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折下翅膀燉湯1

    制式裝備即同一種兵器的各種技術引數相同的武器裝備,並且經部隊武器裝備部門批准備案,有正式型號編號,正式批次列裝部隊使用的正規的標準武器。

    制式裝備的出現使得軍警部隊的武器管理,使用得以標準化,統一化。加強了武裝部門的正規化。

  • 2 # 京味茶座兒

    "制式"有兩個含義。一是正式列裝的,二是工業化大批次生產的。這兩個條件是裝備的標準化所必須的。裝備標準化可降低生產成本,因標準化帶來的通用及互換性可以降低戰時後勤補給的複雜性。

  • 3 # 咖哩咖哩醬

    “標準”也可以稱為“標準單位”,這可能意味著定義具有指定引數和樣式的產品,以便該產品在生產,加工,維護和補貨方面具有標準和一致性。我們通常聽到的“標準裝備”的意思是:它已經得到有關軍事部門的批准,同意進行批次生產和採購,可以正式用於部隊部署,具有官方型號,具有相同的技術引數和標準樣式,具有相同的系列武器。例如,中國的95型步槍就是典型的標準裝備。它的特點是:該槍可以批次生產,並且已經被陸軍大量購買和安裝。它的完整模型應為L / QBZ-95(L-Army,Q-Light Weapons,B-Rifle,Z-Automatic),並且統一口徑為5.8mm。因此,戰場上95式步槍之間的子彈是通用的,並且由於槍支的零件也具有相同的規格和引數,因此當一門槍失效時,可以使用另一槍上的相同零件。更換!因此,標準裝置的很大一部分作用體現在統一便捷的物流供應上。它不僅可以統一生產和採購,而且在維護和更換方面具有相容性和一致性。例如,可以均勻地供應和使用彈藥。零件的更換可以直接更換,這對軍隊的作戰效能產生很大影響。想想看,如果軍隊不使用統一的標準裝備,例如有人使用5.56mm M4,有人使用7.62 AK的口徑,那麼一旦戰時到來,那麼如何提供彈藥就可以使該部隊不必要,別說任何戰鬥力!

  • 4 # 風去了無痕D

    “制式”就是製作樣式,為統一標準之意。因為軍隊裝備,他都是要大批次生產,然而下發給幾萬人、十萬、百萬人使用的。所以對裝備形制尺寸、效能等,必須先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然後按此標準大量生產,這就是制式。

    現代軍用品,除導彈槍炮車輛有制式,就算小馬紮、牙杯,甚至祙子也得統一標準制式。

    而軍用制式自古就有。例如明代軍隊的火槍,對槍支口徑、彈丸、裝藥就有統的一標準。

    “鳥銃口徑,統一以可容三錢重鉛子為標準合式。火藥裝量比鉛子重每一錢加二分。”

    —《練兵實紀》雜集卷之五.軍器解。

    再早在先秦時起,古代軍隊的甲冑、刀劍矛戟形狀、箭矢鐵鏃,強弓、弩機的形制,全有統一規格尺寸等標準,這是古代的制式。

    軍中裝備講制式,是有歷史傳承的。古代一樣非常注重軍隊裝備的標準化與制式化。

    《練兵實紀》記載,明軍除規定統一了鳥銃的制式外,對腰刀.長槍等等冷兵器的形制、尺寸,亦有統一規範。

    例如:

    明軍腰刀。

    長三尺,重一斤十兩。練功用重刀,而實戰用刀,就是斤把重。此所謂:快馬輕刀。

    明軍的竹杆長槍。

    長一丈二尺五寸,合現代四米餘。槍重三斤。

    制式裝備的作用,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是極為重要的。

    一:首先是統一了標準,然後才便於大量生產。

    軍隊規模,全是十萬起步的,大國擁兵幾百萬,裝備標準統一,豈不就是提高了生產力?而生產力就是戰鬥力。

    二:打仗是暴力碰撞運動,必然伴隨著裝備損壞。只有統一了制式的武器裝備,才方便在戰損時互換維修。

    弩機。

    古人早就明白了這道理,比如秦軍的弩機尺寸都是統一的,就是考慮了戰損情況下,方便維修。

    又如現代軍隊:

