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沒成家之前跟父母可以說是無話不說,工作了每次放假回家 ,不用買東西給父母也覺得很正常,去上班了父母也習慣問我有錢花沒有, 什麼照顧好自己 ,沒錢記得打電話跟我們說 。現在我的孩子都快一歲了,平時很少給父母打電話,講不到倆分鐘就不知說什麼好 ,除了有事才打電話回家 ,很多時候都是我老婆打電話跟我父母聊天,平時一回家都是買東西回家,不買東西感覺怪怪的 跟我父親也聊不來 。我真的好想當面跟我父母說聲:爸爸媽媽這些年你們辛苦了! 孩兒是不是很不孝?
17
回覆列表
  • 1 # 莫名其妙的蛋

    人性而已。理論上來說,當一個個體長大成人之後。父母除了提供必要的幫助,就該讓他們獨自生活。但是中國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很特別。因為很多家庭父母就是為了孩子,才堅持沒離婚,堅持著糟糕的生活狀態。所以過度介入,是很大的問題。雖然很想教育好子女,可是陷於自己知識的平乏,和極度不愛學習的特點。總是把家庭關係搞得一團糟。成年後的男孩,就會逃離這樣的家庭。儘量避免,因為思想不同而產生的種種矛盾。而女孩,容易被控制,也容易傳承自己家庭不好的處事方法和行為模式。

    總結一句話,父母太閒,矛盾太多。歷代之所以以孝治天下,就是因為,人性大潮,不孝子太多。

  • 2 # 雲朵下的村莊

    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分離的一生。

    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間前,一個初生嬰兒已遭遇過了第一個無比痛苦的分離——離開了媽媽無比舒服的子宮,從狹窄的陰道里被擠到這個世界上,冰冷的風、嘈雜的聲音,還有剛剛體驗的痛苦,讓他放聲痛哭。

    但嬰兒一開始仍以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餓了,媽媽會給他吃的,冷了,媽媽會把他緊緊抱在懷裡……盡職的媽媽無比敏感,真正是感他所感想他所想,他需要什麼,媽媽就在第一時間滿足他什麼。但很快,嬰兒意識到自己與媽媽是兩個人,這個心理上的分離比分娩過程還要痛苦。幼兒們發現,自己無法指揮這個世界,甚至也無法指揮媽媽,於是不斷地哇哇大哭。

    慢慢地,他們開始接受“媽媽是媽媽我是我”的概念。但是,他們仍然無法接受媽媽會離開自己,去工作、去學習、去……這些事實。與媽媽和其他重要親人的每一次分離都是痛苦的,每一次都讓幼兒們擔心自己被拋棄。

    接下來,他們不得不在沒有媽媽和親人陪伴的情況下獨自闖世界了,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幼兒園小班開學時,第一次徹底離開家的孩子們總是哭成一片。哭是因為心疼,因為分離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疼。

    再接下來,還有小學、初中、高中……最後,我們徹底離開家。再以後,我們開始組建自己的家。再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要親自教他們體驗分離、學會分離。

    無論分離有多疼,我們必須這樣做,因為——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 3 # 長青2020

    憂憂天下父母心。娘疼兒道兒長,兒疼娘線I兒長。只有無私的父母,少有無私的兒女。父母恩情似海深,做人須知爹孃恩。“跪地哺乳”是生畜之意念,何況高階動物一人類。

    道德之淪陷,文化之流失,金錢之置上,人情之變異。誰之錯,誰之對?……

  • 4 # 去皮兒

    我女兒八零後,從小到大我都忙於事業,供她上大學,出國留學,北京結婚,北京買房子,現在國外工作。可問題來了,這一切都完成後我再難見她一面,每年就一次電話(春節),從沒邀請爸爸到她所在國家看看,從不關心爸爸的生活怎麼樣,我從不評價孩子的生活,因為那是她的生話,心裡覺的異常寒心,有養了個白眼狼感覺,這個責任在我,從小沒好好教育她如何愛家人,愛國家。唉,後悔也完了。學霸式的女兒長大就這樣又怎麼樣呢?自責啊!

