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青米瑞君

    【米瑞君】的觀點:張良和陳平都是劉邦的謀士,他們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用的作用。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在一些關鍵性的決策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而陳平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上,也為劉邦掃除了許多難題和障礙。兩個人張良是陽謀,負責整體戰略上的佈局,而陳平是陰謀,負責解決細節問題。

    張良的是漢初三傑,又被讚頌為“兵聖”,受到歷代人的學習和敬仰;而陳平以心狠手辣著稱,雖然他給劉邦出了許多主意,但並不值得學習和稱頌。

    張良做事光明磊落,都是從戰略大局為劉邦指明方向。

    在劉邦進駐咸陽之後,本來有為非作歹之心,想把美女和財寶都收入自己囊中,但是張良卻苦口婆心地勸導,讓劉邦與咸陽百姓們約法三章,低調做事,從而真正收穫了民心,受到老百姓的真心擁護和愛戴。這一點上,張良功不可沒。而在對待韓信的問題上,張良也是採用積極和正面的方式來應對,為了激發韓信的戰鬥力,張良建議大封韓信為齊王,起到收買人心的作用。這種做法,既沒有傷害韓信,又沒有給劉邦帶來損失,達到了竭力攻打項羽的效果。

    陳平的特長是陰招、損招,他最擅長的就是離間計和欺騙之術。

    陳平利用項羽部下的來訪故意陷害范增,讓項羽和范增有了嫌隙,最終導致75歲的范增氣死在路上,實在令人嘆息;陳平為了讓劉邦順利逃脫項羽的追兵,2000多名平民女子成了項羽官兵的刀下羔羊。類似於這樣的計策從根本上給別人帶來性命之憂,實在不是光明正大之法。所以,在後世人看來,陳平的計策都是陰謀,沒有人在明面上推崇和喜歡。

    若論功勞大小,兩個人其實缺一不可,難有定論。

    沒有張良的大局規劃,劉邦的軍隊作戰就會迷失方向;而缺少陳平的陰險之策,許多棘手的問題就不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劉邦的進攻和堅守就不會那麼順利。

    政治上的得與失,可以透過多種方法實現,但是,公論自在人心,是非曲直,歷代人都明明白白,聖名還是罵名,顯而易見。

  • 2 # 時間穿越者

    張良,劉邦能打敗項羽主要靠三個人。蕭何,韓信,張良。張良玩謀略,看的長遠,韓信玩戰術,蕭何玩供應,走後勤。所以不管劉邦輸多少次,都死不掉。

  • 3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同時代的陳平跟張良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剛剛平定天下的時候,陳平不過還是一個二流的謀士,算不上是核心團隊中的一員。

    張良就不一樣了,他始終都是劉邦最信任的人。在全國局勢的把控能力上,沒有人能夠比張良更加出色,所以他是劉邦的嚮導。

    至於陳平,他雖然在戰時也出了一些注意,不過只是小範圍地幫助了劉邦,並沒有起到扭轉全國局勢的作用,所以自然也就比不上張良的。

    不過陳平最出色的作用,是在呂后當政時期。他的優秀表現,使得大漢王朝躲過了呂后亂政禍端,劉邦的兒子漢文帝劉恆,在他的幫助下奪取了皇位。

    張良運籌帷幄,幫劉邦決策的都是大事件。

    為什麼張良如此深受劉邦的敬重?因為張良有一種嚮導的功能。劉邦雖然有雄心壯志,可是這些想法沒有落實到實處,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張良恰好就是幫助劉邦做好這件事的那個人,他為劉邦指明瞭每一次要走的路,當劉邦走錯的時候,張良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果斷糾正劉邦的錯誤。

    01鴻門宴解圍,讓劉邦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實力。

    劉邦這個人什麼都不怕,自己帶著人馬一路向關中挺進,擊敗了王離大軍以後,劉邦順利進入關中。

    這個時候張良不在劉邦身邊,所以劉邦就在函谷關駐軍,打算在關中稱王。為什麼關中如此重要呢?因為秦始皇當年將全國的財富都聚集到了關中地區,天下達到一定經濟實力的富豪,也都被秦始皇強行遷入關中。

    沛公大驚,曰:“為將柰何?”良曰:“沛公誠欲倍項羽邪?”沛公曰:“鯫生教我距關無內諸侯,秦地可盡王,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柰何?”良乃固要項伯。項伯見沛公。沛公與飲為壽,結賓婚。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羽,所以距關者,備他盜也。---《史記》

