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夢馬天堂工作室

    張居正是個怎樣的人?

    張居正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一個隱忍的人,心繫蒼生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張揚跋扈、陰狠的人。總的來說,他並不是一個完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毛病的普通人。

    1. 才華:

    少年即成名,12歲參加童試,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參加鄉試其實也很成功,但是年輕時收到過多讚譽而走上歪路,湖廣巡撫顧璘刻意讓他落榜磨鍊他一下,要不然他可能也會像黃觀、商輅那樣連中三甲。

    2. 隱忍:

    嘉靖年間,嘉靖只顧修仙練道荒廢朝政,嚴嵩飛揚跋扈,朝堂混亂,所以他有些失望,沒有加入夏言和嚴嵩的內閣首府黨派之爭。而是對國家由內到外的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有了直觀的認識,也許正是這些不被重用的苦悶時間,讓他的改革藍圖一點點的在心中形成。

    3. 抱負和心繫蒼生:

    他告假回家過一段時間,但是在看到繁雜賦稅、貪官花樣百出的貪汙方法使得百姓困苦不堪。心繫蒼生的執念促使他重返政壇,當他排除萬難,坐上首府的位置後,便開始了著名的"萬曆新政","一條鞭法"使得全國土地從新丈量,賦稅清晰,國庫充盈,藏財於民。"考成法"使得各級官員不敢怠慢懈工,朝政上下肅然。同時也是一個工作狂人,十年如一日的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為什麼不得善終:

    1)張居正因勞瘁而死,由於他的"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得罪了很多“當官發財”的官員,在他死後,遭到了汙衊和陷害,導致他被抄家,家屬或餓死或流放(當地官員為了邀功將其家門圍死,導致家屬幾乎全部餓死的慘劇),同僚也被彈劾棄用。

    2)看到這,你以為老張是個完人。那就錯了,老張到了生涯後期,身上光環無數,有點飄了,出門居然用三十二抬轎,有點飛揚跋扈。對於對手高拱以及反對他的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一招致命,有點陰狠。

    3)明神宗是張居正的學生,從小受張居正的影響,對張居正其實很崇拜,但是當明神宗慢慢長大,想釋放自己的光輝時,發現這個天下全是老師張居正的光芒,再加上老張政治後期有點飄飄然,皇帝自然不開心,於是慢慢的遠離張居正,想攆他下臺,其實也不如說是嫉妒和由愛生恨。最終在那些佞臣的幫助下,明神宗最終還是幹掉了張居正的勢力。一代名臣就此覆滅,但他的政策("一條鞭法"和"考成法")以及他的憂國憂民使得後代對他讚譽有加,流芳百世。

  • 2 # 天天向上的王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是大明第一宰輔張居正也不例外。

    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改革家。其人工於謀國,拙於謀身。以致死後他的後代立即遭到了殘酷的清算。

    首先,張居正本人作為年幼的萬曆皇帝的帝師兼輔政大臣。乾綱獨斷,對小皇帝又過於嚴厲,沒有做好身份的轉換,和領導相處不懂屈伸,何來完人一說。

    其次,張居正為了推動改革,採取了很強硬的手段,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團。不懂採取迂迴以及其他策略,很明顯不能稱為完人。

    最後,張居正本人不很清廉,生活上比較奢侈。只能稱為能吏而不是賢臣。

    不過平心而論,張居正知人善任,鐵腕改革,給大明王朝注入了一股強大的生機與動力。明史贊曰,“海內殷阜,紀綱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論定,人益追思”

  • 3 # 阿慶還是阿慶

    張居正是完人麼?我想從古至今,即便是聖人孔子,孟子,就算是釋迦牟尼,即便是老子也都不是完人,那麼可以想像世界上是不存在完人的。更何況張居正了。

    張居正權利意識很強,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可以利用手段將首輔高拱排擠回家。然後在他當首輔期間,明朝政務清明,他又力主推行變法,所有不支援他的人都因為對他的不支援而受到了處分。

    張居正很會享受生活。他乘坐的是一頂三十二人抬著的轎子。這頂轎子他曾經坐著回了趟老家。在京城更是往來繁忙。

    張居正不能稱之為一個好老師。他對自己這麼優待,但是對於自己的學生皇帝,總是要求的近乎嚴苛,小孩子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幹,最後估計心理都有了問題,以至於這個皇帝學生等自己老師一死,就迫不及待的將他掀翻在地。

