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源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原名灞源鄉,位置距藍田縣22公里,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在北緯33°50’-34°19’、東經109°07’-109°49’之間,是藍田縣鄉鎮之一。鄉境東連洛南、華縣,西接灞橋、長安,南毗柞水、商縣,北鄰臨潼、渭南。全縣總面積969平方公里,地形大致為南山北嶺中河川,總體上為秦嶺北麓丘陵區。全鄉轄22個村組,總人口3萬多。
灞源鎮礦產資源豐富,是藍田縣礦產資源大鄉之一。現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38種,探明儲量的有21種,其中地熱水、石灰石、大理石、高嶺土等蘊藏豐富。據水文地質部門普查,地熱主要分佈於焦岱、湯峪、三里鎮及華胥地區,2008年已成井6眼,水溫47—60°C不等。其中青坪含有大量歷史古房屋及眾多寺廟,其中最著名的是慈恩寺,還擁有大量奇石怪樹,其中有龍頭松和龍潭。
中文名稱
灞源鎮
行政區類別
鎮
下轄地區
22個村
面積
275平方公里
人口
3萬
地理環境
灞源鎮地處秦嶺深山,是藍田縣的東部邊沿,周邊分別與商州市、渭南市及華縣、洛南縣接壤。全鄉共轄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75平方公里(其中農紅軍當年走過的橋業生產用地佔13000畝、林地佔391000畝),總人口18000人,距縣城45公里。 山清水秀,風光迷人。山上植被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境內隨處可見瀑布、山泉、奇山、異石,並有天然溶洞等。春季山花遍野、異香撲鼻;夏季天候涼爽、空氣清新;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另外有多種珍禽異獸在這裡繁衍生息。身臨其境,不是就能看到白鶴在水上飛過,錦雞在耳邊長鳴。 礦產資源極為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玄武石、白雲岩、金、銀、鉛、鋅、鐵、鉬礦等,而且儲量大,品位高,開發前景廣闊,經濟效益良好。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當年李先念、汪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在這裡革命和戰鬥,並建立了屬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藍洛縣政府人民革命紅色政權。 山上野果多不勝數有,野杏、野櫻桃、野桃、野葡萄、棠梨。當地還知道異地人沒見過的野果,有張瓜(此果成熟數時會自動張開)、牛奶果等味道特別。山貨富裕:松子、柿餅、山核桃、野雞、野豬等 小吃聞名遐邇,享譽省內外。已開發的專案有灞源豆腐乾、豆腐皮、土雞蛋、山野菜等,特別是洋芋餈粑在2005年被陝西省烹飪協會命名為“陝西省名優小吃”。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完備。境內有西安至合肥的鐵路橫穿而過,並建有灞源三級火車站,有藍田至洛南的柏油公路: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藍關鎮至商州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橫貫全鄉,東川水泥路已經通車,交通方便、四通八達;電力條件充足、網路遍及全鄉,能滿足各類開發的電力需求。
概況
灞源鎮位於藍田縣東部,秦嶺山區。轄灞源街、曹家山、胡家溝、萬軍回、南石門、廟埡、西河寨、湘子岔、糧房、上村、柳泉溝、秦谷、沙溝、磨岔口、磨岔溝、麻村、松樹溝、董家溝、楊家堡、華岔、木岔、連二坪、青坪、鐵銅溝、李家鹼、溝口、張斜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灞源街村,距縣城60千米。西安-南京鐵路、藍(關鎮)灞(源)公路過境。[1]
沿革
建國初為灞龍廟鄉,1958年建灞源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83.3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曹家山、胡家溝、萬軍回、南石門、西河寨、湘子岔、灞源街、磨岔溝、上村、柳泉溝、秦峪、沙溝、磨岔口、松樹溝、麻家村、董家溝華岔、廟亞、木岔、楊家堡、鐵銅溝、連二坪、青坪、李家鹼、張斜、溝口、糧房27個行政村。2011年撤鄉設鎮。
