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207658501

    付款週期肯定很長,至少半年以上,要墊資!墊的不是一點兩點,有錢墊資再說,如果車賣得好還好,也許半年以後能看到付款。賣得不好可能拿車作價強行給你抵貨款了?除非沒生意做,國內的車企還是小心為上吧。

  • 2 # 梅安森

    做為汽車行業從業20多年的業內人士,有幾點建議和您分享。

    是機遇

    縱觀整個國內自主品牌,吉利是相對最有戰略遠光的,在工程研發,產品積累,產業佈局上,李書福先生的戰略眼光令人敬佩。從長遠來說,吉利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即使目前汽車行業正處於低谷,但相信吉利應該是最早走出低谷的那批企業。

    是挑戰

    吉利汽車的產品定位,撇開沃爾沃汽車不提,瞄準的是還是合資車廠之下的中低端經濟車型市場,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國內自主品牌的通病。

    對掌握核心技術的外資零部件企業必恭必敬,對民營零部件小廠則壓迫嚴重。通常有這麼些手法,都是我經歷過的:

    90天賬期加180天承兌匯票。如果能真正落實,倒也能接受,但實際操作往往不能保證,一年拿到一次貨款也屬常見。吉利是香港上市公司,從公佈的財務資料裡可看到,吉利2018年的應付賬款佔營收的55%。喜歡開第二,甚至第三供應商,迴圈壓價。無視第一家投入的大量工程測試,模具費用,用第一家的圖紙讓第二家開發,因為沒有早期工程投入,且車型市場已有一定的量,所以可以較容易從第二家獲得更加便宜的價格,緊接著再用第二家的價格去壓第一家的價格,最後採購價格下降,第一家被分走一部分業務。年度降價指標很重

    慣常的3年每年3%的降價遠遠滿足不了吉利的胃口,通常會要求5到8點的降價。對供應商的成本壓力很大,很多時候也為產品質量賣下隱患。

    額外成本高

    供應商需要預留幾個點的質量成本,吉利的質量扣款刀很快。

    國內汽車行業採和供行業風氣一直不好,吃拿卡要,上下打點,小廠根本躲不過,大廠內部各有各的利益攸關方,臉難看是常態。

    做為供應商,建議考慮這些點:盡最大努力降本應對降價壓力。因為有年降,半年降,還有迴圈壓價,各種扣款。確保有足夠的現金流應對長付款週期。仔細評估和研讀供貨合同,包括交貨滯納金,質量扣款、工程模具費用和分攤,付款期等等,尤其智慧財產權條款要細看。閻王好說話,小鬼難纏。注意客情關係維護,工程師、採購、SQE隨便出來一個就可以讓小廠感覺猶如吃屎。業務量大未必是好事,因為價格會壓得更低,盈利更是難上加難。和吉利合作若掌握不了話語權,就需小心控制對業務的投入程度,小廠要抵得住誘惑,不建議盲目去接大單,去接自己能吃得下的業務,做好交學費的準備,為和其它合資大廠合作打基礎。寫在後面,

    和吉利有機會合作,是個不錯的機遇,但必須對困難得有充分準備。

    請關注@Anson梅,20年汽車行業職場經驗,我們多聊聊,一起進步。

  • 3 # 聞香識人655

    做吉利的供應商你也得有技術有實力的供應商,如果你只是一個單純靠他們施捨過日子的供應商那你等著吃喝卡拿,還要墊資,時間還長。如果你有技術,比如世博,人家配件獨家供應,別人沒有,你看他會不會卡。這和世界的人事也分三六九等一樣。

  • 4 # 我還是叫滴滴吧

    呵呵,好多優秀供應商這兩年都有一個準則,不再接吉利的新專案,你懂的!

    無底線的二軌,呵呵。

    無底線的付款,呵呵。

    無底線的罰款,呵呵。

    尼瑪,大吉大利,毫無天理,行業內大夥都清楚!

  • 5 # 使用者7968355034751

    國產車企,第一價格,第二質量,反過來正向,這樣就是負向,比爛的邏輯,違背基本認知和常識,惡性迴圈,造成各方面沒有核心競爭力。不會正面承認你的質量好,承認了等同於要多給錢的淺薄價值認識。都是這麼變壞的。

  • 6 # 吃西瓜不吐籽吐皮

    如果有自己核心專利的,他不得不用你家的,進去還是有錢賺.要是沒有,進去之後,本來可能拖五年才倒閉的,約麼兩年?或者更快? 個人YY

  • 7 # 行之御風

    吉利目前是自主品牌發展最快的公司,特別是與沃爾沃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後,前景普遍被看好。

    汽車行業在最後的整車組裝端(也就是四大工藝)一般利潤率並不高,核心零部件的附加值反而相對較高,比如發動機、變速箱,而這兩塊業務吉利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整車的其他零部件面臨的情況就不樂觀了,根據各種資訊綜合分析,想進入吉利的供應鏈第一有難度,第二很難獲得相對公平的合作伙伴待遇。下面分別說明:

    一、門檻並不低。早期吉利發展從零起家,逐步發展到今天,對供應鏈的要求也逐步水漲船高,特別是整個行業開始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品質口碑是必須要嚴格把關的,而且新三包法規也有強制性要求。另外一個因素是收購沃爾沃後,開始引入更先進的品質理念,儘管沃爾沃與吉利現在還沒有對供應鏈進行整合,但管理要求幾乎是全盤引入的,對外的說法及時便於統一管理。原沃爾沃的供應鏈幾乎都是零部件行業的知名公司,准入門檻、管理要求不是一般的高,可以說目前不是國內行業中進入前十的公司基本是沒有資格的,除非是有特別關鍵的核心技術;整車產品高階化是吉利一直在實施的策略,領克品牌的推出對供應鏈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現在隨著吉利邁向國際化,其供應鏈也在進行全球佈局,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二、平等地位待遇難以獲得。國內汽車行業都喜歡學豐田,但豐田的供應鏈系統幾乎沒有人感興趣,這其中排除文化、傳統的因素外,整個行業發展的成熟度不高是重要原因,國內主機公司與供應商想建立長久穩定、相互依賴和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非常困難。豐田能培育愛信、電裝、豐田紡織等數家汽車零部件公司逐步成為行業巨頭,透過複雜的交叉持股,形成龐大的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集團。這個套路韓國正在學,而且已經有模有樣,但在國內看不到這樣的趨勢。儘管存在多種因素導致了今天這種狀況,但整車公司過多的考慮短期利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有點規模的零部件公司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大量的中小規模零部件企業了。平等的合作地位幾乎是不存在的,先不說動輒三到五個月貨款承兌,合作開發也是基本自擔風險,還有源源不絕的各種索賠霸王條款。

    其實大部分自主品牌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類似問題,這是整個產業環境導致的,歐美日汽車產業強國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隨著新能源的崛起,汽車行業也出現了眾多的投資機會,行業環境也在不斷改善,但具體問題還需要具體分析。這是我多年前掌握的情況,現在吉利的供應鏈是怎樣一種現狀不便發表意見了,供參考。

  • 8 # 江南一刻

    不管你的目的是什麼,反正目前來講做吉利的供應商最放心,貨款肯定有保證!

    也許你想聽些黑水軍的話,什麼吉利供應商壓價呀,欠錢呀,反正你進不去。

  • 9 # 銳29348609

    我們是寶馬和賓士的供應商,吉利對我們來說這幾年就是雞肋,量大價極低,惡性競爭開放ABC點......總之就是之前求著我們做,等起來了就找個民營公司壓你價。現在銷量下滑很多做不做也沒什麼利潤。

  • 10 # 借我一杯酒

    看量了,量小無所謂,量大他會學到技術就自己做,我所在的公司之前給吉利提供零部件,研發完成後吉利自己仿造就內部自己做了

  • 11 # 精益實踐者

    國內企業不管是主機廠還是配套廠 需要踏實堅持做事 把供應鏈共生生態做好 口碑做好 不斷加強精益生產管理 淨化營商環境 以良性發展為長期目標

  • 12 # 曾傑14

    這問題不好回答,就像有人問_四川菜_好做嗎?_誰知道你做飯的水平?你用的原材料?你是做麻婆豆腐還是水煮白菜?

  • 13 # 阿Q戀吳媽

    必須要進吉利!好處:一,量大,能夠攤薄模具成本:二,規範,流程規範,付款及時;三、充分尊重供應商智慧財產權,沒有一二三軌;四,同情供應商,在供應商遇到困難是,能夠及時與供應商交流談心,特別是配套廠高層;五、沒有那麼多的質量考核,容許供應商犯錯;六、內部有合規性審查,對供應商不會吃拿卡要;七、不會用車抵扣貨款;八、信守合同承諾,不會有年降,半年降,季度降,只要供貨利潤空間絕對有保證。

    我能列舉的就這麼多,還沒進供應商體系的,趕緊加入,現在吉利供應商准入門檻很高了。

  • 14 # 策駿

    還是不要做了,這兩年他們對供應商的價格和貨期在不停的壓榨,很多間接材料供應商已經逐步的退出了,現在接手的基本都是來填坑的。按照道理你已經在其它整車廠裡做了供應商,應該訊息比較多才是。

  • 15 # 風沒方向的吹

    能不能做自己做了就知道,做好了你也不要說出來,你說出來就會有人加入和你競爭。做的爛也不要說不好,你要看著別人掉到坑了,走你同樣的路。現在世道人心險惡,自己的路自己走。商場如戰場,都是你死我活的。

  • 16 # 白天真的睡不醒

    首先我覺得,題主這麼問,其實有點故意引起話題的意思。實際上,國內的汽車產商應該是可以一視同仁的,好不好做不在於廠商是不是吉利,最重要的是供應商的實力夠不夠。

    相信題主作為一個供應商,肯定是因為和吉利合作能夠賺錢,所以才動了這個心思,也就是說,賺錢還是能賺錢的,主要是擔心這裡面坑不坑?我覺得像吉利這種企業更加適合那種大的企業,資金流充足的,辛苦可能是辛苦一些的,還要注意各種問題,及時供貨等等一系列問題。

    怎麼說呢,自身實力過硬的話,好做肯定是好做的。當然,如果題主的公司真有這個能力能夠成為吉利的供應商,我建議也是不要放棄,有些事情只有自己試過才知道怎麼樣,聽網友說的這些真的只能做一個很基本的參考了,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 17 # 聆風者

    首先吉利汽車是個大品牌,這一點還是值得信賴的,其次是中國產車的價效比很高,因此銷量也會很高,所以需求上會比較大一點,然後作為供應商的話也會想要更多的資源吧,這樣正好可以滿足到供應商的需求,因此這一點也是亮點,至於具體的的吉利這個品牌的優劣,還需要從多方面考慮,但整體來還是靠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快速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