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天寫意
-
2 # ZBLiu
我的觀點是:兩個都跑偏,“拒絕後期”相對偏得不是太多。
首先,“後期”包含哪些操作,現在還沒見到權威的界定。只能提一個大概的說法,就是在成片以後做的各種加工,視為後期。
一般的傳統攝影技法書裡,至多講到沖印放,只是在這部分裡,有時會加入一些補救性質的操作,例如加厚、減薄,還有在放大機上作遮擋等等。這些雖然還是成片以前的操作,但已經“改動”了影像,所以把它們說成後期,道理上還講得過去。“後期”在傳統的攝影技法裡,是作為特殊手段存在的,沒有正式席位。搞攝影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掌握這種技法,作為不得已時的補救手段。幾乎全部攝影者拼的就是按下快門以前的功夫。會暗房操作的也一樣。
因此說,主張“拒絕後期”的,是站在傳統攝影技法的立場上說話的,有點“原教旨”味道,但是,他們強調的是技法上的硬功夫,這一點比較硬氣。
但是,“後期”是有用處的。一個旁證就是,器材製造商無例外地致力於開發“後期”功能軟體。製造商不幹虧本買賣,他們肯投入,說明市場有需求。事實上,攝影的人常常會有遺憾——即使在按下快門鈕之前想得很仔細,也難免百密一疏,落下遺憾。還有一種遺憾,就是拍攝時有些條件不理想,即使呼叫了各種手段,還是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更有一種算不得遺憾的,是希望出來的片子“好看”點。以前黑白片年代,還有照片上色的一說,這應該也算是後期吧?不管是“沒辦法”還是“沒出息”,總之還有人希望在出來的片子上動動手腳。應該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不是在紀實性質的圖片上,動動手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說,用後期不是罪,用得好也是一種本事。
但是,“無後期不攝影”不是這麼回事,他們把後期算成攝影技法的一個必要環節,沒有後期他們就不過日子了。這就表明他們把按下快門之前的周密考慮看得很輕,依賴事後的技術手段來補救自己的冒冒失失。這就透著不怎麼有出息。
-
3 # 愛你一生AB
我個人認為這個事情分兩種情況來說,第一就是後期可以把我們的照片豐富起來也就是俗話說更耐看一點,把不足之處通過後期來彌補一下,現在國外國內很多大師級的攝影師不都在後期嗎,做為我們為什麼不後期,你比他們大師拍的更好嗎。第二點就是堅持把原片拍好是硬道理,一張片子的好壞就看這片子是否有內涵有思想,原片拍不好當想著後期來解決那是不行的。
-
4 # 快樂攝影人一一墨緣
這兩種說法我都不同意
一、需要不需要後期,視照片情況而定,二、後期也不必拒絕。做不做後期,都要從照片的實際情況出發,比如下圖,圖一,不需要做後期,已經達到了拍攝者予想的結果,那就別做後期。可是圖二,為強化圖片的藝術效果,做了適度後期,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這是昨天我參加攝影藝術沙龍時拍攝的兩位荷蘭著名攝影家)
-
5 # 甘青5
因為數碼時代給後期處理創造了先決條件。以前膠片時代,也能後期處理,但處理起來難度較大,處理的照片瑕疵明顯,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處理過的。因此,膠片時代在社會各種活動中的舉證上,還是有優勢的。數碼時代不同了,在構圖、對比度、飽和度、色階等多方面進行後期處理,有的高手甚至玩轉偷樑換柱、臉面換容等高難度動作,P的水平之高,不得不令人佩服。所以現在的照片在莫些案件中不能當舉證材料了,就是因為能後期處理。但對於玩攝影的來說,這樣的結果是人們審美意識提高和影象處理技術發展的結果。誰都喜歡影象清晰,色澤豔麗,造型獨特的攝影作品。因此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進行的攝影比賽,也容許對影象飽和度、對比度等方面進行處理(這裡有個先決條件,必須是你拍到了東西,才能後期處理。你什麼都沒拍到,一張白紙也後期處理,最後要是有影象,那就成了盜圖)。但任何後處理都有個度!p的太厲害,讓人一眼看穿就是處理過的,那就沒意思了!攝影是一種創作,是對一個人最初對美麗的判斷、眼力及審美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驗!