灞源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灞源桃是產於該地的一種山核桃。就像沙田柚、四會沙糖桔、普洱茶、龍井茶等,以地名冠名的一種物產。
灞源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原名灞源鄉,位置距藍田縣22公里,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在北緯33°50’-34°19’、東經109°07’-109°49’之間,是藍田縣鄉鎮之一。鄉境東連洛南、華縣,西接灞橋、長安,南毗柞水、商縣,北鄰臨潼、渭南。全縣總面積969平方公里,地形大致為南山北嶺中河川,總體上為秦嶺北麓丘陵區。全鄉轄22個村組,總人口3萬多。
灞源鎮礦產資源豐富,是藍田縣礦產資源大鄉之一。現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38種,探明儲量的有21種,其中地熱水、石灰石、大理石、高嶺土等蘊藏豐富。據水文地質部門普查,地熱主要分佈於焦岱、湯峪、三里鎮及華胥地區,2008年已成井6眼,水溫47—60°C不等。其中青坪含有大量歷史古房屋及眾多寺廟,其中最著名的是慈恩寺,還擁有大量奇石怪樹,其中有龍頭松和龍潭。
中文名稱
灞源鎮
行政區類別
鎮
下轄地區
22個村
面積
275平方公里
人口
3萬
地理環境
灞源鎮地處秦嶺深山,是藍田縣的東部邊沿,周邊分別與商州市、渭南市及華縣、洛南縣接壤。全鄉共轄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75平方公里(其中農紅軍當年走過的橋業生產用地佔13000畝、林地佔391000畝),總人口18000人,距縣城45公里。 山清水秀,風光迷人。山上植被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境內隨處可見瀑布、山泉、奇山、異石,並有天然溶洞等。春季山花遍野、異香撲鼻;夏季天候涼爽、空氣清新;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另外有多種珍禽異獸在這裡繁衍生息。身臨其境,不是就能看到白鶴在水上飛過,錦雞在耳邊長鳴。 礦產資源極為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玄武石、白雲岩、金、銀、鉛、鋅、鐵、鉬礦等,而且儲量大,品位高,開發前景廣闊,經濟效益良好。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當年李先念、汪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在這裡革命和戰鬥,並建立了屬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藍洛縣政府人民革命紅色政權。 山上野果多不勝數有,野杏、野櫻桃、野桃、野葡萄、棠梨。當地還知道異地人沒見過的野果,有張瓜(此果成熟數時會自動張開)、牛奶果等味道特別。山貨富裕:松子、柿餅、山核桃、野雞、野豬等 小吃聞名遐邇,享譽省內外。已開發的專案有灞源豆腐乾、豆腐皮、土雞蛋、山野菜等,特別是洋芋餈粑在2005年被陝西省烹飪協會命名為“陝西省名優小吃”。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完備。境內有西安至合肥的鐵路橫穿而過,並建有灞源三級火車站,有藍田至洛南的柏油公路: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藍關鎮至商州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橫貫全鄉,東川水泥路已經通車,交通方便、四通八達;電力條件充足、網路遍及全鄉,能滿足各類開發的電力需求。
概況
灞源鎮位於藍田縣東部,秦嶺山區。轄灞源街、曹家山、胡家溝、萬軍回、南石門、廟埡、西河寨、湘子岔、糧房、上村、柳泉溝、秦谷、沙溝、磨岔口、磨岔溝、麻村、松樹溝、董家溝、楊家堡、華岔、木岔、連二坪、青坪、鐵銅溝、李家鹼、溝口、張斜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灞源街村,距縣城60千米。西安-南京鐵路、藍(關鎮)灞(源)公路過境。[1]
沿革
建國初為灞龍廟鄉,1958年建灞源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83.3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曹家山、胡家溝、萬軍回、南石門、西河寨、湘子岔、灞源街、磨岔溝、上村、柳泉溝、秦峪、沙溝、磨岔口、松樹溝、麻家村、董家溝華岔、廟亞、木岔、楊家堡、鐵銅溝、連二坪、青坪、李家鹼、張斜、溝口、糧房27個行政村。2011年撤鄉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