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359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碎片化閱讀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風生水起是有原因的。每天產生的資訊太多,其中大多數都是垃圾,作為普通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分辨,所以看看別人推送的精華也無可厚非,也算是達到了學習目的。只不必須注意,不能只是碎片化閱讀,因為碎片化的資訊很容易被人利用,擷取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推送給他人,進而操縱輿論。系統化的學習和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經過系統學習,才能樹立完整的三觀,不容易被帶偏,達到明辨是非的目的。

  • 2 # 夢蝶也逍遙

    如果想求知明理

    先要把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者思想體系的大框架搭建起來

    碎片化閱讀只能起到參照或者填充的作用

  • 3 # 烏泥涇家紡

    有前提,你閱讀的是啥東西。

    如果是網路小說,閉門造車,拼湊文字的這些,那就沒有用。

    如果是知識性的東西,當然有用。

  • 4 # muluzhe

    即便是大部頭的系統性的閱讀,也是靠一點一點一天一天的“碎片式”的閱讀組合起來的。

    即便是一本《紅樓夢》和《三體》,也可以碎片化地讀完。我記得《明朝那些事》我就是碎片化地讀的。

    工作以後,都是碎片化閱讀。有何不可?

    當然,即便都是碎片化,一段時間只讀一種著作,連續把一本書或一套書讀完,當然也比這讀讀那讀讀好一點。

    總之碎片化閱讀比完全不讀書強得太多。

  • 5 # A-Elegant

    碎片化閱讀沒問題。主要就是不同的人對碎片化資訊看待不同。有的人看過之後會去驗證,找訊息源去分辨資訊是否準確。但有些人只會去了解碎片的資訊,不去思考,不去看是否正確,這樣容易被洗腦,而且總去噴別人。

  • 6 # 我就想看名字能有多長

    和思維方式有關係。

    片面和刻意的碎片化閱讀只是浪費時間。

    由碎片化知識的點不斷深入探究,尋找背後邏輯,與其他知識點關聯,形成完整的思考邏輯網,最後提高自己才有價值。

  • 7 # Julia6348

    當下,智慧手機都能橫行天下的時代,每天我們都能看到大多數人用手機看新聞、看書、看影片,可以說手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那麼這個透過手機的碎片化閱讀對我們來說有用嗎?我覺得多少還是有效的,智慧手機閱讀模式能讓我們更快的瞭解最新資訊,現今碎片化閱讀應該是人人都需要的閱讀模式,想要完整閱讀,我覺得這個應該是碎片化閱讀的進一步延伸,應該是從碎片化閱讀中找到了後續的想要詳細閱讀的一個動機。

    因為有了碎片化閱讀,我們找到了想要閱讀的內容,找到了想要閱讀的動向。所以在我看來碎片化閱讀是有效的。

  • 8 # 檀七月

    碎片化閱讀是否有效要看你是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來閱讀的。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很多人放棄了閱讀書籍的習慣,而是閱讀各種新媒體上的新聞資訊,看似是在大量的閱讀,其實這就像是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中漫無目的的遊走,因為資訊呈爆發式增長,如果我們沒有自己心中的那個錨,則會迷失在資訊之中,時間是在白白的浪費,這並不能算是有效利用碎片時間來閱讀。

    如果你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的,那麼你就是一個有方向有目標的小魚,在資訊的海洋中尋找自己想要的資訊,然後把這些資訊進行整理加工,最後填充在自己的知識框架之中。

    2、有效利用碎片時間

    基於學習目的的確立,那麼審視一下一天當中都有哪些碎片時間是可以利用的,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閱讀專案。

    比如同樣是通勤,有的人不僅有座位坐還可以拿出書來看甚至還能做做筆記,而有的人能擠上車就不錯了更不要說掏出書來看,那麼此時聽書可能就是適合的。

    在《奇特的一生》這本書中,時間管理大師柳比歇夫是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來閱讀的呢?

