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月草堂

    答題:抱月堂主·鈍翁

       

      米芾是我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蘇軾,黃庭堅一起共同創出一條“尚意”與“頓悟”的藝術道路。米芾書法的表現手法多樣,其書法作品傳播和影響程度最為深遠。從米芾行書的藝術風格集中表現,可以清晰地看到對二王傳統的筆法脈絡的延續;更多的是開拓性地筆法運用,清健腴潤,瘦不露筋,八面生鋒,筆勢與澀滯的筆觸相生相濟,風檣陣馬的動態與沉穩雍容的靜意完美結合,一洗晉唐平和簡遠的書風,創造了一種陽剛之美。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是董其昌對米芾的高度評價。

         米芾的書法特點,其特殊的筆法和筆勢造就了他獨特的書風魅力。符合現代審美情趣。在書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對王羲之,王獻之評價甚高,字畫秀美,妙絕時倫。其實是他的性情筆法,與王獻之更相投。“八面出鋒”並非米芾所首創,是對鍾繇、二王一路書風的總結。主張筆力透過手臂達到毫端,故須懸手提筆,八面出鋒,才能達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風神皆全”。可見,他的王羲之筆法是敬畏的和推崇。

    米芾是極力反對寫字,狀如珠子,主張結體要隨字形變化,有意趣;主張大字的用筆結體要如小字結密,而小字的用筆結體要如大字一樣舒展。這也是符合米芾書法審美觀的。

    米芾推崇帖學。其觀點:“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

    史書記載,米芾書法典型的“八面鋒”之“刷筆”,被譽為最有功力、最富天分。崇拜“米字”者頗多,學米芾書法成風。

     

  • 2 # 西域春秋1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等。北宋書法家、畫家、書法理論家。他是一位學者型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學術研究方面,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米芾用筆靈活多變,自稱“刷字",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八面出鋒,用筆沉著痛快,氣勢超邁飄逸。蘇軾評"米書超逸入神"。作品有《虹縣詩帖》、《元日帖》、《多景樓詩帖》、《蜀素帖》等,史評其字"風檣陣馬",現學米者甚眾。

  • 3 # 怡然齋

    米芾,天生幾分顛狂,痴於書,迷於石。不羈的人格精神、天真的浪漫氣質決定了他非凡的藝術造化。當他翩然降落於北宋皇祐、大觀年間 ,書壇為之一振。不僅為宋代尚意書風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成為二王書派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我之所以有如此評價,是源於米芾的書藝水準和他對二王一派書風的創造性拓展。

    首先來分析一下米芾書法本身的藝術水準:為了比較客觀地作出評價,我想借鑑一下現代體育之體操、跳水、花樣滑冰等專案的評分機制,分為技術難度和藝術表現力兩部分。先說技術難度,應包括筆法的精準度和一畫之內筆法變化的豐富性,好比跳水、體操動作的難度係數(翻騰幾周同時轉體多少度)。觀米芾行書代表作,用筆快捷迅猛,自稱“刷字”,而點畫波磔起伏爽利,能在一瞬間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的動作(好比跳水運動向前或向後翻騰三週半、轉體720度)其難度係數為一般書家難以企及。甚得王羲之書法“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的奧妙。

    再說米書的藝術表現力。開啟米芾書卷,即感氣勢逼人,縱橫跌宕,顧盼生姿,蒼潤互見,字裡行間充盈著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樣的藝術感染力不遜於歷史上任何一位傑出書家。

    綜合米書在技術與藝術兩方面的傑出表現,理應排在宋四家之首。如果僅就行書而言,米芾在二王系列內,應是右軍之下第二人(王獻之以小楷和草書為代表,不以行書論)。至於歷史上宋代書家“蘇黃米蔡”的排列,那是綜合了文學及政治地位,另當別論。

