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卜拉欣默罕默德丟
-
2 # GRASSBOAT
非常難,沒有個十年八年,十億八億美金的投入,做不出個像樣的高階基帶晶片。現在世界上能做好的沒幾家,就算你晶片技術很牛真的能做出來,你還面臨前面廠商的專利封鎖,專利都是跟標準繫結的,你要滿足這些標準就不可能繞過這些專利,所以還是得乖乖交錢。所以這就是美國人仇恨華為的原因,華為手裡有太多5g技術的核心專利,任憑你美國公司半導體技術再牛逼,在現行法律框架下,美國公司要搞5g,就得給華為交專利費。
-
3 # 大家都系一米多
基帶的研發,的確很難。
因為全網的手機標準,非常多,例如:
1G的摩托羅拉模擬訊號蜂窩行動通訊標準。
2G的諾基亞GSM移動通標準。
3G時代,中國入門了,三個世界標準分別是: 歐洲的WCDMA,中國的TD-CDMA,米國高通的CDMA。
到了4G時代,歐洲和中國聯手,將米國的WIMAX標準踢出局。4G的世界行動通訊標準,只有歐洲的W-CDMA LTE和中國的TD-CDMA LTE兩個標準。
到了5G時代,世界只有一個標準,而中國的華為在5G行動通訊專利池裡面佔比最高,好像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幾。並且中國大陸(華為)5G行動通訊選用的釐米波,遠遠勝過美國5G選用的毫米波。美國已經落後了,所以拼命打壓華為。
誰想做基帶,都繞不開上述的專利。如果專利費用沒談攏,你做出來的基帶,也不允許你銷售。你說做基帶,難不難?!
-
4 # 嘟嘟聊數碼
5G基帶研發是很難的,它和手機CPU/GPU不一樣,那些只要花錢就能買到ARM的公版架構,投入一定資源和人力就能開發出自己的晶片,但是5G基帶屬於核心技術,而且沒有人賣給你,尤其是高通在這個領域的專利非常多,可以說只要是一家手機廠商需要做基帶就繞不開高通的各項專利,最終你發現好不容易花錢研發的基帶還不如交給高通的錢多,這樣當然就非常難做了,基帶技術需要的長期在射頻等方面的積累,不是隨便一家廠商砸上錢就能解決的,即使是蘋果也不例外。
英特爾研發5G基帶也是看到了這方面的前景,但是無奈市場基本都被高通壟斷,英特爾的基帶在效能和穩定性上都比不過高通,最終只能讓蘋果收購。包括之前的德州儀器和NVIDIA,它們曾經都涉足手機晶片市場,但基本都是因為基帶問題而放棄。
蘋果即使多年不滿高通的專利費,但是為了產品的體驗和利潤,沒辦法也只能和高通和解,具體多少錢咱們也不知道,總之即使蘋果想要研發自己的基帶仍然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具體能達到怎樣的效果還很難說,目前在基帶晶片和專利方面,也就只有華為能和高通對抗了。
-
5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基帶的研發不是難,是非常非常的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動通訊網路制式的標準必要專利壁壘很難突破。基帶是要應用到手機上的,而手機作為接入網路的裝置,就需要同時考慮到相容其他的網路制式。以現在的中國為例,需要考慮2G的GSM、CDMA,3G的WCDMA、EVDO(萬幸的是移動已經退網了3G的TD-SCDMA),還要考慮4G的TD-LTE和FDD_LTE,到了5G還要考慮NSA和SA接入,這些一個都不能少,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手機使用的5G基帶。
而這些網路制式的標準,都是通訊業的巨頭們研發出來的,你的基帶就無論如何也無法繞開這些2/3/4/5G的標準必要專利,這些專利目前掌握在高通、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三星、中興等通訊業的企業手中。
標準是有時間限制的,不過這個時間比較長,要20年。
也就是說,你在3G時代做基帶,就得考慮2/3G的標準必要專利問題。4G時代做基帶,就得考慮3/4G的標準必要專利問題,到了5G時代,你至少還要考慮4/5G的標準必要專利。
就是一個標準必要專利,就讓很多晶片業的巨頭飲恨離場,強大如德州儀器、英偉達、博通....這些巨頭都卡在一個標準必要專利之中無法進行下去了,才有了3G時代高通的崛起。
而在3G時代,也是CDMA專利的問題,三星雖然有自己的晶片,也不得不在中國採購高通的晶片,也就是基帶CDMA的短板它無法突破,而聯發科之所以偏安一隅,很大程度也是CDMA的鍋。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4/5G時代,華為才開始生產自己的晶片,最大的原因也就是華為同樣也掌握了大量的4/5G的標準必要專利,而高通的2/3G的專利開始慢慢過期了,沒有那麼大的壟斷性的原因。