    “坐電車,我看的不是一種書,有兩三種書。如果是從起點站坐起(例如在列寧格勒),那就可以有位子坐,因而不僅可以看書,還可以寫字。如果電車很擠,有時候只能把著扶手杆勉強站住,那就需要小冊子,而且要比較輕鬆的。”

    所以,在網際網路造成的時間碎片中,我們更不能隨波逐流,被動的接受各種訊息,而應該主動的去篩選,並且根據碎片時間的性質分配合適的閱讀內容。

  • 9 # 彭以曼

    碎片化閱讀,要看你怎麼用碎片化的時間。我就經常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把閱讀到的內容進行整理,放進自己的素材庫。。

    有些人之所以不認同碎片化閱讀,說碎片化閱讀會影響自己的成長。這是因為在閱讀的時候過於被動,如果想讓碎片化閱讀變成有用的閱讀,那就要變被動為主動。

    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面,最怕的就看到什麼就閱讀什麼。知識能有好有壞,有真有假,如果你辨別不出來,就會影響自己的認知,把自己帶到一條錯誤的路上去。

    那我們要如何進行碎片化閱讀呢?

    碎片化閱讀,需要有批判性思維。當你看到一個資訊時,第一眼就要知道,這個資訊值不值得你花費時間閱讀,如果不值得就直接略過。

    首先我們知道,碎片化時間是指那些比較零碎的時間,不足以讓我們去閱讀一本書或者寫一篇文章的。我們在運用這些時間時,就要去閱讀那些適合短時間理解的讀物。

    比如在等車、坐車、睡前,這些都屬於碎片化時間。想要讓碎片化閱讀產生真正的效用,你需要好好利用這些時間。

    你可以將閱讀到零碎資訊進行整理分類,放在寫作素材庫,方便自己寫文章時提取。這些零碎資訊包括你看到的某個廣告詞,名人名言,或者因為某個資訊產生的想法。

    等等……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我們一定要學會把控自己的人生,利用事物好的一面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在我看來,把握好了自己的碎片好時間,相當於增加了自己生命的長度。

    #碎片化閱讀##閱讀#

  • 10 # 壞牧羊人1992

    “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即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隨著這種閱讀方式“普及率”越來越高,類似“碎片化閱讀導致人們缺少思考”、“淺閱讀盛行”等話題一再被提及。其實,所謂“碎片化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新生事物,傳統意義上的報紙和期刊閱讀,也可以歸入此類。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髮展,新媒體網路技術的飛速應用,資訊載體不再侷限於紙媒,更多的文字圖片資訊被放到了大小不一的螢幕上。人們也逐漸習慣並喜歡上從螢幕上獲取資訊。

    某種閱讀方式能普及肯定是因為其自身存在著相當的優勢的,碎片化閱讀以其高效率、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廣受群眾的喜愛,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習慣了這種簡單的閱讀方式。但隨著這種閱讀方式的普及,其弊端也漸漸體現出來併為人們所談論。

    就目前來說,人們普遍認為,碎片化閱讀的泛濫會導致人們缺少思考、淺閱讀盛行。更有甚者認為,這樣的閱讀方式會影響到下一代的理解能力並最終體現在智商上!當然,後者多少有點偏激,但前者絕不是無的放矢。現在的網文、快文、新聞為了能給到讀者更快更簡單的閱讀體驗,往往會著力於文字的簡單易懂上,反而忘卻了文章本身應該具有的文學內涵和美感。讀者在閱讀時也往往只需要瞭解即可,頂多記住幾個必要的詞句,深入研究的寥寥無幾(其實碎片化閱讀的文章內容本身值得人們深入研究的價值也寥寥無幾。)。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人們閱讀方式的簡單化,影響人們的閱讀習慣,最終影響到理解能力。

    可話又說回來,存在即合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也需要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資訊獲取效率。可以說,這是一種趨勢,不可逆轉,深度閱讀最終可能會演變成像書法之類的“修煉”。

    總得來說,我們不能因為碎片化閱讀存在弊端就否定其所有,它在資訊的傳遞和推廣上是有不可忽視的優勢的!

  • 11 # 漫步世界遺產

    謝謝題主的提問。這是一個很有深度也頗具探討價值的話題。碎片化閱讀雖早已有之,但隨著網路技術全面而深入的普及和應用,碎片化閱讀業已成為一種十分常見的閱讀方式和文化現象。個人覺得,對於碎片化閱讀,既不能簡單粗暴的“一棒子打死”,更要防止其過度化和普遍化,總體上可以簡單的用“趨利避害”來概括。

    碎片化閱讀,是相對於“整片化閱讀”、體系化閱讀、整體化閱讀而言的。碎片化閱讀的普遍化是在網路時代資訊爆炸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相比以往傳統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內容豐富、時效性強,讀者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樣而便捷。很多人儘管對碎片化閱讀不屑一顧甚至談之色變,但卻是碎片化閱讀的受益者。