    接著簡略分折一下米芾對二王一派書風的創造性拓展。自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開創行草今體,樹立典範之後,繼之者眾,形成蔚為大觀之二王書風。自晉至宋,名家輩出,傑出者有智永、褚遂良、陸柬之、孫過庭、楊凝式等大家,水準極高,但囿於王書強大的規範性,個人面目並不突顯,開創性有侷限。米芾一出,攪動池水,頓開生面。米芾以其特有的悟性,在深入研習二王的過程中常有創造性發揮。比如他把王書那細緻豐富的筆法拓展開來,更顯於外在;把王書欹側生動的結體再誇張一些,更生奇崛;把王書那簡遠平和的章法加入些穿插跳宕,強化了動感。而他的這一切發揮看似驚奇,但又沒越過“度”,就是那種令人愉悅又可接受的“刺激”。正如他自己總結的“穩不俗,險不怪 ,老不枯,潤不肥”,形成了“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的個人面目。在

    風神瀟灑、清新俊逸的二王書風

    中注入意氣風發、跌宕縱橫之勢。拓展了二王書風的創新之路,繼之者代不乏人,影響遍及海內外,至今更盛。

    如果把米芾的書法成就和對後世的影響,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綜合考量,我以為他的地位應排在王羲之、顏真卿之後,居第三位。

    論米芾

    鋒開八面任使轉,超逸俊邁多奇觀。

    世人盡說米顛狂,哪知麻箋寫十萬。

    其二

    筆刷千里快哉風,奇構常生率意中。

    獨得羲獻欹側妙,千古翰墨誰與同?

  • 4 # 看海上生花

    選帖一定要和自己的性情相投,我也練過其它的帖但真不適合我,最好多看一些古代大家的作品選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帖。

  • 5 # 翰墨寒雲

    古人古法而!現代人,不管是水平再高的大師,誰能說出當時米寫字時候的心情、環境侷限!怎麼就算寫好!!!好在哪裡???

  • 6 # 獨上高樓看月亮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歷史已經給了他一個定位和評價。所以說米芾的書法,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座豐碑。

    米芾的書法源於二王,但又不同於二王,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筆法。他自己說自己的書法是八面出鋒,由此可見,米芾的筆法非常的活,興致所至,筆之所達。欣賞米芾的書法,有一種酣暢淋漓,神采氣韻飛動的感覺。

    米芾的性格放浪癲狂,追逐自由,這種性格也形成了他這種書法飄逸瀟灑,氣韻靈動的感覺,加上他酷愛書法,勤奮加天才終於成就了米芾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 7 # 書風法雨

    我學米芾的行書也有些年頭了,米芾的書法之所以受後人追捧,一是他符合宋朝尚意書風的時代風格,二是米芾的字也確實有特點。米芾對書法的研究很深,自稱“集古字”,也正是有了“集古”的基礎最終成就了其獨樹一幟的風格,清代書法家王文治曾嘆讚道“天姿凌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

    米芾的書法是宋朝尚意書風極為突出的代表,他的字在結構上多為左右傾斜,很難找出一個規規矩矩的字,這也是有人說他是醜書鼻祖的原因;在章法的處理上也是天馬行空,常常把字連貫著寫或者在紙尾畫一串曲線,關鍵是讓人捉摸不透寫的是啥;在筆法上,米芾可以說是高手,八面出鋒,一瀉千里,而且線條質量還非常高,這是常人所不及的。

    自宋代以後,有很多書法家都學過他的字,或從他的墨跡中尋找創作靈感,像董其昌、祝枝山、唐伯虎、徐渭、王鐸等書家的字中都能找到米芾的影子。特別是在展覽體盛行的今天,更影響著現代的書法愛好者。

  • 8 # 宇宙鋒吶喊

    歷史上上幾乎沒幾個書家能入得了米芾的眼,甚至王羲之父子!那這是否就說明米芾的書法水平就比歐虞,顏柳更高呢?顯然不是,不僅如此,可以說,他還差得很遠。米芾對太多前輩書家都可謂“出言不遜”,那麼後人又是如何評價米芾的書法及認知的呢?

