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解海龍、李少白、鮑昆這些攝影老師的講座極少分析器材。大部分都是在說當時的拍攝情況是什麼樣的,怎麼拍……為什麼就沒有攝影大師滿嘴裡跑器材呢
3
回覆列表
  • 1 # 雕視覺

    聽過很多攝影老師的講座,都在講怎麼拍而不是用什麼拍。為什麼攝影大師都不是器材黨呢?

    我想這就是攝影老師與所謂的“攝影大師”之間的區別吧,“身正為師,學高為範”才能稱之為老師。正是因為“攝影大師”太多,所以才會有很多人認為“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一名優秀的攝影師,哪怕是用手機也能拍出很好的作品,攝影比的是藝術創作,而不是器材。

  • 2 # 宇瞰乾坤

    器材怎麼用還要去聽大師講嘛?你讓一個大書法家、畫家給你講怎麼用毛筆嗎?這些基礎你應該想辦法學會的。不是嗎?

  • 3 # 講故事的攝影師

    不僅僅攝影如此,各個行業幾乎都如此。

    你聽過哪個大作家的講座,強調他是用全球知名品牌價值連城的金筆才寫出傳世傑作的?

    你聽過哪個大畫家的講座,不講繪畫藝術的總結和經驗,而是炫耀他擁有的高檔毛筆、頂尖宣紙和秦始皇他奶奶傳給他的硯臺的?

    攝影也一樣。

    攝影老師的講座通常會分幾個層次。

    對於一般愛好者舉辦的講座,往往集中在光圈、快門、白平衡……這些基礎技能。

    於是就有了那個著名段子:“大家聽口令-光圈11,光圈優先,iso100,白平衡自動,拍”

    再提高一步,有了基本的操作相機的技術基礎,就會涉及主題選擇,構圖均衡,合理用光……

    再提高一步,就可以邁向加入器材黨的行列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攝影畢竟只是個愛好。

    量入而出,量力而行,對於財務自由的愛好者來說,能從器材的採購、展示、對比中得到自己的快樂,無可厚非吧。

    不要用自己的收入層次道德綁架別人的生活方式。

    你收入高,歧視收入低的,那是你修養不夠。

    你收入低,詆譭收入高的,那是你心理狹隘。

    然而,再高檔的攝影器材畢竟也只是工具,而工具,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人來操作的。

    給你莫言的紙筆電腦,給你王羲之的筆墨紙硯,你是凡人,還是凡人,寫不出莫言的《豐乳肥臀》,寫不出王羲之的《蘭亭序》。

    因此,在看遍千山萬水的攝影家眼裡,各種器材都不過只是不同的工具體驗。

    而只有各種工具體驗都充分的攝影家,也才有資格不做器材黨,超越器材黨。

    你只用過手機拍照,連單反都沒用過,你說手機不如單反,你痛批器材黨,憑啥?

    一個武林高手,可以折枝做劍,劍氣沖天,殺人無形,憑的是多年浸淫的武學精華。

    兵器收藏家往往並不是行走江湖的武學大家,而只是富甲一方的土豪。

    頂尖的武林高手之間,不需要再去探討刀劍的差距。

    題主和所提的攝影老師,都早已超越了器材黨的層次。

    有他們這些攝影大家的經驗和能力,駕馭新器材,使得新功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拍出一般人、原有器材拍不出的效果,才能讓器材黨們望之羨慕,趨之若鶩,才能讓器材商們盆滿缽滿。

    而在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攝影講座中,攝影大家往往都講的是當時的環境、心情、體會和經歷。

    這也就是,他們關注的是“怎麼拍”。

    “用什麼拍”,這個基礎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基礎,他們在很久以前早就已經迎刃而解了。

    即便只是手中並不頂尖的器材,在攝影大師手裡,已經是熟能生巧,遊刃有餘,足夠完成表達自己意願的圖片創作了。

    一位老師,曾多次隨空軍飛機航拍。這樣的經歷,他無論講“怎麼拍”,還是講“用什麼拍”,都是攝影者難得的學習機會。

    這樣的攝影大家還需要是器材黨麼?