    不過,和很多有識之士達成的共識一樣,碎片化閱讀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而深層次的。現如今,垃圾資訊充斥網路,其中有很多還打著“真理”、“精華”、“必讀”的幌子或標籤,迷惑性很大,必須從中認真篩選和加以鑑別,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去偽存真。碎片化的淺閱讀,就像蜻蜓點水,難有真正收穫。對於碎片化資訊沒有足夠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人,很容易被各種偽科學、偽知識、毒雞湯等矇蔽或誤導。長期或單純依賴碎片化閱讀,只會養成碎片化思維,看待問題很容易膚淺和偏頗。

    對於碎片化閱讀,怎樣才能做到趨利避害呢?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處理好碎片化閱讀與體系化深度閱讀的關係。首先,要透過體系和深度閱讀(如求學、進修、研讀等)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併力求科學和全面,再透過適度的碎片化閱讀予以充實、完善和更新。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知識體系就好比一座大廈的毛坯房,已經具備了必要而堅實的框架,這是客觀認知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必要基礎;而適度的碎片化閱讀就像對毛坯房進行裝修,使樓房居住起來更加舒適,對一切事物的認知更加全面系統和從容不迫。

    事實上,很多人並沒有經過深度和體系閱讀,因而一直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些人又恰恰透過網路獲取大量分散的碎片化知識,如某音、某博、某信等,還片面的認為這就是“學習知識”。一句話,如果沒有必要的知識底蘊為支撐,碎片化閱讀只能帶來碎片,認知事物膚淺而偏激也就在所難免。

  • 12 # 象山易學堂

    好?不好?不要著急,等我慢慢道來。

    一、什麼是碎片化閱讀?

    (百度詞條)碎片化閱讀是指以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的閱讀。

    那為什麼用手機閱讀,就叫碎片化閱讀,怎麼不叫手機閱讀呢?

    其實我認為,這個碎片化,應該對應的是碎片化時間,也即不是利用大塊時間閱讀,而是在大塊時間段之間的零碎時間中的閱讀。

    當然,這些時候,方便你隨身攜帶的就是手機、kindle等了。

    因此,百度詞條的定義,我去申請改成了:

    碎片化閱讀,是指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的閱讀,比如在交通、排隊、等待時。通常閱讀載體或工具,是方便隨身攜帶的手機、電子書等電子裝置。

    你覺得這個定義客觀清晰嗎?

    看了下知乎上的一些答案,發現很多人沒有在定義好“碎片化閱讀”的基礎上就開始論述。我覺得先學下批判性思考。

    還有人認為“碎片化閱讀”是指一開始不是學完整知識體系,而是從一個點開始,因此不繫統,因此不好。我覺得可以以此寫篇文章《建什麼知識體系?先搞定這個再說》。

    二、碎片化閱讀是淺閱讀?

    (百度詞條)“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即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隨著這種閱讀方式“普及率”越來越高,類似“碎片化閱讀導致人們缺少思考”、“淺閱讀盛行”等話題一再被提及…...碎片化閱讀不可能完成深度閱讀。

    以上觀點顯然不正確。

    因為深度閱讀、思考,與一個人是否用碎片時間或手機閱讀關係不大,而主要取決於他的學習能力。(這裡理解“深度”,是參照學習的定義,指閱讀是否轉化為行為,而不是僅僅是感官體驗)

    不過呢,碎片化閱讀確實有它的特點:時間短,會被幹擾。那麼,肯定不方便去啃複雜、需要靜心思考的內容。

    因此,淺閱讀的淺:

    1、如果指的是內容簡單。那麼,碎片化閱讀確實就是淺閱讀,適合淺閱讀。

    2、如果指的是無法轉化為行為。那麼,是不成立的。

    三、碎片化閱讀不好?

    好與不好,不能籠統講,因為每種方法都有它的適用範圍,用對地方了就好,用錯了就不好。比如馬雲肯定沒我帥。我比起小田切讓,在拆書方面,肯定強太多...

    碎片化閱讀的特點是隨時隨地。大家在碎片時間,也能閱讀一些資訊或者小文章,我覺得很好的。

    相比於無所事事好多了。原來沒手機時的時候,很多人手上是沒有一本書可以閱讀的呀。

    三、“拆書”是碎片化閱讀嗎?

