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功課不好,家長吼,愛頂嘴,吼,調皮貪玩,吼,這種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嗎?為什麼清華大學校長說教育孩子“不能吼”呢?該如何教育孩子?
5
回覆列表
  • 1 # 海智捷先生

    會給孩子造成恐懼心裡,越恐懼越做不好事情,對孩子未來影響太大了,孩子長大後膽子小,沒有勇氣。

    孩子犯錯後應該像朋友一樣幫他解決問題,家長可以問孩子犯錯後的結果怎麼樣,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這樣的結果給孩子和他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怎樣去改正,改正後有什麼好處,這些問題都要用探討的方式跟孩子溝通,而不是命令式的,孩子其實是最講道理的了,正確教育下的孩子完全沒有歪理。

  • 2 # 九鬥學生心理

    這話不管是不是清華校長說的,教育孩子如果只靠“吼叫”,那麼教育的效果絕對差到“爆”。家長在吼叫的過程中就會失去理智,就會想到用一切惡毒的語言去刺激孩子,用最恐怖的語言去傷害孩子的自信,更可能會把孩子的歷史“汙點”拿出來一遍一遍的絮叨,甚至會延展到對自己的婚姻和工作的不滿都會“算計”到孩子的身上。

    而這樣和孩子溝通獲得的是什麼呢?

    孩子是否會因為父母的吼叫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積極的改正呢?孩子會不會理解父母的苦衷呢?孩子又是否能理解父母面臨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呢?

    絕對不會。

    孩子會抗拒、會反抗、會反感、會厭惡、會用更激勵的言辭來和父母對著幹發洩心中的不滿,孩子會用更自暴自棄的方式來挑戰父母的權威,孩子甚至會對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包括父母對自己的愛)產生懷疑。

    這樣的結局是父母想要的嗎?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只能得到這樣的孩子呀!在吼叫中感受到的痛苦和不安只有用更可怕的方式(或者是更大聲音的吼叫,或者是沉默)來表示自己的態度。

    這樣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但起不到任何正面積極的效果,還會把自己和孩子之間好容易建立起來的親子關係打破,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直到你再也抓不住的心理距離,好可怕的場景,不是嗎?

  • 3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吼”如果能教育孩子,那麼,教育就不會是什麼難事了。

    教育,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

    也可以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的平衡感非常之強。

    家長之所以有時候會忍不住“吼”孩子,恰恰是因為我們對教育孩子感到無能為力,束手無策的時候。

    經常吼孩子的家長,最後會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孩子對你的話越來越無動於衷。

    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其實很難做到,主要是我們一開始會很難受。

    這個方式就是根據實際,別提太高的要求,講原則。

    1、您的孩子是什麼水平?他為什麼比不過別人?是他個人的原因嗎?大人有沒有給孩子做好準備?

    這其實是個非常讓人不願意接受的問題,說得直白點,小學生的大部分學習問題,都是大人的原因!

    比如,孩子為什麼學不動?是因為沒有做好學習準備,包括智力上的準備,學習習慣上的準備。同時,還包括學習環境,這些都是家長應該做的。如果孩子學習不好,您不但不應該吼孩子,而是應該反省自己,到底是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如何改變。

    2、講原則

    大部分學習不好的孩子,都會出現各種不好的課堂表現:走神,和別人聊天,搞各種小動作,打斷老師,做題粗心,不願意配合老師。

    這些孩子其實是非常可憐的孩子,因為他們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素質叫遵守規則。

    如果一個孩子上課不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心被困擾了。

    一個渴望老師關注的孩子,老師希望孩子誇自己,否則就不高興。

    一個在家被寵溺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想自己是最好的,而學習能力又不足,就容易失落,亂表現。

    一個討好父母,討好老師的孩子,就容易找不到自己,患得患失;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講原則?

