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歪史
-
2 # 人皆可為舜禹
現代人讀三國最敬佩的不是諸葛亮的智慧,也不是群雄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是對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讚歎,大家都為不在乎利益而結拜為異性兄弟而感嘆,在這一點上面我們和古人的觀點是相通的,但是三人許願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願望卻實現了,三個人相繼因為爭奪荊州的連環事情而死,那為什麼劉備對待關羽和張飛二人之死的態度截然不同呢?
劉備當初就是一個賣草鞋的,關羽也就是一個賣棗子的,張飛稍微好一點,家裡有莊園,算是三個人中條件最好的人了,因為條件相互吸引的緣故,可以知道關羽和劉備的感情明顯深厚一些,這是從經濟學的觀點測出來的,所以到了後面,關羽之死,劉備痛哭流涕,而張飛之死的時候,劉備就只是說了一句,噫,飛死矣。
關羽和張飛二人都是一直跟隨著劉備身後,按理說沒有什麼感情差距特別大的存在,但是對待二人死後的話語卻凸顯出來了,當時的關羽整個就相當於蜀漢政權的二把手,所以劉備才會讓關羽駐守荊州這個重要的地方,而關羽也沒有讓劉備失望,他用自己的智慧擋住了來自北方曹魏和東吳的進攻,但還是因為太過輕敵而被呂蒙殺死。
在得知關羽死後的劉備那真的是痛哭流涕,只差吐血而亡了,畢竟關羽替他守住了荊州那麼久,為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劉備有救援關羽的機會卻因為用人不當而錯過了,所以劉備因為巨大的愧疚和惋惜對關羽淚水不止。而張飛的死亡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雖然他聽到關羽被殺之後十分生氣和悲痛,可是他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劉備早就告訴他要體恤下屬,結果他卻當作沒聽見,最後被二個小兵殺死,劉備得知訊息之後已經是無話可說,只能感嘆,其實劉備已經痛到骨頭裡面了,只是淚水乾了。
-
3 # 小蘭愛旅行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並不假,只是友誼嘛,三人行必有兩人玩的好。這兩個人就是劉備和關羽了,關於關羽,我們從小就知道他刮骨療毒,不打麻藥,在上陣打仗這一方面更是一把好手,關鍵是智商高啊,基本上正義的詞都能拿來形容他,這樣的朋友你肯定願意深交。何況劉備這種要打天下的人呢?張飛勇猛,衝鋒陷陣的精神也是實實在在有的。可是我們一提到張飛,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魯莽,也就是俗話說的做事不過腦子,當年劉備好不容易打下了徐州,就是被他給再一次放跑了的,你說劉備氣不氣?再然後張飛很容易衝動,無論什麼事情只想著用武力解決問題,而劉備是一個偏向於用智力解決問題的人,自然和張飛有很多意見不和。劉備在三人之中最大,也是在當時扮演一個領導者的位置。他的野心一點也不小,也就是說三人雖為兄弟,但是利用他們的心理也是有的,張飛呢,說話不靠譜,對比起關羽來說,張飛更適合做在戰場上殺敵的人,而關羽既可以殺敵,又可以為他打天下的計劃做謀劃,這樣一比較,關羽的作用更大一些,他這個當大哥的也不免偏心了一些。得知關羽去世的訊息,劉備悲痛不已,痛哭流涕,而張飛死了,她只說一聲知道了。不是不心痛,五個手指頭有長有短,但是都是自己的,所以悲慟肯定是有的,只不過悲傷沒有關羽離世那麼大而已。
-
4 # 談笑閣
三國演義的事情看看就算了,這是演義是小說,不是正史。
劉備哭關羽,我覺得更多的是哭荊州吧。
荊州沒了,隆中對所說的三分天下的基礎也就沒有了。所以對劉備來說是戰略性打擊。
-
5 # 睿讀西遊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的開篇故事,講述的是劉備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張飛和關羽兩位,三個人志趣相投,當即決定結為兄弟。在這篇的結尾,三人焚香再拜,發誓結為異姓兄弟。這一段讓後來的許多人都覺得人至此一生,就是需要這樣同甘共苦,一同作戰的兄弟。
