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獅子愛媽咪

    有感:

    少時常常聽到奶奶說“先苦後甜”更能體驗到幸福的感覺。如今而立之年的我依舊不懂“先吃苦,後享受”或者說更偏愛於先享受,再去考慮解決後果。所以大部分人感覺到是懊悔、是糾結、是不甘願、是品嚐苦頭後對生活的不滿足。

    宋少衛(國內著名青少年心理專家)說:“延遲滿足能力是一個孩子未來能不能成功的必備條件”

    如今“延遲滿足”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多地得到80後90後父母們青睞,家長的自認為控制孩子的“慾望”就能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其實不然,想要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發展還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帶著孩子養成“延遲滿足”的能力。

    來自斯坦福的“延遲滿足”實驗“孩子與棉花糖”

    斯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

    在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選擇一樣獎勵比如說:棉花糖,曲奇餅、巧克力等孩子喜歡的小零食),或孩子可以選擇等待實驗者返回房間後,就能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最後,大約有十分之三的孩子選擇等到研究員回來,獲得第二塊零食的獎勵。

    研究者發現能為得到雙倍獎勵的孩子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成就,比如更好的SAT成績(SAT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大學入學資格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保持身體健康、更好的事業道理、更和諧的家庭等。

    可見懂得延遲滿足自己的孩子對自我控制更強,而這種能力將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村上春樹曾說: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培養“延遲滿足”有哪些方法?

    ·不迴應

    就是在短時間內不給孩子迴應,讓孩子懂得等待,並且是有耐心的等待。當孩子出現哭、鬧等這些“示威”行為時,家長可以從一個較短時間內的“不迴應”做起,狠心堅持嘗試,比較大的通病都是因為心疼孩子馬上就“無條件投降了”。然後從一開始的半分鐘不迴應,慢慢增加不迴應的時間,當做到3分鐘不迴應時,再增加不迴應的時間。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對父母們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百依百順。”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寶寶還小的時候,他們的日常行為往往是透過父母和外界的監督才能做到延遲滿足。這時,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物,比如:玩具,食物,聲音來轉移他的注意力,2-3歲的寶寶是比較容易受到玩具的吸引,從而做到簡單的注意力的轉移。再大一些的孩子,能夠轉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

    ·制定達標的獎勵

    家長和孩子共同做一個獎勵制度,小目標所能獲得的獎勵可以是孩子想要做的事或者想要得到物品,增加孩子參與培養“延遲滿足”的動力。並且讓孩子在融入獲得的過程中,明白獲得獎勵,或者“獲取”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得到自己的目標,從而培養孩子提升自己的延遲滿足能力,並且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意志。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

    在“延遲滿足訓練”中,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法的運用?

    ① 刻意不給法

    家長毫無道理的保持著“我明白你要,但我就是不給你”。長期的壓制孩子的慾望,會讓孩子變得人前一面老老實實,人後一面卻在瘋狂的慾望中淪陷。比如說網癮、偷竊、暴力,都會導致了孩子人前人後的2種不同嘴臉,這並不是“延遲滿足”的初衷。

    ② 條件交換法

    為了孩子能做到某件事情,讓孩子直接獲取不相關的利益,就好像一個交易:“只要能夠少看一小時的動畫面,我就給你喜歡的玩具啊等等。”這樣的做法並不能達到“延遲滿足訓練”的目的,只會助長了孩子“討價還價”的習慣。

    很多父母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著認知誤區,照搬照抄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並沒有完成預期的教育效果。

  • 2 # 該吃就吃該睡就睡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延遲滿足是在兒童時期由父母訓練出來的一種理效能力。這往往和兒童時期的簡單本能是相沖突的。因此父母的適當的訓練和剋制其立時滿足的適度強制是必要的。

    所以當你成年之後,你需要訓練這種能力,最為簡單的方式去找一個你的訓練者

  • 3 # 坤哥livkvn

    拖拖拖拖拖!原來一個月一次你半年一次!就這麼簡單!越想越緊張,越想越不硬,越不硬越射的快!只有一個辦法,節制性慾!

  • 4 # 煮酒飲江湖

    延遲滿足,我覺得是遠離抖音,爽文等等讓你立刻感受到滿足的東西,荒廢時間和生命。要透過深度的學習,堅持長期學習,增加自己生命的知識和寬度。提高延遲滿足,要學會斷舍離,從解除安裝抖音開始,堅持學習,堅持練字啊等等。先從小的習慣開始,比如堅持一週早起鍛鍊,然後堅持一個月,這樣養成習慣!