    我們看看米芾說的話,米芾說:“智永有八面,已少鍾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氏始有俗書。”

    不僅如此,米芾還說:“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當。浩大小一倫,猶吏楷也。僧虔、蕭子云傳鍾法,與子敬無異,大小各有分,不一倫。徐浩為顏真卿闢客,書韻自張顛血脈來,教顏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透過米芾的字,我們其實也可以窺見米芾性格中較為重大的缺陷。儘管字如其人的說法太過絕對,字好人就好更是無稽之談,但如果我們按照蘇軾的說法,所謂字如其人,並不是看字的“好”與“不好”,而在於字的“氣質”。蘇軾在《渡海帖》中說:“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有的人寫字雖然“精到”,但透露出飛揚跋扈之氣,有的人字雖然醜拙,但不乏沉抑之正氣,蘇軾強調,應當注意字的“氣質”,而不是外表,好比長相漂亮的人不見得學養和氣質很好,反之亦然。

    明項穆《書法雅言》評價米芾的書法之短在於“猛放驕淫”,而他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米芾“天資雖勝,學力乃疏,手不從心,藉此掩醜”。而清代梁巘《承晉齋積聞錄》:“米海嶽軟筆作書,下筆極細,鉤剔極粗,放蕩散漫,太無規矩,終不為佳也”,“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一個說米芾“猛放驕淫”,一個說米芾“放蕩散漫,太無規矩”,雖然看似評價過激,但也並非空穴來風。

  • 9 # 文房那些事兒

    謝謝邀請,個人較為喜愛米芾的書法,經常拿來臨摹玩味,其書法的最大感受就是暢快自由。可以感受到米芾的筆法看似隨意,卻不失法度,很多的翻轉都是那麼的經典,可以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在看似險絕之時又能很從容的拉回正軌,可見米芾的書法功力是相當的深厚。其書法特點除了八面出鋒、淋漓暢快,最牛的特點就是從字中看到了自由沒有束縛,可以從容的用筆寫字,而不是用筆故作。可見書法基礎的深厚,會慢慢的形成肌肉的記憶,從而可以從容的表達一切。這才是每一個學書法之人最應該學習的,而不是胡亂畫字以博人眼球。

  • 10 # 松風閣書法日講

    要想深入瞭解一位書法家的藝術成就,那麼就一定要在靈魂上與他交流,當然這種交流是建立在通過後世的文字記載、書法作品等熟悉的基礎上,在內心建立起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家形象,在內心深處與他進行交談,進行了解,這是瞭解一位距離遙遠的古人最好的方式。

    關於米芾的記載,實際上並不是很多。而且主要是以傳錄奇聞異事為主,很少有對米芾的書法特色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痴——宋史中的米芾

    米芾活到49歲便駕鶴西去了。在元朝人編寫的宋史中,米芾是一位對書法“痴”情不已的人物。尤其是對待前人的書畫作品,他常常是力求得到手,不管用什麼手段,騙也好,搶也罷,總之一定要拿到手。

    米芾才學高,所以經常接觸到一些古人墨跡畫作,所以經常有人找他來鑑賞、鑑定書畫作品,想以此來看看到底是不是真跡。但是往往經過米芾手中的書法、繪畫作品,米芾都不會再還給原主。他往往要找各種理由留在家中,甚至他可以模仿原作,臨摹出幾乎一模一樣的書畫作品,然後常常拿著這個贗品去交還原主。而這些原主一般都看不出來。

    這雖然從側面可以顯示出米芾這個人藝術素養、水平的高妙,但是同樣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為了結果不擇手段的人,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更體現除了他的痴情,對於丹青翰墨的一片痴迷。

    二、怪——拜石作兄

    《宋史》中記載米芾另外一樁比較有趣的事情是他曾經認石頭作為兄弟。

    原文如是說:

    而好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所為譎異,時有可傳笑者。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這段話基本上是在談米芾的性情,說他有潔癖,不肯與別人共用器具。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典故,米芾從曾經有一位朋友,曾經看到米芾家裡有一個硯臺,十分喜歡,想要搞到手,於是故意藉故央求他拿出來觀看、玩賞,趁他不注意,故意弄髒硯臺,果然,米芾再也不想要那個硯臺了,就趕緊扔給朋友了。

    當然有時候,米芾對待器物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比如他就曾經和宋徽宗開玩笑,宋徽宗也曾經拿出一個好硯臺,與米芾一起把玩,結果有時候米芾告辭的時候,拿起硯臺接著就說:這個硯臺臣已經用過玷汙完了,不如臣就直接拿走吧。

    接著,他拿著硯臺就往外跑,皇帝也沒辦法,只得任由他這樣。

    說回他拜頑石為兄弟這件事情,他曾經在無為州看到一塊非常巨大、醜陋的石頭,他看到後非常高興,認為這塊石頭值得他拜謝,於是整理好衣冠,與石頭結交為兄弟。

    這當然是非常荒謬的事情,但是米芾這些荒誕行為的背後,實際上展現了一個藝術家難以被人理解的痛苦。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有一位當時的人,像伯牙、鍾子期那樣,彼此瞭解對方,稱呼米芾為知己的話,那麼米芾何苦要去拜一塊不會說話的石頭為知己兄弟呢?

    可能,這樣的解釋有些牽強,但是對於一位真正的偉大的藝術家來說,這種孤獨感、寂寞感是時常伴隨他們的,而且也是他們得以超越自身的侷限,達到藝術創作極限水平的重要方式。

    所謂“高處不勝寒”,即是此道理。要想抵達高處,就要承受高度帶來的孤寒、寂寞。大概米芾從這塊奇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楚,就好像拿石頭上為人恥笑的“醜陋”之態一樣,是有相通之處的。

    所以,如果從這個意義上在來理解米芾,他拜一位頑石為兄弟、至親,又有什麼可以被世人恥笑的地方的呢?

    三、迷——米芾的書法邏輯

    上面我們主要是著眼於正史記載中的米芾,下面我們可以看一看書法理論中米芾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米芾最為著名的書法論著就是《海岳名言》了。實際上他都不能稱之為一本書,而是十幾個碎豆腐文章的合輯,裡面雖然篇幅不是很長,但是卻爆了很多“猛料”,資訊量很大。

    在這篇文章中,米芾幾乎把前代以及當今(也就是他生活的宋朝)所有的書法家給罵了一遍,且不說褚遂良、蔡襄、沈遼、黃庭堅、蘇軾、蔡京、蔡卞之流,就算是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這樣的書法家也不入他的法眼,要麼是書法寫的太俗(顏真卿),要麼是寫的不合規矩,破壞古法(歐陽詢、柳公權)。

    如果我們這樣簡單的來理解米芾,大概會認為他是一個狂妄之徒,只不過是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想要揚名於後世罷了。

    雖然我們說像米芾這樣的論調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其真正原因並不在於它道德上的水平、修養如何,而是他從內心中真心相信一套邏輯,正是這套邏輯讓他相信這些書法家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們要想證明米芾是錯的,就要先證明這套邏輯是行不通的。這樣才能談得上真正認識米芾。

    實際上米芾的邏輯也很簡單,在《海岳名言》中,米芾唯一讚賞的人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即便是有對其他書法家的讚賞,也通常是著眼於這位書法家的書法繼承了王羲之、王獻之書法的神韻,稱得上是“魏晉風骨”的再現。

