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寸憂傷

    孩子叛逆,是讓父母們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孩子總說“不”,當孩子對我們的所有要求都頑強抵抗時,當我們對孩子無計可施時,我們通常脫口而出:“這個孩子太叛逆了!”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父母又該如何從其中找到教育機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

    2019年十大熱門生意專案排行,都是能賺錢的生意廣告

    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談。交談的質量,跟交談的藝術有密切關係。

    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裡話傾吐出來,透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誨和啟迪。單純的家長講、孩子聽,沒有反饋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於家長借交談對孩子進行挖苦訓斥,抓住一件小事嘮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厭,則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談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交談時機的捕捉和交談方式的運用上。一般地說,家長和孩子雙方在情緒不佳時,特別是在氣頭上,不要交談;在事情的原委還沒有搞清楚時,不要交談;有局外人特別是有客人在場時,請不要做批評性的交談;在飯桌上,在孩子睡覺前,也不宜做批評性的交談。家庭教育的特點是“遇物則誨”,所以教育的時機要靈活掌握,一切從教育的需要,特別是教育的效果出發,以孩子能接受為準則。交談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漫談式、調查式、激勵式、嚴肅批評教育式等都可採用。其中的漫談式,即不拘時間、地點、內容,海闊天空、輕鬆愉快地交談,常常是孩子歡迎交談方式。

    成功的交談,似春風化雨,孩子是會受到教益的。

    二、跟孩子一同活動的藝術

    家庭氣氛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動,就是創造家庭良好氣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長跟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是很多的。跟孩子一起去野外遊玩、跟孩子一起去參觀遊覽。假期若能帶孩子到外地旅遊,孩子是最開心的。那些名勝古蹟和各種展覽都值得去看一看。遊覽時,若家長能做精闢的講解,孩子是最為佩服;如顯知識不足,則會迫使家長去翻書查資料,這更能贏得孩子的心。節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長,吹拉彈唱,談天說地,讓家庭充滿歡樂的氣氛,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家長和孩子共同活動的內容很多,共同活動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溝,融洽感情,寓教於樂活動之中,讓家庭教育在歡樂、親切、無拘無束的活動中進行。

    三、表揚、獎勵的藝術

    對孩子進行表揚、獎勵也是很有學問的。表揚、獎勵孩子,可以鼓勵孩子重複良好習慣形成;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選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給予表揚、獎勵;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表現,雖只是苗頭,也可給予表揚、獎勵;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表現了勇敢的品質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揚、獎勵;孩子獲得了光榮稱號,父母要給予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孩子的方式很多,應以精神獎勵為主。比如:誇獎、讚許、點頭、微笑、親暱等,都能達到激勵孩子上進的目的。物質獎勵也要有,對年紀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質獎勵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贈送書籍、衣物、

    玩具、學習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錢,更不能讓孩子小小的年紀,純淨的心靈過早地染上銅臭氣。

    家長要把握住表揚、獎勵的時機。孩子興奮起來,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脈搏,該表揚、獎勵的時候要及時,使他們良好的表現得以強化,得以鞏固。如果是馬後炮,就會削弱激勵作用。再有,表揚也好,獎勵也好,都要實事求是,因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評價,要讓孩子在表揚和獎勵中去認識自己。過高,容易讓孩子盲目滿足;過低,又不容易達到到激勵的目的。另外,表揚、獎勵,家長的態度要真誠,最好不要事先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守信;絕不能在獎勵的程度上與孩子討價還價。

    近幾年,有些“學者”把“賞識教育”稱為“萬能的教育”,並且說:“賞識孩子時,可以無中生有。”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想用一種教育方法取代所有的教育手段是不科學的。

    四、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說錯了話,辦錯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會發生的,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也是家教的藝術之一。

    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應當是民主、平等的關係,家長做了錯事或錯怪了孩子,是應該主動道歉的。這不會影響家長的威信,更不會有損父母的尊嚴;相反,會給孩子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當然,家長道歉、認錯,特別是向孩子道歉、認錯,態度必須是誠懇的,不敷衍,不找客觀原因,真誠地去求得諒解。

    五、寬容的藝術

    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後,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捨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深深的自責,並在悔恨、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六、批評的藝術