  • 5 # 男兒本色6927530982

    首先一個是自己體能要好,做到收放自如,第二要做到恰如其分,力度要到位,幅度要適當,不慌不慢,不緊張不急躁,該出擊時奮力出擊,該細膩時就儘量細膩,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都有無窮的回味和意味深長,這個要慢慢去體會和實踐操作才能夠明白和領悟要領。

  • 6 # 爬雪山6019

    啟動後不要急加油門,保持勻速行駛,注意觀察前面,途中可適當短暫休息,到達目的地是雙手緊握方向盤,然後。。。。。。

  • 7 # 霍體清

    怎樣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

    延遲滿足能力,是一種自控能力,能管住自己的人,肯定有很好的將來。怎麼提高人的延遲滿足的能力,是一個磨鍊意志,吃苦的過程,而人又有趨樂避苦的本能,所以需要一些技巧。

    前幾年風靡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記載了劉亦婷在幾歲時,用手握住冰塊15分鐘的事情。在剛握冰時,是涼的,慢慢的變成疼痛,一般來說,別人一個幾歲的孩子,成人也很難堅持。在慢慢的,變得麻木,這個過程需要煎熬,但是小小的劉亦婷做到了。

    在平時,遇到一些困難,需要吃苦的時候,旁邊要有啦啦隊,多鼓勵,給他信心,堅持的時間就會延長,多鼓勵,時間越來越長。

    人的自控能力也就越來越好。

  • 8 # 阿u26163259125

    這個和每個人的體質有關!不可能做到人人一樣!所以不可強求!對方滿意就好!像我基本每次一個多小時到兩個小時吧

  • 9 # 半知先生

    為什麼一個延遲滿足會讓你們曲解成這樣?也難怪張番說了一個“啪啪啪”會被人舉報了,到底是誰的心更髒一些呢?

    延遲滿足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其實就是為了獲得更有價值的結果而放棄即時的獲得滿足的一種選擇的能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一邊工作一邊玩手機,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走神,這些都是屬於沒有進行延遲滿足控制的結果。

    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實驗,找來十幾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乾棒。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 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還有一些孩子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辮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結果最後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

    這是一個長期的跟蹤實驗,實驗一直跟蹤到這些孩子35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查查。

    至於題主問的,怎麼樣獲得這種能力呢?其實就只有靠意志了。其實這個延遲滿足可以對應到很多的方面,比如治療拖延症,比如知輕重,比如明確目標,比如一段時間裡只做一件事。都與延遲滿足的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專注,認真,控制自己排除外界干擾,是獲得延遲滿足能力的唯一方法。

  • 10 # 吱娛吱樂

    什麼叫“延遲滿足”?

    這個我給大家說明一下百科上面的解釋: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

    有一個很著名的實驗,在很多親子綜藝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大人們叫幾個孩子看守著幾塊糖,如果在15分鐘後沒有吃掉這些糖,那麼這些孩子將會得到一個獎勵。

    這就是“延遲滿足”,因為短期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相碰撞在一起,選擇“延遲滿足”,則能把效益最大化。

    為什麼需要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

    在上文已經提及到,如果我不延遲自己對喝奶茶的即時滿足行為,那麼我想要減肥的目的就不可能實現。這件事情或許很小,但是任何一個小小的行為都會影響到我們以後的選擇。如果一個孩子很喜歡看電視,如果滿足了他看電視的需求,那麼他的作業怎麼辦?還要不要寫?

    學會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體現的是自身的控制力,對事物的協調能力的展現。學會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如果孩子想要滿足出去玩耍的想法,那麼他首先會想到的是先完成自己的作業,再跟朋友出去玩。而不是在父母跟前耍賴,先讓他玩了再寫作業。那麼他以後就有藉口向你提出另一個能讓他完成任何事情的“滿足行為”。

    延遲滿足是幼兒自我控制的表現之一,反映的是一個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時,能否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遲滿足不僅是幼兒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兒童社會化和情緒調節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隨人終生的一種基本的、積極的人格因素,是兒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賴走向獨立的重要標誌。

    如何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

    1、讓孩子學會等待。“延遲滿足”需要的首先就是時間。孩子在面對喜歡的事物時往往聽從本心,想要立刻把喜歡的東西攥在手裡,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學會等待,等上5分鐘,15分鐘,慢慢提高到更長時間。就像那個糖的實驗那樣,讓孩子明白,所有的耐心等待之後的結果都是值得的。

