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釣小超哥1214
-
2 # 漁樂無限2019
只能說因地而異吧,一般來說有成人的巴掌大就可以算了的,我們這沒有所謂的工程鯽,全國估計很多地方也沒有吧,要是土銀鯽長到6-7兩至少要3年(野生),哪來那麼多的魚。
-
3 # 北冥有魚我釣鯤
我們本土的鯽魚是土鯽,肉質鮮美但都長不大,現在我們所說的大板鯽其實原意是大阪鯽,也叫白鯽、日本鯽。是原產自日本大阪的鯽魚。
這種鯽魚1973年引進國內,因為這種鯽魚耐寒耐高溫,性成熟早繁殖快,很快就遊串在我國南北各河流。
大板鯽比本土鯽魚口裂大,體型大,水質好的環境為銀白色。可生長到半斤至一斤,如果一直讓它長,能長到兩斤半左右。 可是我國各大水域過度捕撈,很少見一斤多以上的大板鯽。
通常我們在野外釣到半斤多的就可以算作大板鯽了,因為再大的真的很難釣到。我最大釣過1.2斤大板鯽,至今也只是釣到一條。
所以我們不論是釣魚,還是網撈魚,最好是學會放流,大的帶走,小的就放了。如果持續大小通殺,魚會越捕越小 。以後很難在見到大板鯽。
-
4 # 釣神
真正意義上的大板鯽起碼得有三兩以上或者是四指大以上,二三指鯽我們這裡統稱為麻將鯽,一指或以下的叫魚苗。
關於鯽魚能長到多大這個問題,還要關係到什麼品種,如果是河裡的土鯽魚,正常也就三四指大,巴掌大都少見,上斤的也有,但是非常少了。還有一種就是良種的,我們叫做大種鯽(土鯽的一種,但不是工程鯽),一般是買回來放魚塘裡,基本能長到一斤到兩斤左右。還有一種就是雜交出來工程鯽,大的能長到三五斤,年份長的可有七八斤,正常商品魚也是兩斤出售。
-
5 # 鄉村小華168
鯽魚最常見的一種魚,無論是小河、魚塘或者小溝邊都有鯽魚。鯽魚繁殖能力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靜水或者低水溫均能生存。每當到冬天人家魚塘幹水抓完魚的時候,鄰居家小孩都會下魚塘打撈鯽魚。鯽魚會鑽淤泥,往往剩下沉底的都是土鯽魚多,大的有三兩多重極少,絕大多數都是兩個手指大的,能抓到三四兩重的鯽魚非常之高興。那麼多大的鯽魚算是大板鯽呢?
1、野生鯽魚: 一般野生土鯽魚個頭小,刺多,顏色好看,味道好,價格貴。野生鯽魚要長到半斤最起碼要養二年,無論怎麼餵養野生鯽魚都是半斤幾兩重。
2、方正銀鯽: 方正銀鯽是一個很好的銀鯽品種,方正銀鯽的背部顏色是黑灰色,魚身側面和腹部是白色。銀鯽生長速度非常之快,銀鯽養殖一年它的體最大可長到2斤,而大部分都是在1斤左右。
3、多大鯽魚算大板鯽: 這個要看品種來判斷,野生土鯽魚很少有半斤重,所以要是能釣到一條半斤野生鯽魚都算是大板鯽了。如果是方正銀鯽引進品種,最起碼也得要2斤以上才算大板鯽。——總之多大的鯽魚算是大板鯽,這個應該沒有固定,具體情況還是要根據品種和生長環境來做決定。
4、鯽魚能長多大: 鯽魚到底能長多大,這個還真不好說,並非所有的大鯽魚只有方正銀鯽。高背鯽比銀鯽還要大,能長到6斤多,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在雲南滇池一帶發展起來的一個種群,因背脊較高得名高背鯽,有著個體大、生長快、繁殖迅速等特點,就是不適宜在內地養殖。而鯽魚壽命一般在10年~15年左右,養殖一年銀鯽都有1斤多了,要是在水庫放養十幾年,還真不知道能長到多大的大板鯽。
-
6 # 易懂客好先生
筆者是河北人,沒有在其它省市釣魚過,參照晚上的前輩和釣友的漁獲及說法,3兩以上的鯽魚就是屬於大板鯽的範疇,也叫大鞋底子。
因為玩的都是野釣,河道里面就是鯽魚/白條/鯰魚/嘎魚/鯉魚等,上游是水庫,只有放水的時候,才有大物出現,所以一年到頭,釣鯽魚的人多,但是上大物的機會很少。
我們本地的釣友尤其喜歡春秋及深冬的漁獲,雖然夏天容易釣,但是魚肉鬆不緊實,一肚子的青草,都不是很喜歡吃,最喜歡的是深秋之後到結冰之前的鯽魚,肥美,內臟又不大。
關於這個土鯽魚能長多大,筆者釣過最大的也就是斤鯽,我舅舅在今年年初釣過1.4斤的,釣友有釣過2斤的,但是能上斤鯽的,真的出的少之又少。