    批評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家長批評孩子是為了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品質給以否定的評價,並予以警示,運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點錯,就全盤否定孩子;批評今天錯,還帶著以前的錯;一分的錯,總是當十分的錯來批評,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適的。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缺點,要弄清情節,弄清原因,恰當估計錯誤程度,不能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對孩子橫加指責,亂上綱,亂扣帽子,亂分析危害。如果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於問題解決。

    在批評方式上應是先肯定對的,再指出錯的;先表揚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評,再批評孩子。批評孩子可以嚴肅,甚至可以嚴厲,但這不等於粗暴,更不等於諷刺挖苦、奚落謾罵。否則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勢必會引起對立的情緒。

    我們常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是說在教育孩子時,以正面激勵為主,但不是否認對錯誤、缺點和過失的批評,甚至懲罰。批評是可以採用的,但不要過多、過濫,不要把批評當成家長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評、懲罰是一種否定、一種壓力,但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激勵、一種動力。作為家長,一定要理智地面對孩子的問題,努力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衝動,增強教育意識,講究批評的藝術。

    七、樹立榜樣的藝術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樣的言行,使教育的內容具體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強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勵孩子去模仿、學習高尚的品德行為,自學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齡越小,榜樣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時候受到榜樣的影響,印象會極為深刻,甚至會終生難忘。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榜樣。父母是孩子的師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觀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則的示範,不僅可以增強說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風潤物一樣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時刻檢點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為,為子女的品德修養做出示範。當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樣的示範作用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家長正確地給予引導。父母該如何在生活中為子女選擇、樹立榜樣呢?要透過講故事、看電視、讀書等方式宣傳並樹立革命領袖、英雄模範、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和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響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為在他們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應成為孩子學做人的準則。要使孩子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長必須首先對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響、感化、引導孩子。

    希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性格,爭取做一個孩子喜歡和尊重的好家長。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識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2 # 青泉2019

    這個問題對於老師來說,是一個經久的難題,因為有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很叛逆。到了青春期,就更嚴重了。所以初中老師和高中老師,時常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來解決:

    1. 千萬不能和孩子硬碰硬,一定儘量採取委婉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

    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是有點“混”,完全聽不進去大道理。而且當老師和長輩採取強硬的態度時,他們是你越不讓他們那麼做,他們就越要那麼做,甚至覺得自己挑戰老師和長輩的尊嚴有非常“英雄”,所以如果採取強硬態度,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兩敗俱傷,嚴重的時候破壞了師生關係,而這更是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的!

    2. 當和叛逆的孩子談話時,要用平等,平和的態度,而且要認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很迷茫,對於很多問題缺乏必要的判斷,他們的心理有時也很矛盾,需要我們這些為人師者進行一些指引。當我們指引的時候,千萬不要端著長者的架子,這樣會讓他們很煩感。而是要用親和的態度,和他們平等地對話。

    並且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知道我身上有很多優點。老師很認可我,這樣就拉近了和他們的距離,使溝通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3. 在學習上,老師應該選擇一些比較有難度的問題來找叛逆的孩子回答。

    答不對,可以說:“沒關係,這個問題有點難”,這反而會激發他的好勝心,努力來把這個難題學會。如果他答對了,就誇獎他:“看某某同學,這麼難的問題他都答對了,說明他非常認真聽老師講課了,也說明他會分析問題”,這樣就把孩子引到正面上來了!

  • 3 # 芳華老師

    孩子的叛逆心理是有階段性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對所有人和事都會產生敵意,作為家長

    我們通常所說的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很不好管,你說一他非說二,你說東他非說西,你說打狗他非攆雞,總之,處處和你唱反調。 這個時候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現實的教育中,家長切忌對孩子全盤否定,這時的家長應少說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家長不要採取了硬碰硬的措施,可以陪孩子看幾場他喜歡的電影,也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藉機梳理孩子叛逆的結節。漸漸地,讓孩子願意接近你,和你交流,幫助他儘快從叛逆期走出來!應對學習也是這樣,多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多鼓勵,少批評, 家長儘量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適當時候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他喜歡的事儘量放手讓他去嘗試。

    其實,孩子的叛逆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能正確對待,孩子沒怎樣,家長自己先把自己打倒啦。總而言之,只要正確選擇教育方式,孩子們會順利地透過叛逆期的!

