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學乒乓

    正手攻球小臂向上揮不是挑的感覺,那種感覺絕對是錯誤的,挑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比如吃麵的時候那筷子去挑面,或者是拿一個瓢去舀水,那就是挑的感覺,在挑打的時候才是這種感覺,而正手攻球收小臂就是利用我們肱二頭肌伸縮來發力,就是這麼的一種感覺,這個動作是以肘為支點的。

    既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乒乓球運動員都是持拍手的肱二頭肌明顯的大於非持拍手的那塊肌肉。

  • 2 # 橙子乒乓球

    有向上挑的感覺,很可能是因為你撞擊少摩擦多造成的。撞擊少,摩擦薄,出現“幹蹭”的效果時,就有點類似挑的感覺。

    正手攻球是正手的基礎框架,是蹬地轉腰收小臂的綜合協調發力。初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壓拍,把拍面亮起來,大概75度左右,利用轉腰的力去大膽撞擊球,球拍擊球時有比較清脆的“啪啪”聲。不用刻意去收小臂,要體會重心轉換,引拍時,重心壓在右腿,擊球時蹬地轉腰,重心轉移到中間或左腿。注意,是轉腰,右胯有向前頂的感覺,而不是直接從右腿蹬到左腿,那成了左右搖擺了,是發不出力的。

    另外要體會的是腰帶手的感覺和大臂前臂放鬆的感覺。乒乓球是全身運動,只有用上核心力量,才能產生好的效果,練習時可以先放慢動作,多體會引拍轉腰和重心轉換,當體會到用腰擊球時,就可以解放大臂前臂了。

    擊球,不要拘泥於動作,只要身體協調放鬆,能發上力就可以。

  • 3 # 江城老水775

    這應該是指乒乓球正手攻球時所產生的困惑。

    尤其是小臂在正手攻時所起什麼作用以及是怎樣一種感覺,的確是讓人一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尤其這位球友問了:正手攻球小臂向上揮是挑的感覺嗎?

    可以說這種感覺代表了一部分球友的困惑。因為他們在正手攻球時,小臂的確是在"挑“。這個挑字用的很形象!

    那麼挑,對不對呢?毫無疑問是錯誤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挑"是錯誤的,那為什麼還有相當一部分球友是這樣在"挑"呢?

    可以毫不隱晦的說:是被錯誤論調和錯誤動作誤導了的結果。

    何以見得?為什麼會有挑的感覺和挑的動作呢?

    一、錯誤論調和錯誤指導的結果。

    關於乒乓球的正手攻球理論,可以說有很多的奇談怪論。什麼動作要小論,揮拍至眉心論,不得拉肘論,不得退臺論,轉腰揮拍論,重心轉換論,肌肉記憶論,正手攻三角形論等等,不一而足,洋洋灑灑,似是而非。

    好了,就不必一、一分析批駁了。只談為什麼會有正手攻小臂有挑的感覺和動作?

    1、夾大臂的結果。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練習乒乓球正手攻球時,要防止大臂亂晃或拉肘的問題。於是要求:在大臂下夾一塊毛巾或者是用另一隻手拉住執拍手的肘關節處,美其名曰:幫助動作定型。

    如此一來,由於大臂被夾緊並無法有效地助力整隻手臂的掄擺效果,因此在擊球時只能靠小臂的收縮擊球了。而小臂又處於肘關節之下,此時肘關節又緊夾在體側,只好用小臂挑了。只能挑,別無它法。

    2、握拍手型錯誤即:翹腕。

    翹腕:無論直板還是橫板都是大忌!但在某些乒乓理論指導中被認為是正確。

    這就是:誤人子弟!

    翹腕和夾大臂成了正手攻球時小臂上挑的動作基礎和手感緣由。

    由此而來不挑才怪!

    這種夾著大臂由小臂挑的正手攻是哪門子正手攻?是在錯誤理論指導下的典型的錯誤動作!

    二、改正方法。

    首先摒棄一切奇談怪論,打破一切條條框框。自然而然地去正手攻。(反手攻亦然)

    乒乓球的正手揮拍可以說與投擲運動的標槍,鐵餅,手榴彈等發力原理並無本質的不同。動作越舒展,效果越好。因此:

    1、放開動作打。

    2、改變握拍手型。手腕要放鬆、內扣,甚至吊腕。最近看到了一個劉國樑教正手攻的影片,劉國樑的握拍手型已經作了最好的示範。

    3、乒乓球正手攻的正確動作和正確手感,唯有經過放開打才能獲得。

    別無它途。

  • 4 # 遠行軍人198586809

    正手攻球與挑球是兩回事,兩個勁,不要混在一起說,會把簡單變複雜,分別就是兩種球況多練,板數多了,會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步兵戰車四周為什麼會有柵欄狀的防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