  • 4 # 曉來447

    聽攝影課的攝影愛好者有一些是夠買了一個品牌,這家品牌便邀請這些攝影愛好者聽幾堂免費的攝影課程,以便讓攝影愛好者更好的使用手中的機器。其實請來講課的老師也很接地氣,他根據他的長期拍攝經驗現身說法,他專題講座中也不實提到自己如何如何追求攝器材,時間長了就知道什麼是自己喜歡和需要的了!

  • 5 # 克隆PANDA

    歸根結底,對於攝影來說,技術和技巧才是攝影的本質,而攝影器材只是發揮技術的工具。

    其實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參考一下,大家都能明白了。

    假如你是一個釣魚高手,那麼你最初從其他人那裡學習的時候,肯定學習的是釣魚知識和釣魚技巧,包括對於釣魚器材的瞭解。等你輕車熟路以後,不管你使用幾萬塊錢的魚竿,還是使用幾百塊錢的魚竿,是不是相對來說都能發揮的比常人要好?

    再假如你是一個戰士,那你在新兵訓練的時候肯定會學到武器射擊的本領。給你一隻全自動步槍,你可以射擊。那打仗時,你手裡只有一隻手槍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要用它來打擊敵人呢?

    普通菜鳥,你給他100分的頂級器材,他只能發揮出30分;你給他70分的普通器材,他只能發揮出20分。

    而熟練掌握技術的高手,用100分的器材能發揮出90分;用70分的器材也能發揮出60分。

    所以說,技術是基本,器材依然只是輔助。

    國外有時候會搞一點有趣的小活動,比如讓攝影家使用最廉價的相機拍攝,雖然畫質受限,但是構圖、創意依然優秀,一眼就能看出水準不俗。

    另外最後要說的是,很多大師背後有器材廠支援,那些品牌都是和大師們簽約的,希望透過他們提高最新最頂級器材的知名度。普通人如果追著大師使用的器材,那純屬吃飽了撐的,人家可不光是“免費”使用,而且還是使用還賺錢,普通人怎麼追?怎麼比?所以不用在這上面太過計較。

    對你的個人水平來說,只要是趁手的器材,就是好器材!

    本文內照片,均為攝影高手用玩具相機拍攝。

  • 6 # 大貓影界

    聽過很多攝影老師的講座,都在講怎麼拍而不是用什麼拍。為什麼攝影大師都不是器材黨呢?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我對攝影還不是很瞭解的時候,我曾經也很迷茫,我不瞭解器材,也不懂技術,因此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創作,但我始終相信一點,好的照片,一定不是隨便拍就能夠拍出來,也不是有了某個器材就能夠拍出大片來。

    在後來遇到一些老攝影師之後,他們給我講的東西我都能夠記得,他們不是跟我說拍什麼一定要多好的器材,而是說用好手中的器材先。

    他們說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普通的鏡頭都用不好,還想指望著能用好高階鏡頭?

    在日後我跟他們一塊玩攝影的時候,我注意到他們對於光線的選取,構圖的講究有很深的理解,他們看一眼現場的光線就能夠判斷出這樣的光線能夠拍出什麼效果來,而不是說某個鏡頭能夠拍出什麼效果來。

    在現場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機器與鏡頭,但是他們都能夠拍出接近的效果來,原因就是他們知道該怎麼拍,而不是用什麼拍。

    我經常聽到一些對攝影一知半解的人說的一句話:“拿個高階器材隨手拍都是大片”!

    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想說一句我把我的器材給你,你去隨便拍一些大片來給我看看!!

    我不否認高階機器的成像會更好,但是你真的會用嗎?會用了你就會拍嗎?會拍你就能夠拍大片?

