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牧熙聲聲
-
2 # 教學為先
有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長輩,那你可有福了,通常,這樣的情況都是發生在計劃生育以前和放開二胎以後了,獨生子女一般是體會不到這種快樂的。
如果真讓你趕上了這好事,還是偷著樂吧。因為長輩有責任有義務幫你分擔。比如同樣有好吃的,長輩有責任讓著你,是不是?家裡有個大事小情,長輩得替你扛;逢年過節,你還可以蹭點紅包啥的,想想都美。
不像我們那時候,家家都窮,親戚離得遠都很少往來。我的大爺家大哥,比我爸大一歲,我大爺家二哥,比我爸小一歲,我們輩分相同,卻以兄弟相稱,總是感覺怪怪的。
-
3 # 流年如夢72
我媽是家裡的老大,我小舅是我媽家第十的個小兒子,只比我大四歲。這就是名間常說的么房出老輩。
我從小就叫小舅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尷尬,我小舅也愛帶著我一起玩。最好玩的是,我小舅讀中學的時候就不讓我在外面叫他小舅,說同學都笑他有這麼大個侄女,我問他那叫什麼?叫哥我叫不出來,我小舅說不叫哥,叫哥怪怪的叫名字。我說行。那時候小女孩心思吧,也覺得有這麼大點的小舅被同學聽見我叫會被笑。(我們讀書那會中學小學是一起的)
這個習慣一直到我的一次惡作劇才改回來。那年我16歲,我小舅20。有一天我看見我小舅和一個挺漂亮的女孩壓馬路,我遠遠的叫了我小舅的名字,跑過去挽著我小舅的手說,“怪不得不帶我出去玩了,原來是找了女朋友”。然後故作生氣的跑了。一路笑著跑回家,給我媽說“小舅一會兒肯定會帶女朋友來我家”我媽還不信,果然過了沒多久,我小舅就帶著女朋友來了,慎重其事的給他女朋友介紹“這是我大姐,這個是我的小侄女,以後不許再叫我名字,叫小舅,沒大沒小的”。說完還給了我一彈指,挺疼的!
現在家人聚會的時候,偶爾還會提到這事,我小舅還說我差點毀了他的好姻緣。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了這件事,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挺搞笑。在我們這一輩有比自己大幾歲的老輩子覺得很正常,也沒什麼不適應的。也沒什麼感受,習慣了。
-
4 # 李萍2018
我小姨比我大四歲,從小就比我學習好,很自律,很懂事,是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我也知道她方方面面都比我強,本應該向她看齊,可我並不願意和她在一起,因為她總像一個大人一樣教導我,我心裡不願意聽,可是還得忍著。每次離開她我都感到非常輕鬆,有逃出來的感覺。
現在我們都長大了,她的確比我優秀很多。我和她一同走在大街上,每走幾步就有人跟她打招呼,我們這個小鎮裡大部分人都認識她。老人啊,孩子啊,男男女女她大部分都熟識。她工作起來也像頭老黃牛,兢兢業業的,而且還大公無私。
到現在我還是不情願和她在一起,可是還不能表現出來。硬著頭皮每週和她通電話,聆聽她一通一通的大道理,我一邊聽還得一邊“嗯,嗯”地應著。極其誠懇地敷衍著。通話二十幾分鍾,我根本說不上幾句話,都是她在說,跟作報告似的。謝天謝地她好不容易說完了,最後還得邀請我星期幾到她家裡吃什麼吃什麼的。放下電話我好鬱悶啊!