其實基帶晶片難搞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通訊業之外的企業也很難解決。行動通訊的標準很多都不是非常嚴格的標準,一些方面只是一個框架,而如何解決是靠通訊製造業的廠家自己的定義,也就是說一個標準,也可能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這些生產基站裝置的廠家的理解是不太一樣的,細微之處是有差別的。
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各個運營商對於網路的引數最佳化也不盡相同,這個更加要命。
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生產研發一個基帶,必須和通訊製造業的生產基站的企業之間完成互通測試,還要和全球比較大的運營商之間完成互通測試,這個對於通訊業之外的企業,更加的要命,也非常難以完成。
總而言之,基帶的生產,不僅僅要面對通訊業的標準必要的專利壁壘,還有裝置廠家、運營商互通測試的大量工作要做,非通訊業的企業要做基帶,難度非常的大。
-
6 # 老燒數碼
前段時間蘋果公開的表明了自己需要5G基帶,而且華為和高通紛紛表明自己可以出售,要知道華為無論是晶片還是基帶一直都是自己用從不外售的,而蘋果與高通的關係早就決裂了,突然出現這種現象就可以想到蘋果已經在5G基帶方面沒有辦法了。
其實就小編所知目前研發出5G基帶的也就5家,中國佔了三家,而這五家中要屬華為和高通做的最好,而且這方面的專利也基本上被華為和高通所壟斷,如果蘋果要想在5G訊號上沒有任何落後,那麼必然要選擇華為或者高通,要知道蘋果以前因為專利問題放棄了高通基帶選擇英特爾的基帶所帶來的問題就是訊號不是很好,所以這次華為和高通紛紛像蘋果拋向橄欖枝,不過從現實來看蘋果是肯定會選擇高通的,這裡面涉及的到很多方面的事,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瞭解一下。
5G基帶不是很慢研發而是非常難研發,高通作為世界第一手機晶片廠商能夠研發出5G基帶是理所當然的,而華為早在很多年前就著手研究5G了,即使這樣華為在5G方面的專利也要比高通少很多,雖然是最後選擇的原因,而至於其他的一些廠商像三星,臺積電能夠生產只不過要比華為和高通慢很多,所以5G基帶一件很難的事。
-
7 # 行動通訊雜談
通訊圈的新聞最近格外的多,先是蘋果跟高通全球打著專利訴訟,Intel感覺研發進度相當不給力,無法滿足蘋果5G手機上市計劃,大家都篤定的認為蘋果可能因此沒有合適的5G基帶晶片可用。在這個假設的情況下,又蹦出來蘋果為了尋找5G基帶晶片,挨家敲門詢問,等到都沒有好結果的訊息。
然而不久前,劇情開始了大反轉,不但蘋果與高通達成和解,並簽署了未來6年的合作計劃,這翻臉的速度也是沒誰了。緊接著,英特爾就宣佈退出5G手機調變解調器業務,並更加專注於網路裝置,而現在最新的新聞,蘋果已經報價英特爾的手機晶片部門,看架勢,如果蘋果收購英特爾手機晶片部門成功的話,將會有更大的新聞爆出。
英特爾退出後,全球5G基帶大規模商用的玩家就剩下了5位:中國大陸的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美國的高通、南韓的三星、以及中國臺灣的MTK。為什麼越到5G時代,能夠玩得起5G基帶晶片的廠家越少,5G基帶晶片研發就這麼難嗎?
5G基帶晶片的研發真的很困難,門檻很高。在1G網路時代,摩托羅拉在通訊行業絕對的老大,它的半導體技術也非常厲害,也是飛思卡爾的前身。2G時代,群雄四起,自家有基帶晶片的公司非常多,比如歐洲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飛利浦、阿爾卡特等,美國也有TI、Skyworks、ADI、Agere、Broadcom、Marvell、Qualcomm等。話說到4G時期,歐美很多能夠研發基帶晶片的公司都退出了這個行業,比如博通、TI、Marvell、Nvidia等。
1、晶片研發時間短。通常一款基帶晶片的研發時間是2-3年,如果要壓縮這個週期,就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人力,預研的時間也更長。眾所周知,去年6月份,5G的第一個標準協議凍結,而截至到目前為止,量產的5G基帶晶片已經有高通、華為和三星三家,意思就是說從標準協議出來半年後,晶片已經商用。這麼短的時間這麼能保證晶片的質量,這就需要晶片廠商不得不很早就啟動專案,投錢投人,還要緊跟3GPP組織的腳步。
2、設計複雜度。現在的基帶晶片除了處理能力超強,功耗還要低,製造工藝也基本都是7奈米,支援的網路模式在原有的7模基礎上還要加上NR,網路多元化也讓晶片設計複雜度明顯增加。
3、射頻頻段相容性複雜。基帶晶片的射頻部分複雜度更是提高不少,除了要支援5G新加入的29個頻段,其中還包含支援處理毫米波段。為了毫米波還要支援波束賦形等技術,這些都是以前沒有處理過的技術。
綜上所述,5G基帶晶片的研發難度應該超過以往所有晶片,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少的玩家可以參與到其中原因。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
8 # 太平洋電腦網
非常難!