    我之前看過李少白的一本書名字叫《好照片在哪裡》,但是我覺得寫得很好,在這本書裡,他講了好照片都是怎麼拍出來的,什麼時機拍攝的,有什麼樣的故事在裡面,而不是講這種照片什麼器材用什麼引數拍,什麼器材拍才最好看。

    當然我要說的一點是,我們不做器材黨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了解器材,掌握器材,就像一個士兵一樣,連槍都不會用,還談什麼上陣殺敵,立赫赫戰功呢?

    所以我們學習攝影,應該從基礎的瞭解攝影開始,在學習器材知識的同時應該思考的是物件怎麼拍好看,而不是什麼器材拍才最好看。

  • 7 # ZZzzZZZzzz

    這個我有感觸,早些年玩音響,發燒,追求音質,後來卻發現好的音樂哪怕是隨便的一個喇叭都能打動人,而那些為音效而音效的音樂卻只有感官的刺激,毫無意義!後來玩單反,效果確實比卡片機好得多,但玩的久了,卻發現刻意的追求效果卻失去了隨意之美,其實美隨處可見,只要你有發現美的眼睛!所以現在我只用手機記錄身邊的點滴之美!

  • 8 # 睿談雜說

    曾經,我也是器材黨,在迷茫中換了不少鏡頭,拍了一大堆照片,但好的照片卻沒有幾張。說說我的經歷,看完就明白,攝影大師不給你說器材而只說方法。

    所以,就開始在論壇找大片看,每每看到加精的大片,第一反應就看照片的資訊,光圈多少,快門速度多少,焦段是多少,作者用的鏡頭是什麼,機身是什麼。過一段時間有所領悟,發現自己拍得差是鏡頭不行啊,哈哈。

    於是開始搗鼓著換鏡頭。聽別人說什麼鏡頭可以拍出什麼效果,什麼鏡頭拍人像又如何如何好。經過一番考慮,買。

    換了好的鏡頭,照片的銳度,清晰度提高了不少。但,自己還是沒拍出好的照片。現在有時翻翻以前拍的照片看,感覺每張都高飽和,那時認為銳度高、清晰度高、照片鮮豔就是好照片。

    再後來在論壇上逛膩了,開始看一些攝影書籍,如紐攝、攝影與藝術、劉半農談影以及各個世界攝影大師對攝影的看法。才明白攝影也就是種表達,提高技術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和思想。而不是靠器材。

    有句話說的很尖銳但又不無道理,不會攝影的人,你給他哈蘇,他也會成功的拍出爛片。攝影最重要的還是鏡頭後面的那顆人頭。

    所以,大師不講器材,講器材的大師都是為商家寫的軟文。

  • 9 # 宅家懶羊羊

    一是他們都不缺頂級器材,是真不缺,廠家都上杆子送他們用,能帶起來銷量啊,他們拿普通器材都有給廠家做廣告的嫌疑,二是人家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器材,怎麼揚長避短用好它們,不會幹到處問我想花5000元怎麼配置器材的事,三是給他們一臺入門機也知道它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他們用入門機跟你演示的都是入門機能做的,他們幹活根本不會去用它們,比如他們絕對不會幹用800D加套頭去打飛版小鳥的事,除非那是標本,普通人就算有頂級器材加持還拍不好,就不要說用垃圾器材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普通人用入門器材拍照片都是浪費,手機足矣,所以大師都是隱形的超級器材黨,不過是人家已經沒必要用器材來提高身價了,如果他們哪天突然開始評測器材了,那一定是收了某家一臺頂級機身或者和某家結成了戰略(利益)合作伙伴,拿這些說事的小編也大都是跟廠商有關聯的,因為消費得起或者捨得投資頂級器材畢竟極少數,他們主要還是靠入門器材賺錢,這是在帶你入坑,讓你從入門的一直買到頂級的最好再換幾次門,這樣才有錢賺!

