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不理財我不理你

    步兵在現代化戰爭中已經過時了美軍在2000年就已經取消了步兵團這個兵種。取而代之的是四個貝雷帽特種部隊,而陸軍主要由山地師(機械化數字部隊)和陸軍航空部隊組成。而我國也正在縮減這個兵種直到取消,前兩年的西部朱日和平演習就明顯全部機械化了,所有軍人都在裝備戰車裡,步兵沒有出現在那次演習中。

    現代化戰爭中陸軍的作用已經很小了,基本到戰爭後期才會進入戰場和打掃戰場。戰爭理念

  • 2 # 華來士1969

    越南人民軍是由中國一手培育出來的,繼承瞭解放軍的勇敢善戰,耐勞吃苦,勇於犧牲的精神。又師承瞭解放軍的戰術戰法。又由中國武器裝備一手裝備起來。他是東南亞叢林的小解放軍。半個多世紀以來,戰功卓著,打敗了法國和美國。中國在幫助其組建和培育軍隊時,胡志明比較謙虛。他說老大哥的部隊番號到了200多師,我們是小弟就跟在後面延吧,從300開始。於是就有301,302 ,303, 304,,,師,這個地位高下排名先後的痕跡,留到今天。

  • 3 # 紅色手電筒

    越軍在步兵師的番號上加A、B、C這種做法的確是有點奇怪,但是這個ABC並不是表明部隊的戰鬥力,而是一種根據越南自己傳統來進行的一種命名方式。

    越軍的304、308、312、316、320、325這幾個主力步兵師都是在中國的幫助下成立的,在越軍中也是絕對主力,在越軍開始南下作戰時,用這些老部隊編組新成立部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越軍的主力步兵師特別是番號是300的這幾個步兵師都是在抗法戰爭中,由中國幫助編組訓練得到,在抗法戰爭結束以後,這幾個步兵師應該是6個師都是越軍的主力部隊。在1959年,越共方面決定派遣主力部隊南下作戰時,這幾個步兵師自然是首先投入戰鬥,而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越軍的規模自然也是越來越大,而越軍在擴編的時候,採取了用A、B、C來區分部隊番號的辦法。

    越軍在擴軍的時候,通常是把幾個老牌主力師首先派到南方,同時在原地利用老部隊的留守人員,還有徵兆的預備役人員,以及其他部隊的一部分骨幹,組建新的作戰師,而這個師的番號一般是老部隊的番號後邊➕B,而原來的部隊則是番號+A,這樣就有了316A、308A這樣的番號。如果進一步的這個老部隊成立新的師那麼就是老部隊的番號+C。

    這裡邊舉一個例子,越軍的325C是1965年9月在清化成立,325C師的主要幹部戰士包括徵兆的新兵,325B師的留守人員,還有抽調其他部隊的技術骨幹,其中主要力量是325B師的留守人員,而325C師越軍是認為是325師的子部隊,C表示是第三個子部隊。

    部隊番號上➕A、B、C這種事就是幾個老牌主力步兵師有這種事,而在南方成立的幾個師沒有這種事。

    這種子部隊常見於從北方南下的越軍部隊,而在南方組建的越軍象第三師、第九師就沒有這種子部隊。

    番號上加A/B/C只是說明這個師是哪個老部隊的子部隊,對於戰鬥力並沒有特別的區分。從戰鬥力的角度來說,無論是A、B、C師從人員、裝備的數量上來說,投入戰場的時候都是齊裝滿員,不過一般來說A師由於老骨幹保留比較多,所以人員的素質上要好於後兩個子部隊,不過套用電影裡邊的臺詞“新兵打了仗,見了血,也就成了老兵。”

