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樣的愛
-
2 # 吳悠吳律的奶奶
孩子的作業當然是要孩子自己完成咯,孩子應該自己安靜的做作業,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問題是應該的、在聰明的孩子也會遇到難題,父母幫助可以,父母儘量少參與,可以多關注,袖手旁觀的詞不太妥恰,作業是留給孩子複習的,你不袖手旁觀難道要幫忙做嗎。
-
3 # 老韓中高考數學
總得原則是,當孩子有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的時候,選擇放手,儘量讓他獨立完成,在沒有形成好的習慣的時候,適當的陪伴!
什麼是好的陪伴方式?模仿是小孩的天性,沒必要像很多家長那樣,讓他有很強烈的被監視感,如果是這樣,不如不監督!
你需要做的是兩件事:
第一就是,在他旁邊認真的做自己的事,可以看書等!千萬不要玩著遊戲等!
第二就是,當他有不懂得,努力幫他想解決辦法,即使有能力解決,也要引導他培養正確的解題方案上去!如果你不會,可以和他一起找課本,問老師高年級哥哥姐姐解決!
-
4 # 小虎教談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監督、引導和幫助,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一環,陪做和袖手旁觀都不是正確的方式,優質的陪伴需做到好榜樣、好心態、多鼓勵。
一、好榜樣
身教勝於言傳,要想讓孩子在做作業乃至學習上做到自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少玩手機看電視,不妨給自己也列個讀書計劃,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互相激勵,共同進步。或者拿起孩子的課本,思考一下如何為孩子講解不會的題,輔導起來更輕鬆,大人孩子都開心,不是一舉兩得嗎?堅持這樣的習慣,比講一萬句道理都有用。
如果你一邊毫無節制地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一邊不斷催促孩子寫作業,孩子能服氣嗎?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心裡會想:你能做的為啥我不能做?這樣的狀態,孩子還能做到自覺麼?
二、好心態
孩子就像一枝幼苗,需要慢慢澆水,慢慢長大,吸收知識必有過程。在幫助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家長千萬要調整好心態,切忌焦躁。否則孩子在家一想到學習便會感到恐懼和厭煩,這樣的狀態怎麼能學得好呢?
孩子那麼小,每天起早貪黑,在學校上了一天學,填充了許多新知識,回到家中還要完成作業,本來就很辛苦。此時的TA最渴望的就是爸爸媽媽的呵護,讓壓力得到釋放,然後以飽滿的精神完成作業。飯要一口一口地吃,知識要一點一點地學,不可能學一個會一個,萬不能盲目認為孩子寫作業和學習知識不夠快就是不用心不努力,孩子不是大人,不可能那麼快就達到你要求的速度,急也沒用,越急效果越會適得其反。
所以,家長要學會耐心傾聽,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不要急於詢問孩子的作業,可以關心下孩子今天開不開心,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耐心聽一聽,各種校園趣事以及遇到的困難,都能讓你瞭解孩子在校的狀態,更是相對輕鬆的親子時光。
有的人會說,我天生就是暴脾氣控制不了,那就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孩子,你的父母對你的作業和學習毫無耐心,十分急躁,非打即罵,在家中你只要想到學習就只有恐懼和厭煩,你會是什麼感受?你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感受。
三、多鼓勵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特別對。孩子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得到大人的肯定和鼓勵,對於孩子的作業,家長要用發現的眼睛,發現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哪怕是一丁點進步。
比如,今天這個字比昨天寫得好看了,今天比昨天少了一道錯題......每一點進步都是孩子努力的體現,都值得鼓勵。抱抱孩子,肯定他的進步,孩子很開心,在鼓勵下不斷樹立學習的信心,不斷產生成就感,學習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自覺性的形成也就是時間問題。
對孩子作業的督促,也要理解鼓勵為主,管教為輔。
儘量不要對寫作業催的太急,那樣孩子的狀態會受影響,也影響學習質量。可以在瞭解到孩子的作業量之後,做一下把控,儘可能給孩子留出一些放鬆的時間,讓TA有個好的狀態。
再有可嘗試換個方式提醒她寫作業,由命令改為協商,比如:“寶貝,上了一天學挺累了,你要是寫好作業就可以多玩一會,你是想先寫好作業還是先玩兒?”給孩子時間支配的權力,如果想先玩,那就約定時間,到時間必須開始寫作業,寫不好要懲罰。
這樣一來,就順帶培養了孩子時間管理、事務管理和責任擔當的能力。如果作業完成的棒,多誇誇孩子,抱抱TA讓TA感覺你愛她;如果發現問題,就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找方法,也抱抱並適當鼓勵下,“媽媽相信你,這樣的問題以後不會再出現了,對吧?”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切身感受到爸爸媽媽如此愛她,大人也開心,是不是很好?