  • 5 # 哈嘍我是小六

    如果女孩兒長大了和父母還是那麼親密,那麼粘,那麼怎麼嫁人為人父母呢?如果男孩子長大了還是那麼依戀父母怎麼獨當一面解決問題呢?有時候,疏遠是生活的需要。也許才出遠門求生活的時候,我們都曾哭泣,捨不得離開父母,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打電話給家人,可是隨著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對新環境越來越熟悉,還有要用心工作,時間被分散了,心思也被分散了,自然沒時間想念父母了。

    所以,我認為父母與孩子疏遠的根本原因還是一種生活很本能的需要,住的遠了,經歷的事情不一樣了,所以共同話題自然少了。但是,只要我們還有那份孝心,我們和父母的距離就不會遠。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永遠是我們的父母!

  • 6 # 米-雨過天晴

    其實孩子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是正常不過的現象,不是問題。既然離開了難免會有不再粘人的現象。現在的問題是父母那輩大都沒有自己的生活目的。他們“一切為了孩子”生活。一旦孩子遠離了他們就找不到人生目的,就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這個也可以解釋為啥他們那麼熱愛逼婚……因為你再生一個娃給他們帶,他們又能找到生活意義了啊……

  • 7 # 柳澤堂的張圓寶

    孩子越長大越和父母疏遠,應該更多的源於家庭成長環境。透過你的描述胖玻覺得其實你和父母關係並沒有疏遠,只是你把愛放在了心裡不善於表達溝通而已。

    1:你的父親與母親之間平時在生活中交流溝通比較少。

    2:從你的嬰兒時期到青春期這些年,你的父母沒有很好的跟你溝通交流過,而是用沉默的愛來代替。所以養成了你有什麼事兒就根本不會想到去和他們溝通交流。

    胖玻相信你的父母心裡是很愛你的,願意把最好的留給你。可能源於你的父母性格上的關係,雖然對你很疼愛,可是言語上的交流比較少,因為家庭環境成長原因,你性格發展也變的比較沉悶不善於表達。而且男生對父母關愛的表達本來就比較內斂一些。久而久之就……

    希望你內心不要有愧疚感,因為胖玻覺得你心裡很愛你的父母,而且你很幸運娶了一位很好的妻子,她就像一個紐帶一樣,把你藏在心中對父母的愛傳遞給二老。這種言傳身教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孩子。

    胖玻一些改善建議:

    1:等你下次和妻兒回父母家的,你可以問你的父親,最近抽什麼香菸呀?你抽什麼香菸,你問你爸爸年輕的時候抽過借的最好抽的香菸是什麼……等等,一些男人之間的話題。

    2:你母親和妻子在廚房準備飯菜的時候,你可以抱著你的寶寶進廚房,在寶寶面前讚許妻子的溫柔勤快,關心母親的辛勞,也是對孩子的傳言身教。

    3:和妻子商量,每週一次去雙方父母家,比如:每月第1個、第3個星期去你父母家。,第個2、第個4週末去妻子父母家。這樣的家庭互動不僅能增進你們和父母之間的感情,而且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

    身為父親的你應該更能體會到父母養大我們不容易,百善孝為先,老人是家裡的寶貝,在他們活著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去孝順他們,讓他們健康長壽!因為人死之後一切都沒了,再怎麼祭拜都只是對自己你內心的一種安慰而已。

    加油!

