲文有了一些具體的認知。其實普通人聽不懂戲的主要原因不就是因為聽不懂戲文嘛!相聲把它拆碎了唱出來,你就覺得,奧,還不錯。最後一個原因,跟第一個原因有點像,還是因為相聲演員唱的是選段,只唱精華部分就容易出彩。更重要的是,相聲演員只唱這麼一段,他把這一段保證唱的精彩就有人給鼓掌。但是戲劇演員不是隻唱一段的啊,他要顧忌到幾個小時的整部戲,每段唱腔有他詞兒的他都要唱。他不能保證每段唱都唱的那麼賣力,這是體力能力達不到的。相聲演員只唱一段,可以拼盡全力。你要是唱一臺大戲,你在一個精彩選段上把力氣全用上了,雖然保證了這一小段的精彩,也許這部戲後面的唱你體力跟不上,就全毀了。所以戲劇演員只能要求平均值,我只唱精彩部分我能比相聲演員唱的好聽的多,但是我在唱一整部戲的時候,我要把精力平均分佈到每一個唱段上去,這樣整體上不差,但表現也就顯得平庸了。
-
14 # M先生MrM
這個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聽眾剛剛接觸到京劇的階段,我自己就經歷了這個階段,只是現階段再回過來聽相聲演員的學唱,確實就差了點意思,個人覺得造成這個現象的原由有以下兩方面:
一、聽眾的主觀性,首先聽眾覺得這個相聲演員唱的京劇好聽,至少聽眾本身內心意識裡是對這個相聲演員是認同的,或者說是喜歡的,也有可能是愛屋及烏。首先,這位演員在聽眾的心裡定位是一個專業相聲演員,學唱是他的一個專業素養,但是他能學得好說明他下了功夫,或是天賦高,自然會高看一眼,這也是人之常情,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嘛,大概也是這麼個意思。
二、京劇本身的客觀性,京劇相對於相聲而言對觀眾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聽相聲的聽眾門檻可以說是很低的,雖然相聲也分南派北派,但只要是能聽懂中國話的基本都可以聽相聲。而京劇方面,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或者說是沒有一定的基礎,聽起來會很費勁,甚至說是聽不懂。可以說京劇對新人來說是很不友好的,但是一旦你經過了新人這個階段,你又會發現京劇的魅力,別有洞天!
比如現階段最火的相聲天團德雲社,經常唱戲的有郭德綱,陶陽,張雲雷,周九良,李雲傑等等,其中郭德綱和陶陽現在算是專業的麒派傳人,李雲傑也是專業學過青衣,現在大火的張雲雷學唱過程派的《鎖麟囊》中的《春秋亭》,旦角的戲我聽的少,張雲雷唱的專業不專業,我聽不出來,至少在外人看來至少是有程派的這個形了。
最後說一句,我也是因為郭德綱入的京劇,雖然現在聽郭德綱唱京劇有時會覺得味道差了點,但至少他把我拉入了京劇,讓我有機會去體驗到京劇的魅力,我依然心存感激!
-
15 # 手機使用者53483101594
因為你原來不聽京劇,從相聲中才瞭解了京劇。就象有些人說李玉剛唱的京劇比梅蘭芳好聽是一樣的。我近80歲了,從懂事起就跟爺爺奶奶進戲院聽戲、也去南市三不管聽相聲。爺爺喜歡京劇 、河北梆子奶奶喜歡評劇,所以我聽的很雜 ,各劇種都去聽去看。 記得馬連良、譚富英、梅蘭芳、裘盛榮這些大師來天津演出,我和爺爺倒班去中國大戲院去排隊買票,因為有時要排隊等一天一夜。趙燕俠來天津演出一般是在東馬路的中華戲院,戲票好買一些。平時看天津各個京劇團的,印象深刻的是厲慧良 、丁至雲、張世麟、趙松樵、董文華、尚明珠、小盛春……。河北梆子印象深的:韓俊唧、銀達子、金寶環、寶珠鉆、金玉茹、金香水……。評劇印象深的:鮮靈霞、蓮小君、六歲紅、李文芳、花月仙、李福安……。所以聽戲聽得多了,再聽相聲中的柳活就是聽樂了。
-
16 # 戰忽局鍵盤部臨時工
從側面說明一點:京劇不景氣就對了!聽個京劇還得主動學習學習,叫好叫的不對還得被鄙視,我累不累啊,我是來聽京劇還是找罪受啊。任何不被大眾所接受的東西,必然是有落後的地方,不與時俱進必然被時代拋棄,最基本的道理。
-
17 # 老浪花2
這種情況正常啊,因為郭德綱和其他相聲演員一樣,都是挑戲曲裡有特點的,或者說有趣的唱段,來學唱,有時候還改一下,加上“就怕他抽菸喝酒又燙頭”一類的搞笑詞句。就是找特點抓特徵,同時秀一下自己的能耐。
真的從頭到尾一出一出聽戲劇,沒點愛好還真盯不下來。
舉個栗子,女高音詠歎調“為什麼我的心這麼激動”,好聽吧?然後去找《茶花女》,然後這是歌劇啊!有這麼多好東西啊!就進坑了,要麼也可能拔腳就跑“太勞神了”。
以我理解,郭德綱就是用這些“掐尖”“嚐嚐”等手段,讓觀眾充滿好奇心,跟著他,去了解大鼓書、快板、三絃、京劇評戲梆子、甚至於其他的傳統文化。
我從當年《西班牙鬥牛曲》開始學吹小號,《梁祝》學著欣賞小提琴,《大宅門》欣賞京韻大鼓,聽相聲評書開始喜歡戲曲,一步一坑,而且都不想出來。
其實,每一個經典部分單獨拿出來,演員也賣力氣,觀眾也專注,效果很好。如果從頭到尾演出,效果就一般了。除非到這裡觀眾演員互動下。
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相聲演員是雜貨鋪,啥都有,卻不如專賣店。就看你需要什麼了。
-
18 # 162736405大飛
因為相聲演員唱京劇同時會給你講明歷史典故,內容,而真正的京劇如果你對歷史不太瞭解,所以聽不進去,在加上京劇的曲牌的變化,也是一個原因。舉個例子,你若和一個人交朋友,但對他不是很瞭解,你和他交往起來就會覺得無聊,大同小異。
回覆列表
我是因為偶爾聽了張雲雷的相聲,才知道評劇、河北梆子、陳派京劇等一系列專用戲劇名詞,特別欣賞張雲雷唱的鎖麟囊、四世同堂主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