我小姨大方,熱情,好客,有點兒俠女範兒。別人的事情比她自己的事還上心,誰要是求她辦點兒事,她會全心全意,徹徹底底,一絲不苟地完成。當別人千恩萬謝地感謝她時,她就像一個爺們似的豪爽地拍著胸脯說“客氣了,以後有事儘管吩咐”,得到別人的認可,好像是她的心理需求,她非常享受別人對她能力的肯定。所以給別人辦事,她樂此不疲。
我不能忍受的是她對我的左右。和她在一起事事都得聽她的,她說的話永遠是對的,見解都是最高明的,告訴我這怎麼做,那怎麼不行。就連她的興趣愛好也都要強加於我。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地要我跟她學太極拳。我是一個極其懶散又無拘無束的人,我哪裡受得了每天起早貪黑地跟那幫人一招一式地參禪入定。幾次被她揪到隊伍裡,我還是不能堅持下來,她有事不在時,我就趁機溜走。到現在我什麼都沒有學會。可是她仍在堅持讓我練太極拳,我只能在心裡想對策。離她越遠越好。
我小姨好為人師,又很強勢,我跟她在一起感覺不對等。她的氣場壓得我難受,有時有要窒息的感覺。但是,我要是真的遇到了什麼事,還是小姨最管用,有她在,我心裡不慌。
我可敬可愛又可怕的小姨啊!唉,真拿你沒辦法。
-
5 # 一介小民
我六七歲的時候在水裡救了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結果她媽媽過來感謝我,我才知道他是我的孫子輩兒,你知道那種感覺是什麼?天塌了,地陷了,我怎麼就成爺爺了?
從此以後他每次見到我都管我叫小爺爺,我不知道他什麼感覺,我只知道我每次見到他都躲著走,輩分太高了壓人啊!
-
6 # 佔禮雜談
謝謝邀請,這個我深有感受。因為在老家,一個村就是一個大家族,我們家輩分最小。村裡有很多比我小的,我都得叫爺爺,叫叔叔的更多,甚至叫太爺,祖太爺的都有。小時候見面,自然不願意管他們叫什麼稱呼,只是喊他們名字。如果歲數差不多的,該打架的一點也不耽誤,該罵人的照罵就是。不過因為是一個祖宗,罵人時不要罵祖宗就是了。後來長大了,懂事了,就按輩分稱呼起來。該叫爺爺就叫爺爺,該叫叔叔就叫叔叔,反正叫了也不能矮一節,有時覺得還很好玩的。反而被叫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什麼事時間長了都沒有感覺了,這就是我的感覺。
-
7 # 手機使用者坭瓦匠
九十年代末我回到久別了的老家祭祖,趕到老家已是晚上八點多鐘,剛剛坐下,村裡的親戚們就接踵而至,我們村百分之八十多都姓胡,老祖宗都是一家人,我家祖上輩分較高,爺爺,父親和我都是長子,當時我才三十多歲,差不多的同齡人都稱我大哥,突然來了一位六七十歲的大媽,往我面前一跪,喊了一聲:舅公!我當時驚呆了,一邊趕緊上前把老人家扶起,一邊迴應:豈敢!豈敢!這時在旁的叔叔告訴我,你確實是她的舅公。至於輩份怎麼算的我一直都沒有搞清楚,當即拿出一個紅包送給她。老家有一個風俗習慣,在外面混得不錯的人回老家,輩份比你低的人只要叫你一聲,都要給一個紅包。過了會來了一位比我年紀小一些的中年婦女,一個勁的對著我笑,可是就是不喊我,我心裡正納悶,叔叔過來對我說:這是你的姨娘。她是你奶奶最小的妹妹的小女兒,比你還小兩歲。我立即起身,恭恭敬敬的叫了一聲:姨媽好!說完又下意識的掏出紅包遞給她,叔叔立即阻止說:應該她給你才對!這時這位小姨媽紅著臉從口袋裡掏出十元錢給我。叔叔說你要接下來,她媽媽你姨奶奶已經去逝了。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從前,我父親十三歲外出求學,後參加革命,建國後進入大城市,快三十歲才結婚生子,父母工作很忙,我剛滿週歲便送到老家給爺爺奶奶哺養,小姨媽的母親(我的姨奶奶)特別疼我,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送過來給我吃,我一直長到四歲才回到父母身邊上幼兒園。我對老家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次專門千里迢迢回來就是感謝感恩曾經養哺我的家鄉父老。我毫不猶豫的接過小姨媽給我的十元錢,然後深深的向她躹了一恭,飽含深情的對她說:謝謝你!謝謝我親愛的姨奶奶!然後破了老家的規矩,拿出一個兩千的紅包交給小姨媽,祝她生活幸福安康,並代我給姨姨墳上添把土,獻束花,小姨媽流著眼淚說:沒想到你們沒有忘記我們!