    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比如:每天做完作業,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如果沒有做完,就不能夠玩。

    又比如,如果每天9點沒有做完作業,那麼就不能再做了,自己到學校接受批評。(適合對付磨蹭的孩子)

    再比如:如果不想學習,總是想玩,就去做家務,不給學習的機會。

    這一些,只是提供給您的一些參考,對各種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規定。

    執行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切記發怒。

    如果你和孩子商量好的,就堅定的讓孩子執行,在低年級時,都是比較有效果的。

    最後,我給你提一個建議,就是慢慢放手讓孩子去管自己的事情。

    一般,一年級是過渡,二年級開始,就應該給孩子自己試著去安排自己的學習了,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大家商量一下,互相配合好即可。

    一開始,孩子一般都會做不到,這是由於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造成的,記住,慢慢來,很多孩子都是可以做到的。

  • 4 # 哪吒說教育

    對小孩子“吼叫”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對你所說的事情都非常無感,而且對孩子性格形成不良影響。

    吼叫溝通的不良影響

    一般家長在需要孩子做點什麼都喜歡不斷催促,催促不行就開始吼叫,有些情況還會打罵,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溝通、教育方式。

    1、父母“吼叫”代表無可奈何,久而久之你說的話再孩子面前都會“失靈”。是不是實操會覺得孩子把自己的話當作耳邊風?這都是由於平常自己催促、發脾氣多造成的。

    2、父母“吼叫”代表焦急和憤怒,偶偶一次兩次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經常發生。不僅無法讓孩子聽進自己的話,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急躁沒有耐心,另外吼叫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內向。小孩子早期形成的性格大部分都是來自父母的影響。

    如何更有效與孩子溝通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首席得形成有效的溝通方式,否則父母說什麼都沒有作用。這就得從小與孩子形成一定的原則。最重要的是兩項原則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和說話算數,可以從日常小事情做起。

    1、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

    這點對於養成孩子好習慣非常重要。比如到了晚上九點十點鐘必須睡覺,那麼到點了就得關掉燈光躺下睡覺,開始可能會這一樣那樣鬧,但是隻要你堅持,最終孩子還是會接受這種習慣的。

    另外就是吃飯問題,一般大家的早餐、中餐、晚餐都是差不多固定一個時間段。那麼到了吃飯時間,就得讓孩子上桌吃飯,如果過了時間就收掉飯菜,只能等到下一餐。

    2、說話算數

    小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對於父母說出的話特別是許諾的事情還是特別能記住的。因此,對於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得兌現,平時如果要答應什麼也得慎重,如果答應了因為很難兌現而食言,孩子是能記住的。食言次數增多,就會導致你說的話,在孩子那裡沒有什麼分量,他不會怎麼在乎。

    在我孩子4歲的時候,我們試著要她做點小事情,要她每天把家裡大家的鞋子及時擺放到鞋架,放整齊。當時跟她說,如果能堅持一週,可以獲得一份獎勵,她說要去吃肯德基。我答應了。

    結果過了差不多有10來天,估計是她想起來了,就要求我帶她去肯德基吃薯條。那天剛好也下大雨,她奶奶就跟她說換一天再去,孩子就是怎麼都不答應。

    我想了下,決定帶她去。可想而知,孩子有多開心。在家裡孩子比較願意聽我說的話,跟我經常兌現所答應的事情不無關係。

    3、只提醒不催促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催促孩子做某些事情,這容易導致孩子形成拖延的習慣。我覺得要早點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是她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作為父母我們只提醒她。不催促她。如果拖延,就按照第一條原則處理。最開始的時候,我家孩子吃飯喜歡拖拖拉拉,餓了幾次肚子之後每次吃飯都自覺了。

  • 5 # 十洲

    凡事兒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全國著名的婚姻專家,

    他把經營婚姻、建設家庭、夫妻之道、床笫之歡,說的條條是理、句句名言!

    晚上我們一起喝酒,

    他酒醉我送他回家,

    這才知道,他一年前也離婚了!

    我不確定,清華校長沒吼過自家的孩子!

    如果沒吼過,基本上不常帶孩子!

    還是把你的大學搞好吧!整得跟技校似的,別怪高曉松說你!