-
6 # 十八子2012
兩舯說法都不正確,所有照片都有後期,但後期只是調光暗,色彩飽和度等。憑空新增或刪掉照片內事物的應叫創意攝影。
-
7 # 狐狸夜聽
攝影是一門非常綜合的藝術形式,首先我本人不反對後期,對應後期的,就叫原片。相機會自動把raw檔案轉換成為jpg檔案,這其實就已經相當於做了一次後期處理,只不過是相機自動處理的。raw英文的意思是一盤沒有炒熟的菜,就是隻給了你所需原料而沒有經過烹飪,那這樣的菜肯定不能吃了,所以我不拒絕後期。
-
8 # 晴畊雨讀
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時候拍攝機會稍縱即逝,根本沒有你想調整相機引數的時間,拍出的效果也不一定盡人意,這時稍作後期也不為過。總之,做不做後期是沒有絕對值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9 # 小魚大魚看世界
這個沒有對與錯,有些人不喜歡後期,有的人喜歡適當的調整色彩和細節,站在每個人的角度都有很多道理可以講解,但是對於如今數碼時代攝影來說個人覺得適當後期是可以接受的
適當後期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未化妝的女人,站在人群中,雖然天生麗質但是多少有一些素,我的理解是PS是照片的第二次生命,我接受適當的後期接受將一些前期拍攝不足的地方進行細節調整,將重點層次突出來,但是不喜歡多度後期和PS畫蛇添足
對於那些不後期的人來說,後期就是對照片的一次破壞,破壞了原有的天然之美,其實每個人的理念都沒有錯,只是觀點不同,但是作為數碼時代不後期真的很吃虧
-
10 # 李萍2018
“無後期不攝影”,“拒絕後期”兩種觀點,都有其片面性。
首先說“無後期不攝影”。影響攝影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光線,環境,角度,技術等。攝影時,有些不利因素我們可以人為改變,不會影響拍攝效果,這時候可以不用後期。可是有時候在拍攝過程中畫面裡影響主題的雜物無法排除,這個時候後期修圖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有的時候要表現圖片的完全真實性,後期就不必要了。
再說說“拒絕後期”。可能某些作者拍攝水平很高,攝影器材也好,拍攝的效果極佳,當然拒絕後期,畢竟真實的鏡頭更能抵達心靈。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攝影是藝術創作,它有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以求達到完美的效果,那麼後期修改也不可缺少。
-
11 # 手機攝影手冊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後期。
一般人認為的後期就是透過PS或者snapseed等電腦或者手機修圖軟體對照片進行調整。其實遠遠不止這些。
同一個場景,你用不同的相機或者手機拍攝,即便是完全相同的器材設定,拍出的照片也都是存在差異的。這個差異主要來自於不同品牌器材的色彩模式的不同。
另外,相同的拍攝時間、機位、構圖和器材,你用風光、人像等不同的拍攝模式,拍出的照片效果也是不同的。所謂拍攝模式,其實就是對比度、飽和度、銳化等相關引數在機內進行的不同調整的組合。
手機中的各種拍攝模式更是如此,尤其是很多手機的所謂AI,無非就是透過不同引數的組合形成大量固定的濾鏡效果,然後根據使用者拍攝的照片內容給予一個相應的識別和匹配。
以上這些其實都屬於後期的範疇,只是數碼時代的相機和手機,把很多後期的技術前置化了、內建化了而已。
所以說,在數碼時代,沒有所謂的“原片直出”這個概念。即便你用RAW格式拍攝,不同器材拍出的效果也會有差異。
攝影后期不是你想拒絕就能拒絕的,即便你沒對照片進行調整,但是器材早就自動幫你做過了。
包括膠片相機也是如此,暗房中對底片進行沖洗的過程也都存在後期的調整。
如果你還是要追求原片直出的的話,那就去玩小孔成像吧。
-
12 # 孫德銘
“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哪個有道理?