(文中圖片均源自網路)
-
5 # 西喬教育觀
陪伴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父母用愛陪伴他們的過程。父母的溫暖陪伴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著名的恆河猴母愛剝離實驗證實了孩子成長中良好陪伴的重要性。
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就被迫同母親分離,同兩個虛假的母親在一起生活,分別是鐵絲媽媽和絨布媽媽。鐵絲媽媽胸前掛著奶瓶和各種豐富的食物,而布料媽媽沒有。小猴只有從鐵絲媽媽那裡能喝到奶, 但它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柔軟的絨布媽媽呆在一起。科學家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小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有飲食需要時,小猴才去找鐵絲媽媽,其餘大部分時間則依偎在媽媽的身上。這一試驗非常明確地告訴人們,早期的陪伴在孩子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將影響一個的成長,乃至人的一生。
孩子早期學習同樣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由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的環境和方式,學習的內容和難度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孩子進入小學的最初階段,他們對小學的教學方式一無所知,每天發生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的挑戰。
等孩子回家後,雖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低年級孩子不能佈置書面作業,但是這不併不等於孩子不需要完成作業。各種朗讀背誦口算題目一點也不少。
對於楚楚寫的孩子,老師教給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跟談不上,能夠完全掌握,這時候就非常需要家長能夠陪伴指導他們,讓他們快速的適應學校的要求。
孩子在中小學期階段需要的很多學習的品質也都需要在低年級的時候加以培養。專心致志,合理安排時間,注重閱讀,大聲讀書,這些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以致受益。整理書桌,收好書包,這些繁瑣的事情,需要孩子用很長的時間來學習掌握。
如果完全依靠孩子自覺,要想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孩子走過那麼多彎路,可能就會比別的孩子走得更慢。
到了二年級有一次開家長會的時候才知道老師一直要求孩子,每天在家裡,除了閱讀必讀書目之外,一定要大聲的朗讀,各門功課的作業,尤其是語文的課文和作業。這是我才忽然明白孩子一年多時間自己學習,把需要朗讀的東西幾乎全都忽略了。而朗讀的重要性是大多數家長都非常認同的。現在我們還常常為當時沒有好好陪伴孩子學習而感到遺憾。
所以孩子在家學習需要父母的陪伴,這種陪伴必須是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有利於孩子今後學習的優質的陪伴。
小結不論從孩子成長的角度,還是學學習的角度,父母的陪伴都非常重要。人們常說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做家長的應該抓住有效期給孩子最優質的陪伴,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當孩子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會慶幸自己當初陪伴孩子作出的努力。
-
6 # 家有兩兒耶
對於孩子家庭作業,是陪做還是袖手旁觀得根據孩子的年級以及孩子自身獨立性來決定。一二年級孩子小,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陪讀有利於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如果家長袖手旁觀,容易讓孩子覺得反正我爸媽都不管我,作業質量容易下降,自律性也會很差,三四年級開始就可以培養孩子獨立來完成,慢慢脫離陪讀,到做完還是要幫孩子認真檢查一番,五六年級就讓他獨立完成,家長不用過多的管作業,注重他的作業完成度。
陪讀最好的方式:保持環境安靜利於學習,不要在孩子身邊玩手機,看電視,可以看書營造氛圍。
-
7 # 魚生文化雜談