    所以關中是天下財富的中心,你要是認為劉邦到了關中以後,真的是一分錢不拿,一點不動心,那你對他實在是太高估了。

    劉邦不僅拿了錢,還睡在了秦始皇睡過的龍椅之上,儼然就是要稱王了。結果項羽打了過來,劉邦還還了一次手,結果被打殘了,只好去赴鴻門宴。

    這個時候張良立刻趕過來,在鴻門宴上,張良巧妙運用項羽愛壯士的事情,化解了尷尬的局面。又為劉邦據理力爭,博取了項羽的同情。最終張良作為掩護,使得劉邦成功逃脫項羽的追殺。

    這件事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是如果當天晚上項羽把劉邦剁了,可就沒有後來的大漢王朝了。所以說張良對劉邦的恩情的確深似海,這也使得劉邦後來有了喘息之機。

    02張良與韓信搭檔,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在劉邦被趕到漢中的時候,他已經快要喪失奪取天下的野心了。這個時候張良告訴劉邦,你一定要把沿途的棧道給燒了。

    常人不能理解,因為如果劉邦想要走出漢中,就必須要走棧道。現在張良把棧道給殺了,豈不是要斷絕劉邦出漢中的路?

    劉邦毫不猶豫地就把棧道給燒了,因為劉邦明白,張良這麼說,是為了讓項羽放鬆警惕,讓項羽認為劉邦這輩子都不想出來了。

    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史記》

    而劉邦在進入漢中以後,可以另闢蹊徑,從小路走出來,從而達到暗度陳倉的效果。這個時候張良和韓信的配合就比較默契了。

    韓信帶著劉邦的人馬,從陳倉小道走出來,打了外面諸侯一個措手不及,這才奠定了劉邦奪取天下的基礎。

    如果當初劉邦沒有燒燬棧道的話,那項羽的人馬極有可能在不久之後就攻進來,直接把劉邦給滅了。那劉邦就再也沒有奪取天下的可能了。

    03張良為劉邦規劃奪取天下之路。

    劉邦到了漢中以後,張良是沒有跟去的,因為他需要在中原地區為劉邦謀劃。等到劉邦帶著56萬聯軍進攻彭城後,項羽三萬人馬就把他們打散了。

    這個時候劉邦再也沒有了奪取天下的信心,因為項羽實在是太強大了。張良卻打消了劉邦的這個念頭,他告訴劉邦,其實項羽很好對付,只要利用好三個人就行。

    這三個人分別是韓信、英布以及彭越。這三個人手裡都有強大的兵馬,而且軍事實力很強大。只要他們都願意為劉邦賣命,那劉邦奪取天下可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史記》

    所以按照張良的說法,劉邦開始拉攏這三個人,分別許以王爵,讓他們幫助自己對付項羽。果不其然,這一招實在是厲害,一時間戰況立刻就被扭轉了。

    張良非常瞭解這個世上誰能夠打仗,誰能夠拉攏。這不僅要有超越常人的智慧,而且要有足夠的膽略才能做到。

    04張良的四面楚歌讓項羽一敗塗地。

    韓信彭越這些大將的確很出色,將項羽的勢力範圍不斷壓縮,可是他們到底還是不能徹底擊敗項羽,畢竟項羽也是一代戰神。

    這個時候他們把項羽大軍圍困在垓下,一時間雙方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項羽的人馬想要突圍出來,韓信的大軍也想要攻打進去。

    僵持之下,張良的作用再次出現了,他讓士兵們假裝是楚華人,在垓下週圍到處在傳唱楚國的歌曲。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記》

    這個時候的項羽大軍本身就有些疲憊,再聽到四周都是楚國的歌曲,他們認為楚國已經被劉邦給攻下來了,所以一個個都喪失了戰鬥的信心。

    這一招攻心為上實在是太狠了,項羽再想要振奮軍心,也是做不到了。因為士兵們認為他們的家人全都被劉邦給抓了,那他們哪裡還有心情去打仗呢?

    這一招三國呂蒙在偷襲荊州成功後也用到了,呂蒙拿下荊州以後,安撫當地士兵的家屬,並且告訴這些荊州士兵們,只要他們肯合作,他們的家人都安然無恙。

    這直接導致了關羽大軍一瀉千里,潰不成軍。關羽沒有輸在戰略指揮上,他是輸在了人心之上。

    05陳平用反間計逼走了范增,多年後顛覆了呂后政權。

    反間計實在是狠毒,陳平不斷給項羽灌輸各種范增投敵的思想,以至於後來項羽真的開始懷疑范增,這是欺負老實人的典型。

    當時項羽的使者來到劉邦軍營,陳平先讓士卒端來了好酒好菜,後來一問之下原來是項羽的使者,陳平立刻讓士卒把好酒好菜端走了,換來了粗茶淡飯,還扔下一句話:本以為是範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羽的使者。