  • 4 # 兔哥哨位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軍隊都會有編號,這是軍隊建設的需要,便於組織指揮和領導。如,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等等。越南陸軍同樣有自已的編號。越南陸軍總現在兵力約41萬多人,設8個軍區、2個特區,(以上都是有負責的作戰地區)。編有14個軍部、58個步兵師、4個機械化步兵師、10個裝甲旅、15個獨立步兵團、若干個特種作戰部隊(含空降旅和爆破工兵團)、約10個野戰炮兵旅、8個工程兵師、10~16個經濟建設師(這個就是CD級別的師)、20個獨立工程兵旅。其中師的編號有特點,都是3字開頭的3位數編號,如,第308師,第316A師等等。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越南有300多個師似的,挺嚇人的。其實不是這樣。越南的步兵師只是從3字開始用,採用3位數而已。那麼為什麼不從頭排呢?。這是有原因的,越南曾和中國關係不錯,越戰及抗美戰爭時期得到了中國無私的幫助,其中也有部分部隊入越參加“抗美援越”作戰。而中國當時陸軍兵力龐大,有200多個師,為了防止弄混,所以越南的師級單位就選擇從3字開頭編制。這就是這些師的編號由來。除了編號,各師都有名號,名號的由來,有的是表現,如308師,別稱“先鋒軍師”。312師別稱“戰勝師”,這都是王牌主力師,都是有功勞的。還有是根據地名命名的,如325師,別稱“愛子師”,這個不是愛兒子的師,而是在越南廣治省愛子地區成立的師。再如320師,別稱“平原師”,是在越南北方平原地區成立的。另外就是根據成立的時期命名。如322師別稱“8月師”等等。那麼,越南師級編制中有的帶英文字母如316A師,代表什麼?越南在1978年開始軍隊改制。主要是因為當時越南僅陸軍就有100萬左右的兵力,越南經濟落後,養不起了。於是就決定採用主力師,非主力師,後勤師,預備師的方法,重點發展主力師,採用ABCD來區分等級。如A師,王牌,裝備有重武器,齊裝滿員。B級師,雖然沒有什麼重火力,但也是齊裝滿員。C級師,別說重火力,就連人都缺一半。D級師,就是開荒種地,插水稻的農民“伯伯”。以上四種等級師,除了AB.兩級師像個部隊樣,其它兩個簡直就是個“打醬油的料”。同時矛盾也出來了,AB兩個師牛氣哄哄,瞧不起CD師。CD兩師彷彿受到了歧視,更加“吊兒郎當”。越南軍方也感覺到這樣做不好,容易產生對立。於是就開始撤銷了用ABCD來區分等級。所以越南陸軍現在沒有字母等級區分了。全部是數字編號加別稱。

  • 5 # 軍武吐槽君

    越南軍隊使用ABCD字母劃分軍隊頗為類似日軍的甲乙丙丁師團等級制,而且和日軍一樣,越是等級高的數字一般組建時間越長,戰鬥力也越強!聯想到越南曾經被日本殖民,不能不說越軍沒有向日本學習借鑑的因素!越軍步兵師分級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次軍改,1975年4月南越首府西貢被北越解放,自此南北越統一,到了年底,南北越軍隊也實現了合併,此時越南軍隊數量已經達到驚人的130萬之多,而歷經幾十年戰爭的越南顯然沒有經濟實力去供養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但是當時做著印支帝國美夢的越南又不想讓軍隊大規模減員,所以一次重點發展,全面兼顧的軍改就開始了。

    (解放西貢)

    這次軍改的核心內容並不是裁軍,而是人為地將越軍劃分為三六九等,因為越南軍事工業基本為零,武器裝備完全依靠外援,所以只能選擇重點發展一線作戰部隊,進而兼顧其他二線部隊的國防方陣。於是就出現了ABCD四種等級軍隊,A就是主力一線師,一般為重點建設的機械化步兵師,一水的蘇式或者美械裝備,B就是二線師,使用的都是從一線部隊淘汰而來或者繳獲的裝備,重武器和防空火力缺失。C就是預備役師,基本上以步槍等輕武器為主,戰時用來補充AB師部隊。D就是農墾種田部隊,在越南美其名曰經濟建設師。華人最熟悉的越南A級師莫過於所謂的316A“白頰鳥師”(分級前為316師),這是越軍當年的六大王牌師之一,也是我援越軍事顧問團一手調教出來的部隊(原188師參謀長徐成功曾是該師軍事顧問,主抓訓練作戰),正因為得到了我軍真傳,其在奠邊府戰役和解放西貢戰役中都充當了越軍主力,算是一隻戰功卓著的越軍王牌部隊。(越軍王牌師)

    在1975年的那次改革中,316師首當其衝的被命名為316A主力步兵師,不僅換裝了全套蘇式裝備,人員編制也全部補齊。很可惜的是,這樣一隻我們一手帶大的部隊,卻在79年與東亞大國的衝突中擔當了作死急先鋒,最後在著名的代乃阻擊戰中被我39師和149師打殘,九千人的部隊最後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不過A級王牌畢竟是A級王牌,戰爭過後,316A師又迅速被重建,至今仍是越南主力王牌部隊之一。(越軍俘虜)

    數字劃分部隊等級固然可以有效的進行重點建設,不過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問題,那就是各部隊之間的歧視和不滿情緒嚴重擴大了,形成了A鄙視B鄙視C鄙視D的惡性迴圈,嚴重影響了部隊的團結和穩定。1987年,越軍開始了新一輪的精簡整編工作,不僅裁軍40萬,而且還取消了ABCD的分級,自此只存在了10年的越軍英文數字分級制度就消失了。(越南閱兵)