  • 6 # 老春開聊

    越吼孩子越差

    事實上,“吼”和“哄”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要想教育好孩子,僅靠“吼”或者僅靠“哄”都不能夠達到目的。“吼”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或者叛逆;“哄”會讓孩子沒有底線意識,沒有邊界意識,變得唯我獨尊,自私自利。

    至於該如何教育孩子,我個人的體會是抓習慣養成。你給孩子培養什麼樣的習慣,孩子就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你給他培養愛讀書的習慣,那他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你給他培養愛玩遊戲的習慣,那他就是一個愛玩遊戲的人。您不能夠跟他一輩子,但習慣會。所以,習慣才能夠決定他的未來。

    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從習慣抓起,給他培養更多的好習慣,讓他始終朝著真確的方向前行。具體說來,下面的這些習慣對他的一生都很有益:

    閱讀、健身、規律作息、孝老愛親、樂於助人、獨立整理內務、節儉。

    當然,這些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家長嚴格的督促並以身作則才能夠給孩子養成。不過,教育孩子畢竟是一個系統工程,家長不付出一定的時間和汗水也是不行的。每一個習慣沒有半年甚至是一年的努力,就別想讓它在孩子身上紮根。因為惰性會驅趕走好的習慣。孩子自己不能夠監督自己去執行,就需要大人不斷地督促。

  • 7 # 小小魚熙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家長,對於教育孩子,有時束手無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衝孩子吼叫的狀況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可能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孩子不聽話,對孩子大吼大叫,通常是起不到作用的,反而會令孩子變本加厲;又或者當時是制止了不該的行為,但是下次還是會繼續這樣。

    所以說,教育孩子,不能吼叫。吼叫不但不能令孩子聽話服從,而且還會影響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尤其是當父母的由於某種原因而心情不好時,往往會情緒失控,將不好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進行非常嚴厲的懲罰。這時,家庭的平靜就被一件生活瑣事徹底擊破。

    孩子不聽話,父母生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教育子女,絕不能養成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習慣。如果孩子從小生長在經常大吼大叫、吵吵鬧鬧、捱揍的環境中,日後勢必對他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傷害。

  • 8 # 末末地讀書

    把吼的方式改變為用一種堅定而溫和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一定會事半功倍。

    清華校長為什麼說教育孩子不能吼?答案很簡單,就是吼不但完全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適得其反。人與人的溝通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和同事朋友都可以和顏悅色的談話為什麼和自己最親密的孩子不能和顏悅色,而非得用吼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呢?

  • 9 # 光頭俠

      我想此問題肯定又有很多“教育專家”式的回答,比如:吼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會讓孩子往壞的方向發展等等學院派的回答,我是不敢苟同的。

      不是說教育專家們無能,而且非常反感教育專家的“意淫教育”,什麼叫“意淫教育”,就是所謂的理想派,其實很難實現。

      那麼回到正題,我的觀點是認可“吼式教育”,而且我的觀點有著眾多的群眾基礎支援,比如80後、70後、60後等群體。這些群體基本是在“吼式教育”下成長的,而且在這些吼式教育下成長了一大批人才,甚至“教育專家”,我就請問這些成功的“教育專家”,你們的父輩們也吼了你們,而且你們並沒有什麼心理陰影,而且還成為了所謂的“教育專家”,為什麼你們要反過來反對這些教育?

      有些人,尤其是某些“知名教育專家”,非常喜歡拿著個例來反駁“吼式教育”,比如,哪裡哪裡的學生在父母的吼下自殺了,哪裡哪裡的孩子在父母的吼下離家出走了,這些都是個例,別老是“啃老”,行不行!

      現如今,中國的成功企業家,比如馬雲、馬化騰、丁磊、王健林等這輩人物,你可以去翻閱他們的人生經歷,哪個不是在父母的吼下成功了!在比如現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們,你們難道沒有被你們的父母吼過?你們其中有幾個人產生了負面的心理,甚至一度想過自殺的?即使有,也是個例!

      我的觀點就是,可以吼孩子,適當的吼孩子可以讓孩子產生壓力,繼而懸崖勒馬!