通常每次釣魚,能整五條以上3兩的鯽魚,本次的漁獲就是很可觀了,因為我們本地釣魚不少,加上縣城過來友軍,所以大板鯽出貨量不是很大。
關於野生鯽魚到底能長多大,查閱了一些資料,也沒有明確的說法,比較靠譜的說法,土鯽也就是0.3-2斤之間,可不是說的是什麼工程鯽和其它的種類。本地雖然有兩條河,但是也不是很高產出漁獲,因為總有下網的人,釣友中斬獲最厲害的,我親眼見過一人一天26斤鯽魚,絕大多數就是3兩以下的,兩根手杆。
我老爸半天有過14斤漁獲的最佳表現,但是我的最高紀錄,也就是半天7-8斤,一天12-13斤左右,目前還沒有碰到那種野生的鯉魚,因為沒有時間和耐心去守窩,而且都是很滑口的那種。
在你釣魚的前方,十幾斤的鯉魚翻花跳躍,就是不咬鉤,實在太氣人,所以大多數都被下網收穫了,偶爾被釣友擒獲大鯉魚,那也是瞎貓碰死耗子的運氣。
-
7 # 漁皮夫
聊起大板鯽我們腦海會浮現出,湘鯽,江蘇鯽,本土鯽,彩鯽等幾類。
首先說湘鯽,由於生長速度快,養殖較為廣泛導致價格相對其他鯽魚便宜一點,在我們南方地區黑坑投放守選湘魚,開口好,由於湘鯽是鯽魚跟鯉魚雜交的產物,出口也就是漂像很像鯉魚大頓口,深受釣友喜愛,但是湘鯽在氣溫水溫低的情況開口就不是那麼好了。由於近幾年才有的新品種,野外大湘鯽還很少,在養殖環境下我見過最大的湘鯽可長到2公斤。
其次我們來說江蘇鯽,江蘇鯽我們方言也稱“禿嘴”,由嘴禿而得名,在江浙滬地區養殖廣泛,在野外這種鯽魚適應能力較強下雪天也會進食,深得凍釣大棚的歡迎,在冬天野生水域少了小雜魚鬧窩是釣魚人的首先魚種,一般在野生水域能夠長到五公兩就能夠稱上大板鯽了,在野生水域最大我釣多7公兩。
在來聊聊本土鯽,我們這裡最多的是小白鯽,野生的由於過度捕撈跟電工作祟,一般2兩左右的較多,野生水域食物緊缺,能長到半斤左右的都是歷經磨難而且需要兩到三年。
然而彩鯽多為觀賞魚,在競技釣場上也常見,在野外由於宗教信仰有很多積德行善者做為放生魚種,所以在野生水域也常見,釣友釣到多為放生,特別好看的帶回家自養。
總之湘鯽魚由於個體過大,彩鯽多為觀賞,一般我們不會對其稱為大板鯽。
多把江蘇鯽魚和本土鯽,特別是在野外自然生長到半公斤左右的我們就稱為大板鯽。由於捕撈加電工野生水域能夠長到一公斤都是意外了。
-
8 # 深圳餵魚哥老李
鯽魚不同的環境生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在黃河流域土鯽6個月能長到1兩,50克,可以繁殖了。長到1斤需要5-10年。人工品種長得最快的是工程鯽(一種金黃色,有短鬍鬚的雜交鯽魚),飼餵條件下一年就可以長到3-4斤。
鯽魚從幼苗長到150克(3兩)重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在不同的水域裡大多呈青灰色,也有的呈金黃色,其魚鱗在同等基礎上較“良種飼養”鯽魚要小些,其體形也長條些。土鯽魚的生命力較強,體力也比良種魚好,離水後一時半會不容易死。
野生鯽魚一年大約能長到幾十克,也就是1兩左右。如果是池塘養殖,一年能長150-200克。如果是在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庫中養殖,一年能長250克以上。如果是養殖鯽魚新品種,比如湘雲鯽,當年魚苗最大生長個體可達750克。
鯽魚挑選指南
選魚時可從兩方面來判斷。
一是魚的體形大小,一般魚長到八分大時最適合烹飪。因為這個時期的魚剛好處於“青春期”階段,性已發育成熟,其肉質比較飽滿,味道也非常鮮美。而太小的魚因為還沒有長大,肉質則不夠鮮嫩,刺也會顯得較多;魚長太大後,肉質會較粗糙,其體內積聚的有害物質也會增多。
購買時,建議大家鯉魚和武昌魚選一斤半左右的,鯽魚選半斤到一斤的,草魚選四五斤的。第二是魚的產卵期,在臨近產卵期時,魚體內的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儲存更豐富,肉的味道也更鮮美。而等產卵期過後,魚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則大量減少,魚會變得乾瘦,肉質也變鬆。?