    張居正非常勤政。到最後58歲竟然累死在工作崗位上。他任賢用能,將北方與蒙古接連的地方保護的堅如鐵桶。將國家上下打理的國庫豐盈,就算皇帝的小金庫都堆滿了錢幣。

    總得來說,張居正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的存在也幫助明朝延續了明朝的生命。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人都是完美的,那樣的人是不存在的。如張居正這樣的名臣,在明朝漫長的幾百年時間裡也是為數聊聊的。

  • 4 # 書房記

    明萬曆十年六月,長期患病的大明內閣首輔張居正與世長辭,時年58歲。張居正的身後,留下了一箇中興的大明王朝。他去世不久後,被抄家。

    問題來了,萬曆抄張居正的家到底抄出了什麼?

    張居正讓萬曆皇帝失望了。張居正的家裡沒有想象中像嚴嵩父子家裡那麼多的金銀珠寶。萬曆在張的老家,挖地三尺,刑訊逼供,也沒有找到幾樣像樣的財寶。而張居正的家人有上吊死了,有的餓死了,還有一些被充軍發配了。張居正死後,可謂家破人亡。

    那麼,張居正的人生中到底有沒有汙點嗎?

    有人說,張居正長期患病很可能與他服用一種藥有關,而和記載的痔瘡沒有什麼真正的關係。

    據陳寶良在《明代社會生活史》中說,明代計程車大夫中,使用春藥成風。譚綸從方士陶仲文處學得宮中秘方,行之頗驗。之後,譚綸把這種春藥獻給張居正,他因此也獲得了高官。譚綸因服用此藥20年,在臨終前曾遺囑過張居正,讓他慎用此藥。

    譚綸死後的第5年,張居正身體日益枯瘠,也隨著譚綸而去了。

    那麼問題來了,張居正真的服用過春藥嗎?

    據記載,明代的春藥確實很氾濫。成化年間,宮廷內流行用少女初潮煉製成一種紅丸,被稱為“接命上品之藥”。萬曆年間,龔廷賢在《萬病回春》也有相關記載。據說,戚繼光能光宗耀祖、拜將封侯,除了能帶兵打仗的本領外,還與張居正有著很大關係。戚繼光和張居正的關係可謂不一般。傳聞,戚繼光為了討好張居正,給張居正進獻了“胡姬”和壯陽藥(海狗腎)。這事雖沒有明確的記載,是不是有人為了陷害張居正、戚繼光而編造的謊言,我們不得知。

    明代學者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說:“張江陵當國,以餌房中藥過多,毒發於首,冬月遂不御貂帽。”又一大學者王世貞在《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中寫道:“得之多御內而不給,則日餌房中藥,發強陽而燥,則又飲寒劑洩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進食”。

    如此可見,張居正是服用了大量的春藥,由於身體內熱,接著又服寒劑降火,最後導致不能進食而亡。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野史,但沈德符、王世貞都是明代有名的學者,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只是,我們不知道張居正的海狗腎到底是戚繼光與譚綸誰送的?

    電影《垂簾聽政》中,咸豐皇帝把鹿血一飲而盡。咸豐想借助於得天地之陽最全的鹿血使青春永駐。後來,咸豐皇帝還是中年早逝了。咸豐的死除了他縱慾無度、驕奢淫逸等多種原因外,與不適宜地服用有壯陽的春藥有直接的關係。

    “春藥”大多屬於溫熱燥性類,過多服用對人體有極大危害。平素陽虛火旺體質的人,如助紂為虐。一代名相張居正屬於真正的強人,如服此藥,肯定無異於火上加油。

    張居正的死真的因為長期過度服用“春藥”而亡,是不是重蹈了譚綸的覆轍呢。

    大家都知道,《金瓶梅》是明朝社會的一個縮影,西門慶過度服用春藥,最後縱慾而亡。

    那麼,張居正的死亡,這是他個人的汙點,也是歷史的悲劇,對今天依然有重大鏡鑑!