  • 10 # 指引前方

    孩子都是具有天性的,愛玩是每個孩子的特點,無盡的想象能力是上天賦予每個孩子的權力。雖然有可能在探索世界中出現歧途,這時就需要我們去引導他,而不是一聲吼的去扼殺。

    "吼"對孩子能夠起到的作用無非是威懾,還會扼殺孩子的天性,而我們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長輩還是老師而言,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而不是讓孩子去懼怕自己。

    所以,一聲吼是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的,耐心的去指導比氣急敗壞的吼將有更大的作用。

  • 11 # 雨媽育兒之路

    雨媽有話說,“吼”孩子是一種無能的體現,因為教育不好孩子,所以才會去“吼”,有正確教育方式的父母,不用“吼”,孩子照樣乖乖聽話。

    “吼”孩子往往有兩個表面結果,第一,表面是孩子“聽話了”,馬上停止了他的錯誤行為,實際上孩子是“嚇呆了”!本能的停下了手中的事。第二,孩子本能的反抗,你越吼,孩子越不聽你的,這種情況往往會引發家庭暴力。

    “吼”孩子也能延伸出兩個深遠影響,第一,“聽話”的孩子在父母的“吼叫”下停止錯誤行為,但他並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吼”,只是知道父母生氣了,所以每次在做事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可是父母並沒有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樣,孩子自然還會犯錯,然後下次更加小心,長此以往,導致孩子越來越膽小,內向,不自信。

    第二,“反抗”的孩子知道父母想讓他停止錯誤行為,但是這種孩子倔強,越是打壓越是反抗,伴隨著父母的“吼叫”,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 12 # 星空元際

    如何教育孩子永遠是作為家長的頭等大事,也是最頭疼的問題。作為過來人對此深有感觸。只所以吼是因為情緒失控、方法單一丶不知便通的一種表現,也是反覆說教毫無結果的最終爆發。

    孩子是無辜的,也是有可塑性的。第一,他可能是確實沒聽懂沒有理解過來你講太多遍也沒有用。吼他只會讓他越來越迷糊甚至厭煩。第二,他明白但是他就是不聽你的,吼也不聽。作為家長要摸準脈搏對症下藥。

  • 13 # 育兒媽媽快樂寶寶

    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吼;孩子愛頂嘴,吼;孩子調皮貪玩,吼。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嗎?如果教育孩子只靠吼,那麼效果肯定很差。育兒路上,吼孩子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也許能夠一時有效,但長久以來,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卻是很大。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點:

    1.吼孩子只是一時有效

    當你吼孩子時,孩子可能會被嚇哭,也可能會順從你,但次數多了,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時注意力都是遊離的,孩子根本就沒聽進去。所以說,常常罵,大聲罵,越罵越聽不見。

    2.孩子會變得內向,缺乏自信

    對孩子吼多了,會給孩子造成恐懼心裡,越恐懼越做不好事,孩子慢慢會變得膽小怕事,性格內向,缺乏自信。

    3.孩子會變得暴躁易怒,成為下一個你

    父母的情緒控制能力差,經常被孩子惹得大發雷霆。而情緒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吼孩子,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如果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易怒、衝動、缺乏耐心,那麼家長就要反省自己的育兒模式了。事實上,大多數習慣衝孩子吼叫的家長,小時候就是這麼被對待的。所以,不想讓孩子繼續繼承這種不良的性格,就不要再對孩子吼叫了。

    吼孩子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這時父母應該深呼吸,讓自己淡定,或者去洗把臉保持冷靜,和孩子好好溝通,慢慢疏導,對症下藥,更容易教育好孩子。

  • 14 # 萌寶媽咪育兒

    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你們看看就知道了!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我麻麻就是愛衝孩子吼的型別,小時候做錯事經常被打,還沒等我解釋,就被吼一頓,我要是說話,就說我頂嘴等等,心裡陰影面積真是一大塊啊!幸虧我爸爸不是這樣的,否則,我要瘋了,真的。

    一、長期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崩潰,“嘴上服氣心裡不服氣”,容易產生叛逆等思想,有時候我都怕看見我麻麻,敢怒不敢言,不但聽不進去 吼 的時候說的話,還會物極必反,對著幹的心理就是由此產生,還會產生自卑膽小的心理,心理脆弱,人們常說的玻璃心,經不起挫折。性格暴躁。當然,我還好,你們不用擔心,我還有救哈。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沒當成榜樣當成反面教材那就不好了,我就有我麻麻身上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這個性格脾氣,怎麼辦,得改啊,不能明知故犯,你說是不是。我現在也常常說我麻麻,你看你小時候把我嚇成啥樣的,到現在還是愛哭鬼,當然我也會講給她聽,這樣吼孩子會有哪些不好的影響,她有時候也會不好意思。

    你們肯定都聽過這句話:“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要努力成為什麼樣的人。”比如,玩手機,你讓你家孩子去做作業,你在旁邊玩手機,打遊戲,你覺得你家孩子會服氣嗎?憑什麼你能我不能。對啊,憑什麼你自己不做卻要求我去做?