  • 10 # 攝影中級班

    攝影名家一般用的都是最好的器材,只要知道焦距、光圈多少,沒有心情瞭解其他的東西。因為聰明人懂得,最貴的一定是控制最好的。細節上的事,沒有必要過分關注。何況這些攝影名家有多少相機,是不是器材黨也不會告訴你的。

    沒有幾個人是器材專家,既然不是器材專家也不敢講器材。一是容易露怯、二是每個器材都會涉及到廠家的利益、粉絲的利益,是不能亂講的。何況,攝影器材,沒有太多的實質內容可講。誰也不是傻子,除非器材商給錢,否則沒人會講。這個跟是不是器材黨沒關係。

    攝影名家講座,講自己的得意作品,就是講自己、宣揚自己,是有可信度的、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說是言傳身教。講自己作品的拍攝過程、當時的想法也是有教學意義。你講別人的作品、講器材,正常人不會那麼幹。

  • 11 # 婚禮攝影師Tanke

    我做人像攝影這麼久以來,各種老師的講座聽過不少,確實很少有老師講哪個哪個裝置好,用這個裝置能拍出啥照片,不用這個裝置就拍不出,這樣這麼直白的說,這個老師估計也混不下去了!直白點說,很多出名的攝影師都是各相機的品牌代言人,他們的照片一般都會標示是什麼牌子什麼鏡頭之類的,就是明擺著告訴你,他們什麼品牌相機。以起到宣傳作用,正常情況下講課不會提相機什麼事,多多關注他們就是了。還有呢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照片的好壞對於相機的要求不是過分高,那些講師他們的裝置都是比較頂尖的,什麼85mmF1.2、50mmF1.2都隨便買,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這麼大財力去購買,推薦購買也沒啥必要,反而會增加一些負面影響!只有教你怎麼拍,才是最主要的,不然的話,我交了幾千塊錢學費去學習,最後只學到用某某相機傻子都能拍出片,我白活這麼多年的總結吧!誰都不是傻子,畢竟相機品牌這麼多,顧不了全域性,只有教一些拍攝方面的乾貨比較實在,對自己口碑也好!

  • 12 # 索林帶你看世界

    很簡單,對於大部分浮躁的人來說,能買買買就能提升畫質,何必苦練技術研究資料提高審美呢?這就是充錢讓你變得更強由來!

    其實很多時候,你發了張不錯的作品,總會有人過來問你,這是什麼相機拍的?這是什麼鏡頭拍的?當你告訴它這是一臺很好的器材拍攝,它就會說,我沒有這個器材能不能拍出來啊。

    當你某一特定題材時,器材的侷限性就限制死你了,比如拍攝遠處的翠鳥你沒有長焦鏡頭就不行

    所以,攝影器材也是重要的,我們要明白,器材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照片的本質是內容,所以你的一切都是為內容服務的。

  • 13 # 切問近思61177173

    因為專業攝影師器材早就燒到頂了,大三元只是入門級。最起碼也是整套F1.4定焦。所以跟專業攝影師不用談什麼器材之類。

  • 14 # 小k印像

    確實,這個我也有同感,特別是名氣較大的講師,基本強都是在分享場景選擇、拍攝技巧、心得體會甚至拍攝背後的一些故事,很少談到具體器材品牌和型號:

    究其原因,個人感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三分器材七分拍,技術和思路才是好片根本

    器材是攝影的工具,不是攝影的全部,真正的好片強調創意、技法和感情,而不是單純關注是用什麼器材拍的:

    能夠做攝影講師的,基本上都有比較深厚的理論積累和豐富的拍攝經驗,把重點放在非器材上是正常的:

    二、攝影講師接觸的基本都是頂級器材,沒有必要考慮器材短板

    第二個原因,著名講師一般接觸的都是高階器材,幾乎沒有必要考慮器材效能短板對拍攝過程的影響:

    特別是有名的攝影講師,有不少都是器材廠商高階器材的免費試用客戶,自然不缺好器材:

    三、基於商業因素考慮,避免給聽眾帶來品牌和型號上的傾向性

    最後一點是商業因素,器材廠商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在大規模講座中多次提及某品牌器材,難免有廣告之嫌:

    (圖片源網)個人經驗,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問題,朋友們可以關注小k後傳送下圖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 15 # 走哪拍哪

    因為攝影的技術是一套固定的理論,所有的人學習這一套理論都是這個流程,不會因為學習的人各種情況而改變,但是器材就不一樣了,有的人經濟基礎好一點,有的人經濟基礎弱一點,這樣你買什麼相機,配什麼頭,這裡面的變數很大。學習攝影的人掌了全面的攝影知識和技術,會根據自己攝影最多的場景和個人愛好來選擇器材和鏡頭的組合。

    實際上進入攝影領域久後,攝影人也會因為自己的理論實踐一直在進步,不斷地擴充套件自己拍攝的領域和適應不同拍攝要求的器材。

    攝影大師教授的方法核心原則是“授人以漁”,他們會把自己對攝影各方面的理解和認知與學習者做分享,不會過多的討論器材,對於學員如果構圖學的好,普通的手機拍照後期處理後也可以是很精彩的作品。對於攝影大師來說,他們從來不缺器材,因為大師們實際上在器材廠商的利益圈裡,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師用什麼器材,學習者自然會追隨什麼器材,所以大師談器材一定是另一種方式 。

  • 16 # 我就是要你

    通常來說 器材越多 作品越少 甚者沒有!

    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天天研究各種器材的年份 口徑 功能 手感 味覺 酸鹼度……

    還哪裡有時間去拍照片!

    所以這些人只能在攝影群裡顯擺各種資料……

    色影無上有個大溼

    天天器材拍器材 反正有錢!

    你要說他器材黨 或者讓他上幾張大作 立馬和你急!我們就是這麼斷交啦

  • 17 # 陽光136699081

    知識講座聽起來很神密也其實很簡單,再複雜的功能用一至二個就足夠了甚至一個功能用一輩子,作品也不是學出來,照自己的相走自己的路這才是特色。好的優秀作品:勤奮十機遇。

  • 18 # 閒行覓影

    聽過很多攝影老師的講座,都在講怎麼拍?而不是用什麼拍,為什麼攝影大師都不是器材黨呢?

    我也是聽過很多老師的講座,都在傳授自己的經驗,如何使用光圈,白平衡,對焦,布圖,擺拍,甚至講構圖,PS圖片等等。理論的東西學習時好學,聽聽看看,也可以看看資料再用自己的相機實踐,會找到感覺的,但是你看著攝影大師的圖片時,你想到的是這些東西嗎?構圖他做了幾個減法,幾分圖片,光圈多少,焦段多少,俯拍,仰拍等,好像沒有思考這些東西,你站在大師的作品面前,是照片的場景產生的內涵把你深深地吸引迷戀。對不?

    那這種感覺你能學的來嗎?

    對於偉大的攝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皮特·亞當斯

    與其拍攝一個東西,不如拍攝一個意念,與其拍攝一個意念,不如拍攝一個夢幻。

    ——曼.瑞

    作品容易拍,作品表達的內容能與你或者讀者共鳴嗎。

    “萬物之中皆有美,能否發現和表現這些美是拍照和攝影的區別。”——哈迪(Matt Hardy)

    美在我們身邊時時刻刻圍繞,攝影需要將美凝固和永恆!所以拍攝的方法只是一部分,重要的是作為場景中的攝影師,能否融入到場景中。

    為了一個鏡頭蹲守多久,一小時,一早晨,一天,一月,一年,三年,甚至更久,這樣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展現給讀者的就是另一類景象。普通相機也能夠完成作者當時的合二為一。

  • 19 # 樂不可支908

    真正懂攝影的大師講怎麼拍攝好照片,不懂攝影的人照本選科,講照相機說明書,講照相機的結構原理以及一些名詞術語等。因為攝影大師懂得,決定攝影作品的優劣是人對攝影藝術的理解,而不是使用什麼器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天冬至節了你那裡有吃羊肉的習俗嗎,羊肉怎樣做才去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