你想想,英特爾什麼多大的企業,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企業,花了很多錢在英飛凌手上買下了基帶業務。然而,這麼大的企業,最起碼要在2020年的時候才能拿出5G基帶;
蘋果多麼有錢就不說了,但是能夠被基帶掐脖子,甚至在2018年年底成立了專門研發基帶的部門,甚至還想挖角英特爾的基帶員工,做好了三年研發的時間準備;
華為在5G上研發上投入了上百億的研發費用,你要知道,華為的4G專利已經在國際上數一數二了,有著這麼龐大的基礎儲備,還需要投入如此龐大費用。
同時,除了技術很艱難之外,還有就是專利壁壘很高。你要研發5G基帶,但是你不能把2G/3G/4G都拋棄,每一代通訊系統都有兩種制式,如果你想做到全網通,那就需要使用很多的專利,這些專利早已經被高通、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三星等企業窩在手上,使用專利意味著相當高的專利費用。除非是20年前的專利,但是20年的錢的專利又相當舊了。
所以說,你除了技術之外,還要需要跟公司要授權許可,給錢買專利。如果你想繞過這些專利,簡直天荒夜譚。這裡的費用可能需要按照千億的成本計算,時間以年為單位。
目前,手上有5G的企業不多,能夠大批量出貨量的更加不多,所以說,5G研發需要面臨技術上問題,也需要面臨專利壁壘的問題啊!
-
9 # 月影緣飛
問這個問題很小白,也是很多鍵盤俠動不動就國內不產屏,不產U的噴點。下面我說個例子,也許不完合符合,但理解搶劫的本質意思就行了。
比如:人是要吃東西的,那麼現在A公司發現了怎麼種大米,並註冊了專利。雖然初級種大米難度不大,只需找到野生種種植就行了,但人家是有專利的,你自己種的玩可以,但不能賣。如果要賣,就只能從A公司買種,買技術種出來才能銷售。同時,A公司第一時間開發並註冊了磨面,做蛋糕,做大餅,做麵包等一系列專利。那麼所有基於大米的最容易開發延伸產品,你都只能先交費購買,才能銷售。就算你有最好的廚藝,最妙的創意,只要進行了銷售,就必須交錢,按每份產品來交。怎麼擺脫這個模式呢?不違規唯一的辦法就是種玉米,開發玉米類產品。再去限制所有使用玉米的銷售。然後,去找種小米,種粟,種豆,種瓜。現在到我們弄明白了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新品種可以種口糧了。要繞過大米,玉米,小米,大豆等已知的糧食找新的口糧,幾乎不可能了,只能交錢,買種,銷售,再交錢。
想打破這個命運,就只能拆掉臉面,消滅對方,擁有這些糧食的專利許可權。
晚清和民國,盡內耗了,錯過了尋種找種的機會。現在只能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所以以後別問為什麼做不出來,因為這根本不是做不做得出來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做的問題。只有打百把年工,累幾代人,等待時機,重構遊戲規則!✌
-
10 # 大叔帶你浪
肯等的答覆你,不難,但是,從零開始式比登天,在5G商用推廣的今天,沒有時間進行開發,華為是一家通訊企業,在通訊晶片方面的技術積累已經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擁有核心技術,要知道晶片是沒有辦法逆向開發的,就算開發出來了,也有專利壁壘,如果華為不對外授權專利,技術就沒有辦法使用,所有的通訊裝置,物聯裝置都需要使用通訊晶片,而關鍵技術把持在華為手中,被針對是必然的,所以華為加油。
-
11 # 極客視界
隨著前幾天中國 5G 商用牌照的發放,大眾期待已久的 5G 時代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來,5G 究竟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這也是很多吃瓜群眾關心的一個問題。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網速上的提升,在 5G 商用牌照發放之後,6 月 6 日,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 「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釋出了自己測試學校 5G 網路的影片,在影片中何同學用一臺 5G 功能的手機到達 5G 訊號覆蓋點,給我們展示了 5G 到底有多快。
在網速測試中,我們看到網速能夠達到平均下載速率在 700 Mbps 左右,幾乎是 4G 時代的 10 倍。
10 倍的網速有多誇張?