把孩子做作業這樣的事看得特別重要,好像是最近十幾年才有的現象。以前唸書的孩子不這樣,家長也不這樣,這是因為教育環境的變化。
那麼到底應該陪著孩子做作業,還是袖手旁觀呢?我覺得古人一句名言可以幫我們多一些理解。什麼名言呢?叫做“易子而教”。
“易子而教”就是不親自教自己的孩子,而是把孩子給別人去教,互相換著教。這背後其實有些深刻的思想作為基礎。
為什麼不提倡親自教孩子學業呢?是因為情近則理疏,理近則情疏。基於這樣的一種現實,所以才講“易子而教”。人是一種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生物,而且越是在未來發展良好的人,越是兩方面都得到平衡和充足發展的人。但是,很難說一個人就能全面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你注重感情的培養,理性則不足,注重理性的培養,感情則疏淡。
而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的,所以應該是以感情的培養為主線的。這就要求,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培養孩子的感情和同情心,就是為他塑造人格的階段,這是以道德作為基礎的。也就是說,不管他能否成才,首先一個和睦溫馨的環境,更容易培養一個道德方面更健全的人,這是關於人的教育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家庭應以情感教育為主那麼為什麼不推薦親自教孩子呢?因為“近之不遜遠則怨”,以感情為主的關係裡,如果強行以理性去幹預,那麼最終結果只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雞飛蛋打,完全無效,另一種則是理性佔據上風,而感情退位。
因為小孩子的情感依賴,使得他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本來就不會過分地使用邏輯化的思維,而是一種天然的混沌的直覺認知,這時候如果強行要求他去使用邏輯思維,會讓他感到厭煩,甚至他會覺得你不愛他了。要麼耍脾氣,要麼故意撒嬌以求挽回情感依賴的主場地位,因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效果不佳。要麼他本身理性程度較好,但同樣的,會和你感情疏淡,這對父母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訊息。
家庭學校職能的不同所以家庭和學校的職責是不同的,家庭以構建情感為主線,學校以訓練理性為主線。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一見到老師,就很聽話,自然而然生起一種恭敬心,而一回到家,就怎麼也不會配合你來學習,反而想跟你玩。因為他既有理性的需要,也有情感的需要,當你強行轉換自己的角色去扮演老師的時候,多半是不成功的。這並不是孩子笨或者頑皮的問題,而是你沒有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因而造成了誤解。
你的威嚴如果不能建立,他不會順從你去學習,而一旦建立,他會感到失落,情感遭受挫折。所以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所以古人才主張“易子而教”,把理性教育交給和他本來感情就遠一點的其他人來實施,而父母只要把感情培養完成就行了。
正視現實,也要盡力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環境現代人尤其是近幾十年的人,習慣自己教孩子,反而造成了孩子情感認知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兩代人之間的分離。社會發展是必然的,所以每代人的觀念都不同,但父母和子女並不靠觀念結合,而是靠感情,如果感情培養過程受到干擾,可能長大以後孩子會比較願意遠離你,情感上沒有過多的依賴,而他自身的情感認知可能會有偏差,對於他未來的婚姻也不是一個好的訊息。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你輔導作業時各種耍脾氣,就是無法專心,認真,不要急著去否定他,而是要了解他的心理,他在學校已經上了一天的課,現在回到家裡,他需要的是情感的安慰,而不是繼續的說教。試著讓他自己去完成作業,然後保證足夠的陪伴,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了,如果能有個鄰居朋友,也可以把孩子交給他,易子而教,孩子會從別人那裡學會理性和尊重,而從家裡學習情感和依賴,這樣他就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發展。如果沒有,只好退而求其次,父母必須分開扮演兩種角色,一個嚴格,一個柔和,而不是輪番上陣地去教訓他。
-