  • 5 # 倪說歷史

    張居正當然不是什麼完人。他有勇氣,能能力,有擔當,但他的缺點同樣特別突出。比如,他不善於處理好和皇帝的關係,一直把皇帝當成小孩子,導致最後被皇帝清算。

    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胸襟。比如他如何對待當時的名臣海瑞。張成居正1567年入閣。1569年在應天巡撫任上時,他在內閣中是第三名,對海瑞的行政措施就不很贊成。雖然二人在“一條鞭法”上是一致的。他特意寫信給海瑞:吳中不講三尺法已經很久了,你一下子要矯以繩墨,他們當然受不了,謠言沸騰,聽的人都弄糊塗了。

    1577年,張居正父親病勢,按照封建社會禮法,是必須回家守孝的,但張居正為了在位更長,最終獲得了“奪情”。遠在廣東瓊州,蘇州一帶的文人結果假造海瑞反對張居正的彈劾信,到處流傳。到後來雖然查清和海瑞無關,張居正卻恨極了海瑞。有人建議重用海瑞,他都全盤加以反對。

    “門戶之爭”原因張居正執政期間,壓抑言官(即御史,給事中等諫官),遂演成閣臣與言官的對立,由此產生門戶,我者是之,否則則非,置國事不顧,爭辨是非,小題大做,排斥異己。如史可法所說:“門戶二字,實為禍首。從門戶生畛域,從畛域生恩怨,從恩怨生攻擊,而……門戶之名,竟結燕都之局。”這些問題,張居正都難辭其咎。

  • 6 # 新儒哲

    頌江陵(張居正) 

    內聖外王和外王內聖是儒家提高自己的兩條路徑,張江陵顯然走的是外王內聖的路,明知前方荊棘遍道毅然決然而往,在事業時艱中鍛鍊精神,於風雲際會間澄澈本體。觀對江陵正反兩面的評價,執反面者多象本人之前一樣,未能深諳中華文化內涵所在,乃至於精義處一無所知。 

    曾因反對張居正被下令廷杖八十的鄒元標幾十年後目睹吏治敗壞、國運衰頹,再回想萬曆新政時朝廷的勃勃生機,便深切感到張居正是明朝難得的中興名臣。他說了如下一段話:"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 

    熊十力對張居正這位荊州先賢的評價很高,但他對張的認識也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認為他是優秀的政治家,但晚節不保;第二階段他也認為張居正使用了不應該由自己使用的權力,有權臣之嫌,但又不肯定。張居正使用這些權力為社稷與老百姓謀了不少福祉;第三階段熊十力又認為張居正並沒有越權行政,因為管理國家的權力,本身就應該屬於宰相用的,他只不過做了中國第一人。 

    熊十力與友人談論張居正:“漢以後二千餘年人物,真有公誠之心,剛大之氣,而其前識遠見,灼然於國覆種奴之禍,已深伏於舉世昏偷,苟安無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任勞任怨,不疑不怖,卒能扶危定傾,克成本願者,餘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竊嘆江陵湮沒三百年,非江陵之不幸,實中國之不幸。 

    江陵學術宗本在儒,而深於佛,資於道與法,以成一家之學。……以佛家大雄無畏粉碎虛空,蕩滅眾生無始時來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轉成儒家經世精神。自佛法東來,傳宣之業莫大於玄奘,而吸收佛式精神,則諸實用,則江陵為盛。”(源自熊十力《與友人論張江陵》) 

    1950年,一向不問政治的熊十力寫出《與友人論張江陵》一文,批評張居正“惡理學家空疏,遂禁講學、毀書院”之舉與秦始皇之焚書無異,並以此引申說:“學術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種主流,而不可阻遏學術界自由研究、獨立創造之風氣,否則學術思想界思想錮蔽,而政治社會制度,何由發展日新?江陵身沒法毀,可見政改而不興學校之教,新政終無基也。”他還寫信與老友梁漱溟論道,指出辯證法的根底在鬥爭,而大易之學卻是以仁義為常道。 

    張居正與好友談證悟的三封信的摘錄與評價: 

    (張的信件所述之證得內容很實在,且有前後遞進的層次表現。熊氏的解說也很精到。) 

    《寄高孝廉元谷》:此行雖勉強涉世,乖其本圖。近日靜中,悟得心體原是妙明圓淨,一毫無染,其有塵勞諸相,皆由是自觸。識得此體,則一切可轉識為智,無非本覺妙用。故不起淨心,不起垢心,不起著心,不起厭心,包羅世界,非物所能礙。恨不得與兄論之。將試不必多作文,但凝神養氣。曹孟德臨敵,思意安閒,如不欲戰,亦可以武喻文。 