    這把項羽氣得半死,差點就把範亞父給拍死了,所以範亞父的離去,是陳平的功勞。范增對項羽的作用,那是相當大的,失去範曾的項羽,那跟瞎子沒什麼差別了。對鍾離眜也是一樣,導致項羽失去兩位重要的幫手。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史記》

    劉邦去世以後,呂后帶著兒子劉盈掌握了朝政。從此大漢進入呂后專權的時代,呂后不斷殺戮老劉家的諸侯王,將老呂家的人安插到漢王朝的核心位置上。

    這一點非常可怕,稍有不慎,劉邦的基業可就成了呂家的基業了。所以陳平這些老臣們一直在謀劃著如何奪權,可呂后治理國家還是比較有能力的,所以他們都很信服,沒有反對。

    等到呂后死了以後,陳平立刻聯合周勃發動兵變,殺光了跟呂后有關係的任何人,將大漢的權力交到了漢文帝劉恆手裡,為延續劉漢天下,做出了巨大貢獻。

    總結:張良和陳平都是優秀的謀士,一個平定天下,一個安定天下。

    張良的謀略,主要是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而陳平的謀略,則是在安定天下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

    兩個人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所以不能說他們誰更厲害一點。從歷史評價上來說,張良是要強過陳平的,但是這不意味著,陳平就真的不如張良。

    參考資料:

    《史記》

  • 4 # 風正輕搖雨自飄

    所謂陽謀是定國安邦之策,所謂陰謀是將人玩弄於股掌之上的計謀而已。計謀多寡,作用大小,要在不同的時機、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方因勢而定,不能一概論之。

    張良之策以陽謀為主,劉邦聽取張良之策,取宛城解除西進的後顧之憂,用誘降之計向嶢關攻擊,大敗秦軍,乘勝追擊大敗秦軍於藍田。 大軍繼續西進,於公元前207年十月抵達霸上,劉邦聽取張良計策,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

    進入關中後,劉邦繼續採納張良的建議,採取的這一系列安民措施,爭得了民心,為他日後經營關中,與項羽爭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鴻門宴中更是在張良的周密安排下,才死裡逃生。在劉邦與項羽的多次交鋒中,劉邦屢戰屢敗,在張良的謀劃下,形成了內外聯合共同抗擊項羽的聯盟,徹底扭轉了楚漢戰局。

    天下初定,又採用張良建議,定都關中,因關中地勢險固,且面積較大,資源豐富,易於據守及用以臨制諸侯,不數年間,而韓信、彭越都以漢朝的詭謀被滅。張敖以罪見廢。韓王信、英布、臧荼,都以反而敗。天下至此,才真正可以算是姓劉的天下。其成功之速,是與張良之策分不開的。

    陳平之計陰謀居多,鴻門宴後,項羽分封諸王,劉邦被項羽軟禁在咸陽,陳平先用調虎離山將范增從項羽身邊離開,再用聲東擊西讓劉邦能安然回到封地,為劉邦日後東山再起贏得了良機。

    楚漢戰爭激烈之時,陳平獻離間計,讓楚王項羽不再相信自己的大將鍾離昧,並且還懷疑范增私通漢王,看到計謀得逞陳平更是火上澆油,設計嫁禍范增,項羽中計,陳平略施小計就除掉了項羽麾下至關重要的謀臣范增。滎陽被圍,城破在旦夕之間,劉邦採用陳平詐降之計,灰溜溜逃出生天。

    最著名的就是在楚漢爭霸之際,韓信乘劉邦失利之機,在齊自立為王,劉邦大怒,陳平及時在桌底用腳踢了劉邦,多虧陳平踢了劉邦一下,才封韓信為齊王,並最終引大軍擊楚,為劉邦統一天下起了決定性作用。

    張良之策陽謀也,治國安邦大策略大方向大智慧;陳平之計多陰謀,揣測人心利用人性弱點,計謀多變層出不窮防不勝防。張良關注大局,陳平以人為主。二人在劉邦霸業中都至關重要,張良之策、陳平之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兩人謀略因時間、地點、形勢等不同,因地制宜互為依託,陰陽相輔取長補短,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作用大小之別。對於劉邦來說,只要能保住性命奪得天下,陽謀陰謀哪個實用就會採用哪個。

  • 5 # 銘豪談史

    朋友們別搶,這個問題我來答:

    張良與陳平,是漢高祖劉邦身邊最重要的兩個謀士。也是所有功臣中最值得信任的兩個人,並且都得以全身而退。在大漢的建立上面,兩人都可謂盡心竭力,勞苦功高。

    在輔助劉邦,出謀劃策方面;兩人的行事作風卻完全不同。一陽一陰,一正一邪,好似左右護法。

    張良的出謀更多是宏觀把控,著眼於漢朝江山的方向與規劃。例如當年剛進關中,張良獻策,要劉邦駐軍霸上,不要與項羽硬碰硬的幹,從而儲存實力,養精蓄銳;分封漢中,又建議劉邦火燒棧道,解除項羽的擔心,繼而休養生息,開墾屯糧準備伺機而動。這也就是劉邦說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如張良的意思。也就說張良的獻策總給人高大上的感覺,眼光長遠,眼界寬廣。

    反觀陳平的獻計,滎陽之戰獻離間計,使的項羽與范增分道揚鑣;白登山獻美人計,其實是重金賄賂匈奴王后,獻了一張漢廷美人圖畫,才使的劉邦脫圍。陳平的計策給人的感覺有點下三濫,也有些狗肉上不了席面的感覺。其實《史記》中記載,陳平獻計是很多的,唯獨這兩條,史記中有詳細陳述,而其它的計策卻並未細細闡述,或許是過於的陰險狡詐,所以才沒記錄下來。

    為何都是出主意,兩人的行事風格卻大相徑庭呢?

    這或許和兩人的出身有很大關係。

    張良出身貴族,爺爺和父親都是秦始皇時期南韓的丞相。在這樣的薰陶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自帶正派儒雅,端莊俠氣。在加上得遇高人傳授太公兵法。

    陳平呢,貧苦出身,從小過慣了飢不擇食的生活。市井中成長的他,也見慣了人世間醜陋的,陰暗的一面。這點和劉邦很像。所以,當有人告密劉邦說,陳平與嫂嫂通姦,品性很差時,劉邦確一笑了之。

    劉邦在征戰中,也總喜歡帶著這兩人,張良的獻計總會讓他遠離危險,佔據主動。而一旦身處險境,絕境,又非陳平不可。

    還是拿滎陽一戰來說,劉邦被項羽的軍隊,急風影雨的一陣猛攻,城池早晚得破,陳平呢,找了個假漢王,移花接木的幫著劉邦逃脫。

    所以,對於此二人功勞的高低做個評判,這確實不能衡量比較。

    首先兩人都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也成就了個人的名望。後世之人,也不用厚此薄彼,論個長短,爭個高下。

    雖說兩人在行事風格上大不同,但在明哲保身,功成身退這件事上,兩人卻一致相同。

    狡兔死,走狗烹,兩人都深得其精髓,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還是先說張良吧,劉邦封他萬戶侯,怎麼都不接受,只要了個小小的留候食邑。而且後來隱退回家,隨道士雲遊四海,過起了閒雲野鶴的生活。

    陳平也如此,劉邦所有的賞賜,他都要附上一句,不是臣的功勞,託陛下的鴻福。不居功自傲,謙虛謹慎。

    共患難容易,共富貴則難;兩人都心知肚明。看大漢功臣中,該貶的貶,該殺的殺,這樣的事,司空見慣。所以張良直接罷官回鄉務農當道士,陳平雖在朝中,但也處處小心翼翼,步步為營。

    從這點上說,兩人都是人生大贏家。不管是陽謀也好,陰謀也罷,只要有利於江山社稷都是好謀略!

    本篇完!

  • 6 # 穿越再現彼岸

    世人皆知張良的功勞,而忽視了陳平的貢獻,其實兩個人是不相上下的。張良早期就追隨劉邦出謀劃策,漢朝建立不久就淡出政治視野;而陳平在鴻門宴之後才追隨劉邦,漢朝建立之後一直在朝廷效力,建立了不少功勳。他們的計謀和作用在不同時期都是決定性的,因此兩個人在伯仲之間,也就是不相上下了。(張良和陳平像,為劉邦的陰陽謀士)

    《史記》記載證明張良和陳平的功績是不相上下的。

    張良在漢朝建立後封為留侯,食邑1000戶;陳平在漢朝建國後先後封戶牖侯和曲逆侯,食邑5000-6000戶。單純在食邑數量上張良和蕭何排在並列第二位,陳平食邑數量同灌嬰、周勃並列,排在第七位,兩個人的差距還是蠻大的。但食邑說明不了問題!陳平投靠劉邦時間晚的緣故,因此戰功和計謀是少於張良的。

    《史記》中有十二本紀(帝王)、十表(簡略記述世系、人物和史事)、八書(制度、天文、經濟等)、三十世家(子孫世襲王侯封國事蹟)、七十列傳(主要人物)。

    其中的“世家”是專門為子孫承襲爵位和特別有貢獻的人物設定的,除去《外戚世家》和皇室諸侯王的世家之外,司馬遷為秦末到漢朝漢武帝前的六個人撰寫了《世家》,它們分別是:

    1、《陳涉世家》第十八;

    2、《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3、《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4、《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5、《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6、《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司馬遷將陳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六人列為“世家”是全面評估之後做出的,可見張良和陳平的功績相差不了多少的。(張良刺秦始皇遺址,古博浪沙)

    張良的計謀和陳平的計謀為何有天壤之別?