事實也確實如此,劉備起義,征戰四方,兄弟三人都是並肩作戰,雖然他奮鬥了20多年才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但是這些年來,關羽、張飛始終都沒有離開過留別,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境地,他們都是陪伴劉備左右,幫助劉備解決問題。 在劉備到了事業擴張期的時候,更是決定把要地荊州直接交給關羽負責。除了關羽自身的實力很強之外,還有就是兄弟多年的信任。但是由於關羽的大意,不僅使得蜀漢丟失荊州,還讓關羽賠上了性命。當劉備聽說了這個訊息的時候,痛哭流涕十分悲痛。 關羽一死,兄弟三人就只剩下劉張了。張飛雖然勇猛卻有一個毛病虐待下屬,隱藏的禍根終於發作,他的下屬趁其熟睡將他斬殺,之後投奔孫權。聽聞三弟死訊的劉備只是皺了皺眉頭。那麼同樣是結義兄弟,為什麼劉備對二人的差別如此之大呢? 首先關羽是蜀漢的一員大將,關羽的死,意味著劉備失去了一名威震天下的將領,從曹操千方百計籠絡關羽,就可以看出關羽的能力,同時,關羽本人對劉備的忠誠也是大家都看得見的。最重要的是,荊州是劉備的一塊戰略要地,丟失荊州就意味著丟失了天下。所以劉備的大哭,不僅僅是因為兄弟的逝世,更是自己的命根子——蜀漢前途的丟失。 反觀張飛,張飛雖然也是一員猛將,但是相比關羽而言,還是遜色不少。張飛空有一身武藝但毫無謀略。張飛有勇無謀,再加上性情魯莽虐待下屬的性格,劉備都十分清楚。
劉備也很明白這樣的張飛一定會惹出麻煩,而且那個時候的張飛已經上了年紀,戰鬥力能力都已經大不如前了,所以,劉備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張飛死訊真的到來的那一刻,劉備的平淡表現也就並不奇怪了。
情義對於劉備來說固然重要,可是那時的劉備,身上揹負的是蜀漢的希望,他的內心更想要的,依然是他夢寐以求的江山。
-
6 # 利景軒逸
正史中從來沒有劉關張三結義之事,而我們所知道的劉關張三結義都是透過小說“三國演義”看的。小說有一定的藝術性,在刻畫人物和描述故事情節方面有一定的側重點。三國演義本來就是尊劉抑曹,劉備一直都是一副正人君子模樣,屬於正面人物,所做的一切都是道德楷模。回到問題上,劉備作為割據一方的梟雄,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一生征戰,關羽之死,我們不否認他們之間的感情基礎,而更多的痛哭來源於惋惜荊州之地,荊州作為蜀漢的東大門,戰略意義非同尋常,進,則攻擊曹魏東吳,退,則保蜀漢基業不失。如此重要的位置因關羽之死可能易手,怎能不心疼萬分。作為政治家,眼淚只是為了維護形象的工具而已,可以讓手下的文武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忠。而張飛之死為何會冷冷的說四個字,原因就在於他是被手下的殺的,屬於咎由自取。就像我們平時告訴別人不要創紅燈,會引起事故的。可依然有人不聽,三番五次告誡,他一直當耳邊風不聽,最終讓車闖了。我們更多的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為什麼你就是不聽話,看這次出事了吧。你要是聽我的,就不會出這種事。劉備對張飛可能更多的出於這種心理。
-
7 # d雪無痕
我們都知道,劉、關、張哥仨桃園三結義時,一個頭磕在地上,歃血為盟,上拜蒼天,下拜厚土。異口同聲的發出“不願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的誓言。
可是世事弄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由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在敗逃走麥城時,被孫權的手下大將潘璋生擒活捉,關羽誓死不降被殺害,享年60歲。此時劉備正在成都籌備稱帝工作,關羽之死對他打擊很大,所以劉備聽到訊息後痛哭流涕,可以說是號啕大哭。
劉備之所以哭關羽,首先是兄弟情深的表現,畢竟相處多年。另一個原因是劉備痛惜失去了荊州,荊州位置重要,是北伐的最佳路線,荊州一丟,劉備心中明白,克復中原的希望渺茫。他能不傷心嗎?