    有朋友看到“拆書”兩字,就理解為碎片化閱讀。因為拆了嘛,就是碎片嘛。加之,潛意識總覺得“在學校裡那種一本書看一學期”,才是真閱讀。因此,覺得拆書不好。

    其實也是不正確的。

    因為拆,是指摘出一本書裡對於自己有用的部分,去深入閱讀。其實是一種精華閱讀。

    這樣解釋,很多不明就裡的拆書反對者就該雙手擁護了吧。想想原來上課,老師還不是摘出精華部分,著重講解的。

    (銷售出身的趙周老師,用拆字用得真是妙,既合理、又特別醒目。果然,能搞定銷售的都是人才。對了,拆字已經被註冊,受法律保護哦)

    四、如何碎片化閱讀?

    1、宜收集案例、閱讀資訊

    3、用上耳朵。《時間管理高手,都會這樣學習》

    4、記得帶充電寶......

  • 13 # 牧心微筆記

    現在大家好像對碎片化有誤解,總覺得時間碎了,一切認知和知識也就都碎了。

    這可能跟我們傳統的受教育模式有關吧,從小學到大學,我們接受的都是45分鐘一堂課的教育模式。

    但是你是否知道,在沒有正規教育之前,人們的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很多都是透過從上一輩人那裡口中得知的,或者是一些書中得來的。

    隨口的幾句話,一個小故事,就有可能對我們的認知產生很多的影響,但這些也都是碎片化的,人類文明這麼幾千年的傳承,不就是這樣慢慢積累起來的嗎?

    我們不能因為時間被切割碎了,而把自己也切割碎了。

    碎片化的閱讀有用嗎?那你可以問一下自己, 碎片化的刷抖音刷熱點有用嗎?

    閱讀是碎片的,但是知識並不是碎片的,知識是成體系的。

    舉個例子,前幾天我在吳伯凡老師的書中看到一句話,也是碎片時間閱讀的,這句話是:“

    開始複雜,結果才能簡單。現在很多人,都被誤導,以為成功都是簡單的,所以就直接衝著簡單去……

    到最後發現,該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

    而後我在一個其他的書中閱讀到了相類似的觀點,講的是斯多亞學派的一個鐵粉對於這個哲學派別的理解,即:“簡單選擇,痛苦生活,痛苦選擇,簡單生活,”。

    這些都是在碎片時間完成閱讀的。

    但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人,卻包含了相似的道理,給了我同一個啟示,就是我們不能怕當下的努力的麻煩,而放棄努力,不然以後會更加麻煩。

    要想成功,要想過上自己心儀的生活,要想真正實現自我的價值,必須一步一步來,踏踏實實。

    我就是用這些碎片的時間,努力的去學習很多知識,精進自己。感覺比原來的自己認知層面變化了很多。

    所以,碎片化的閱讀依然有用,前提是你渴望閱讀,渴望成長。

  • 14 # 小向老師呀

    我覺得碎片化雖然沒有傳統的閱讀效果好,但是有用的!

    碎片化雖然相比傳統閱讀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但是就一語否定了嗎?答案顯然不能這麼下定論!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現在回答問題,我都會去翻翻已經答覆的大神的看法,在不知不覺中,我慢慢的學會了一些問題的解決之道,比如小孩不做作業怎麼辦?高三怎麼複習等等,這都是不經意間進行碎片化閱讀得來的!

    結語: 傳統閱讀跟碎片化閱讀各有各的適合領域,沒必要去貶低誰,碎片化閱讀能發展起來,說明有它的優勢,長處,為人們所接受!

    這裡是向老師在打小報告,花您一分鐘,包您有所收穫!關注更美好呀!

  • 15 # 屹波讀書

    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將圍繞“碎片化”閱讀的行為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作用和壞處、影響展開說明,以及根據我個人利用“碎片化”閱讀的習慣,給大家幾條有價值的建議,可以幫助大家有效的利用“碎片化”閱讀提高自己的知識攝取量,從而建立和最佳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我能力。

    “碎片化”閱讀的好處和作用

    拓寬自我知識面

    作為一名重度“碎片化”閱讀上癮者,只要閒暇時間,我都會不停的透過手機來閱讀形形色色的資訊內容。和書本閱讀不同,我從沒刻意選擇閱讀特定的題材,而是將所有平臺推薦給我的內容從頭到尾全部讀一遍,雖然這些內容沒有什麼關聯,但我覺得這種“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不僅能消除我寂寞、無聊的心情,而且能拓寬我的知識面,讓我有了很多和朋友、同事之間的談資,讓我成我了社群的焦點。