    張良軍和劉邦軍合流在潁川,攻打下韓迪十幾座城池,清除了這一地區秦國的軍隊,從此張良開始了劉邦謀士的生涯。

    一、張良的功績如下:

    1、作為謀士,張良昇華了劉邦用人之道和用兵之道;

    2、出謀攻佔南陽,為進軍關中保留了根據地;

    3、智取嶢關。張良知道秦朝守衛嶢關的守將是商人出身,於是用賄賂的辦法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險要的關隘,成功進入關中地區;

    4、勸阻劉邦還軍灞上;

    5、鴻門宴幫助劉邦脫身;

    6、為劉邦爭取漢中之地,並燒燬棧道,為將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做好前提工作。

    7、劉邦彭城兵敗之後,建議拉攏彭越、英布、韓信與項羽對戰;

    8、項羽圍困滎陽,勸阻劉邦封六國後裔;

    9、建議劉邦割地封王給韓信,讓韓信幫助劉邦對付項羽;

    10、建議追擊撤退中的楚軍,並一舉擊潰毫無準備的項羽;

    11、封雍齒,解決封侯難題;

    12、建議定都長安;

    13、幫助呂雉擁立劉盈為帝。

    張良為劉邦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位居漢初三傑之一。(漢初三傑,說的是漢初,張良此後半隱退狀態)

    二、陳平的功績如下:

    1、鴻門宴後,陳平幫助張良、劉邦脫身。(後世將功勞全給了張良)

    2、反間計。離間了項羽和范增的關係,項羽失去了重要的謀士范增。

    3、美人計幫助劉邦滎陽脫逃。項羽圍困滎陽,陳平將2000多美女從東門出城,項羽軍隊為了爭奪女人紛紛湧向東門,劉邦等得以突圍而出。

    4、封韓信王,讓韓信死心塌地追隨劉邦,並消滅項羽;(這事和張良一起參謀的)

    5、獻計劉邦,智擒韓信,鞏固漢天下;

    6、白登之圍,讓劉邦安然脫身;陳平賄賂匈奴單于妻子,讓匈奴單于放過了劉邦;

    7、呂后病死,陳平、周勃等誅滅呂氏,迎立漢文帝劉恆。

    兩相對比一下,張良和陳平的功勞是不相上下的,這也就是司馬遷將陳平列為“世家”的原因了。(白登之圍圖)

    張良的計謀大多是戰略性質的,高瞻遠矚,目光遠大;而陳平的計謀則更多的傾向於實際運作,計謀很多人認為不入流,但卻非常有效。因此好多人看中張良,而忽視了陳平。

    為何世人對陳平這麼不待見?

    張良的家族世代為南韓的相國,出身高貴,年輕時曾經聘請了一個大力士,用鐵錘刺殺秦始皇,誤中秦始皇座駕的副車而沒有成功。張良是謀士和勇敢的標杆,能文能武,劉邦和他的手下們都非常敬重他。

    陳平則是出身寒門,窮的叮噹響,他娶得妻子是一個嫁了五次的富人張負的孫女,俗話說是“剋夫命”,而陳平不怕,富人張負也看中了身材高大俊美的陳平。於是乎流言來了,說陳平沒結婚之前和自己嫂子私通,為了錢財不顧及名聲娶了“剋夫命”的女子。這些流言大都是陳平投靠劉邦之後被重用才出來的,目的是要劉邦不要用陳平這個嫌貧愛富、到處換主子的人。主要是周勃、灌嬰等人攻擊陳平。

    陳平現身說法,稱自己在魏王之處不受重用;項羽之處不受重用;才來投奔劉邦的,身上沒有任何財物,因此接受了禮物。假如劉邦不打算用他,他接受的禮物原封不動退還,請劉邦饒他一命,回鄉養老去了。(陳平劇照)

    劉邦聽後,直接提升陳平為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位將領,成為劉邦繼張良之後的重要謀士。

    再者,張良出計策多用來對付對手,是陽謀;而陳平的計策多是別人看不上的謀略,但十分有效,陳平掌握了人性的弱點,計謀大多比較陰損,所以後人對他的評價不是很高。

    假如陳平不被劉邦重用,估計滎陽被圍、白登山之圍中劉邦可能出現另外一種狀況;呂后死後,劉氏是否能夠延續也可能是另一番發展了。

  • 7 # 管理故事會

    張良和陳平都是漢初劉邦重要的謀臣,計謀雖然不同,但對劉邦的幫助都很大。原則上講應該不相上下,但是張良多為陽謀,而陳平多為陰謀,所以世人多推崇張良,而貶低陳平。

    張良習兵法,善謀略,運籌帷幄之中

    張良年輕的時候,在下邳橋上遇到一個老人,傳他一本書《太公兵法》,張良研習《太公兵法》,而後追隨劉邦,為劉邦出謀劃策,幫助劉邦戰勝項羽,奪得天下。可謂居功甚偉!

