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馨憐
-
2 # 這個歷史很正
民國能夠自己製造小口徑的火炮,民國比清朝先進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清朝的時候,從洋務運動開始,清政府開始了所謂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確立了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於是清政府在全國各地興辦了42家兵工廠,截止到清政府滅亡的以後,清政府總共製造了三十多萬支槍支,近四千門火炮以及還有配套的彈藥。
而在清政府下臺以後,繼承了清政府的民國政府自然也承接了清政府的所有的軍事設施,以及還有大量大量的兵工廠,而且民國時期的能夠製造的兵工廠也是要比清政府的先進一些。
因為民國時期正是當時全國軍閥混戰時期,比起國內的大至穩定的清政府來說,民國要顯得更加動盪不安,戰爭不斷,而戰爭自然也是需要大量的槍支彈藥的,所以民國時期的兵工廠其實要比清政府還多,而且多不少。
民國時期從1912年到1927年,短短的十五年間,僅僅槍支就高達七十多萬支,火炮一千多門,而比起火炮更加先進的迫擊炮也生產了兩千多門,而且民國時期的手榴彈生產了十多萬枚,這還只是能夠統計到的資料,實際上當時地方軍閥私下生產的遠遠不止這個數。
民國這十幾年的生產力就要遠遠地超過清朝自洋務運動以來近五十年的積累,這就足以說明民國相比於清政府還是在進步的。
而且清朝所謂的能夠製造軍艦,其實不過是購買的國外的各種軍艦上的武器裝置,然而自己加以組裝這就號稱是自己製造的,殊不知其實就是一些拼湊起來的軍艦,就這樣的軍艦,清政府能夠拼湊起來,民國自然也能夠拼湊起來的。
-
3 # 洗耳翁
清朝自制的“平遠號”鐵甲艦
民國時期的馬克辛重機槍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遠比清朝好
首先我們看,如果僅僅從清朝和民國來說,其實民國還是比清朝有所進步的。例如民國大量生產的“中正式”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就都要遠比清朝的產品好。但是請注意,這種進步只是時代的進步,並不意味著民國就比清朝的軍工能力強。
清朝能夠自己生產這種要塞炮
或者換句話說,民國軍工比清朝軍工體現出來的優勢只是因為前者出生得晚,自然生產的武器也要先進一些。實際上,民國軍工喪失的不僅僅是造艦能力,就連造炮手藝也沒了。當然,會有人說清朝時期的炮和民國時期的炮材料不一樣。但是清朝造炮的材料也是從外國學來的,既然清朝能學來,那麼民國為何不行?
清朝時期生產的滬造克式山炮
其次,相對於清朝時期,民國的軍工能力與國外水平的差距確實拉得更大了。如果說清朝時期還能跟在外國人後邊隨波逐流;那麼到了民國,由於種種原因已經是難望其項背了。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還是造炮。不管怎麼說,清朝還是能造架退式火炮的。但是進入民國以後,有人藉口這種火炮過於落後將其停產。然後中國又始終沒有進入到生產管退式火炮的時代。
-
4 # 渴死得魚
清朝再怎麼也是個統一的國家,民國看似統一卻各個勢力軍閥各懷鬼胎。軍艦等各種兵器不是單獨一股勢力可以完成的,所以說祖國的強大與祖國的完整統一是離不開的!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這個問題要這樣看:清朝雖然腐朽,但在它垮臺前畢竟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有著集中全國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條件。洋務運動固然在甲午之戰後失敗了,但還是引進了一批先進的近代化工業設施和技術。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發展和相對的科技進步!由此清朝才能夠仿製一些西方的武器,包括軍艦!這一時期著名的近代化工業有:漢陽鐵廠和金陵兵工廠等;而民國時朝,在袁世凱死後便開始了軍閥割據,彼此混戰。戰亂始終貫穿於整個民國時期。頻繁的戰亂,使中國更加無法安心發展經濟!加上外敵的軍事入侵和經濟侵略,導致中國成了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合力。也就沒有辦法集中力量開展大專案建設,從而導制重工業生產的大倒退!致使中國工業門類不全,重工業大大落後於歐美日,輕工業有所發展!這就是清朝能造軍艦而民國不能造大炮的原因(閻西山的晉軍能造山炮,張作霖的奉軍能造迫擊炮和機槍,但不能造重炮!)由此可見,一個和平的環境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是多麼的重要與可貴!