另一個原因是,結拜時的誓言猶在耳,關羽之死為劉備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暫且不說同日死,單就報仇雪恨這事丞相都不同意,丞相諸葛亮奉行的是“聯吳抗曹”的路線,而關羽又被東吳所害,劉備心亂如麻,故而痛哭流涕。
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爭論不休,劉備暫時只好稱帝后再為關羽報仇。過了一年半後,就在誓師伐吳之際,就在厲兵秣馬之時,由於張飛喝醉酒鞭打手下,也是出於為關羽報仇心切的原因,張飛命手下三天製作白衣白褲孝服,讓部隊穿白戴孝,手下由於時間倉促,不能完成任務,張飛著急才鞭打手下。
張飛鞭打手下後,心情鬱悶喝酒睡著了,被鞭打的手下範強和張達心中惱恨張飛,於是二人殺害了張飛。
劉備聽到訊息後,怔怔地說“夷,飛死矣”。其實這符合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人崩潰的心境。關羽的事還沒擺平,張飛又出事了,劉備心情可想而知的多麼絕望。可以說是欲哭無淚。
-
8 # 老傢伙001
劉備陰沉著臉,圍著張飛的屍體轉了兩圈,冷冷的說了四個字:早就該死。轉身走出來,上車~馬車一溜煙的跑向天上人間~
-
9 # 不沉的經遠
題主要講道理,正史上關羽、張飛死後都沒寫劉備有沒有哭,而在《三國演義》裡關張死後劉備都哭暈了。
在《三國志》裡,關羽死後只寫了追諡關羽為壯繆侯,關興繼承了他的爵位,併為提及劉備知道關羽死訊以後是什麼反應。而在得知張飛手下送來表章時,《三國志》記載劉備說了“噫!飛死矣。”此外就是追諡張飛為桓侯,張紹繼承爵位。
應該說在《三國志》裡,除了劉備驚歎了一句外,他對關張死後的表現一樣,都是追諡,並讓他們的兒子繼承爵位,毫無區別。
而在演義裡,劉備得知關羽夜走臨沮,結果被吳軍所捉,因為不肯投降,和關平一起遇害的時候,劉備確實哭倒在地。之後一天之內哭絕三五次,水米不進,只是日夜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表現的非常憂傷。
但是在演義裡張飛部將吳班送來表章,得知張飛凶信的時候,劉備的表現也是放聲大哭,昏絕於地,最後被百官救醒。後來看到張苞,劉備觸景傷情,“哀痛至甚,飲食不進”,最後還是百官勸他保重身體好為關張報仇,他才開始進餐。應該說在演義裡劉備得知張飛死訊以後,表現出來的悲傷不亞於對關羽的。
所以所謂劉備得知關羽死訊大哭,而得知張飛凶信時只說了四個字,只是那拿《三國演義》裡劉備對關羽的態度和《三國志》裡劉備對張飛進行對比而已,並不客觀。
-
10 # 圪塔人家
劉備在接到張飛部將飛書傳報,未閱便說,三弟休矣!這四字乃是極其沉痛的言辭,而不是什麼輕描淡寫之辭。二弟關公己死,對三弟寄於厚望。然對張飛粗暴對待下屬一直深為擔憂。而來書不是出於張飛之手,而是出於部下,劉備所擔心之事終於發生了。張飛死了。劉備心情極端悲傷,所期待的一切,破滅了。三弟休矣!是極其沉痛的語辭。
-
11 # 趣談唐宋元明清
答案:劉備說的那4個字是:噫,飛死矣!大家如果仔細讀這4個字就不難發現,這個時候的劉備除了傷心之外更多的是失望。就猶如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感覺一樣,似乎想要把張飛從墳墓當中再一次拎過來,狠狠的罵上十幾遍。
事件回顧張飛有一個毛病,這個毛病劉備知道,諸葛亮也知道,甚至整個蜀漢大軍都知道。
那就是愛喝酒,張飛第1次喝酒,就直接把劉備的地盤給丟沒了。在此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裡面,劉備只能四處飄蕩,找來找去還得乞求呂布給自己一塊小地盤。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劉備一直在提點張飛,告訴他不要喝酒,不要喝酒,千萬不要喝酒。
為什麼呢?好像在三國那個亂世當中,包括曹操都喜歡喝酒,劉備也喝過酒,為什麼偏偏張飛不能喝酒呢?