    張良的計謀多為陽謀,相對光明磊落。例如,劉邦攻進咸陽以後,本想住下,享用美女和財寶,但張良勸他與秦國父老約法三章,然後還軍霸上,靜等項羽到來。

    在楚漢戰爭時期,張良讓劉邦封韓信為齊王,籠絡韓信,然後打敗項羽。

    當然,張良也有陰謀,例如劉邦進攻函谷關時,張良獻計讓劉邦派人賄賂守關將領,進而攻擊秦國士兵;在楚漢戰爭初期,張良獻計讓劉邦燒燬棧道,以表明沒有奪取天下之心,進而麻痺項羽,實際後來張良幫助劉邦奪取天下。

    所以張良也不全是陽謀,也有陰謀。

    陳平重實用,計謀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多次幫劉邦脫險

    據史書記載,陳平為劉邦出過6計:一計離間項羽和范增,致使范增離開項營;二計讓2000女子替劉邦擋槍,助劉邦逃出榮陽城;第三計,讓劉邦假裝巡遊雲夢澤,擒住韓信;第四計,賄賂單于妻子,而讓劉邦逃出被圍的平城;其他兩計沒有詳細記載。

    但是每次,漢王劉邦都非常受用,所以陳平用了六計,換來6次封賞。陳平計策多為陰謀,出人意料,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十分奏效。

    陳平和張良貢獻誰大?

    按《史記》司馬遷評價來看,似乎對陳平的評價要高於張良。

    司馬遷評價陳平說“陳平經常貢獻奇計,解救複雜的危機,拯救國家的憂患。到呂后時,國事多艱,然而陳平竟能自免於禍,安定漢室,保持榮耀終身,被稱為一代賢相,豈不是善始善終嗎?如果沒有智慧和謀略,怎能做到這樣呢?”

    而對張良的評價為“學者們大多說世界上沒有鬼神,然而認為有精怪之物。至於像留侯遇見老人給予他兵書,也屬可怪的事了。高祖遭遇困境的時候較多,而留侯常常在這時出力奏功,難道說這不是天意嗎?”並且說,本來以為張良高大魁梧、奇特偉岸,但當見到他的畫像時,感覺狀貌就像婦人美女。有些戲謔之意。

    兩者相比,可見,司馬遷對陳平的評價要高於張良。

  • 8 # 水一白聊歷史

    如果說在楚漢戰爭中,張良和陳平的作用對比來看,毫無疑問,張良的計謀對大漢的助力更大,因此,劉邦也更重要張良一些。但是,如果說整個“職業生涯”來看,陳平是不遜色於張良的。

    劉邦對張良和陳平的信任程度還是有區別的

    張良跟隨劉邦的時間比較早。早在劉邦沒投奔項梁之前,張良與劉邦便已經相識了,甚至說一句識於微時也不為過。劉邦與張良之間還有種知音的感覺,張良跟其他人講《太公兵法》,別人聽不懂或者沒什麼感覺,而他跟劉邦聊起來,卻收到了非常好的迴應。張良給劉邦提的計策,也經常會被採用。劉邦對張良的信任也是其他謀士無法相比的。

    反之,陳平是在楚漢戰爭開始一年以後才投奔劉邦的,劉邦能夠力排眾議重用陳平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讓他能像信任張良一樣信任陳平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張良的計策更有前瞻性、更具戰略意義

    單就張良給劉邦提的幾個重要的計策,便能體現他的價值了。

    1、佐策入關:入關時,勸劉邦拿下宛城以免後顧之憂在前,建議劉邦賄賂嶢關守將輕鬆入關在後,這都是非常有利的計策。

    2、下邑之謀:這個非常有名了,張良建議充分利用的三個人韓信、英布、彭越都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定都關中:雖然提出這個建議的是婁敬,但是真正能夠打動劉邦的卻是張良,定都關中也為後來兩百年的西漢穩定打下了基礎。