  • 8 # 李友格

    正常情況下,每一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成長的,所以在後來的生活中,孩子就對父母有了一定的依賴性。

    孩子越長大就越叛逆,在青春期的孩子們,正是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環境的時候,叛逆,自主,都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孩子要求獨立,父母因擔心孩子就去約束孩子這樣的一個矛盾。父母的出發點永遠都是關心孩子,但是孩子的出發點永遠都是獨立自主,這個是現在的教育以所不能改變的。所以,孩子一旦長大了,就會離開父母,過自己翱翔天際的生活,父母,永遠都在下面等著回心轉意或突然掉下來的孩子。

    由於出發點不同,所以可以說孩子的愛永遠都比不上父母的愛,其實,這句話主要體現在關心上,真正的,我覺得,愛是平等的,或許真的存在不平等的愛,那麼孩子也差不到那裡去。

    孩子長大終要離開父母尋找自己的幸福和生活。

  • 9 # 67遇見

    我兒子今年8歲,小學二年級,用老人的話說,八九歲的孩子是到了一個狗都嫌棄的階段。為什麼呢,我個人覺得,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有一定的分辨決定執行能力,一些事情自己可以搞定,所以就會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能耐了,有特點強烈的的表現欲,但往往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依然覺得孩子還是那個跟在自己屁股後邊的小跟屁蟲,對於孩子做決定的事情還是不放心,也不放手,這樣一來,矛盾就來了,疏遠就開始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家長不處理好。就會越來越疏遠。

  • 10 # 大晴姐

    因為人都要學著獨立,父母感情不好讓我感受不到愛 家裡什麼事都要管著我,可是我天生屬於那種天生放浪不羈愛自由的人,最討厭被約束,除了是說的在理讓我心服口服,越長大越渴望自由,我就是一個這樣性格的人,所以和父母關係越來越遠 不想被嘮嘮叨叨,父母那輩觀念太陳舊 做的任何選擇自己開心就好

  • 11 # 李昀宸LYC

    因為分離是必然的,而我們在用一輩子時間學習怎麼面對分離。

    “第一次在身體上分離”

    當你一出生,就離開了一個溫暖和美好的子宮。

    在7、8個月學會爬的時候,你就【努力地在離開媽媽了,向外探索】,去看看其他的東西,抓住那些新鮮的、你能夠到的東西,比如眼鏡、水筆、滑鼠、手機等等。

    當你學會走之後,你很喜歡在屋子亂轉,高興地【練習著你剛學會的新技能】,你已經可以離開媽媽更久的時間了,但是內心還不能很好地忍受與媽媽分離的焦慮。

    這時,你發現在媽媽身邊,還有一個男人:是爸爸,你第一次對爸爸產生興趣,想和他一起玩,模仿他的動作,漸漸地在你的小世界變成三人世界。

    “第一次在空間上分離”

    上幼兒園、上小學是第二次分離,不管有多麼不願意,都會跟爸爸媽媽分開,走出自己的家庭。

    雖然第一次你離開他們這麼久的時間,有些不適應,但是當你認識了新的朋友,學習了新的知識,【好奇心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興趣】,這些興趣沖淡了一些焦慮。

    不過爸爸媽媽還是很重要的,你會高興地跟他們分享這一切,分享你的快樂,期待他們看到你的努力、進步和成長。

    “第一次在心理上分離”

    青春期也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你的身體、思維開始發育,你可能跑得比爸爸還快了,爸爸媽媽可能開始看不懂你做的試卷了,你發現他們開始不懂你,他們的形象不再那麼高大。

    朋友成為了你生命中更重要的角色,你願意聽他們的建議,贏得他們的認同。你也許有了自己喜歡的人,有了自己的秘密,這些都讓你感覺自己是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小孩了,但【成長的孤獨,還是會讓你眷戀依賴父母的時光】。

    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分離,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一個人獨自面對生活;找到自己喜歡的人,體驗當TA不在身邊時的煎熬;成立新的家庭,成為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漸漸離你遠去;身邊的親人的離世,感受到生命的無常,離別是生命一直的主題。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們跟父母不在那麼親密,也許因為我們【已經真正獨立,有了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孩子和伴侶成了你最親密的人】。可以感受到題主對父母深深的愛和歉疚,會透過買東西來表達關心,也許對彼此的生活抱著好奇心,多一些瞭解,就能找到更多的話題了。

    分離讓我們成長,也讓我們體驗到孤獨和喪失,願我們都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珍惜陪伴彼此的時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什麼季節移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