鯽魚選0.5斤~1斤。鯽魚體積較小,如今有新培育的鯽魚能長到1斤半以上,但還是1斤左右的鯽魚味道最好。
(工程鯽魚)工程鯽又bai名湘雲鯽,是中du國工程院劉筠院士zhi為首的技術協作組,運用細胞工程和有dao性雜交相結合的生物工程技術而培育出來的三倍體新魚種,2002年,湘雲鯽透過國家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優良品種審定。
與普通鯽的生長效能相比,具有性腺不發育、抗病力強、耐低氧、耐低溫、食性廣、易起捕等優點,特別是生長速度快,工程鯽比普通鯽魚快3倍;
而且在商品特點上也有很多優勢,出肉率高,但肉質鬆散,有不良商販會將它冒充野生鯽魚賣,價格高出普通鯽1倍。
工程鯽特點:
1,自身不能繁殖
湘雲鯽均為3倍體魚(3N=150),不能繁殖後代,故可以在任何養殖水域放養,不會造成其它鯽、鯉品種資源混雜,也不會出現繁殖過量導致商品魚質量的下降。
2,生長速度快,生長不受性成熟的侷限
一般鯽品種因性成熟早而影響生長速度,限制了個體長大。湘雲鯽具有明顯的生長優勢,且由於性腺不育,所攝取營養基本用於生長,經同池對照生長試驗測定,湘雲鯽生長速度超過母本(日本白鯽)40%,是普通鯽魚的3~5倍,當年魚苗最大生長個體可達0.75公斤,春片養殖成魚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
-
9 # 愛釣魚的老喬
這個問題沒有具體的答案,一般來說鯽魚分為指甲鯽,麻將鯽,撲克鯽。撲克以上的就算是板鯽,超過成年人手巴掌大的就叫工程鯽。
說實話,我不知道鯽魚的成長極限,因為在我的釣魚生涯中見過最大的野生鯽魚足有三斤左右,所以根本不知道鯽魚的成長極限有多大。
-
10 # 村裡有個二胖
第一:從品種來看
很多人釣友對鯽魚的概念還停留在以前的土鯽魚階段,總聽人說鯽魚長到半斤要好幾年。哪怕一條2-3兩的鯽魚也要幾年才能長成。但這也是要看品種的,如果是小時釣的土鯽魚,那麼確實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長到2-3兩。但是現在釣起來的鯽魚大多數都是工程鯽或者引進品種,生長速度非常快。拿工程鯽來說,在養殖水域一年都不要就能輕鬆長到一斤,哪怕在自然水域,打個對摺,一年也能長到半斤,所以在你眼裡半斤的大板鯽,只不過是剛好一年的生長期而已。所以路人甲覺得,土鯽魚2兩以上的就算大板鯽了,如果是工程鯽和引進品種,最起碼也得要半斤以上才能算大板鯽。
第二:從當地資源來看
一說起資源大家都會頭疼,不知道你們那邊怎麼樣,反正路人甲這邊自然水域裡的資源現在全都靠人工投放魚苗在支撐。每年的春秋2季,漁政都會投放大量的魚苗進入自然水域,每次都是數千萬尾。但是還是止不住被電,被絕戶網捕撈。所以資源也好不到哪裡去。正常作釣的時候哪怕是工程鯽和外來品種的鯽魚也都在1-2兩左右,反正有時候去外地出差的時候,還看到過不少地方釣上來的全是瓜子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告訴他2兩以下的不要入護,半斤以上的才是大板鯽,他可能要崩潰。在這裡2兩就能算大板鯽了,超過中指長度的鯽魚就非常給力了。
總結 ,多大才能算大板鯽這個還真沒有固定標準,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不過路人甲是沒釣到什麼特別大的鯽魚,工程鯽釣上來的也只有2斤多一點。不像有的釣友一斤多的經常釣到,三四斤的也釣到過。記得在17年的時候四川有位釣友用拋竿釣上了一條9.5斤的巨型鯽魚,還上了新聞了。不知道有沒有釣友打破這個記錄。
