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爺侃藏品
    雖然宣統三年大清銀幣與北洋造光緒元寶都屬於同一個造幣機構,雖持有級別從屬關係,但有一前一後的時間階段之分

    我們都知道,清代參與鑄造機制幣的省份很多,裝置都是從海外購入,為了尊重正確的歷史發展規則,使得大家能夠條理性瞭解上述兩種銀元所鑄機構的發展軌跡,我還是先從北洋造光緒元寶至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順序說起:

    一.北洋造光緒元寶所鑄機構的發展史

    說起北洋二字,猛然使得喜歡歷史的人聯想起清末響噹噹的“北洋大臣”與“北洋水師”,然後是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儼然一副威武雄壯的軍人姿態,該機構設立於天津,原名為機器總局,它一開始可不鑄造銀元,而是軍器,除了它之外,清廷還有其它兩個規模很大的兵工廠,光緒十三年(1887年),這個機構想嘗試開展鑄造銅方孔錢的業務,於是向英國購買了裝置後改名“北洋機器局”,請注意:南方的廣東錢局也在同一年開展了上述同類業務,有意思的是銅價上漲導致這一南一北兩個機構都入不敷出,不得不停產。而廣東錢局卻在發行銀元上獲得了成功後又帶動了湖北的繼續發展,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廣東的七二、七三反版與湖北本省版,如今都成了銀元中的珍品。雖然北洋機器局在鑄造銀元方面晚於廣東,但並非原地踏步,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又開始重操鑄幣的舊業,但是由於原來的機器擱置時間較久,導致鑄造出來的大面值銀元質量欠佳,於是先從小面值的銀元(一角、二角與半形)開始,大面值的另外再購新裝置後才開始鑄造壹圓與五角的大面值銀元,但是四年後八國聯軍侵華,北洋機器局被摧毀,兩年後袁世凱在河北西窯窪(現在劃入天津)重新開辦了北洋銀元局,繼續製造北洋版的光緒元寶。

    二.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所鑄機構的發展史

    一年後,也就是光緒二十九年,清廷為了整頓幣制,在天津重新設立了造幣機構,裝置從美國訂購,起初名稱為戶部造幣總廠,當中又改成度支部造幣總廠,後來才叫“造幣總廠”,而原來的北洋銀元局更名為分廠,等於降格成為隸屬於造幣總廠的一個分支,爾後帶有“北洋造”的字眼就不再出現在銀元上,也沒有出現過宣統年號的錢幣,而造幣總廠所出的銀元版別為“戶部光緒元寶”、“中”字大清銀幣與“丁未”大清銀幣,直至光緒帝駕崩、宣統帝繼位後才改鑄“宣統年造”大清銀幣與“宣統三年”大清銀幣。該幣的模具是從奧地利維也納鑄造廠引進,所鑄之幣大多未流通而成為現在的珍品,對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身世大家非常熟悉了,它的設計師是義大利人魯爾喬治,簽字版、長鬚龍與大尾龍版也是珍品。

    從時間順序來看,北洋造光緒元寶出現的時間是早於大清宣三的,儘管機構名稱修改頻繁,而且還是清代早期嘗試鑄機制幣的機構,但是由於當時機遇的關係鑄幣的時間卻晚於廣東,後面出現的造幣總廠也是一度更名,但終於鑄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北洋造光緒元寶是很早以圓作為計價單位的銀元,當中卻經歷了以庫平為計價單位的漫長過程後又逐漸改回“圓”,直到宣統年間正式定格後,直接用於大清銀幣與大清宣三銀幣之上,從這個角度折射出近代錢幣不平坦的發展史

    收藏銀元的人目前都看到這個現象:很多省份所出的銀元都是以庫平為計算單位,這是因為當時廣東錢局所鑄的銀元一炮打響,迅速影響其它省份紛紛效仿,而早期由北洋機器局所鑄北洋造光緒元寶卻沒有跟這個風,確是單獨以“圓”為單位的,這是很明顯的區別,而後來再重建的北洋銀元局鑄造的光緒元寶又改成庫平為計價單位,直至後來居上的造幣總廠出現的光緒元寶仍然沿用庫平,由於產生了“圓兩之爭”(對於此細節,前面的網友已經說過,故這裡不再詳細展述)的緣故,光緒末年所發的大清銀幣的計價單位又由“庫平”改成了“圓”,宣統帝繼位後所鑄發的大清銀幣與宣統三年銀幣繼續沿用“圓”為計價單位,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同一機構所產的銀元的發展軌跡並不平坦,透過它可以瞭解到近代錢幣發展史所蘊含的實際意義。

    結束語

    總之,北洋造光緒元寶與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都屬於同一個造幣機構,但也有總廠與分廠之間的級別之分,地點都在天津,前者經歷過三次更名,所鑄的光緒元寶計價單位先是為“圓”,中間為庫平,後來又改成“圓”,而後者經歷過三次更名,所鑄的大清銀幣與大清宣統三年銀幣計價單位繼續沿用“圓”,透過我以上對它們的歷史背景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閱讀。

  • 2 # 錢藏說錢

    “圓兩之爭”始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終於宣統二年(1910年)《幣制則例》頒佈,前後綿延十餘年,期間有過銀元鑄制發行的年份斷檔期。

    北洋造光緒元寶系列銀元是由成立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機器局鑄制的。該局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鑄發行了一套主幣以圓為單位、面額為壹圓、伍角、貳角、壹角、半形五枚一套五等幣值的銀元。由於當時各省幣制混亂、銀幣重量成色不一,影響了清廷的經濟穩定。為統一幣制,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底在京城擬籌備設立銀元局,統一造幣,並由軍機處和戶部徵詢各省主幣龍銀重量應重若干。當時在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前提下,開始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圓兩之爭”。

    “圓兩之爭”分為兩派,一派以光緒帝為首主張以“圓”為貨幣單位的改革派——“帝黨派”和以慈禧太后為首主張以“兩”為貨幣單位的守舊派——“後黨派”。主張以“圓”為貨幣單位的“帝黨派”以實際流通情況為依據,認為:“不用兩錢分釐名字,只須以枚計算,期與他國錢銀相通。為金本位之準備,不宜實行舊日陳規。而銀錢流通,以商家生意、民間日用為大宗。國家稅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兩幣制,揆之國計民生程度未能盡合。且錢銀通弊,重則私熔,亦須避免。”而主張以“兩”為貨幣單位的“後黨派”認為銀兩是祖宗成法,以前仿鑄洋元,乃一時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定製。而以“圓”為單位,上損國體,下失民信,內便中飽,外長漏卮。

    在“圓兩之爭”的反反覆覆鬥爭過程中,北洋機器局先後鑄制了25年、26年、29年、33年、34年等庫平七錢二分型和一兩型北洋造光緒元寶系列,年份有所斷檔,究其原因在於“圓兩之爭”新舊角力的反覆。直至光緒帝、慈禧太后駕崩,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十六日,清廷明確指出:“亟宜明白宣示,中國國幣單位,著既定名曰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圓為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同時頒佈《幣制則例》,統一了幣制。至此,“圓兩之爭”以“圓”派終勝為結局正式落幕,正式誕生了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系列新國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十幾斤生牛肉,我沒有冰箱,我該如何儲存到年底帶回家呢!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