    同口徑的步機槍,火炮等,因為有制式,所以彈藥通用,零部件都是統一的。遭損壞時,可將三支損壞的步槍透過互換零部件,拼裝成一支好槍。同樣道理,也可將幾門被敵軍炸壞的大炮,拼裝成一門好炮。甚至可以將幾輛炸壞了的坦克,透過互換讓坦克重新動起來。

    戰場應急搶修,更換吊裝坦克炮塔。

    這樣的事,在以往戰爭中,戰場上是發生過的!從這點上看,在激烈的戰鬥中,這些全都是性命交關的大事。所以,制式裝備是必須的,作用非常大!

    如果軍隊裝備沒有制式,五花八門,雜亂無章。那麼,無論是現代戰爭還是冷兵器時代,對軍隊戰鬥力的損害,都是一場大災難。

    (1)步槍如果沒有制式,那麼口徑大小不一,彈藥每支槍都不相同,彈藥就不能相互補充。這是不可想象的,連古代人也無法容忍的!

    所以,就算是流水線生產尚未成形,還處於手工打造火槍時代的明朝。只要火槍進入軍隊裝備,明軍就嚴格規定了口徑、彈丸與裝藥的統一規格。

    (2)古代對步弓、騎弓的弓力等級分劃,如七鬥弓、九鬥弓、一石弓,等等,俱有嚴格標準。硬弓與軟弓,分別所用的箭矢長度、重量,也有重箭與輕箭之分,也是決不能混用的,混用,殺傷力就會大打折扣。

    《練兵實紀》圖解,明軍制式弓箭雙插。對弓、矢的規格,規定的很詳細。

    我軍在革命戰爭年代,由於缺乏軍工製造,所用武器全來自繳獲,由此而造成槍械五花八門,極大增加了後勤補充的複雜性。

    為了簡化後勤,我軍早期的正規野戰部隊,就將各種型號繁雜的槍械按連隊分類。

    比如:

    戰鬥力強的主力連隊,統一裝備日製三八式步槍。有些主力連隊,則統一裝備效能良好的中正式步槍。

    又將老舊漢陽造等等雜式武器,裝備二線部隊或用於訓練新兵。

    總之,因條件限制,實現不了全軍統一制式,就儘量將連隊的槍械統一制式,目的就是為了簡化後勤,提高戰鬥力。

    朝鮮戰爭爆發,三十八軍入朝前,就將步兵連隊的槍械,統一換成三八式步槍,由此看,制式化有多重要!

    而等到建國之後,軍隊武器裝備實現制式化,是最重要的議程之一,因為制式化,就等於正規化與現代化。

    53式步騎槍,仿製莫辛納甘“水連珠”步槍,為我軍第一支制式化步槍。

    56式半自動步槍,是我軍第一代制式自動化槍械。

  • 5 # 哨兵ZH

    “制式”也可以叫做是“標準單位”,其意思大概就是用規定的引數和樣式來定義一件產品,讓這件產品在生產、加工、維修、補給等環節具有標準性和一致性,而平時我們所聽到的“制式裝備”的意思則是:已經過軍隊相關部門的批准備案,同意大規模生產和採購並可正式列裝部隊,擁有正式的型號,具有相同技術引數和標準樣式的同一系列武器。

    舉個例子,中國的95式步槍就是一種典型的制式裝備,其特點有:該槍是可以被大規模生產的,並且已經被部隊隊大量採購和列裝了,其完整的型號應該是L/QBZ-95(其中L—陸軍,Q—輕武器,B—步槍,Z—自動),並且擁有著統一的口徑5.8mm。所以,在戰場上95式步槍之間子彈是可以通用的,並且因為槍械的零部件也擁有著相同的規格和引數,當一把槍出現故障時,可以使用另一把槍上相同的部件進行更換!

