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晨走鄉村
-
2 # 置一方田安養晚年
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週期性
豬肉價格
變化怪圈。“豬週期”的迴圈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
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
——生豬供應
減少——肉價上漲。豬肉價格
上漲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打擊了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週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週期”。一是生豬生產產量不穩定。生豬生產沒有與工業化、城市化同步。一方面中國用地、勞力、資金急劇向工業和城市流動,生豬發展速度減緩;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快速增加,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豬肉需求急劇上升。特別是受比較效益低、疫病難控制及市場風險大等影響,生豬生產產量起伏不定。二是標準化規模飼養程度低。在生豬價格歷次波動中,散養戶缺乏準確的市場資訊和預測能力,只能隨生豬價格的漲跌,或盲目
擴張
生產,或恐慌性退出生產。2011年農業部對全國2000個養豬村的定點監測,養豬戶佔所有農戶的比重為22.74%,仍佔不小比例。三是疾病加劇產業波動。如,2006年下半年以來,部分生豬主產省暴發豬藍耳病
疫情,除生豬直接死亡損失外,還導致患病母豬流產
或死胎。又如,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區發生仔豬流行性腹瀉
,個別養殖場小豬死亡率高達50%。疾病導致供應減少,大大推動豬肉價格
上漲。四是資訊監測
為標準預期未來收益,陷入“蛛網困境”,生產計劃
趕不上變化,產量趕不上市場變動的節奏。以2011年豬肉價格
上漲為例,既有疫情導致能繁母豬
存欄量下降、散養戶退出的原因
,也有飼料、人工、仔豬等成本迅猛上漲的因素。 -
3 # 新農業圈
豬週期,是指“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的迴圈往復。
今天,雲種養(5月24日),雲種養平臺顯示豬價是13.65元/公斤,看下圖的最低點在2015年3月中旬,當時3月15日全國平均豬價是11.06元/公斤。
如果按豬週期的走勢,目前豬價還有下滑的趨勢……
如果下一個寒冬不可避免,那麼養殖戶要做好準備:
一是抓好防疫,豬不出問題是關鍵;
二是抓好配種率、生產指數、飼養管理;
三是加強和提高環保意識、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四是準備好應急資金以便備用週轉。
計劃經濟時代,受國家管控,老百姓用肉票才能購買豬肉,所以不存在"豬週期"。市場化之後,豬肉價格受外部因素影響,逐漸形成周期性波動。
根據改革開放之後豬價的6次波動中,專家得出我國的豬週期是“3年”。(美國豬週期大約5年,比中國長2年。)
為何大約是3年呢?
因為"豬週期"的存在與生豬的養殖週期相關,從仔豬出生到生豬出欄一般需要5至6個月,而能繁母豬數量的增加約為9個月。據統計,生豬出欄量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就將可能引起後期豬價6個百分點的波動。
我國豬肉成本是飼料成本、人工成本、水電場地費用等,其中飼料成本所佔比重較大,飼料以玉米(60%)和豆粕(30%)為主。
因飼料價格的波動,有關部門將豬糧比6∶1作為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比值不能過大或過小(今天的豬糧比是7.64:1),而規模企業能承受的比值5.5:1甚至5:1。
因此,雲種養認為,減少豬價週期波動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規範化規模化養殖,這也是近兩年國家實行禁養限養政策的原因。
根據國外的情況來,當規模化養殖佔到市場的80%以上,豬肉價格就會趨於穩定,產業風險也將可控。
因為養豬產業鏈包括種豬養殖、生豬屠宰、豬肉深加工、飼料加工、養豬科研以豬肉銷售,多個環節組成。
產業鏈越長,企業規模越大,標準化養殖水平高,減少了生產的盲目性,抵禦風險的能力就越強,穩定價格波動的作用也就越強。
圖: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年養豬約1600萬頭,每天屠宰32000頭。
-