    所以,你們看看,教育孩子還能“吼”嗎?絕對不能啊!!!教育是門學問,你可以做的不夠好,但必須要努力學習,和孩子一起進步才行,傾聽、交流、引導,不要大聲對孩子吼叫,從這一刻做起。

    END…

  • 15 # 天才發掘機

    常常吼孩子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反倒出現很多問題。

    常常罵、大聲罵、越罵越聽不見

    人的大腦有個特性,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比如,當父母第一次大聲責罵時,孩子“如你所願”能被嚇哭,但是次數多後,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的時候注意力都是遊離的,他根本沒有在聽。

    吼罵孩子是白費口舌

    罵孩子的壞處是,他一緊張,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一劫,父母就白費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使他沒有人緣,交不到好朋友,以後人生的路會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後也會繼續去吼你的孫子。

    造成內心傷害

    經常的批評和怒吼,輕則使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重則傷害孩子的自尊,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變得膽小、自卑。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麼?

    1.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以上

    天才發動機團隊

  • 16 # 媽媽是女超人

    大多時候家長不是為了發洩不好的情緒才吼孩子的,孩子在任性犯錯時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緒裡,逆反情緒一上來根本聽不進別人的話,這時候說道理是徒勞,冷處理只會讓他更憤怒和鑽牛角尖。這時適當的吼一下,我通常是大聲問他“你這樣做,對嗎?”也試過不吼的,但是他會頂嘴,是的就是頂嘴,滿口歪理,吼有震懾的作用。透過吼,孩子會感覺到我對這件事的重視,慢慢冷靜。最後可以達到我們坐下來平心靜氣討論這件事的效果。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吧,太放的孩子適合收的教育方法,太收的孩子適合放的教育方法。至於脾氣暴躁,說真的,我覺得7分是天生或遺傳的,3分後天因素,我見過的小孩,從嬰孩時期到上學,我還沒見過一個小時後好脾氣長大變成爆脾氣,或是小時候脾氣差,大了脾氣好了。脾氣差的大人只能引導,讓他疏導,學會控制,但一般只能做到讓他爆的底線提高了,也就是說,他到了某個程度,他無法忍受,還是會引爆。

  • 17 # yi老師小學數學

    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我來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

    應該是七年前,我教一年的數學。班上有一個從貴州盤縣那邊農村來的女孩。我們學校是寄宿學校,女孩家長一學期中途才來接孩子回家一次。可能是年紀太小就離開父母,還有她們本地方言和老師上課講的普通話差別太大。女孩不太適應,顯得又蒙又笨的樣子。每次單元測試,多數孩子都能得90分以上,唯有這個女孩只得六、七十分。我心裡著急啊,這可得拉低平均分。於是放學後找到女孩單獨給她補課。我清楚地記得,我讓女孩左手伸出兩根手指頭,右手伸出三根手指頭,問兩隻手合起來一共有幾根手指頭。女孩看著自己的雙手,起碼五分鐘硬是說不出來。我急死了,大聲告訴她,2和3合起來數12345,是5。晚上測驗,女孩競然給我考了二十幾分,我氣炸了,本人教書,從來沒見過二十幾分。第二天,把女孩叫到辦公室,一頓吼。沒想到的是,下一次考試,親們猜猜女孩考多少分?0分,沒錯,0分!試卷上每個空她都填了,可都是亂填的。我一下子警覺起來,這孩子不能吼的,你越吼她越不學,得好好講。從那以後,我改變了方法再沒吼過她,每次和她說話都笑眯眯的,找話題誇她。女孩也再沒考過0分,也就六七十分的樣子,我安慰自己,總比零分。

    我經常把這個真實的故事講給新來的同事聽,是的,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腹晨練可以直接燃燒脂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