    興趣的發起點

    人類興趣的起源多半來自於好奇或成就感。透過“碎片化”閱讀,給我帶來了很多讓自己好奇的領域資訊或一些現學現賣,卻能取得不俗成就感的知識或技巧,這讓我對這些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以此為起點,不斷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將“碎片化”獲取的知識不斷的結構化,系統化,不知不覺中讓自己從中獲益。

    “碎片化”閱讀的壞處和影響

    影響判斷能力

    除了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知識外,“碎片化”閱讀過程中很少讓我對內容的正確與否加以判斷,很多時候都是一掃而過,將關注點停留在文字表面,如此極易受經驗主義和輿論的引導,最終影響自己對該事物的判斷能力,落個人雲亦云的下場。

    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影響健康

    我很喜歡上廁所時,在手機上閱讀資訊,一看就是半個多小時。你問我都學到了什麼,我也不知道,只是每次完事無不腰痠腳麻,聽說時間長,還會引起腸胃問題,對健康危害很大。

    另外,每天臨睡前,我都要刷一會手機資訊再睡覺。已經養成了習慣,一看就是個把小時,有時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不知不覺又要過去一兩個小時。天天都是凌晨睡覺,不僅浪費精力,更嚴重影響健康。

    “碎片化”閱讀的作用有好有壞,我們該怎麼做?

    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無論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你都無法改變。既然無法改變,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將“碎片化”閱讀的有效性做到最大。

    我的做法是:

    節制化,只看對自己有用的

    深度化,找到對我們有用的知識,加以應用

    系統化,不斷完善領域知識結構

    將我們透過“碎片化”閱讀,獲取的知識點系統化,才能很清晰的知道哪些我們已經掌握,哪些我們還未掌握。這樣才能讓自己清楚的瞭解現有的短板,有目的的進行選擇性的“碎片化”閱讀,倒逼自己提高閱讀的質量,將“碎片化”閱讀的效果發揮最大。另外,完善的知識結構,也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競爭資源,和提升機會,如此一舉兩得,何不嘗試一番呢?

  • 16 # 思者在

    碎片化學習,向來爭議不斷。

    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適應和習慣了系統化學習,上什麼課,學校有安排,講什麼內容,老師有教案,我們更多的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

    離開學校之後,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學習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困難,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工作總結時發現自己的PPT做的很差,很上進的你馬上萌生一個念頭:系統化學習下PPT,於是報個班,從零開始。報名了,週一到週五每天晚上兩個小時。在這個過程中,要加班了,去不了;朋友來了,不去了;身體不舒服,不去了……

    後來,學習PPT這件事就這樣泡湯了,培訓機構儘管承諾交一次學費,終身免費學習,而一次堅持學完的人不到50%!終身免費去重複學習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當年進外企學英語,為交際學舞蹈,為一手瀟灑的筆跡學書法等等,大多都是一樣的結局。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計劃內的事情,被計劃外的事情打斷了,時間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充裕。

    這是一個碎片化時代,時間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碎片化學習成了我們學習最重要方式。既然時間被分割,越來越難用整片的時間進行系統化學習,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怎麼辦?

    那就好好的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系統化學習。注意,碎片化時間,系統化學習。比如一本書,我們可以利用無數個碎片時間讀完,到我們接受的是整片、系統的知識。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碎片化學習,而不至於越學越迷茫?下面四點是我的經驗分享。

    學習的內容那麼多,我們怎麼學?這就是現代人的知識焦慮,學的越多,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變得焦慮。簡單一些,帶著我們的問題去學習。現在你遇到什麼問題了,想透過學習來解決,先關注能夠解決問題的知識或者技能,這樣做就變得有效、直接。

    二是善於梳理。

    碎片化學習帶來的知識很多都是碎片化的,但是既然學習了,肯定是你想要掌握的,那就需要對這些知識進行梳理,即分類整理。

    比如學習講師授課技巧,碎片化的知識有開場五步法、PPT課件製作、提問的方法、互動的技巧、課程開發、肢體語言等等。可以梳理分類為:課程開發類、PPT製作類、授課技巧類等。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對知識的一種自我消化和體系搭建。

    三是知識輸出。

    過去你可能讀了很多書,現在問問你記住了多少,可能一時半會真的還想不起多少內容,發現很多都忘記了,用的時候根本聯想不起來。

    這是知識沒有得到有效的輸出。輸出的方法因人而異,你可以寫文章,講課,做PPT,做讀書筆記,做思維導圖,給別人分享,等等。當然內容不要太多,就針對你認為最關鍵的內容、觀點,這個知識點才是屬於你的了,以後用的時候才能隨手拈來。