    陳平的計策更針對具體問題

    如果說張良的計策多屬於戰略範疇,那麼陳平的則屬於“戰術”角度的居多。

    1、反間計:加劇項羽和范增矛盾,直接促使范增離開項羽。

    2、解滎陽之圍:被項羽困於滎陽之時,陳平建議以降書穩住項羽,並由紀信扮劉邦,而劉邦則扮成女人隨婦女逃跑。

    3、智擒韓信:在有人舉報楚王韓信謀反的時候,陳平建議劉邦偽遊雲夢,突然發難,擒住韓信,並將其貶為淮陰侯,解除韓信的威脅。

    4、解白登之圍:建議劉邦賄賂匈奴閼氏,解除白登之圍。

    雖然韓信的計策看起來沒有張良那麼高大上,但是卻不可不論,在一定程度上,韓信的計策都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陳平解除呂氏威脅

    如果說,在此之前,陳平尚且不如張良的話,那麼單此一功便足以與張良相提並論了。

    劉邦死後,呂后掌管大權。呂后死了,掌管軍事要職的依然是呂氏子弟。雖然說從史料上來說,當時的呂氏子弟是沒有謀反之心的,但是當權力長時間集中於他們的手中,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有沒有取江山而代之的想法。

    所以,在陳平的佈局,周勃、灌嬰等人的出面之下,一舉全殲呂氏,也是保劉漢江山的重要舉措。

    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夠取得呂后的信任,在西漢開國功臣表上排在張良前15位,列謀臣之首,並在呂后死後,又一舉消滅呂氏,重歸大權於劉氏,陳平也算是大功一件。

    所以說,如果單論計謀,張良確實比陳平要高瞻遠矚得多,也因此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但是如果論對劉氏漢朝的貢獻來說,二人差距是不大的。

  • 9 # 李氏之子

    據史書所載——主要是指司馬遷的《史記》,後漢的班固《漢書》而言,張良向劉邦獻言獻計多於陳平!但書中亦言陳平許多密計世或莫聞,也就是說陳平還向劉邦獻計獻策好多,史書是沒有記載的!

    至於二人誰的計謀作用更大,筆者以為天下鼎定之前張良的計謀顯然大於陳平,故劉邦本人曾言:“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然而張良謙讓,只選擇與劉邦相遇時的留縣萬戶為封地,可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也!

    而陳平在獻計解劉邦白登之圍後,方食曲逆五千戶!所以三萬戶的功勞,與五千戶的功勞,孰輕孰重?誰的作用更大些?一目瞭然!就更別提鴻門宴有多麼驚心動魄,張良都一一化解!也更別提彭城大敗,睢水為之不流多恐怖之後,張良舉彭越、韓信、黥布與項霸王抗衡了!

    而陳平呢?不過是設計害死了項霸王謀士范增,滎陽圍困之時,獻計以假亂真使劉邦逃出生天!

    再者就是勸劉邦權立韓信為齊王,然此事張良亦為謀主也!

    但是天下鼎定之後,陳平的計謀顯然要大於張良!天下安定之後,張良急流勇退,又因為身體多病,深居簡出,很少參與決策國家大事。而陳平伴隨君王削平異姓諸侯王直至劉邦駕崩,駕崩之後,又一直身居宰輔之位,與決國策焉!

    張良獻計鞏固太子之位,避免了因太子之爭引起的血雨腥風和禍起蕭牆,穩定漢朝換代局面。

    到了劉邦駕崩之後,呂太后呂雉專政,殘害劉氏子弟,呂雉死後,呂氏兄弟挾假天子號令天下,幾乎斷了劉邦基業!而此時陳平挺身而出,聯絡周勃、灌嬰及劉氏宗親滅呂,卒復劉邦基業!

    所以均之二者,天下安定後,陳平的計謀顯然大於張良!

  • 10 # 吃不起肉的學者

    劉邦進攻關中,張良先是勸劉邦用重金賄賂守城的秦將,秦將答應投降後,張良又讓劉邦趁其不備發起攻擊,劉邦得以進入咸陽,秦朝最後一位皇帝子嬰出降,直接導致了秦的滅亡。

    楚漢相爭,劉邦在彭城大敗後,形勢危急,張良獻計,讓劉邦把土地捐給韓信、黥布、彭越三人。自此,項羽面前橫亙了三座怎麼移也移不走的大山,直接把他壓垮。

    陳平,軍事家、政治家、陰謀家。陳平出身寒微,從表面上人品似乎不如張良,有“盜嫂偷金”之名。從小喜歡黃帝、老子等道家之術。

    劉邦與項羽相爭,百戰百敗,此時陳平站了出來,勸劉邦用反間計離間項羽君臣。劉邦於是拿出四萬斤黃金來,讓陳平任意使用,而陳平不負所望,成功地項羽君臣相互不信任,嚴重削弱了楚的實力。離間計,可謂毒辣之極矣!