4 # 無愧我心滄州峰哥
1豬週期即市場供需矛盾所反應出的市場不正長化因素,它是由幾個方面造成的,但最主要是由養殖戶自身造成的,養殖生產者不是單一的勞動者,養殖者既要懂經濟,又要懂技術,還會有分析市場的能力,忙目的增加養殖,和根風,是必造成個人損失和市場的不穩定性,豬週期是不穩定的,不是一兩年來一次,更不是三五年一個週期,這根養殖有著直接關係,大長以後必定大落這是所有人都知到的,正因為所有人都知到,才會天意間把豬週期拉長,所以說養殖戶要學會分析市場,誰掌握了市場,誰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
5 # 我的心是天上的雲
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週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週期”的迴圈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豬肉價格上漲刺激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又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週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週期”。
-
6 # 山野50
在2011年前我國豬週期是三年一個變化。那時候大多數都是散戶養豬,每戶就是一頭兩頭的養,規模戶很少。當養豬戶看到豬價高時候,大家一起爭強購買子豬育肥。子豬價格大大提高了。養種豬戶看到商機後,大量的飼養種母豬,於是母豬價格高的離譜,成了強手貨。從小種母豬抓到家後,六個月開始配種,經過近四個月妊娠期,產子後再經一個月或者是一個半月時間的子豬哺乳期,然後再經過五、六個月育肥期出欄。至此從一頭小種母豬到它產子育肥出欄,一共需要大約一年半時間。這時候生豬市場的生豬產能已經達到豐產期,供過於求了。豬價很快下跌,於是養豬戶們又一起開始大量淘汰能繁母豬,在淘汰期間大約也需要一年半時間才能把完成,豬價又開始上漲。至此豬價從上個高點到下一個高點大約三年時間,這就是豬週期三年一個變化過程。
2011年後豬週期發生了新的變化。2011年的生豬最高價格達了11元每斤。我們這年豬(水食豬,沒餵豬飼料)達到了12元,更有幾個別的人年豬賣到了13元。這史無前例的金豬價格吸引了很多規模戶,養豬企業如溫氏,上市公司等開始投資養豬。於是豬價從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達到了最低點5.2元,經過整個2014年到2015年第一季度,長達一年半的虧損時間,使很多養豬人退出養殖業。終於在2015年的第二季度開始上漲到整個2016年。這個豬週期經歷了五年時間,有關專家認為這次豬週期延長是和養豬規模戶抗風險能力強有關。隨著中國養豬事業的發展,散戶養豬在逐步退出,豬週期很可能消失。
-
7 # 畜牧大集網
“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從下面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豬週期”是一個閉環。它從肉價上漲開始迴圈,到下一次肉價上漲為一個週期。
國內養豬業共經歷了三輪“豬週期”,分別是2006—2010年、2010—2015年,以及2015至今。前兩輪形成原因主要受疾病影響,在 2007年夏季全國爆發高致病性藍耳病,2010年夏豬瘟、藍耳病多發,2011年初多地發生口蹄疫和仔豬腹瀉,直接導致存欄量減少,供小於求,豬價上漲,引發農民大量補欄。
可見重大疫病對生豬養殖具有災難性打擊,直接導致供應量急速減少。隨著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疫病防控做的越來越好,那麼是什麼導致了第三次“豬週期”呢?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在新的產業政策和環保趨嚴形勢下,正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2015年以來的“豬週期”最大特點是基於環保因素,大量中小散戶的持續永久性退出、母豬存欄長期築底,倒逼行業升級,都是本輪“豬週期”呈現出的新特點。
有人概括說養豬是“一年高,一年平,一年低位行”,經歷了2016年的“金豬年”,2017年也已經過去了3/4,正是一年平,那麼2018年是不是真的就要開始“虧”了呢?讓我們在此留一個伏筆,拭目以待。
回覆列表
據小農聽豬經紀人介紹過,養豬避免不了會出現豬週期。養豬的少,存欄量少,造成肉價上漲。肉價上漲導致養殖戶大量養豬,養殖過多又使得肉價下跌,生豬價格必然下滑。這種不良迴圈的時間就是豬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