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世界最早的針灸書是什麼。它是如何成書的。在國外發展如何?
21
回覆列表
  • 1 # 英式幽默

    世界最早的針灸專書—《針灸甲乙經》

    公元256年,晉代醫學家皇甫謐,克服疾病纏身的重重困難,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歷代針灸學的經驗,寫出了我國第一部針灸專著一一《針灸甲乙經》。

    皇甫謐出身在官僚家庭,到他這一代已破落,家貧如洗。從小父母早亡,寄養在嬸嬸家中,但他仍沒有改變富貴家庭出身的破落子弟樣子。一向好吃懶做,不耐艱苦,成天遊手好閒,直到20歲還是目不識丁,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後來經過嬸嬸的開導和老師的教育後,才發奮讀書。

    正當他戰勝了安閒逸樂的誘惑,感到生活有意義的時候,突然患了風痺病:半邊身子象針刺似地難受,有時痛得起不了身,請了幾個醫生都認為難治此病。他讀了《內經》、《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等醫書後,就在自己身上扎針,有些穴位剌不到就叫兒子進針。就這樣,靠針刺、拔火罐、按摩,治好了自己的風痺病。從此,他更努力鑽研,決心效法古人整理針灸典籍,要把有用的醫術繼承下來。他叫兒子、學生一起工作。東漢以後,由於戰爭頻繁,許多竹簡都已散失,抄本也殘缺不全,皇甫謐把各書中點滴的針灸資料都集中起來,逐條加以核對分析,並結合自已經驗決定舍取。

    當時,晉武帝聞其名而詔他當皇太子的老師。他為了完成大業,辭掉了高官厚祿,並在婉言辭呈上向皇帝提出借書的要求。皇上為了表示自己是“禮賢下士”,居然送給他一批書。皇甫謐十分高興,抓緊時間攻讀,又補充了不少針灸資料。

    有時天氣不好,風痺病復發,不能執筆,他就躺在床上口述,讓學生或兒子記錄。經過幾年辛勞,終於在他42歲時,寫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針灸專著《針灸甲乙經》。

    這本書共12卷,128篇,書中對人體穴位進行了科學分類,並補充了許多古書中沒有記載或沒有名稱的穴位,確定了349個針灸穴位。對每個穴位的治療作用、禁忌證、操作方法,書中都作了詳細介紹,還儲存了大量過去散失掉的資料。這本書對我國針灸學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促進了針灸學的發展,成為後世針灸學著作的典範。

    公元5世紀,《針灸甲乙經》流傳到日本、朝鮮。公元7世紀,日本也設立針灸科,用《針灸甲乙經》做教材。所以這本書不只是我國最早最系統的針灸專著,而且在國際醫學交流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 2 # 鑑古論金

    我國最早的針灸經是靈樞經,靈樞也被稱為針經,與素問合稱黃帝內經。

    成書過程已經不可考,有支持者認為起源於黃帝時期,原因是書中內容學究天人,非大聖人不能為之,以皇甫謐等為代表。

    還有一種是以古代學者為代表的,認為內經從文字文法看起源於戰國時期,這種說法最具說服力。

    至於在國外的發展,只能說任重而道遠,個人對其前景並不看好。原因在於,國內中醫的發展並沒有呈現一個良好發展態勢,更別提針灸了。怎麼說,作為國粹,國人對中醫的認可度有多高,大的中醫院治療方法大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真正的名醫又有幾個。這些都是中醫發展阻礙。

    最重要的是,中醫的學習和培養依靠的是悟性,並不是科班培養,投入人力和資源就能搞上去,如果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吃透中醫理論,那隻會更加依賴聽診器和各種透視機器,中醫怕只會更加邊緣化。舉例東漢時期,歷史上最看重遊學文化的時代,不僅有之後的魏晉風流,還有科技上的造紙術,張衡這樣的天文學專家。這樣的文化鋪墊下,東漢後期出現了中醫四聖其中兩人,華佗和張仲景,這在其他時代再未出現,可見中醫發展之難。

    當然,這樣說法未免過於小看天下英雄,正如扁鵲所言,其大哥,二哥,醫術更高,太擅長治病,能治於病未發之時,因此名聲不顯,正所謂善戰者無名嗎,我當然對這樣大隱隱於市的名醫充滿敬佩,但現今的智慧化年代,一切都分工更精細,中醫更多是在向所謂科學靠攏,醫療體制也在向專業化靠攏,可以說沒有更多空間和時間讓大醫成長,這也是當今中醫發展的問題之一吧。

    中醫主要難在陰陽五行理論,其概念在傳承上難繼,真正的難點在這裡,不是醫理上的。將來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光大,陰陽五行的理論再次榮光起來,中醫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也許那時中醫的發展才能迎來一個好的局面 ,走出國門,真正的立足世界。

  • 3 # 純鈞LHGR

    那些錯誤觀點一般認為,世界最早的針灸書是《針灸甲乙經》,是公元256年,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所著。

    但實際上,針灸醫學最早見於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當然它主要講“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靈樞》的別名,就稱為《針經》或《九針》。

    灸,則是把燃燒物按一定穴位燻灼面板,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最早講“灸療”的也是《黃帝內經》,《靈樞》裡就有這麼句話,“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說文解字》裡說:“砭,以石刺病也。”《素問·血氣形志篇》裡說:“病生於肉,治療之以針石。”《黃帝內經》裡的針灸理論,至少比《針灸甲乙經》早700年~800年,至於理論成形,恐怕就更早於1000年以上。

    《黃帝內經》標誌著針灸理論的形成。經絡理論從僅記載十一條經脈的《足臂十一脈灸》及《陰陽十一脈灸經》到完整記載十二經絡系統及任督二脈的《黃帝內經》,腧穴也從無到有,再從少到全,臨床治療、針法的理論和操作也形成完整體系。約成書於西漢時期的《難經》再次對《黃帝內經》總結和發揮,最後才輪到《針灸甲乙經》登場。

    至於《黃帝內經》的地位,它是公認的中醫學之祖。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學中醫,都是中醫院學生必讀的醫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火燒一下能辨別玉的真偽嗎?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