    漢朝建立後,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反,劉邦又頭腦發熱準備發兵去打韓信。陳平循循善誘,讓劉邦明白過來打韓信只能是主動找死!於是用陳平之計,偽裝出遊,只用了一個力士就把擁有雄兵的韓信擒住。

    張良和陳平似乎難分伯仲,所設的計謀都沒有不成功的,都為漢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且住,有一件事卻讓二人真正分出了高下。

    漢惠帝劉盈被其母呂后嚇死、氣死後,呂后為其發喪時,只是乾嚎而沒有眼淚,陳平等人並沒有覺出什麼。張良的孩子張闢彊(qiáng)當時十五歲(此時張良已死),在朝廷做侍郎。他來到陳平身邊,問:“丞相難道沒有察覺出空氣中濃濃的殺機嗎?”

    “啊!”陳平嚇了一跳。忙問他是什麼殺機。

    張闢彊:“呂后只有惠帝一位寶貝兒子,但現在她卻哭得一點都不悲傷。這是因為惠帝沒有後代接位,所以呂后怕你們。怕你們的後果我想丞相一定是明白的!”

    陳平一細想,不覺毛骨悚然起來。忙問張闢彊自己應該怎麼辦。張闢彊說:“你應該趕快請呂后拜呂臺、呂產為大將,讓他們分管南北軍。把呂家其他的人也都封大官,管理朝廷之事,這樣,呂后才能心安,你們才能逃過一場大禍!呂家子弟以我觀之,皆是無能之輩,待呂后百年之後,收拾他們也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陳平聽後,覺得張闢彊的計策確實高明,他摸了下額頭,叫了聲“好險!”趕忙跑去按張闢彊所說的請示呂后。呂后果然很滿意,眼淚馬上掉了出來。

    陳平在那時候已經步入老年,其計謀可以說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爐火純青了,卻受教於張良十五歲的黃口小兒子。而張闢彊,於從從容容之間,輕描淡寫地就使陳平等人免了一場血光之災。從這裡可以看出,陳平的智謀不但不如張良,就是連張良之子,也是遠遠趕不上的!

  • 11 # 東方史證

    陳平,離間項羽、范增,計捉韓信,智救劉邦,智立齊王,智滅呂氏。

    張良是三傑,是謀聖,是兵聖亞聖。陳平不是。

    張良一直忠於韓王信,韓王信被項羽殺死後,張良一直忠於劉邦。陳平是叛項歸劉。

    張良為韓報仇,博浪嶼錘擊秦皇是英雄豪傑,陳平盜嫂受賄是人品不端。

    張良是總參謀長,負責戰略謀劃。陳平是副總參謀長,負責計策戰術。

    封齊王到底是誰的功,一說二人的,一說陳平為主

    作用貢獻:

    陳平六計幫劉邦,陳平身上最讓人記住的閃光點,是他在輔佐劉邦的過程中獻出的“六大奇計”:巧施反間,計除范增;金蟬脫殼,脫險滎陽;窮寇宜追,滅楚垓下;潛躡帝足,請封韓信;偽遊雲夢,智擒韓信;借力閼氏,救主白登。解滎陽之圍、白登之圍。一人能頂百萬兵,軟實力硬腦功。離間項羽范增,又一個一人能頂百萬兵,本來項羽之勇加上范增之智,成為智勇雙全,趕走了范增,項羽成了勇而無謀。孫子兵法雲,事成於密,事成於間。另外陳平幫劉邦封齊王抓齊王和幫助呂后上發揮了關鍵決定作用。陳平用的主要是陰招妙計奇策。更多是解救劉邦危局困局的招,對劉邦更解渴救急的招。

    張良智取南陽,取淆關,退秦宮,鬥鴻門,增漢中,毀棧道,薦三將,阻分封,封齊王,追霸王,增封地,滅項羽,都關中,都是運籌維幄決勝千里關係全域性關係前途命運的大計。張良這十幾大功勞中,最值得稱道是下邑畫策與阻封六國,展現出了卓越的全域性觀念與傑出的戰略才華。其中立齊王追項羽是與陳平共同的功勞,立立齊王主功是陳平的。都關中主功是婁敬的,張良起了關鍵作用。

    總之張良在幫助劉邦開天闢地攻城掠地推翻秦朝推翻霸王取天下運運籌維幄重大決策全域性戰略上發揮了關鍵決定性作用。張良的作用更大。陳平在在克服重大困難幫助劉邦瓦解項羽隊伍上發揮了重大作用。所以劉邦把張良列為漢初三傑之首。陳平不在三傑之列。而且說:運籌於帷幄決勝千里,他不如張良。張良被列入古代七十二名將第二位,陳平不在其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些銅錢3.5元一枚,會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