-
6 # 重重如水
因為技術門檻提高了。
首先,有錢就可以買到一切的時代過去了。技術尤其是基礎工業不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了。
其次,海軍假期的存在,各個海軍強國都盯著對手的船臺,不允許超出哪怕一頓的排水量,不允許生產更多的大口徑炮管。然後是瘋狂的備戰,一路跑進二戰。期間重巡以上級別的出口戰艦幾乎沒有。與一戰前截然不同。
再者,科學發展太快了。天才的數字家物理學家瘋狂壓榨著各種物質的效能。主力艦的炮擊距離拉伸到20海里以上。配套的炮管膛壓,光學瞄準,雷達瞄準,射擊資料計算,裝甲升級等等全是一座座科學的山峰要去攀爬。
所以,說民國不如清朝的戰艦技術是不恰當的。只是那個時代外面發展的太快,民國的理工科步子相比其他太慢而已。
-
7 # 瘋狗的輕武
這樣說吧,我們先說為啥民國火炮技術不好。
一九一五年,陸軍部軍械司關於籌擬接收各省軍械局廠辦法裡面寫到了這麼一句
從1897年法國第一門有液壓氣壓緩衝裝置的管退炮出來以後,大炮就不再是以前那種一根管子兩個輪子的簡單玩意了。這是技術上的坑
而無煙火藥帶來的巨大膛壓,對鋼材要求很高,當時我們沒法煉出用於炮管足夠強度的鋼鐵。這是工藝上的坑
而清朝能造船不假,而且確實能造鐵甲艦...但是絕大多數效能稍微好點的,比如定遠級是德華人造的,致遠級是英華人造的。雖然平遠是自造,但是鋼材是問法華人買的。船上的主炮副炮也是克虜伯的產品
所以無論哪個朝代,工業基礎都是差的。尤其是鍊鋼工藝,這鋼材壓根不適合軍用。而且到了民國,世界上的火炮技術、膛壓比清朝那會又提升了一大截。以中國當時的工業化進度和水平,想去追趕仿製無異於迷夢。
-
8 # 不沉的經遠
雖然民國是軍工工業存在著產量偏小,很多原料需要進口的問題,不過如果以清朝造軍艦的標準,民國是造過火炮的。
在清朝時,造軍艦其實就是來料組裝,大不僅大炮、鍋爐等需要進口,連造船的鋼板、龍骨,也是從海外購買,東西到了以後組裝起來。清朝時的軍工廠,也能生產一些中小口徑火炮,不過炮鋼之類的也是需要進口。
從1861年開始仿造西洋武器開始,到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50年裡清朝共建立了42家軍工廠,生產了各類槍支30.5萬支,機槍200多挺,手槍4798支,各類火炮3900多門,子彈2.68億發,炮彈365萬發,炸藥990萬多公斤,其中大部分是黑火藥。
在民國建立以後,民國政府接管了原清朝的兵工廠,並且進行了一定的擴建,後來地方軍閥也陸續自己建立了一些兵工廠。在北洋政府時期,從1912年到1927年,共生產了各種槍支72.52萬支,火炮1341門,迫擊炮2302門,子彈84646萬發,炮彈27.63萬發,手榴彈14.32萬枚,炸藥154.38萬公斤。
到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軍工得到進一步發展,從1928年到1949年間,各軍工廠共生產了步槍181.25萬支,衝鋒槍2.52萬支,機槍17.79萬挺,手槍4.57萬支,火炮3939門,迫擊炮5.66萬門,子彈23.2億發,炮彈1861.72萬發,手榴彈5813.62萬枚,航空炸彈25.2萬枚,槍榴彈960.2萬枚,擲彈筒16.79萬個,擲彈筒榴彈233.03萬枚,地雷141萬個,各類炸藥631.44萬公斤。
和清朝時期相比,從產能和產品上來說,民國時期的軍工生產可以說還是得到了一定的進步,只是這個進步沒有發達國家快,和同時期的發達國家橫向相比,產能和產量都差距更大,顯得更加落後,所以給人感覺還不如清朝的時候。
-
9 # 學士貓
主要有這麼幾點原因:
工藝不一樣了
清朝能製造的那種火炮,民國必然也能製造,然而,清朝的火炮在民國時期幾乎沒有什麼用武之地,因為科技的發展,火炮也在更新換代,製造過時的火炮是沒有意義的,而新式的火炮所要求的工藝原材料設計等等各個基礎工業都非常高,這個可以類比於戰鬥機的發展,我相信二戰時候有很多國家能製造戰鬥機,包括中國的在內也能造出來,但是現在的話,有先進戰鬥機製造能力的國家必然是越來越少的,因為現在的戰鬥機相對於以前要複雜很多,以後也必然會朝著更加複雜更加現代化、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它的門檻越來越高,民國時期難以製造火炮的原因,與此類似。
清軍火炮
清朝時中國建造的平遠號巡洋艦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清朝,雖然貧弱,但還是一個統一的大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有很強的約束能力,基本上可以實現統籌全域性的考慮,能夠調動全國的資源,建立起基礎的工業體系。
而民國不一樣啊,自始至終,民國都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一,東北山西等等,各地各自為政,各個勢力無法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蘇聯解體,那時有人問,蘇聯解體了,瓦良格號航母能繼續建造嗎?回答說不能,因為瓦良格號的建造需要整個軍工體系來支援,軍工體系瓦解了,獨木難支!看看現在的俄羅斯,因為沒有發動機,稍微大一點的護衛艦建造起來都十分吃力,何況航母呢!
