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莉莉分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尋合適的寓所,尋懂我的人,尋理想的寄託。

    即使最後,滄海桑田,山河故人理想不再,我們依然回味無窮。

    彼黍離離,彼稷之/)。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如醉/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全詩共三章,清代文人方玉潤評:“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迴無限。

    詩歌的字面意思比較淺白。

    第一句是起興,是詩人所見之物,突出蕭瑟落敗之感。“彼”是指示代詞;“黍”和“稷”都是糧食作物;“離離”不用多解釋,與白居易所寫的“離離原上草”的青草繁盛一個意思。

    第二句轉為寫人。我緩緩走在曾經熟悉的宮闕之地,像喝醉了似的,內心是崩潰的,一想起往日的繁華,便覺得是會呼吸的痛。

    後面兩句均是抒情。懂我的人,能理解我心中的憂愁;不懂我的人,搞不清我到底想要什麼?蒼天啊大地,誰能告訴我,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

    詩人以隱隱之筆,蘊藉含蓄中,表達了滄桑世事一己之力的渺小,糾結於理想抱負之間的無力感。其實之於今天的我們,也依然很有思考的空間。

    1.環境認同:今非昔比,但生活要繼續

    這首詩寫於西周王朝的沒落時期。

    周平王之後,國力衰微。一位服役的大夫來到都城鎬京,看到昔日宮闕繁華落敗,只剩下青青黍苗遍野滿地,物非人非,十分感慨。

    這種感慨一直在延續,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非昔比,曾經的烏衣巷,王侯將相經常流連之地,如今卻只見普通百姓。

    南宋詞人姜夔在《揚州慢·淮左名都》的序言中說: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二十四橋依舊在,橋邊紅藥年年開,觀賞的杜郎已不復來。

    沒有什麼能阻擋歷史的滾滾車輪,人們對身處環境的滄桑鉅變有敏銳的感知,表現出一種清高與倔傲,但是生活要繼續,只好在新的環境中默默尋找一種認同。

    這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謂我何求”產生的原因。

    2.身份認同:高山流水,不再讓你孤單

    泰戈爾說:“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人一輩子,不是怕沒人愛,而是怕沒人懂。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鍾子期讀懂了伯牙的絃音,所以伯牙欣慰地說道:

    “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

    但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琴謝知音。

    電影《水形無語》中,被困的人魚和啞女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但不影響他們認同、相愛、解救與犧牲,看起來很荒誕,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對的人(魚)。

    人生海海,找到心靈契合、真正懂自己的人,是何等的幸事?又有多少人,窮其一生在尋找這個靈魂伴侶?

    人生大戲中,“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謂我何求”的戲碼時時在上演。

    3.理想認同:會思想的蘆葦,拒做鹹魚

    有抱負的臣子為國家前途命運憂思深重,可高高在上的天子荒淫無度,以至於“道路以目”,《黍離》講述的就是周朝臣子理想破滅的悲劇。

    幾乎同時期的孔子,一身才華,周遊列國,思想為後世所稱讚,但在當時,也是鮮有統治者所接納的。

    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人人有主張,人人談理想,誰甘心做一條鹹魚?

    社會大變革和大動盪中,各種學說的思想家處於相對弱的位置。他們的理想必須要依附於一個組織來實現。他們做不到“懂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我的人何必解釋”這般瀟灑。於是發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的感慨。

    他們又能怎樣,結果無非就是“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誠如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的: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2 # 品夢齋

    這兩句詩出自《詩經•王風•黍離》,是對那種具有較高理想併為理想奔波的人,不能得到認同的慨嘆,其中的“黍離”已經成為這兩句詩所表達境界的“典故”。

    (昨天,我在回答關於“東籬”問答時,說到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用典”的事情,那麼,這個“黍離”也是一個典,出自《詩經》的典。用的比較著名的就是南宋詞人姜夔的詞《揚州慢•淮左名都》中的“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即屬用典“黍離”以代這兩句詩所表達之境界。)

    這兩句詩所表達的境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多,其中,屈原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得不到認可,反而被當權者排擠打壓,最後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精神就是這兩句詩最深刻的解釋。

    孔子身懷治世之道,周遊列國而得不到認可和重用,也是身懷同樣的慨嘆。

    文革後興起的所謂“傷痕”文學中有較多同類的描寫。比如,張賢亮的作品中的“章永麟”等。

    在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有一些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堅守職業道德不收紅包,當官的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等等,不被大家理解,甚至被猜忌,都可能會發出這樣的慨嘆。

  • 3 # 三方天地

    胸懷大志,又不為人們所理解的人,讀到這幾句可能要潸然淚下了,“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種一唱三嘆,直擊人心,卻又古意盎然的句子,實在讓人百誦不厭,《詩經》的無窮魅力正在於此。希望為人所知,被人理解,這是人之長情,但是人世間不如意之事常常十之八九,特別是改天換地的英雄,孤獨就是常態,精神的孤獨和思想的孤獨常常伴其終生,這才是真正的、深入骨髓的痛苦,帶有強烈的悲劇之美!!

  • 4 # 道小鴨

    茫茫人海,尋尋覓覓。人這一生,遇到知心,把酒言歡。遇到知音,言語暢談。滾滾紅塵之中,真正能懂的自己,瞭解自己的人又有幾何?或許我們一生中有幸能得幾個摯友,也許一生難覓。得遇知音,是我之幸。懂我的人,不需解釋,不懂我的人無需解釋。人生,且行且珍惜!

  • 5 # 胡先生北京2018

    詩經中很多名句都是因特定場景而興發,如楊柳依依,桃之夭夭等,後人借用表達相似或同類的情感。這兩句亦是如此,原意大約是見到西周故國宮室傾頹,莊稼生長茂盛而發的一種泣血之嘆。流傳至今其原意還在,只是外延擴大了許多,很多場景都可以用。例如,屈原與漁父對話的場景,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感嘆,比如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再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擾的明心抒志……我心中的所思所想有誰能理解呢?知道的說我是憂國憂民,不知道的說我瞎折騰啥呢,推而廣之,可以理解成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誰都有不被理解,畏讒寒心的時侯,此時發一下這兩句感慨還是比較合適的!謝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最早的針灸書是什麼。它是如何成書的。在國外發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