-
8 # 魏堅
從我太公(爸爸的爺爺)講起,我二十一歲時我太公太婆才去世,同一個屋裡生活了二十一年,他們七兄弟,他是老大,我爺爺也是老大,我爸爸還是老大,我太公最小的弟弟生的小女兒,小學與我同班,我們家也挨著住,所以得叫姑婆,年齡比我大比我爸小的叔公叔婆就多了,與我同齡還有比我小的叔叔姑姑就更多,由於都住附近,上學玩耍都在一起,但都得叫叔公,叔叔,姑姑,兒時那個不情願,加之其他鄰居也會拿這個來逗我,直到現在50歲的我心裡還有壓抑感。
-
9 # 小銀子小銀子
作為長輩,她是唯一理解你,和你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的長輩。 作為同齡人,明明大家想法一致,目的一樣,卻總因為輩分要格外的尊敬。自己都覺得尷尬。 尤其是她會因為輩分的緣故批評你 指責你,很不服氣。
-
10 # 我說您看
感謝朋友提問!
我不知道你說的這個相差幾歲是什麼關係,如果是繼父繼母的話,真的體會不到那是種什麼感受!不過我有很多親戚都比我小,我還要叫他們姑姑或者叔叔之類的,因為我奶奶的弟弟妹妹家的孩子我都要喊他們叔叔姑姑的。
奶奶是他家的老大,他6個弟弟妹妹家的孩子都和我奶奶的大姑娘,也就是我的親大姑差不多大。不知道給你說的蒙圈沒有?直白點解釋就是我奶奶是他媽家的老大,奶奶結婚早,有了女兒,奶奶的女兒和奶奶她媽媽的孩子差不多大。也就是奶奶的孩子和奶奶的小弟弟小妹妹差不多大,那自然我和奶奶的小妹妹小弟弟家孩子差不多大,有的比我還小,我還得叫人家姑姑和叔叔。
這個時間久了 沒什麼感覺,因為這個東西是有血脈關係的,沒什麼感覺啊。如果要是沒有血脈關係的話,叫什麼都無所謂,只是個代號而已,總不能叫那個誰,對吧。
-
11 # 凌風談生活
有的,我有一 個族叔,他 大我才一歲,我們小時 候關係很好的,他家與我家隔十米,小時候總是直呼其名,他覺得沒有什麼 。但他媽總認為我沒大沒小,失了輩份,再後來,各自 結婚生子,又要求我的兒子叫他兒子叔叔,我說叫哥們吧,他不高興!
-
12 # 小溢
謝謝邀請,“有一個和自己相差幾歲的長輩是一種什麼感受?”(題主是不是九零後)我感覺很正常。因為很多家庭比較大的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了,由於國家政策的改變,二胎的放寬。現在又出現了大十多歲順至二十多歲的兄弟姐妹。跟著就會有相差幾歲的長輩出現。您是但心孩子尷尬,還是您尷尬?
我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一直到讀書才回父母身邊。外婆家住在鄉鎮,房子是南方普遍的上下廳結構。我有三個舅舅和我年齡差不多(和我母親共爺爺),一直都在一起玩,外公外婆教我要尊重舅舅。外叔公就教舅舅讓著我,我是晚輩年紀小。所以我在外婆家可以說是最受疼愛的孩子。和這三個舅舅也玩得挺好的。讀書後,離開外婆家回到縣城生活。小學三年級學會了寫信,就和舅舅們通訊。有一次舅舅來信了說,以後寫信或者一起玩不要成天叫舅舅了。家裡叫就行了。有同學笑我和外甥通訊。從那以後在外面我和舅舅是朋友。一直到現在除了正式場合必須叫舅舅,其它地方如飯桌出外玩就叫名字或者綽號(小夥伴們起的花名)。
還有個小故事,是零零後的。我有個小叔老來得子。剛好有個哥得一女兒。弟弟比侄女大兩歲。由於都在縣城住,所以經常一起玩。侄女三歲了去叔叔家玩,所有人都叫了就是不叫弟弟作叔,她說他沒大有(幾歲)為什麼叫叔。嬸嬸就說那就叫哥吧。嬸嬸後來解釋說讓孩子們玩,再大些再讓她改口。就這樣兩叔侄玩得挺好的。幾年過後,清明我們一起回老家祭祖。弟弟十歲了,侄女也八歲多讀小學了。山上有野蜜蜂,就叫他兩過來我這邊來。弟弟叫我聲哥,侄女跟著叫我哥。“你不能叫我哥!”我例即糾正。侄女一個愣住了問“他也叫你哥了,為什麼我不能叫你哥?”沒辦法。我只好問她:“他叫你爸作哥,晚上回去你也叫你爸做哥,好嗎?”