現在的鯽魚生長速度這麼快,如果一直讓它生長下去,它們能長多大呢?,一般鯽魚的存活年齡在15年左右,既然在最開始的時候,一年就能長到一斤,而且有釣友釣到過9斤多的,那麼長到10斤以上肯定是沒問題的。如果水質好,食物充足的情況下長到12-13斤也不是什麼問題。再大就不好說了,畢竟後面處於衰弱期個頭會長得很美慢。特別吐槽一下,現在網上有人說泰國有什麼鯽魚可以長到一百多斤,其實人家只是看起來像鯽魚,名字叫巨暹羅鯉,根本不屬於鯽魚
-
11 # 執竿野釣
鯽魚,這是目前國內淡水魚種對鯽類魚種的一個泛稱,所以鯽類目的魚幾乎都要鯽魚,比如金魚,嚴格意義上也是鯽魚,但是南北方進行垂釣的,除了羅非這種非洲鯽魚的外來物種之外,我們把土鯽、麻鯽、滇鯽、工程鯽統統都稱為鯽魚;而被稱為大板鯽的一般是指重量在350g~500g甚至更重一些得土鯽魚。
土鯽因為是大陸本土的原生態鯽魚品種,生長週期極為緩慢,所以很少有水產養殖戶主動養殖土鯽,這種鯽魚一般一年大約也就長個不到1釐米,也就說最多一年只能增重大約1兩左右,等到了半斤之後,幾乎就停止生長,除非水面面積廣闊且食物來源豐富,土記得嘴尖、頭小,一般大多數土鯽身體呈青白色,有部分的土鯽因為水質原因,身上會泛金黃色;一般土鯽脊背比較寬,這是土鯽和其他鯽魚最明顯的一個區別,形狀特別像木板,所以一般過了一紮以上,體重大約在300g往上的我們都稱為板鯽。當然,目前而言,純正品種的板鯽幾乎很少見。
第二種比較常見的鯽魚種類其實是麻鯽,這類鯽魚其實屬於土鯽血統雜交之後一種變種鯽魚,也是目前我們國內最常見的鯽魚品相,和土鯽相比,麻鯽頭偏大,身體有比較自然的流線,整體形態有點像小個的鯉魚,因為這種鯽魚生長週期比土鯽要快一些,一般不到2年就能長到一斤,身上的鱗片比較大,和土鯽相比,適應性和生長週期都具備優勢,而且繁殖能力也比土鯽高很多倍,幾乎有淡水,而且超過半個月不殺卵,麻鯽卵就能孵化,孵化時對水溫氣溫要求極低,基本上不管南北方多有麻鯽。
工程鯽,也稱為湘鯽、香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筠牽頭,運用細胞工程和生物有性雜交技術培育出來的一種適合人工養殖、繁殖的新品種雜交鯽魚,這種工程鯽和普通麻鯽外形相似,背部為青黑色,腹部是白色,一般有32對鱗片,內臟比較少,背部的肌肉非常厚,最主要是生長週期非常快,一般一年左右就能達到1斤以上,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目前最大的工程鯽可以達到1.5斤~2斤左右的重量,也是目前人工養殖鯽魚最多的一種。
滇鯽,顧名思義,雲南滇池附近水域的一種專屬水域鯽魚種,個體大,生長快,繁殖能力非常強悍,但是因為這種鯽魚對水域水質要求比較高,基本上在內地不可能存活,所以一般除了雲南的釣友見過,可能大多數釣友都沒聽說過,順便說下,這種滇鯽,最大可以長到3斤左右,肉質非常肥美。
一般野生鯽魚在0.3-1.5斤左右,人工養殖的鯽魚在1-2斤左右,也有極少數的鯽魚品種如工程鯽能達到3-8斤左右。我已有20年釣齡,釣過最大的野生鯽魚2.2斤,工程鯽5斤多。
俗話說的好:鯽魚(野生鯽魚)過了斤,好似吃人參。
-
12 # 灤河釣魚俠
個人感覺三兩以上就算是了,野釣三兩以上的個體用小鉤細線的手感不錯。
現在野釣鯽魚一量左右居多。
大家有沒有野釣的板鯽發出來欣賞欣賞。