其實不僅僅是在軍工上,在經濟上亦然如此,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長期難以恢復,烏克蘭經濟也是一蹶不振。民國時期,國家長期分裂戰亂,經濟發展不是很快,也沒有充足的資金髮展軍工產業,而清朝雖然末期財政很吃緊,但是國家的統一的,能夠集中資源建設一些重點專案,像江南製造總局、漢陽兵工廠等軍工企業,以及煤礦、鐵廠等基礎工業。
總的來講,國家的統一和穩定能夠激發巨大的生產力,我們常說穩定壓倒一切,這是有道理的!
-
10 # 尊道重德
科學技術好比接力賽需要傳承,由於近代制度多變,人亡政息的毛病影響到方方面面,每一次制度變動後往往是從頭再來次,所以出現科技停滯甚至倒退,反觀鄰國日本近現代化開始時間比中國晚,科技卻先進,這是技術傳承的原因。科技發達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多代人的努力,量變引起質變。
-
11 # 省略號5259
這有什麼可奇怪的!清朝有清承明制,面對的是明朝打下的相對和平的時期和留下的強大技術;而民國接收的是清朝留下的被稱東亞病夫的一片廢墟,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基礎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
12 # 以德服己以德服人
清朝的軍艦也是從歐洲軍火商那買的,何來自造軍艦一說。
民國時期,在歐美還在工業革命大踏步前進的時候,我們陷於軍閥混戰,全民思想也未突破禁錮,落後不是當然的嗎?
回覆列表
你見過一個只會勾心鬥角相互拆臺自相殘殺的遍佈陰謀家的國家能幹出一番事業來嗎?不可能!清朝末年再怎麼不堪也是統一國家,統一國家人心齊好辦事,因為沒有那麼多內部的仇恨,發展事業也就順風順水,19世紀末的中國能仿製英國的12吋(340毫米)阿姆斯特朗巨炮,福建船政局也能生產超過4000噸的鐵甲艦,20世紀初的中國還能生產排水量超過15000噸的官府號運兵船,清政府為了自身利益也是下了極大的努力和血本了!美國人加特林發明的轉管機槍,還沒有10年就被中國人仿製出來了,1887年中國又成功製造出了國產馬克沁機槍,並且自己取了個美麗的名字~賽電槍,20世紀初的中國軍隊還配備了偵查飛艇,這在當時全世界也超不過5個國傢俱備這種黑科技呀!所以說統一起來,才能幹大事。
民國呢?從1912年賣國賊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開始就衝突不斷,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彼此之間相互傾軋大打出手,直係軍閥皖系軍閥,奉系軍閥各自擁兵數十萬,為了搶奪地盤,彼此大打出手,中華大地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屍橫遍野,誰還有發展生產的心?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北伐,結果在1927年大獨裁者,賣國賊蔣介石上臺,開始大規模清黨,殘酷迫害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在1934年攻佔瑞金以後,大肆屠殺蘇區人民,在1934到1937年的3年裡,有超過530萬蘇區人民遇害,在蔣介石背叛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革命理念之後,馬上蛻變成強取豪奪的大地主頭子,惡意打壓欺詐中國的民族產業,據說當時的榮氏集團被宋子文敲詐走兩個大型紡織廠,蔣介石集團又開啟國門,讓大批洋貨進入充斥中國市場,這其中包括軍火,導致國內一大批民族產業破產,一大批民族企業家甚至在一夜之間變得身無分文,還有什麼能力發展民族工業?自身都難保!當時宋子文說過這樣的話:“國外的物資都用不完,誰還要什麼國產貨?多此一舉!”整個民國時期,由於蔣介石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相互勾結,無恥欺壓中國人民,導致中國經濟處於破產的境地,而在1946年蔣介石政府施行的臭名昭著的金圓券政策,更是幾乎把中國推向毀滅深淵,國民政府強行用金圓券套取中國人民手中的真金白銀,由於金圓券發行量巨大,迅速貶值的分文不值,1936年中國貨幣~法幣100塊錢能買兩頭牛,而1948年100億法幣僅僅只能買20粒大米,蔣介石政府這種瘋狂的掠奪,導致中國經濟全面崩潰,到1948年底,中國重工業產值下降百分之八十,其中輕工業產值下降百分之五十,鋼產量狂跌百分之九十六,大企業尚且如此,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就更加悲慘,據美國慈善機構記錄,1946~1948年,平均每天有6萬~25萬的中國人被餓死,不到2年有超過6500萬中國人餓死,衡陽在短短的8個月中餓死了94000多人,蔣介石政府如此瘋狂殘酷的摧殘中華民族,國人自身難保,又有什麼能力發展先進的工業呢?
所以民國和清朝沒法比
這個圖是中國清朝時代仿製的12吋阿姆斯特朗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