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早上孩子拿了一塊餅乾同我講不跟小朋友分享,我勸了一陣她還是堅持不分享,最後只好作罷,不再說這個問題。所以我向各位求教來了。 女兒現在兩歲多一點,自我意識很強烈,經常說這是我的,你不能用。等等之類的,怎麼能讓她明白分享的意義不是失去而是得到呢?還是目前階段不加干預,等過了自我意識敏感階段再慢慢引導她呢?
1
回覆列表
  • 1 # 小豬佩奇和爸爸媽媽

    其實,每次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要做好引導,因為孩子小,在他的世界裡還分不清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特別是現在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他會認為好的東西都是他的,這種想法是正常的。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做示範。生活上到處都是充滿分享的機會,比如說物質上,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具,然後交換玩具,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玩“獨樂樂”,不如大家一起玩“眾樂樂”;面對兩種不同的食物,你吃我的一半,我咬你的一口,這樣就可以把原本一個味道的食物吃成了兩種味道。

    其次,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比如說你拿了特別好玩的玩具,可孩子想要玩,這個時候你可以假裝不給孩子玩,讓他體會到這種感覺,然後在問他,你現在是不是不開心呢,孩子肯定會說是的,這時候趁機引導他,如果你的好朋友想要玩你的玩具,你不願意和他分享的他,你的好朋友也會不開心的,像你現在不開心一樣。我想透過這種引導,孩子也能慢慢理解不被分享的失落感,從而慢慢學會與人分享。

    再有家裡有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小寶貝總是喜歡跟在大的後面,比如大寶貝在玩什麼,小寶貝總要去搶過來自己玩,就算他並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大多數父母的做法都是,認為大的應該讓著小的,然後從大寶貝手機拿過來玩具給小寶貝手裡。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對大寶貝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大寶貝心裡會懷疑他父母對他的愛,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心裡健康。

    對於小寶貝來說,他認為他小,別人就要跟他分享,而不懂的與別人分享。正確的做法是與大寶貝商量,然後和小的一起玩。其實好多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為他以為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了自己就沒有了,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有耐心的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是你的,只是借給別的小朋友玩,玩等別的小朋友玩夠了,他自然會還給你。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在經過別的小朋友的同意後,玩玩了別人的玩具,也要還給人家,因為這個玩具是別人的。可能剛開始告訴孩子的時候,孩子還不是特別理解,在時間長了之後,我相信孩子會慢慢理解的。

  • 2 # 小猴貝的生活錄

    我家孩子現在還有一個多月就四歲了,他現在已經懂得分享的意義,很樂意跟其它小朋友一起分享。但是之前也是經過很長一段適應期,家長想盡辦法勸說卻收效甚微。

    在他3歲初時,我們從最開始的口頭說教,比如,如果跟小朋友分享玩具,那小朋友是不是都非常願意和你一起玩、再比如如果分享玩具給小朋友,那就是兩個人開心,不分享的話,就你一個人開心,你是想兩個人開心還是一個人開心啊,等等這種開放性的勸說,還是不太管用。他會執拗的堅持 ,就要一個人玩。沒有小朋友一起玩也沒有關係。

    後來,我們又想了一個辦法,交換玩具,總有他喜歡的玩具而自己沒有的,我會經常帶他去別的小朋友家串門,串門之前,我會跟他說,你自己要帶一個玩具過去和小朋友交換,這樣小朋友也會樂意跟你交換你喜歡的玩具的,這個建議他很接受,於是,慢慢從交換玩具變成了分享玩具,因為交換的過程其實也是另一種分享。

    這樣適應了一段過程後,別人家的小朋友來我們家沒有帶玩具交換,他也很樂意先讓小朋友挑玩具玩,願意分享自己喜歡的玩具。

    其實這個分享的過程也是伴隨著自我意識的完善而發展的,在孩子還小時還是不要強制要求他分享,如果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好,家長就放平心態順其自然,適時引導就行。

    我覺得還有一個促進就是,多讓孩子跟同齡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多參加集體活動,人多的地方社交聯絡就多,對分享的意義也會理解的更好。

  • 3 # 我的小姐有個娃娃

    每個孩子都會有這個過程,很正常,慢慢來。

    第一點,家長的態度要端正。

    不要因為孩子不願意分享而表現出不喜歡不樂意苦惱這種負面情緒,相反,我們要表示理解,把心愛的東西給別人感到不捨很正常。今天她已經說了不願意把這個餅乾分享給別人就不要勉強,尊重她的決定。

    第二點,創造分享機會,隨時表揚。

    例如,在家裡吃東西,她拿一點給媽媽的時候,馬上說,寶寶,你把它分享給我我真的太開心了,這就叫做分享了。

    第三點,描述。

    我記得有一次帶三歲的女兒去玩那種塞硬幣扭糖果的機器,邊上有個不認識的小孩在看,我女兒扭一下居然下來兩顆糖,她順手就把一顆塞給旁邊的孩子,那孩子很開心,手舞足蹈,說謝謝姐姐!她說不用謝!我把這件事重新描述一遍給她聽,她說我也是個姐姐了,當然要分享給小朋友啦,這就叫懂得分享!聽到她這樣說我還挺驚訝。

    當然,過幾天可能又不願意將僅有的餅乾分享給別人了,沒關係,沒有必須的事情,千萬不要勉強她。

  • 4 # 順勢家庭教育

    感謝邀請。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從小霸吃,霸玩,有了好的都想自己佔有,不願意與他人分享,即使自己的親姐妹,親兄弟,也不願意相讓。有這種行為和思想的孩子,沒有小朋友陪伴,因為他不友好,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久而久之,會造成孤獨、孤僻性格。

    分享不只是物質層面的,還有精神層面的。這需要父母有意識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去慢慢體會分享的快樂和好處。

    首先,父母先做好榜樣,也是刻意地做給孩子看。比如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互相分享單位裡的高興事和趣事。看爸爸媽媽這樣做,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加入到這個分享的氛圍中,去分享他們班裡的高興事趣事。看到孩子這樣做,父母要不露聲色地馬上表揚,“你看我們都回來說說單位學校裡的高興事和趣事,不僅全家人高興,是不是自己也很快樂?高興的事與他人分享,越分享越快樂”。這是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有的孩子對於學校裡的事,願意和父母分享。但是對於物質方面的,特別是自己喜歡的,拿出來好像都不太情願。這個父母也要去刻意的引導,讓他們學會分享。父母可以在星期天讓孩子把同學請到家裡來,讓他自己把他的好吃的分給同學吃,把好玩的拿出來和同學一起玩,剛開始孩子也許不情願,但愛於面子又不好說,只能拿出來給同學吃玩。等同學走了,父母可以問一問,“今天玩的高興嗎?”,“高興。”這時候父母馬上引導說,“你看同學雖然吃了你的玩兒你的,但是你也得到了快樂和同學的友誼”。

    父母要給孩子灌輸一個理念:就是透過分享會得到更多。透過分享會得到更多快樂;透過分享會得到更多知識;透過分享會得到更多關注和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妖精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