因為張飛酒品不好,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當中的相關文獻記載,張飛喝完酒之後就喜歡打人,就喜歡罵髒話,更要命的是,逮誰打誰,誰也不放過。
跟這麼一個人喝酒總歸有點生命危險,所以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勸告張飛,千萬不能喝酒。
而張飛的二哥關羽去世之後,張飛非常傷心,悲痛之餘又喝起了酒。
最終也是被這場酒以及一兩個奸邪小人給活活害死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可以說,當劉備聽到張飛死掉之後,就已經明白張飛是怎樣死的了,除了悲痛萬分之外,更多的是對這個不爭氣的三弟的抱怨。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張飛和關羽去世,他們去世的身價不同。
張飛去世說的難聽一點,去世也就去世了,無非他就是皇帝的三弟。而且在三國志當中根本沒有桃園三結義的情形,三結義完全是在三國演義當中寫出來的。當然,至於真實歷史情況之下,兄弟三人是否真的有結義情形,咱們暫且不知。
可以說張飛的去世,除了劉備喪失一個得力干將,除了讓劉備覺得自己的好兄弟去世了之外,好像沒有其他的情況了。
但是關羽不一樣,關羽趨勢意味著荊州的五萬精兵強將直接歸了東吳,關羽的去世意味著荊州的大片土地直接歸了東吳,短時間之內蜀國很難東山再起,也沒有辦法兩面出擊,進攻曹魏了。
相比較而言,關羽的去世給劉備帶來的打擊更大一些。
回覆列表
建安末年,劉備奪取漢中,隨後自立為漢中王,派關羽從荊州北伐曹操,關羽憑藉多年養精蓄銳一路勢如破竹,包圍了樊城、和襄陽,使得守將曹仁一度打算棄城,而曹操也打算遷都以避鋒芒。
當然,這裡曹操的遷都不見得全部為了躲避關羽,但是威震華夏的關羽最少是因素之一。日中則移,盛極而衰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就在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之後,呂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後方,徐晃率孤軍長驅直入擊敗關羽。
一時間風光無二的關羽立刻山窮水盡,軍隊潰散,在撤退圖中又接連遭遇吳軍伏擊,最終吳將俘虜,後被孫權處死。
關羽是建安末年除了曹操、孫權、劉備之外最有權勢的方面大員之一,他下轄的荊州是蜀漢的大本營,劉備在此已經20年,可以說耕耘持久,但是隨著關羽敗亡也宣告劉備丟了荊州,使得本來地盤不多的蜀漢實力腰斬,這對於一心想恢復漢室的劉備來說,簡直是不能承受的打擊。
當訊息傳到成都,在演義中,劉備悲傷大哭,昏厥不能自已,可是,禍不單行,沒多久鎮守閬中的張飛也被部下刺殺,訊息到了成都,劉備僅僅說了幾個字:三弟休矣!而在正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關羽之死沒有什麼悲傷痛哭的情節,而張飛的死和意義差不多,也是說:噫,飛死咦!
相對來說,關羽只是在情理之中,而張飛之死在意料之外,所以相當吃驚,雖然早就知道張飛不體恤士族,導致命喪肖小之手,而且是在荊州大敗的時候,突然間又失掉一個重要將領,對此意外遠大於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