    因此,制式裝備的作用很大部分是體現在統一、方便的後勤補給上,不僅可以統一生產和採購,在維修和更換上也有著相容性和一致性,比如彈藥可以統一的供應和使用,零部件的更換更是可以直接替換,這對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是有著很大影響的,大家想想,如果軍隊使用的不是統一的制式裝備,比如有人使用5.56mm口徑的M4,有人又使用7.62口徑的AK,那麼一旦到了戰爭時期,光是如何補給彈藥就能把這支部隊搞得不要不要的,就別提什麼戰鬥力了!

  • 6 # 胖胖的小豌豆

    制式武器即同一種兵器的各種技術引數相同的武器裝備,並且經部隊武器裝備部門批准備案,有正式型號編號,正式批次列裝部隊使用的正規的標準武器。

    除了武器外,還包括作訓服、防彈衣等各類裝備,凡是部隊統一採購並大規模裝備的,都可以稱作制式裝備。

    制式裝備的出現使得部隊的武器管理、使用得以標準化,統一化,減輕了後勤壓力。

  • 7 # 戰甲裝研菌

    想必挺多小夥伴都經常聽到“制式武器”這個詞,像題主這種對“制式”這個詞感到好奇的小夥伴肯定也是有不少的。那麼今天,戰甲菌就來給大家說說什麼叫做“制式”。

    當然,戰甲菌也不會說那麼多拗口的術語之類的,會用一種比較輕鬆易懂的方式讓大家瞭解。想必大家都知道“臨時工”這個詞。相對於臨時工的,就是在編的“正式工”。而一款武器的制式與否,就決定了這款武器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

    比如說輔警,就是公安系統中的“臨時工”

    一般來說,制式裝備都會經過一定的測驗。以中國為例,任何制式輕武器都會透過GJB 3484-1998 這個標準中相關測試。而非制式武器並非不在軍隊中使用,而是以試用或者臨時使用這種方式存在於部隊中。

    當然,透過編號也能確認一支武器的制式與否。以中國最常見的95式自動步槍為例,編號為QBZ95。這個編號的意思是Q(輕武器或者槍械)B(步槍)Z(自動步槍)95(1995年設計定型)。這個編號,就說明95式自動步槍是中國的制式武器。

    而大家都知道的CS/LR4高精度狙擊步槍,就不是制式武器,是部隊中的長期臨時工。CS/L這個字首,就代表了這款武器是外貿武器。而最後一個R,則代表是步槍(Rifle)。在今年的警展上,出現的CS/LS7衝鋒槍,S代表的是衝鋒槍(Sub machinegun)。

    那麼,為什麼要有制式這個說法呢?制式就意味著這把槍值得在全軍使用使用,武器的效能適合於我軍。而如果是非制式武器,就需要各部隊另行採購,單獨使用。

  • 8 # 國平軍史

    並非所有的兵器都是制式裝備,譬如軍工在繳獲蘇制PKM通用機槍基礎上,仿製成功了中國產80式通用機槍,此槍僅裝備了原成都軍區等少數特種兵部隊,以及海軍陸戰隊,並未在所有陸軍部隊中推廣開來,成了一把出口創匯的機槍,因此80式通用機槍儘管在我軍有小範圍的裝備,但卻稱不上是制式裝備。

    制式裝備是指經部隊武器裝備部門批准備案,有正式型號和編號,且已正式批次列裝部隊使用的正規的標準武器,譬如92式手槍、95式步槍、95式班用機槍、88式狙擊槍、89式重機槍等步兵槍械等。

    制式裝備的特點就是作戰部隊的武器管理,以及使用得以標準化、統一化,加強了武裝力量的正規化,實際上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這點非常好理解,戰爭年代,由於我軍研製槍械的侷限性,兵工廠生產的步槍數量非常有限,大部分步兵的槍械都是靠援助和戰場上繳獲而來,什麼樣的步槍都有,可謂五花八門,口徑也完全不統一,有6.5毫米、7.62毫米、7.7毫米、7.92毫米等,由此帶來了戰場上彈藥供應的混亂狀態,對部隊戰鬥力的提高非常不利,軍隊後勤部門真的疲於應付。