野釣碰半斤八兩的鯽魚實數難得,資源好的除外。
我們這野河大個體的鯽魚釣一天運氣好可以碰上幾個,運氣不好都是小鯽魚。
-
13 # 安徽農民小陶
你能提出大板鯽這個問題,想必你也是個釣魚愛好者。我是安徽省馬鞍山市農村的網友,我們這邊水系發達水質好,吸引周邊城市市民休息來釣大板鯽。首先在釣友心裡野生的土鯽魚才能叫大板鯽。
2.大板鯽到底能長多大,既然你問的是大板鯽,肯定想知道的是土鯽魚吧!我釣到過最大的一斤半左右。我說我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見過最大的有三斤左右。這條點板鯽是有一年我們這邊雨季內澇,把我家棉花地淹了,然後退水了,這條大板鯽沒有跑出去。這就是我見過最大的。
-
14 # 野釣小宮
鯽魚多大算大板鯽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因為鯽魚有很多種,因為品種的不一樣,個體也不一樣大,據體有些什麼品種,下面簡單的舉倒分享一下常見的鯽魚。
1土鯽魚
鯽魚是四大家魚的一種,也是四大家魚中最小的魚,在江河湖泊水域中常見到鯽魚的身影,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鯽魚,土鯽魚在所有的品種當中,成魚是個體是最小的,土鯽體成長形,是最古老的品種,土鯽魚因為生長速度慢,兩年能長一兩,長到半斤都要好幾年,兩年以上成魚可以自己繁殖,所以有水的地方都有鯽魚,土鯽魚味道十分美味,但是由於生長慢,上長一斤的土鯽魚是非常難見到的,所以被另外的品種代替了!
2工程部鯽
工程鯽魚,也叫湘雲鯽,工程鯽是近幾年出的新品種,是鯽魚與鯉魚的雜交,有著鯽魚的外型,也兼有鯉魚的體型,明顯的有鬍鬚,工程鯽生長速度快,生病少,個體大,,受到不少養殖戶的深愛,一年可以生長到一斤,多年可以長得更大,目前見過最大的有三斤多,也許還有更大的,工程鯽雖然個體大,但是在味道上不如土鯽的好,由於生長快,個體大佔優勢,所以現在也有很大的市場。
3高背鯽
高背鯽,個體和土鯽差不多,高背鯽銀白色,體形稍圓,背上凸起,生長相對比土鯽魚要快,個體也比土鯽魚個體大,但是又不如工程鯽大,生長快,
-
15 # 野釣的小陳
那麼工程鯽魚普通的鯽魚有哪些區別呢?首先,工程鯽相比較普通的機遇來說生長速度是非常快的,真是能夠達到普通機鯽魚的四五倍,一些工程鯽僅用一年,就可能長到一斤多重,如果放任工程鯽繼續生長,長到五六斤絕對是不成問題的,大到一般人不敢想。如果能夠釣到這種魚,三口之家一頓飯根本就吃不完。而工程鯽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自然繁殖,這個缺點可以說是太致命了,這可能也是釣不到一些大鯽魚最根本的原因吧。
-
16 # 一杯清茶182860292
鯽魚屬於中小型魚類,半斤以前生長迅速,但是達到半斤以後就生長緩慢,超過一斤的鯽魚需要長很多年,被稱為老婆鯽,所以市面上出售的商品鯽魚大多數都是半斤左右的
-
17 # 光頭魚司令
隨著資源的越來越差,大鯽魚越來越少。釣友們碰到大板鯽的機率很少了,特別是土鯽魚,能長大真是太難了。
光頭這邊資源很差,土鯽魚能長到2-3兩就不錯了,半斤的鯽魚一年也不知道能不能碰到幾條。其他鯽魚或者工程鯽個體挺大,因為它們生長速度塊,土鯽魚生長太慢。
在自然水域,土鯽魚生長環境比較差,除了缺衣少食以外,還要面對各種天敵,逃脫各種各種陷阱,想要長大真是太難了。能夠長大,除了自己需要精明以外,還需要運氣,特別是第一年生土鯽魚,能夠生存下來很難。