“無後期不攝影”更有道理。比如藝術攝影,廣告攝影,抽象攝影,後期是很重要的。
-
13 # 周欣
拒絕後期的同學一般喜歡說這樣的照片才真實。但實際上很多相機都會幫你進行色彩最佳化,為什麼徠卡相機拍的照片很多人喜歡,你經常會聽說這照片有德味,那請問這是什麼味?很多攝影師說佳能拍人像好看,尼康拍風景好看,是因為什麼?就算退一萬步相機原始圖不處理色彩,那也不等於拍出來的色彩就是人眼看到的,色溫,寬容度實際上都不是大自然的樣子。要想還原肉眼看到的也是需要調色的。同時照片是照片,藝術是藝術,調色後照片讓更多人喜歡那是藝術的表現。就像畫畫有抽象有寫實,不等於只有寫實才是好。
-
14 # 朝花夕拾18625897
不反對後期,後期是彌補前期的某些不足。膠片時的沖洗、加印中的曝光時長、洗片藥水不同配方的使用也是“後期”。我認為一張優秀的圖片“後期”越少越好。
-
15 # 鷹的家園
作為一個賓得德系色彩的發燒友,不後期。我喜歡賓得、富士等色彩濃郁的相機,忠實記錄了美景。
對於佳能粉來說,無攝影不後期,因為佳能直出無色彩,美其名人相機,其實,歐美的人像色彩都是濃郁的。
說實話,sony的色彩也可以不後期。
-
16 # 午夜陽光3226
記得有一年一個新華社記者用PS技術弄了一張藏羚羊在青藏鐵路下奔跑的照片,還獲了獎,後來被網友揭穿,弄得很沒面子,看來後期技術使用的原則應該是,用來調整,而不是用來合成,合成的影像就脫離了攝影領域,變成了工藝品或廣告等別的藝術形式了。然而攝影必須拒絕後期的想法也是片面的,ps技術是和數碼攝影同時誕生的,它可以說是數碼相機的延伸和補充,用它來調整照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當然只用相機一按搞定,確實能顯出技術過硬,應該提倡,但還是不能做為評價照片好壞的唯一標準。
-
17 # 笑傲江湖144778491
因為數碼相機的寬容度只有人眼的十分之一,所以必須通過後期來解決。過去膠片機時代許多有名的攝影師也常請有名的圖片社為自已做暗房處理。如今數碼相機是電孑暗房得靠自己做了。不懂電腦做不來後期的只能做直出黨,還有的攝影老得獎,後期是請別人做的,得了獎分點給別人,自己拿得獎證書的大有人在。
-
18 # 浪漫光影
嚴格說攝影的前後期概念是膠片時代的產物,由於相機與膠片的分離,所以才會產生拍照與沖印的前後期工序,這是一個十分明確且不可迴避的物理過程。而進入數碼時代後,由於成像介質的變化,已經沒有了膠捲的沖印過程,哪裡還有“後期”?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將數碼照片轉換成紙質照片的過程就叫後期。因此,現代數碼影像,不應是真正意義上的攝影,由於相機本身光電轉換的影象引擎的存在,使得相機採集的光線訊號,與傳統膠片攝影獲取的光線有著本質不同,如果形象比喻一下,一個是天生麗質,一個是塗脂抹粉,個人認為,攝影的真諦還是由膠片承載著,經過膠片時代的人都懂得,想要成就一張好作品難度是很大的,它需要一個最好的拍攝瞬間,最好的沖印技術,而這些是需要真真切切的功夫和技巧的,二者缺一不可,可這些在數碼時代都已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有了ps,我們擁有了濾鏡和模版,我們可以隨意調節光線、曝光、對比,色階、影調等元素,還可以對三元色進行近乎耍“流氓”般暴虐,但我不認為這叫“後期”,充其量叫修飾化妝而已,因為它不是一個必須的物理過程,沒有ps,jpg依然存在,因為它就是照片,而膠片攝影永遠都不會讓你這麼橫行霸道。所以今天,膠片攝影猶如一朵彩雲,越飄越遠,越飄越高,但最美的永遠都是這朵雲彩,膠片攝影會成為經典,不會消失,成就“大師”非膠片莫屬。
回覆列表
說吧老生常談,不說吧又憋得慌,想想還是說兩句吧。
“無後期不攝影”和“拒絕後期”,哪個更有道理?(一)膠片時代,有沒有後期,我說有,沖洗照片都算後期,衝膠捲,洗照片、放大照片、剪裁照片、給照片上色都是後期,沒有後期你等於白拍。
(二)新生活,新科技,各種功能強大的相機層出不窮,打破了傳統相機的理念,相機設定了各種應用模式,幫你後期,所謂不用後期,其實是說相機都幫你做到了,用不著後期了。
(三)相機的照片格式有JPEG格式和RAW格式,相機設定了各種照片風格和各種調整功能,足以應付大多數場合的拍攝,出片已經很好了,是否需要後期因人而異,後期者;不知足,對自己要求高,非得把照片修到自己滿意為止。不後期者;知足常樂,看著行就好,要不就是很懶,要不就是根本不會。再有不後期者肯定不用RAW格式出片,用RAW格式你不修片試試。
(四)修片就是造假,大多數特別漂亮好看的照片都是修出來的,修掉照片的真,造出美的假,美的讓人遐想,美的讓人驚歎,美的讓人“春心蕩漾”。後期就是造美,哪怕不真實,只要不過頭就好,讓人看著舒服就是好片。誰能告訴我那張拿大獎的照片不是修出來的(紀實片等除外)。
(五)記實片,採訪片,沒必要後期,那是因為工作需要,紀實的要求。就算這樣還是需要剪裁一下的,這是不是也算修了一下(笑笑)。
有時間的,有追求的,還是把照片修一修吧。不會的就學一學,我就是天天在學,活動活動手腳,活動活動頭腦,健康快樂。
科技在進步,人也要進步,與時俱進,抗“疫”勝利後,就是出大片的時候。
囉嗦一下,不煩的朋友們給個贊吧(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