    我們很多人只進行學習,從來不去實踐和訓練,於是就出現越學越迷茫的狀態,心理成本上感覺付出了很多,而是實際產生的效果微乎其微,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與其爭論碎片化學習好不好,不如檢討下自己學習的方法對不對。不管你持什麼樣的想法,不爭的事實就是碎片時代已經到來,碎片時間學習已經成為趨勢,不能把握和利用這個趨勢進行系統化學習,你就是這個時代的局外人。

  • 17 # 書閱享邑

    這個現在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代人真的生活壓力大,每天工作、生活都佔據我們很大的時間,但是俗話話,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如果真的想要閱讀,只能利用工作、生活的間隙來閱讀。只是這個要有所選擇,對於比較生澀,需要腦力思考的學術類還是要專門空出時間來看的,瞭解時政訊息,灌灌雞湯類的還是可以利用碎片時間的。

    我倒是個人推薦碎片化時間“聽書”,一個人坐公交,走路上下班的時間裡,可以聽聽,不影響自己走路還能有效理解書籍。

  • 18 # 昆明華信智原

    回答:碎片化閱讀是有用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可以利用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因此產生的碎片化資訊流更適應當代人的生活,但是相對的碎片化的資訊瀏覽質量並不是很高,不能深度的、系統的體會到讀書的價值,但這樣的碎片化更加的方便人們瀏覽新聞類、行業類的資訊。因此它的產生是有意義的。被人們接受的,當然在碎片化的資訊潮流下,你還是可以選擇書籍的閱讀來體驗讀書的價值,這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知識現在的人們會讀書的越來越少了

  • 19 # 我是小王子的狐狸

    在自己空餘的時間裡閱讀,提升自己是非常棒的生活方式,在我看來碎片化閱讀有不有效的關鍵是,你的閱讀方法正不正確,有沒有用。就算你花一天時間來把一本書看完,那你能保證你這次的閱讀就是有效的嗎?就能在你之後的工作生活中發揮作用了嗎?一個完整的讀書流程應該從你選購圖書開始,你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結賬購買到手後,開始閱讀,然後做筆記記錄讀書收穫,最後將獲得的知識活用起來,這才是一次有效的閱讀。而且就現在的生活節奏來說,除去上班上學的時間,我們剩下的空餘時間並不多,保不準今晚可能老闆要跟你開個會呢,很多的事情將時間分割的碎的不能再碎了。

    西奧多·羅斯福有句話是這樣講的“智慧的90%源於對時間的合理利用”,所以既然時間碎片化是沒有辦法改變了,那我們當下的目標就應該轉化為如何最佳化自己的閱讀方式方法,對時間做出最合理的安排,碎片化閱讀也才能變得有效。

  • 20 # 彤嘭嘭

    我個人認為無論何種閱讀方式都是有用的,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碎片化閱讀也是如此。

    1、 碎片化閱讀能很好地利用瑣碎的時間達到閱讀的目的

    不得不承認,無論城市的大小,我們都無法否認自己處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裡。我們通勤、工作的時間都在隨著網路的普及和在家辦公的的可實施性變長,而我們的工作時間被無限延長,也就意味著我們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好像得越來越奢侈,我們很難拿出一整段的時間來去看書、學習,網路的普及和手機功能不斷強大,使得我們無時無刻都能都要保持在一個工作的狀態。

    我們工作時間的延長、利用手機處理其他瑣碎事情事情的時間的增加,就讓我們閱讀、自我增長或者是娛樂的時間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利用手機或者是電子裝置進行碎片化閱讀,在等地鐵、坐地鐵或者是陪伴孩子上補習班等細碎相對整段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透過手機、kindle甚至紙質書進行閱讀,增加我們的閱讀量,提高我們的閱讀時間。

    2、 碎片化閱讀也有弊端

    正如電子裝置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一樣,電子裝置對我們也會產生一些束縛。

    我們在進行碎片化閱讀的時候,大多數情況都都是利用電子裝置,更多的時候是利用手機,因為kindle這電子閱讀器攜帶的時候會比較麻煩,而且還很佔空間。

    手機很容易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在利用手機進行碎片化閱讀的時候,很可能不是單純地只閱讀,因為手機對我們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碎片化閱讀當然是有用的,但是我們要在碎片化閱讀的過程中更加註重閱讀時的專注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難忘的童年過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