8 # 家長英語課堂
一二年級孩子很小注意力時間也很短,還有孩子手部肌肉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寫一會手就累了,所以不要要求孩子太快的完成作業,可以把作業分解成很多部分,一點一點完成,年級高一點的孩子你要多問今天都留了什麼作業了?你打算怎麼完成你今天的作業啊?這是在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的獨立思考意識。
-
9 # 前進的動力123
我個人認為這要看孩子的掌握情況了,如果孩子基礎好,自覺性強,有良好的習慣,不需要家長督促,你家長就不用陪做了,但也不是袖手旁觀,孩子寫完了,我們做家長的要認真檢查,孩子的作業寫得好我們要給予表揚,寫錯了家長需耐心講解。 但對於基礎較差的、寫作業喜歡拖拉的孩子或低年級的孩子,我們應該陪同孩子寫作業。孩子基礎差,對教師的講解不夠理解,家長就應該配陪同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對低年級的孩子,因為識字量較少,家長更應該手把手輔導了。當他們達到一定程度,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那我們只需檢查了。
-
10 # 養護生命
陪做和袖手旁觀這兩種都屬於極端主義,孩子小的時候,沒養成生活習慣,可以帶著他一起做,但不是替他做,是養成他獨立完成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將受益終生!
-
11 # homework
孩子才上幼兒園大班,晚上也有作業(很簡單),我的方法是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然後自己檢查,之後我再檢查。孩子做作業時,我在一邊讀書(不想讀也要假裝讀,堅決不看手機),絕不指手畫腳。雖然字寫得七扭八歪,但是還好沒有拖拖拉拉,寫錯的、太難看的擦掉重新寫,直到滿意為止(不能要求太嚴,否則打擊學習興趣),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
-
12 # 亞楠幸福父母輕鬆育兒
輔導孩子作業有多難?
據說只要輔導過孩子作業的人,99%都會患上“恐輔症”。家長們紛紛吐槽“輔導作業”:除了肺活量飆升,其他功能都衰退了。還有家長表示:現在不怕上班辛苦買車買房,就怕輔導孩子寫作業!
那麼要不要輔導孩子作業?又怎樣輔導孩子作業呢?
首先,要不要輔導作業,多數指輔導小學階段的孩子,據說初中孩子的作業家長也不會做了。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建議家長可以對孩子作業加以輔導。主要用意在於:1.糾正孩子的書寫習慣,坐姿筆畫等;2.幫助識字量不足的孩子讀題,理解題目要點;3.幫助孩子建立複習練習預習等學習習慣;4.教會孩子獨立思考和遇到問題求助工具的方法;5.輔導作業的過程中瞭解孩子的思維方式。
如果能在低年級階段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家長之後就可以擺脫雞飛狗跳地輔導作業,和孩子共享母慈子孝的親子時光。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正確地輔導孩子作業呢?可以嘗試以下幾步:
一、孩子放學到家後,給孩子留出一定的休息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
二、家長和孩子一起對作業做好心理的建設。
家長和孩子都要明白,作業用來檢測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加強練習的輔助學習工具。寫作業時如果遇到不會做甚至不理解的題,也不用過於緊張,接收任何新知識都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
好多家長大為光火的原因在於:這麼簡單的題孩子都不會做,擔心孩子是不是智商不高,尤其是家長自己小時候讀書不太好的,就會擔心孩子遺傳了自己。
其實是家長大驚小怪了,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你不再有指責孩子的衝動: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拿一本自己閱讀起來有些難度的書,比如原版英文書,艱深的社會學讀物等,你會發現學習本就是打破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過程,必然需要時間慢慢來。所以,孩子作業中有不會的題很正常。
做好家長和孩子對作業的心理建設,使孩子意識到做作業可以幫助理解鞏固知識點,並需要攻克那些不會的問題;使家長意識到孩子需要時間去消化吸收新知識,培養孩子克服學習中困難的信心更重要。
三、正式寫作業前,讓孩子為家長講述當日所學課本內容,就是對課堂學習的複習。