土鯽魚在北方的生長的更慢,因為它們要應對冬季的到來,雖說冬季也有食物,它們也會吃餌,但是相對於溫暖的南方天氣來說,北方冬季食物更為稀少,想要填飽肚子並不容易。
其實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野生土鯽魚能不能填飽肚子都是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們釣到的土鯽魚都是廋長,個體不算小,但是份量並不重,這也是生存環境食物稀少造成。
光頭覺得第一年生的土鯽魚,能夠生長1兩就不錯了,記得看過一個帖子說,土鯽魚從幼苗長到150克重大約需要兩三年時間,這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光頭覺得還要和生長水域有關,水域內食物眾多有可能生長快一點,如果水體很瘦,長到3兩重有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那麼土鯽魚長到1斤需要多久呢?光頭覺得,5年以下幾乎不太可能,如果幾年時間就能生長到一斤,那麼平時釣魚碰到大鯽魚的機率更大了。釣友們你們想想你有多長時間沒有釣到半斤的鯽魚了?那麼怎麼辨別土鯽魚呢?
土鯽魚、土鯽魚體型形細長,多呈金黃色,(土鯽魚喜歡在水草內活動,一般金黃色,或者淡黃色比較多),鯽魚身側線只有28個側線點,從側線數只有28匹魚鱗,身材很瘦,腹腔內腸子細長,土鯽魚肉很緊實,鯽魚的背是青黑或黃色、腹部是白色,尾鰭薄而顏色較身體顏色淺,烹煮後魚肉呈淡紅色,嘴唇非常薄,鰓殼上少肉或無肉,頭部較圓且小,魚頭和魚身的過渡處非常平滑,不會出現魚身較突出現象。
要說,土鯽魚一直生長能夠長多大?這個很難說清楚,因為想長大太難了!
釣友們真正碰到斤鯽的有幾個?都出來曬曬?光頭舉手,沒有!除了小時候釣到過以外,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一條1斤的土鯽沒有。
-
18 # 小雞咯咯呆公雞咯咯嘍
鯽魚在野生環境二兩以上就可以稱為大板鯽,養殖的半斤以上稱為大板鯽。鯽魚個體不會長的很大,在大水庫裡偶爾能遇見5斤左右的,不過非常少見。
-
19 # 心中的星星381
純野生鯽魚有十來斤的,30年前有人炸魚時炸出來一條,經過許多經驗豐富的老行家堅定為鯽魚(那時候還沒有家養魚類)。本人抓過2.5斤的野生鯽魚
-
20 # 閒庭信步老漁翁
喜歡野釣的釣友們大多喜歡釣鯽魚,如果碰到大板鯽,更是欣喜若狂。至於大板鯽的定位,應該也沒有嚴格的定義。我認為4兩以上的鯽魚就應該稱為大板鯽了。野生的鯽魚我釣過上斤的,養殖塘裡釣過三斤多的。網上說有一百多斤的,我是不信,即使有也可能是雜交品種,不是純正的鯽魚了。
回覆列表
什麼算大板鯽?這個吧應該在7兩以上吧!現在這個是時候就是釣大板鯽的最佳時候!先來兩張圖,大家看看這個算大板鯽嗎?
這是今天釣的,再來幾張前面的!
這些應該算板鯽了!現在在我們家鄉也越來越少了,現在釣一天也只能釣幾個了,倒回去兩年,一天釣上20-30個也很正常!
冬季釣大板鯽其實最重要的是選位,一定要靜!我喜歡選擇水深兩米出頭的灣角,兩把自制的酒米打窩!
這就是我自己配製的窩料!一直使用效果還算不錯!
最喜歡每年的12月和1月,這個時間段的大板鯽肥美多籽!
釣友們抓緊時間戰最這一個多月,祝各位釣友大鯽大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