    所以這就可以看出米芾評價、取捨一位書法家的標準就是以二王為標杆,凡是不符合二王法度的,就是不好的書法,凡是符合二王書法標準的書法就是好書法。

    所以,米芾除了“痴”、“怪”這兩個特點之外,還有“迷”。這個“迷”不是說他著迷於書法,而是說他只痴心於二王書法,只迷二王。迷,一般都是有誤入歧途,帶有貶義的意思,這裡之所以說米芾是“迷”的,實際上也是說他的觀點有一定的偏頗的。

    比較諷刺的是,米芾的書法也並不完全合乎二王法度,如果他只是學習二王,寫的合二王一模一樣,也就不可能有米芾書法傳世了。

    四、奇——米芾的書法特色

    米芾的書法特色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奇。這個“奇”表現在三個方面,筆法奇,結構奇,章法奇。

    米芾的筆法變化多端,能夠繼承魏晉書法的筆法精髓,但是同時又能創新,不拘泥於古法,自出新意,從起筆,行筆到收筆都非常變換莫測,初看覺得奇怪,但是細看便可知道法度出處。

    在結構上,米芾喜歡以斜取正,不管是整體趨勢還是某一個筆畫,都是如此。米芾結體猶如山脈上一塊奇石,因此非常險怪、奇異,就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章法上,米芾錯落有致,不拘一格,給書法的章法格式創立了一種新的內容。

  • 11 # 狂喜淡墨a

    米顛,襄陽漫士,米南宮,因倜儻不羈乃米顛之雅稱,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服效唐人,蓄積奇石字畫,書畫自學而成,為宋四大書家之一。

    自雲“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誰真跡跋尾間或有之,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水諸長處總而用之,既老始足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祖也。

    由此可知其擇古雅之字而喜集字蓄之,爾後他人不知其字屬那一祖,《宋史本傳》雲:米妙於翰墨,說者飛翥,得王獻之筆意。

    蘇軾雲未書超逸入神,又說:生平篆隸行草風牆陣馬,沉著痛快,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

    黃庭堅雲元章如快劍斫陣,強駑射千里,所當穿徹。

    米芾晚年出入規矩,自說善書者只有一筆,而我獨有四面,寸紙數字,人爭售之。

    惟於行書誠傳入品。副在筆端,曳筆刷筆,於側掠拏趯,進退自如,如乘駿馬,動循古法,實屬傳統追求者,厭惡脫法,對於懷素曾言不進晉格,乃俗,喜摹古帖亂真,揮毫則有神遊八極,故其鋒穎大峻,其間儀形自在,純以圓勁為主,落筆不拘,意態取勝,晉魏法度自整然也。

    古記載米元章見錢穆父訶其刻畫太甚,當以勢取勝為之一振,於是盡脫原來書貌,自出機杼,面目非故,晚年自言無右軍一點俗氣,然而終久米筆挽晉魏一分,

    一生縱橫任意,達清空靈逸,成就了何己筆墨風格,為後人所效仿。

    隨著社會進步,當今真能寫出米字的人,還是鮮寡是也。

  • 12 # 華夏筆都—鵬譽軒筆莊

    米芾的書法,最稱道的是他的行草。

    米芾的行書,用四個字來摡括:沉著痛快。

    他曾自詡:善書者只得一筆,我獨有四面。後人稱讚他能"八面出鋒”,所謂"八面出鋒",看他的墨跡,落筆如"刷’,側鋒,藏鋒,中鋒隨心所欲地運用,把行草的用鋒技巧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米芾不但取法乎上,而且結合自己的個性,強化自己的風格,他的落筆往往較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頗有氣勢(見下圖)。在整幅行氣上,採用區域性打破平衡對稱,求得整體的穩定。

    鵬譽軒筆莊(淘寶網)認為:米芾的書法,是建築在極其深厚的學古,學傳統的基礎上,同時又執著地追求強烈的個性。宋四家中可能還是數米芾對現代的影響最大!