對照課本,讓孩子告訴家長今天學了那節課,低年級的課本內容少,可以讓孩子朗讀一遍,高年級的讓孩子簡略講一下所學章節。這樣有助於孩子複習鞏固當天所學知識點,根據人類遺忘規律,短時間內再次複習有助於孩子加深記憶。同時作業一般是基於當天所學內容的考察和練習,複習也有助於孩子做作業。
四、和孩子一起,把所有作業都拿出來看一遍,對作業量有初步的瞭解,安排好完成作業的時間順序。
好多孩子剛開始做作業就會抱怨作業真多啊,家長可以順著孩子說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作業吧!讓孩子盤點下作業,有助於孩子統籌管理好作業時間,幫助孩子分解作業任務,讓孩子自主選擇完成作業的先後順序。作業量大的時間也可以安排中途10分鐘以內的短暫休息。
五、除了識字量不足需要家長跟隨陪伴的低年級階段外,家長需要給孩子單獨完成作業的空間。
低年級孩子,家長需要全程輔導的,要讓孩子自己先嚐試讀題做題,家長保持安靜,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及時提示。大一些的孩子,讓他自己在房間裡寫作業,經過思考完成所有會寫的內容後,再求助家長。
六、輔導孩子無法單獨完成的作業時,可以先引導孩子思考,翻閱課本,查閱工具書,甚至可以和孩子上網查詢,切記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一樣,都需要反覆思考解決的方法,實在想不出,可以藉助工具學習,向他人請教,也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查詢。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比教會單獨的知識點更重要。
七、孩子能夠快速完成作業後,要及時表揚,切忌家長再找其他教輔資料繼續讓孩子做。
孩子作業完成後,可以讓孩子安心地玩,不要覺得孩子掌握得不好,需要更多練習,再佈置新的作業。同時,孩子快速完成作業後,讚揚孩子是個自律的好孩子,學習效率高等,及時肯定孩子。
家長可以按照以上方法,嘗試輔導孩子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方法。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要高高在上地用培訓了幾十年的智商去碾壓孩子,尊重孩子學習的過程,對孩子有信心,更要有耐心。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後,家長想輔導作業,估計孩子都不想要輔導了。
孩子轉眼就長大了,相信有一天,你會懷念那些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日子!
-
13 # 教育探微
題主描述:在現今社會,有很多網路新聞報道說家長陪孩子做作業,氣的進醫院。之前每每看到這些新聞,我都一笑而過,但真到自己孩子適齡,面臨陪與不陪選擇時,我相信那些新聞都是真的!我也會因為孩子的拖拉,氣急敗壞,也會因為同個問題教了幾遍都記不住而動手,到底怎樣的教育與陪伴是合適的?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陪伴,但是任何人不需要監視,孩子也是這樣。在陪伴的同時這個度的把握很難,多了,傷孩子傷自己,少了又不放心,擔心拖拉沒時間觀念,沒了幫助“我”寸步難移,形成依賴。
很多家長陪伴質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對孩子的作業有一個本質上的認識,沒有調整好心態,沒有采用正確而有效的方式。
我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級,他的學習成績一直處在全年級前20名,他們班的前3名。他在作業方面幾乎不要我操多少心,作業都能快速高效的完成。
我就結合自己的家庭教育,來談一下如何高質量陪孩子寫作業陪。
要高質量陪孩子寫作業就必須做到“8個不”。
1.限制不強制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必須給孩子提出一個基本規範和要求。比如,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多長時間內完成,寫作業期間必須要保持專注、專心,不能幹其他事情。但這些基本規範和要求必須是引導,讓孩子心理自然而然的內化和接受,不是家長的強令、強制、要求或責令。
2.陪伴不干預
我一直倡導和踐行無形陪伴。也就是說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只要做好宏觀的監控就可以了,不要待在孩子跟前,指手畫腳,指指點點,以影響和干擾孩子的思考和思維。孩子在寫作業期間,家長可以幹自己的事情,只要能宏觀的監管孩子就可以了,當孩子把作業寫完以後,家長再從頭到尾進行檢查、核對、指導和矯正。