    2、讓孩子學會自律。自律要求孩子對自己擁有一定的控制力。遇到問題,先冷靜下來,在一張紙上或者電腦上進行記錄,給自己敲響警鐘,每當自己要瘋狂地做某些事情無法控制時,就把頭腦發熱的過程稍微冷卻,形成“強制”的想法,我不能這麼做,不要這麼做等,長期對自己進行自我控制。

    3、找尋榜樣。身邊找一個導師,這方面能力比較強的,他做什麼,你就跟著學,並且設下計劃和任務,甚至有趣點還可以打賭,比如說我完成這項延遲滿足,你給我多少獎勵等,雙方進行比賽。當這種榜樣的作用體現時,就能夠自覺地進行自我控制,培養自己觀察以及控制的心態。

    方法其實有很多,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對“延遲滿足”的認知,讓孩子瞭解到“延遲滿足”帶來的“甜美的果實”,自然容易引導孩子去養成這樣的能力。

  • 11 # 美媽學樂匯

    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剋制自己的慾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將經受考驗。

    研究人員在十幾年以後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的學習成績要相對好一些。在後來的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發現有耐心的孩子在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為出色。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越強,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家長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即時滿足。但是這種“幸福”的背後衍生出一個現象:幼兒自控能力差。由於自己的要求被拒絕,向父母發脾氣甚至表現出痛苦。

    但反過來的話,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就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痛苦,將來也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權衡怎樣做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好處,並能有意識地調節和支配自己,避免未來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做事情有始無終。

    這個方法被稱作——“延遲滿足”

    使用技巧

    符合孩子的生理條件

    延遲滿足就是一種抑制過程,正規的延遲滿足訓練,應該在孩子接近4歲的時候開始,過早進行訓練,幾乎和1歲孩子就訓練小便一樣,沒有什麼本質效果。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雖然也可以適當進行延遲滿足訓練,但最重要的是立界線。

    孩子要明白一些界線

    延遲滿足的核心就是透過等待獲得更大的利益,如果孩子對很多事情完全沒有界線,他的自我中心感一定很強,基本是沒有自我的控制能力。對這樣的孩子進行延遲滿足訓練,效果不佳。

    所以,對3歲左右的孩子,一定要豎立界線。一些日常的小規定,都是對孩子認知上的鍛鍊,幫助他們養成自我控制能力。

    延遲要從一分鐘開始

    家長在訓練孩子延遲滿足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等待,但最初的延遲時間不要過長,否則會讓孩子灰心喪氣。如果獲得成功,就要遵循小步遞進的原則,時間由短到長,逐步增加。

    如果孩子不能完成,則需要考慮降低等待時間。所以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期望一開始就能等待很長時間,只要孩子能自我控制等上一小段時間就可以了。

      

    常用方法

    代幣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要買一樣新的玩具,或是其他東西時,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小紅花”來進行交換,“小紅花”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

    這些獎勵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表揚,不要採用物質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

    距離法

    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與讓我們分心的獎賞保持距離。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讓孩子不那麼被即刻的誘惑所吸引。

    比如,你進行延遲滿足訓練時,讓孩子有一點額外的事情做,如看看圖書等,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完全集中在獎勵上,也就減少“未能及時獲得”產出的負面情緒。

    任務法

    當進行延遲滿足訓練,或是孩子有要求的時候,可以和孩子約定,讓其完成一個任務,而完成這個任務最好有一定的時間,而不是馬上就可以完成的。

    如果按照要求完成了,就可以獲得其事先想要的獎勵。如孩子想去外面玩,你可以答應他的請求,但前提是讓孩子把散落一地的玩具放回原處。

    注意事項

    家長不要太刻意

    如果家長太刻意了,孩子會感覺到你在對其監督,是一種強迫的行為,結果也使孩子放棄了自我監督。如果在訓練中,孩子不是透過自我控制,而是“迫不得已”的等待,這種訓練就完全失去了意義,還會引起孩子的不愉快。

    獎勵物最好是孩子自己提出的

    家長提供的獎勵最好是孩子感興趣的,否則孩子會失去等待的動力。最好的獎勵,是孩子主動提出要的。另外,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視具體情況而定,否則就失去了原則性。

    區分真正需要的幫助

    孩子在成長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時孩子會向家長尋求幫助。當這種情況發生,千萬就不要想著延遲滿足訓練了。孩子尋求幫助,和自制力是無關的。當然,對孩子的幫助,可以不直接提供最終方法,要引導孩子去發現、探索,但不是為難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有自己喜歡的偶像嗎?有的話你們是為啥喜歡他或者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