    全國解放以後,吃足了戰爭年代後勤保障苦頭的解放軍,決心在步兵槍械上統一口徑,在引進蘇制RPD輕機槍、AK-47突擊步槍和SKS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成功仿製了56式槍族,即儘管槍械零配件不能通用,但是都能統一發射7.62X39毫米子彈的56式輕機槍、56式衝鋒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極大地簡化了後勤部門的供應問題。

    自那時起,戰時步兵槍械的子彈最起碼可以通用,不似戰爭年代,仗打得非常激烈的時候,後勤部門冒著槍林彈雨好不容易背上陣地的子彈,戰士們開啟一看,頓時就傻眼了,彈箱內是7.92毫米子彈,但戰士們卻急需6.5毫米子彈,手上大都是收繳來的三八式步槍,這樣的情節絕對不是想當然的誇張,而是實實在在地真實存在過,戰爭年代子彈供應的混亂狀態,令後勤部門的官兵頭都大了。

    即便現在,海軍包括海警僅小口徑副炮就有許多,有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7毫米等;陸軍則有23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37毫米等,令各自的後勤保障部門忙於應付,所以統一小口徑副炮,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位。

    現在,已經非常明顯了,海軍將小口徑副炮統一為30毫米,陸軍將高射炮口徑統一為35毫米,即將徹底淘汰20毫米、23毫米、25毫米、37毫米等口徑的高射炮,簡化後勤部門的壓力,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儘管這些小口徑高射炮都是部隊的制式裝備,但即便制式裝備,也因為同類裝備口徑有所不同,給後勤供應帶來非常大的麻煩,所以海軍選擇將小口徑副炮統一為30毫米,陸軍則發展35毫米高射炮為主,捨棄其他所有口徑的副炮,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 9 # 戎天憾即

    這個問題有誤。首先要弄清“裝備”和“制式”的概念(這裡不解釋)。“制式”是“裝備”的主要屬性。無論哪個行業,只要是裝備,就是制式的。特別是軍隊,裝備就叫裝備,沒有什麼制式之說。其它行業自己革新研發的裝置,只能稱之為“裝置”,而不能稱之為“裝備”。

  • 10 # 量子聊軍武

    制式武器即同一種兵器的各種技術引數相同的武器裝備。如此才能使生產、引進、配發、補給、維修等一系列事項,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其實簡單點來說,制式裝備就是透過驗證,適合大部分士兵使用,而且可以大批次列裝的武器裝備。為什麼會有制式裝備這一說呢?首先來看全國的軍隊都使用一定的裝備,那麼這一個國家的軍工就可以只生產這一樣裝備,而且可以將這種裝備做得更精良,在對這些裝備進行更改的時候可以一蹴而就。另外像彈藥的補給和零件的替換,都是可以不透過軍工廠,就能在部隊上進行更換的。這遠離本土的戰鬥中是很有必要的。

    制式裝備就是為了統一,統一士兵們的裝備,統一後勤補給。

  • 11 # 追趕光速

    制式裝備(武器)對於部隊是非常重要的,它保證了武器裝備在生產、維修、補給等多方面的標準化,也考驗著一個國家的軍工綜合能力,比如中國軍隊曾經裝備的“五四式”手槍、“五六沖鋒槍”、“八一式步槍”、“四零式火箭筒”、“八二無後座力炮”等大名鼎鼎的武器,都是正式定型的制式武器,有名稱、有型號、有編號、有說明,制式武器的大規模裝備部隊被稱為“列裝”。

    武器裝備制式化也可以叫做是“統一標準單位”,其意思大概就是用規定的引數和樣式來定義一件產品,讓這件產品在生產、加工、維修、補給等環節具有標準性和一致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輔導員要求擔任班級團支書的我在大一就報雙學位,這個建議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