3.指導不包辦
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有寫錯的地方,切記不要火急火燎,要引導孩子自己發現錯誤,分析錯誤,並能夠自主的解決錯誤,切記不要去包辦代替。
4.限時不搶時
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必須給孩子一個時間限定,但是一定不要在這個規定時間中不停的督促,不停的讓孩子加緊、加快,搶時間,這樣會讓孩子心裡特別有壓力,也會產生急躁浮躁的心理,從而對寫作業產生厭惡感。只要孩子能夠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作業就是特別好的,不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停的督促,讓孩子去搶時間,爭時間,壓時間,擠時間。
5.指導不批評
即使孩子在寫作業方面態度有問題,或者作業中有錯誤,家長最好能夠去指導和引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所在,不要動不動就批評孩子,責罵孩子。如果批評過多,責罵過多,就會使孩子對作業產生逆反和牴觸心理。
6.生氣不發火
即使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磨磨蹭蹭,或者態度不端正,或者錯誤較多,家長已經非常生氣,但也一定要壓制住自己的火氣,不要輕易發火,更不要怒吼,或者打罵孩子,一定要耐下性子去指導引導孩子,讓他知錯、認錯、改錯。
7.表揚不吹虛
對於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及時的評價,孩子做的好的方面一定要及時的給予表揚,但是表揚必須要具體,哪裡好就是哪裡好,切不可宏觀的吹噓,比如,“我的孩子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是一個天才.......”這樣的表揚是沒有效果的,這樣會讓孩子產生輕飄的心理。
8.信任不喪氣
即便是孩子暫時做作業的情況不好,作為家長也要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任,不要氣餒,更不要放棄,慢慢的引導,不斷的鼓舞和鼓勵,相信孩子會慢慢的好起來的。
-
14 # 非優秀教師
對於孩子作業,袖手旁觀是錯誤的,無縫陪伴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袖手旁觀,孩子人沒有監管,他放飛自我的結果必然是養成很差的學習習慣;如果無縫陪伴,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為了家長,不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同時,孩子做作業會感受到一種監視,不利於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
正確的做法,是限時完成,孩子作業期間,家長該幹什麼幹什麼。孩子完成作業後,交給家長檢查。檢查合格,可以讓孩子放鬆一下。作業優秀,可以獎勵孩子多一些娛樂的時間。如果作業不合格必須重做,直到合格為止。屢次不合格,必須要有一定的懲罰,如減少零花錢、減少娛樂時間等。
最後一點,家長要面對現實,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要接受孩子的“平庸”。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時,想想自己在社會上是一個什麼位置,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怎樣。如果自己很優秀,也要學會接受“基因變異”。孩子的品行才是最重要的,品行好了,他的人生不會差到哪裡去。
在現今社會,有很多網路新聞報道說家長陪孩子做作業,氣的進醫院。之前每每看到這些新聞,我都一笑而過,但真到自己孩子適齡,面臨陪與不陪選擇時,我相信那些新聞都是真的!我也會因為孩子的拖拉,氣急敗壞,也會因為同個問題教了幾遍都記不住而動手,到底怎樣的教育與陪伴是合適的?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陪伴,但是任何人不需要監視,孩子也是這樣。在陪伴的同時這個度的把握很難,多了,傷孩子傷自己,少了又不放心,擔心拖拉沒時間觀念,沒了幫助“我”寸步難移,形成依賴。
回覆列表
對孩子的作業既不能大包大攬,更不能袖手旁觀,特別是對小學生的孩子們,家長要做到監督作用很重要,要努力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幫助孩子總結學習的好方法給與針對性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