  • 13 # 西龍先生

    因為唐宋皇帝都好書畫,所以唐宋兩朝都有所謂四大家之稱。米芾在宋四家中列第三,排位東坡與黃山谷之後。但是其一直是自詡本朝第一的。

    個人以為,米芾的字超有個性,但要算宋代第一,怕是自譽過頭了。他的字是那種看上去很容易,但學起來非常難的東西。他的字太活了,苕溪詩卷貼,有時一行七個字都有捺,但筆筆不同。靈活多變就是他的長處,也是難學之處,但也是其短板,他的字也因此長期難以定型。這當然也和他只活了四十九歲有關,即使放在古代,這也不能算壽,所以米字一直到他去世都未能完全定型,都仍然處在探索之中。

    米字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他的字個個都向左傾,雖然整體看上去不歪,但是單個看起來,個個都像比薩斜塔,這無疑也影響了其莊重感。比如黃山谷就心直口快地評價說,米字行書還可以,其他字不正。

    米字的第三個特點,是他對行書筆法有很多創新。一是他的行書一改過去的中鋒為主,大量運用側鋒。二是突破了收筆的固有寫法,大量出鋒,甚至連捺這樣的筆畫也弄個尖尖的提筆出鋒出來。三是借鑑碑法創造了蟹腳鉤等新的筆形,同時大量使用頓銼,豐富了筆法種類,使主要筆法由使轉、提按兩大類增加到使轉提按頓銼三大類。

    米字的特徵大致就這三點。舊時文人評價書法喜歡故弄玄虛,其實都是為了博取眼球,比如米芾自己就吹噓自己的字是八面出鋒這在事實上做不到的,因為筆的執行不可能有八個方向。所以看書論,也要善於去偽存真,對於其他的東西大可一笑了之——古人其實是很喜歡吹牛的,並不比令人遜色。

  • 14 # 1海哥自媒體

    天姿伶俐不虛誇,

    集古終能自稱家。

    一掃二王非妄語,

    只因釀蜜不留花。

  • 15 # 詩夜城主

    米芾書法深受五代時期的楊凝式的影響,楊凝式何許人呢?唐昭宗時進士,又歷仕後梁、唐、晉、漢、週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其行楷書有晉人蕭散之致,行草書人稱“雨夾雪”,可以這麼認為米芾書法是宋四家中受楊凝式影響最深的,米芾書法頗重法度,恪守晉法,這是其書法最大的特點,

    當然了,米芾不僅是受楊凝式的影響,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也深得“二王”筆意,於跌宕變幻中自成風規。自古以來一個真正偉大的書法家是可以穿梭於別人的書法風格,最終又形成自身的書法風格,這也是書法家的認知和境界,才能脫離古人的“意味”,

    比如,米芾的行書《蜀素帖》,因書於四川所造織有烏絲欄的絹素上而名,該帖共寫了8首詩,共71行,658字,用筆俊邁、八面出鋒、正側藏露、曲盡變化、體態萬千,體現了米芾“刷字”的特點,結體以一欹側為主,俯仰斜正,表現出動態的美感。由於蜀素不易受墨而屢現枯筆,以致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酣暢。

  • 16 # 如石書藝

    在“宋四家”中,米芾年齡最小。但就書法而言,因其典型的“八面出鋒”之”刷筆”,被譽為最有功力、最富天分。有史書記載,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有米芾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宋四家”其他幾位大哥所不及。即使在當下,崇拜“米字”者頗多,學米芾書法成風。

    顯然,這與米芾書法的通俗性和具有書法的形質美有關,符合現代審美情趣,其特殊的筆法和筆勢造就了他獨特的書風魅力。而這都與他的”怪癖“、“孤傲”的性格是分不開。

    有許多史書記載他的怪特行徑,例如,蓄石、拜石、乎石為兄、給石頭洗澡、奇裝異服、不與人同器等等,因此人稱為“米顛”。

    其實,米芾一點都不顛,聰明瞭得,按現代人論智商,他應該在“宋四家”之首,何以見得?