    評:詳上諸書,則知江陵師心而不待求師於外。其從入處雖不背孟子陽明,然只識得心體虛明,猶未徹在。心體未嘗不虛明,然含萬德、備萬理、肇萬化,其沛然油然充塞天地者,虛而實,明而不匱,儒者故謂之誠。君子貴思誠,思者,猶雲常惺惺。而存之於隱微之地,慎之於息息與天地萬物感通之幾,達之於事業。合內外,貫動靜,莫非誠也。造化之原,吾心之實,唯誠而已。虛明者,誠之照用也。二氏徒保任此虛明,去實相甚遠。實相謂本心,亦即目宇宙本體,所謂造化之原是也。儒者不偏向虛明處認識本心,從此實踐中體現得來。 

    《答羅近溪宛陵尹》:學問既知頭腦,須窺實際。欲見實際,非至瑣細、至猥俗、至糾紛處,不得穩貼,如火力猛迫,金體乃現。僕頗自恨優遊散局,不曾得做外官。今於人情物理,雖妄謂本覺可以照了,然終是紗窗裡看花,不如公等只從花中看也。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非意之也,必洞於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分,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學問不透。孔子云:"道不遠人。"今之以虛見為默證者,僕不信也。 

    評:詳此所云,畢竟遵循儒家規範,否則高談澈悟,終不見實際,不得穩貼也。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書》:辱喻謂比來涉事日深,知虛見空談之無益,具見丈近精實處。區區所欲獻於高明者,下在於此。但此中靈明,雖緣涉事而見,不因涉事而有。倘能含攝寂照之根,融通內外之境,知此心之妙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於外得矣。 

    評:至此所造已深矣。其於《中庸》涵養未發之中、合內外之道與淵泉時出之妙,已有會心也。 

    另外,還有對六藝的論述 

    在《答胡劍西太史》中曰: 

    弟甚楊誠齋《易傳》,座中置一帙常玩之。竊以為六經所載,無非格言,至聖人涉世妙用,全在此書。自起居言動之微、至經綸天下之大,無一事不有微權妙用,無一事不可至命窮神,乃其妙即白首不能彈也,即聖人不能盡也,誠得一二,亦可以超世拔俗矣。兄固深於《易》者,暇時更取一觀這,脫去訓詁之習,獨觀昭曠之原,獨復有得力處也。

  • 7 # 湯之銘

    張居正不僅不是完人,在正史上名聲十分差。他的個人品格絕對不算高,“寬於律己,嚴於律人”,貪腐列明代官員第一位。抄家時有黃金一萬多兩,白銀十萬多金,土地八萬多頃,張居正才是明朝第一貪官。他鋪張浪費,生活奢靡而且非常好色,貪權念官,父死不弔,明代官員都不喜歡他。

    政治上兩個改革名為改革,實際上都是政治上大倒退。一條鞭法,是大家不要服勞役改為交銀子,農業稅不放糧改交銀兩,需要交稅以前是交糧食統一交銀子。這個方法官家方便了,也減少運輸到京城的費用。表面上看是十分正確的,但是窮苦地方甘肅陝西流通銀子少,本來一兩銀子一擔小麥,改一條鞭法後糧食貶值要一擔半才能換一兩銀子交稅。以前接排隊順序服勞役,改為交銀兩至於勞役用了多少銀兩當官說了算,加重了農民負擔,形成地方腐敗。

    再看考成法,要求收定額銀兩九成以上才算基本合格,將壓力轉化到下層官吏讓小官想辦法收稅,這個開很壞的頭,如果發生天災以前可以減免現在官吏也是表面同情,但是該交的銀兩還得交。

    張居正還和東廠混一起打擊政敵,如高拱被逼下臺。他當政時二個兒子考取進士,以至於明代後來規定,入內閣近親不得考取進士。

    張居正政治的錯誤還有一家專政打擊言官,他擁有絕對權力一手遮天,以至於狂妄侵吞死亡朱氏王爺的寡婦田產。張居正一死,王妃上告經查屬實,以至於醜亊全翻出來了。

    因此在多數歷史學家眼中,張居正是明史中的大奸臣,如蔡東藩在中國曆代史演義中描述,奸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醃製品能不能經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