  • 4 # 俯首豔陽天

    在當代產生了很多名詞,比如說叛逆,比如說青春期,比如說更年期,等等等等。在我爺爺那輩時,根本沒有這些名詞和概念。我很佩服這個世代,什麼事情都能找到合理的藉口和理由!

    叛逆心理只不過是時代的產物。自從有了獨生子女,叛逆的名字詞才產生和使用。這說明什麼呢?從前每個家庭有七八個孩子的時候並沒有叛逆之說,現在就一個孩子,竟然有了叛逆之說。可能是孩子只有一個了,大家太過關注,只圍繞這一個人做文章,就能細化出許多道道兒來!

    當然不能全怪孩子,因為大多數的責任需要一個社會氛圍和父母來負。為什麼會逆反呢?或者說為什麼會感覺到被逆反呢?這說明雙方都出了很大的毛病,而父母要負更大的責任。父母在按照什麼觀念和邏輯在教育子女呢?好好想一想逆反的原因吧,這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 5 # 心中那一片淡淡的雲彩

    作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讓自己的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孩子小的時候,一切還是聽父母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叛逆心理,獨立意識強了,父母說的話也就不靈了,甚至適得其反,經常弄得家長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教育叛逆心理的孩子,千萬不要老是說他們,更不要和他們對著幹。要冷靜,心平氣和地給他們一些所謂的自由獨立,這是他們最需要的,父母只是暗暗監督他們活動。當他們事情不能完成或做錯時,還可以表揚他們做的不錯,已經盡力了,下次一定能夠做好,這時候可以趁機和他們講一些道理,比如你年齡小,有些事或道理還不明白,需要我們講或幫忙,等你長大了,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也就不會再說你了。透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許他們還會聽你的。同樣,在學習上也不要老是指指點點,一會兒叫他們做這,一會兒叫他們做那,讓他們有自由的空間,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當然,平時也需要多和他們交流,討論一些學習上的事情,問他們最近學習上有什麼困難或不懂的地方,如果有就幫助他們解決或和老師溝通幫助他們解決。總之,對待叛逆時期的孩子,就要有耐心,最好能以平等式、夥伴式、朋友式來對他們進行教育。

  • 6 # 心理的蝸牛

    孩子的叛逆心理,其實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想要自己做主,心理上來說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加強了。正是自我意識讓我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跟叛逆的孩子相處,如果能做到以下三點將會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1、給孩子自主權。這是青春期的孩子最想要的。能夠讓他們自己做主的事,就讓他們拿主意,並尊重他們的決定。把他們想要的自主給他們,叛逆就會好很多,會少很多親子衝突。當然,並不是說就任他們為所欲為了,父母的引導還是要有的,邊界和必要的限制還是要劃定的,畢竟他們還沒有成熟到那個程度。例如,不許吸菸、飲酒,不許打架鬥毆,不許晚歸等等,根據自己家庭情況來定。

    2、父母需要同理心。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理解。有句話說:理解萬歲!這也是孩子們的心聲。我們成人對孩子的觀點,都是自己猜的,未經檢驗且帶著自己的視角。孩子們需要父母能夠站到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最怕父母帶著偏頗的定論。被誤解且無從辯駁是什麼感受,我想每個人都很清楚。如果父母能夠對他們具有同理心,理解他們的感受,溝通起來就會比較容易。

    3、接納孩子。孩子無論什麼樣都是自己的。接納他們,無論他們是聰慧可愛的還是令人生厭的。那只是他們的不同面,是真實的本來的面貌,既有美好,也有不那麼美好的,作為父母要接納他們的所有。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自己是,孩子當然也是。沒有理由要求他們只留好的一面給你看。接納他們,就是用善意去對待他們的每一個瞬間,不羞辱、輕視或嘲笑他們,允許他們與我們有差異,不用家長的權威去逼迫他們。當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接納與愛,就會慢慢變得平衡和完整。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愛,本來不就是無條件的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插上冰箱插座就跳閘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