    論書品氣格,他不及蘇軾;論創新、筆力不如黃庭堅。而他的精明,對書法的執著、專一,充滿他的書論,盡顯於書法的靈氣和妍美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二王”論

    米芾好批評,歷代書家,無一不評,其中不乏經典,但也有失偏頗,因為,他始終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批評他人。比如,他雖然對王羲之評價甚高,但在論及王獻之的法書時,卻雲:“子敬天真超越,豈父可比也”,認為獻之變右軍法為今體,字畫秀美,妙絕時倫。”其實是他的性情筆法,與王獻之更相投。

    他還在題贊《中秋帖》謂:“藐百川,會北海。人那知,冠千載。”認為王獻之書法有“天真超逸”的意趣。稱大令十二月帖,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其實,《中秋帖》,史書疑為出自他的臨本。

    他還有一句狂言:“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 這句話,出自《志林》:徽宗命元章書《周官》篇於御屏,書畢鄭筆於地,大言曰。有人認為,這是米芾知道徽宗藏於屏風,於是,故意大聲說給皇帝聽的,有拍馬屁之嫌。這個說法有些牽強,也不符合米芾之性格。

    清王文治也對此有過一說,他在《論書絕句》中說:“天姿淩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一掃二王非妄語,祗應釀蜜不留花。”認為米芾的書法集古終成大家,自創一體,超越“二王”。這個評價,似乎更加離譜。

    此話真正是何用意,眾說不一,按字面理解,是不把“二王”放在眼裡,但這與他始終視“二王”為宗的思想不一致,實難分辨。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皇帝面前,表現出自信滿滿。

    二、“八面”論

    “八面出鋒”並非米芾所創,他在《海岳名言》中說:“字之八面---已少鍾法。”這段話裡,他認為,到了智永雖八面具備,但已少古法了,唐以後,古法亡矣。米芾這裡所指的古法,就是指鍾繇、王羲之書法。可見他對唐楷,過於規整,定式不變之風持有偏見。於是,他自言:“自任腕有羲之鬼。“他自譽:“隨意落筆,皆備自然,”意足我自足”。主張筆力透過手臂達到毫端,故須懸手提筆。他說,以此筆法,八面出鋒,才能達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骨勁、皮肉、脂澤、風神皆全”。可見,他的王羲之筆法是敬畏的,而貶唐楷為“一筆書”。

    三、“大字”論

    “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張旭教顏真卿筆法,意為字形要力求勻稱、大小均等,所以遭到米芾批評。張旭作為書法大家,不至於這樣說吧,這顯然不符合古法呀!還有一種說法,米芾主張,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這顯然是筆法和結體論。

    無論是哪一種理解,說明米芾是極力反對將字寫成狀如珠子,主張結體要隨字形變化,有意趣,這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得到驗證;主張大字的用筆結體要如小字結密,而小字的用筆結體要如大字一樣舒展。這也是符合米芾書法審美觀的。

    四、“石刻”論

    米芾還有一個觀點:“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認為刻石,即使最精之刻工,也會致使原跡走形,無法與真跡相比,況且許多碑刻,刻工粗糙,故他不主張學石刻。這雖然遭許多人非議,並非絕對,認為即使墨跡也不一定是真跡。但此話出自米芾之口,你就會自然明白,米芾的書法鋒芒畢露,豈是石刻能予以完全表現呢?

    上述可知,米芾的書法特點與他的書論思想完全吻合,學習他的書法,一定要明白他的書法思想。

  • 17 # 名廬書社許高鑑

    米芾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用筆用法都十分講究,特別是他的造假技術高超,看一眼的書畫作品就能夠瞬間復刻,導致其後的書法真跡都被專家懷疑,擔心是米芾大師的偽作。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科學鑑定方法已經很全面了,但是米芾的仿作還是不能下定論,只能透過一些細節證據間接證明。