-
13 # 國泰gg
記得我上高二的時候,家裡來了好幾個親戚,有大舅、老舅、三哥。我老舅比我大一歲,剛見面的時候我特別尷尬,你說從來沒見過,突然來了個和你差不多大的長輩,真有點叫不出口。我媽提前就告訴我必須得叫,這是親舅。我一尋思算了,還是叫吧,要不又要挨收拾。反正我一個禮拜才回家一次,也見不到幾回。現在想來那時真是太幼稚了。眨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他在遼寧那邊過得怎麼樣。
-
14 # 坦蕩笑逐顏開
我妹夫從小在他外婆家長大,他的五姨丶六姨也比他大不了幾歲。到了該上學年齡的時候,他的五姨、六姨送他回家,那個時候我妹夫家後條件沒有他外婆家的條件好,米飯裡面摻雜糧,妹夫吃完午飯催他的倆姨娘回家:五姨、六姨我們回家吧,大姐家太窮了,米飯沒得吃。
回覆列表
我小姑比我小九個月,我倆一起上學一起放學,放學一起寫作業,晚上睡在一張床上。
小姑不喜歡寫作文,每個星期兩節作文課,別人寫一篇我要寫出來兩篇,兩年下來寫作文的水平大大提高。
我和小姑的作文經常當做範文,小姑不好意思,命令我:榮妮,下次不能寫太好!
小姑的作文我要寫中上等,不能當範文,但是也不能被老師點名批評。
有一年暑假放假四十天,老師讓每天寫一篇日記,四篇作文。那個暑假我寫了八十篇日記,八篇作文,從此喜歡上了寫日記。
幾十年斷斷續續不停地寫,沒寫出名堂,但是一直喜歡。
和小姑一起看電影,她從來沒看完過,每次都是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我扛著長凳子,她跟在我後邊一起回家。小姑不去爸爸媽媽不讓我自己去,偷偷摸摸去了,來回一個人害怕,有時要走三四公里,明知小姑是“累贅”還是要拽上她一起去。
我遺傳了爸爸的深眼窩,媽媽的高鼻樑,男同學喊我大鼻子外國人,我生氣追著打,每次都是大獲全勝,如果小姑袖手旁觀捱揍的不一定是誰。
每次打完架,小姑問:大侄女,恁小姑厲害不?要不是我拽著他的胳膊,你根本揍不過他!
有一年冬天晚上看電影回來,我和小姑一人穿一件皮襖,爺爺屋裡的燈已經吹滅了。老家門縫大,我和小姑悄悄地把門推開一條縫。
我反穿著皮襖,站在門縫那一動不動。那天晚上是陰曆十六,月亮又圓又亮。爺爺膽子小,在屋裡使勁喊:誰?誰?誰?
我和小姑怕笑出聲,用手捂著嘴。爺爺用棍子打的門“咚咚咚”響。爸爸在旁邊屋裡聽到動靜,開門出來,看見是我和小姑,把我倆一頓罵。
開開門發現爺爺手裡拿著一根大棒子。
小姑喜歡養蠶,我看見蠶渾身起雞皮疙瘩,別說養,看都不敢看。
小姑在文具盒裡養蠶,上課的時候偷偷拿出來看看。有一次我正專心寫作業,小姑把蠶悄悄地放我手上,嚇的我“啊”的一聲慘叫。
老師迅速過來,問:咋啦?咋啦?
我看著小姑,啥也不敢說。
老師上課提問題,先提小姑,小姑如果回答不上來,老師馬上說:某某的大侄女,你說!
小姑馬上用腳踩我。如果我回答出來,老師會說:還是當姑的,學習不如自己的侄女。
為了小姑,有時候會也不說。
感覺這個問題就是針對我提出來的,和小姑囧事太多了,三天三夜說不完。
小時候沒感覺,現在想來好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