下載音樂的時候,基本上連歌名都沒有看清楚就一閃而過下載完成。
而下載手機應用,下載速度甚至超過了安裝速度。
在看高畫質電影的時候,可以隨意拖動進度條,沒有任何卡頓。
而與此同時,第一批的 5G 手機也即將出現在市面上,包括華為 Mate 20 X、中興天機 AXON 10、OPPO Reno、Vivo NEX、小米 Mix 和努比亞 mini (均為 5G 版本),當然這些手機價格也都令人咋舌,均突破了 1 萬元人民幣大關,基本上決定了 5G 手機在初期只是少數人的玩具。
手機和網速是我們可以看到的現在,那麼 5G 除了網速快,還能在未來給我們帶來什麼呢?畢竟我們見證了 4G 時代給我們帶來了移動網際網路、移動支付、短影片這些深度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新鮮事物,快上了 10 倍的 5G 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在去年年底日本內務省就製作了一個《連結 5G 以後的世界》的影片,給我們具象化了未來成熟之後的 5G 時代世界是怎麼樣的。
在這個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 5G 時代全面普及之後,手機被可穿戴式裝置淘汰,智慧手錶和智慧眼鏡成為了新的終端。
而無人駕駛也成為了主流的駕駛方式,更精準的地圖定位、更復雜的運算、大量高效的資料傳輸以及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都已經被 5G 迎刃而解,自動駕駛領域也從「單車智慧」轉向「車路協同」這個更加高階的形態。
無人機也在未來成為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存在,不僅可以在農業上進行遠端灌溉等操作,還可以作為我們的另外一雙眼睛,從不同角度去看這個世界。
而《星球大戰》中的全息影像也將成為現實,遠隔千里近在眼前式的影片通話將會讓人們的連線變得更加的緊密,也讓遠端協作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
當然這僅僅只是日本內務省根據我們現有的技術做了在 5G 時代的前瞻性拓展,可以說,在技術成熟之後(尤其是電池技術),我們將會看到一個萬物互聯,資訊真正爆炸的時代。
雖然前景樂觀,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現在倒也沒有到可以矇頭狂奔的程度。
據國內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接受採訪時提到,5G 提速是技術驅動、市場需求和產業成熟度的結果,但目前還有諸多瓶頸。鄔賀銓認為,5G 商用達到規模,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5G 建設週期可能會比 4G 還要長,如果每年的投資強度還跟以前相同,那麼經過 8 至 10 年,投 1 萬多億元,差不多能完成。
從技術角度上來講也的確如此,因為 5G 高頻訊號覆蓋範圍小,所以需要更多基站才能做到訊號覆蓋,像聯通和電信拿到的都是國際主流的較高頻段,要達到 4G 的覆蓋起碼室外需要補多一倍的基站數量,據相關資料表示,今年的 5G 基礎投入金額是 1000 億,那麼按照鄔院士所說的 1 萬億的總投資來看,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的確是需要 8-10 年 。
相比於聯通和電信的高頻段,中國移動的情況則複雜很多。細分來講,中國移動獲得 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 頻段的 5G 試驗頻率資源,其中 2575-2635MHz 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因為頻率越高,訊號波長越短,穿透障礙能力越差,基站覆蓋範圍越小,所以從經濟角度來講 2575-2635MHz 這個頻段在初期可能會作為移動快速覆蓋的產物,不需要建造更多的基站,利用低頻段也是在效能和成本上做妥協。
雖然 5G 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始落地,但是我們想要見到一個真正被 5G 所改變的時代,也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是值得等待的。
-
12 # 鬱庭山
你從哪裡看到到處買了,生產5G基帶的只有那麼三四家,屬於美國技術的,只有高通,在高通的霸王地位面前,蘋果不妥協就意味著手機要落後於人,每年要交高額的專利費,自研基帶是蘋果最想做的,研發基帶比研發CPUGPU難度高多了,蘋果不研發個數年是搞不出來的。
-
13 # 雄哥57497387
蘋果開始5G基帶晶片靠英特爾但是黃了,轉而和高通和解計劃用高通的,但目前高通也沒有搞出獨立組網的5G基帶晶片,而且還落後華為好多,好像現在想和華為合作這個有點困難,蘋果5G手機明年能不能搞出來都可能有問題!
回覆列表
晶片製造業本來就是一個贏者通吃的遊戲,晶片產量必須達到一個最低閾值才能盈利,而全世界每年的需求就這麼些,先行者已經佔據了大量的份額把成本打的很低,後來者很難透過打低成本贏回市場,這種血虧沒有一家廠商遭得住。除非國家財政支援,但這種場面多半以騙局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