    米芾大師可謂收藏界的大毒瘤,好多收藏家都是談米色變,如果聽說是米芾大師經手的東西,前面所有的鑑定依據都需要重來,所有的鑑定結論都要重新下,最終報價也得改。

    其實米芾大師也不都是罵聲,其書畫技藝高超,無論是書畫界還是民間,都對此讚不絕口,特別是當下,年輕書法家追求個性,而米芾的書畫風格就個性突出,導致米芾的粉絲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度,重新整理了米芾在書畫歷史上的各項紀錄,米芾留世的書畫作品也變得水漲船高,有趣的是,有些米芾的仿作比原作更值錢,甚至價值翻翻。

    收藏家們見到米芾的作品往往又愛又恨,好不容易找到一幅王羲之的作品,抱在懷裡睡了幾個晚上美滋滋,經過儀器檢定後居然發現又是這個米老頭子搞的鬼,心裡恨得牙癢癢,痛罵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但是有時候得了一件不知名的書法家的作品,卻意外被鑑定出是米芾仿作,幾萬元的東西一下子後頭加了兩個零,恨不得將米老頭抱在懷裡親幾口。

    上圖是米芾《留簡帖》,紙本,行書,縱31.7釐米 橫39.7釐米,現存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藏。據說是美國列強當年派考察隊過來交流學習的時候地攤上兩塊錢買的,其實誰不知道是他們掠奪走的,說的一嘴漂亮話而已。

    鑑寶專家評論:米芾行書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點,主要是在點畫和結構上不同於他人的處理方法。而其變化之豐富,變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靈活多變地正確地運用和處理粗細、間背、疏密、開合、偏側、白布、收放、參差、大小,接應等原則,使作品面目險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釋文】芾頓首再拜。前 留簡而去,不得一見,於今怏怏。 辱教知 行李以及。偶以林憲巡歷, 既以迴避,遂謁告家居。 或渠未至,急走 舟次也。糧如命。他幹——示下。對客草草。芾頓首。

    好多類似無價之寶現在都還遺失海外,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藝術瑰寶,專家為了對他們進行研究,每次都要花費巨資才能見到真跡,還不能看太久,專家們每次都是流著眼淚研究。希望中國更加強大,再也不要重蹈覆轍,我們華人必須站起來,實現華人偉大的夢想。

  • 18 # 八聖山人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性豪放,行怪誕,拜石為兄,人稱“米顛”,有魏晉遺風!

    此人學書路徑先學顏及柳,後學歐褚,再轉入魏晉,研習“二王”,深悟得其精義,博採眾家之法書,終獲自家面目。

    宋高宗《翰墨志》載:”米芾能得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芾於真楷、篆隸不甚工,惟於行、草誠人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然千古效真法者,不過得真外貌,高視闊步,氣韻軒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處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此九五之尊評價,草民多言無用!

    米芾推崇“無刻意做作乃佳”理念,追率真求平淡,惟自然方能脫俗之“尚意書風”。特喜小王之新異天真而又不失自家風格。精神超凡,性格兀立,終成大家。

    傳世書法名錄:《苕溪詩卷》、《蜀素帖》、《多景樓詩貼》、《李太師帖》《研山銘》、《東坡木石圖題詩》等。

    《苕溪詩卷》,是其“集古字”向自家面目過渡作品,有二王筆法和結構兼自家法則,側鋒落筆,八面出鍾,在頓挫提按中一改歐、虞、顏、柳的單調筆法,使作品之長短粗細、欹側正屈、疏密大小,乃至整章行氣都極富變化。使執筆處於控制與被控之間,意匠經營和自然天成日臻完美,充滿著靈氣動感。

    《蜀素帖》為最精彩,字跡左斜,自然灑脫,清雄絕俗,簡直超妙人神,正鋒、側鋒、藏鋒、露鋒之施展,長短粗細,姿態萬千,展示其個性獨具的“刷字”風格。表現出縱逸豪雄、天馬行空之特質,影響巨大,亦是後人追慕之範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萬一號紅薯一般從哪裡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