  • 6 # 貓眼觀史

    作為中國的近鄰,越南的發展也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之前中越之間還爆發過直接的衝突,自古以來,中國的西南地區就一直沒有安穩過,總是有各種的勢力割據,中原王朝也不斷派人來這裡平亂。

    後來越南獨立,在戰火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還打起了中國的主意,他們國家狹小,資源匱乏,是沒有辦法和大國對抗,可他們有著地利優勢,能夠藉助東南複雜的環境和敵人對抗,連美國這樣的國家,在這裡都吃了大虧。

    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越南也非常重視自己的軍隊建設,他們擁有50多個步兵師,聽起來還比較嚇人,不過這些步兵師的實力是有不同等級劃分的。

    有意思的是,他們的步兵師是按照字母來劃分等級的,根據統計,越南軍隊主要是分為ABCD四個等級,部隊的番號也是以這四個字母為主。

    越南這個國家也非常不幸,他們經歷了30多年的戰爭,才讓自己擺脫了戰火,長期受外敵侵略,也讓他們更加重視軍隊建設。

    後來蘇聯出手援助他們,讓他們的部隊戰鬥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可他們的軍隊數量實在太多了,人數超過百萬,為了區分不同等級的部隊,他們就想到用字母給部隊劃分實力。

    A類的部隊就是王牌軍,越南最為精銳的軍隊就是他們的王牌316A師,裡面的A就能象徵他們的實力。

    此外,B就相對差了些,也算是主力的軍隊,不過並不算是王牌部隊,可實力也不差,在越南軍中算是中上等的水準,這類軍隊戰鬥力還是有保障的,可惜和王牌軍比起來就差不少。

    C和D兩個字母,基本上就是屬於雜牌軍隊,這些部隊沒有什麼戰鬥力,甚至還有不少的部隊都是民兵,不能算是主力部隊,戰鬥力自然就沒有保障。偏偏這兩個等級的軍隊,是越南軍隊裡面人數最多的,可見越南軍隊的整體實力並沒有那麼強,更多還是靠著人數堆積來嚇唬人。

    字母等級的劃分,讓越南各個級別的軍隊分界就很明顯,可這麼做也有著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軍隊之間容易出現問題,畢竟部隊名字上不同的字母,容易讓其他部隊心裡不平衡。

    王牌部隊的人待遇是和其他等級的部隊不同的,他們也會歧視這些友軍,後來越南就取消了這種制度,並且他們為了提升自己的戰鬥力,也仿照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裁軍,不過裁軍的主要目標,是放在C和D兩個等級的軍隊中,這些部隊被取締,也表示越南軍隊的實力在不斷提升。

    當然單單靠著這些,是無法真正估量軍隊戰鬥力的,越南的軍事實力沒有那麼強,可真要不把他們當回事,也是容易吃虧的,之前美國在絕對實力佔優的情況下,還是被拖在了越南戰場。

    越南採用全民皆兵的策略,他們的民眾有著一定戰鬥基礎,不過越南自身條件不好,尤其是蘇聯解體,他們也失去了最強的外援,沒有大哥罩著,只能是想辦法增加自身的實力,越南這些年不斷進行著軍事改革,努力讓自己的軍隊和強國靠攏。

    他們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不過越南的環境雖然成就他們,也同樣限制他們,生長在山地叢林中,習慣山地作戰,更加擅長利用自己的地形優勢來對付敵人。

    可指望著他們軍隊能打什麼大的戰役,還是有些不現實,越南這些年發展還算不錯,國力在不斷增強,就算是他們的實力不夠,也是應該重視他們的發展,畢竟他們是與中國接壤的國家,身邊的威脅必須要警惕,否則就有可能造成大的災難,越南現在發展也是非常快,後面他們必然會成為東南亞的一大威脅,好在他們現在還沒有徹底發展起來。

  • 7 # 歷史知事

    越南軍隊有50個步兵師,為什麼番號上面數字字尾?其實那代表的是戰鬥力。

    越南是我們的東南亞小霸王,從宋朝開始獨立於中華,就不斷南侵,近代做了法國殖民地更是乘機把寮國和高棉納入懷中,二戰後做了幾天美國殖民地,直接信心爆棚自詡“世界第三強國”,準備把北方大國幹趴下,結果可想而知,很快學會了如何做人。

    越南是一個軍事立國戰爭立國的國家,二戰後先是法國來了,後是美國來了,南北分裂下的內戰沒少打,與法國鬼子美國鬼子更是經常幹仗。這樣的形勢下,越南軍隊越來越膨脹。奠邊府大捷後,法國鬼子被越南八年抗戰打回老家去,越南軍隊就擴張到了33萬人,編成12個師另11個獨立團、4個炮兵團、2個工兵團。

    法國鬼子走了,美國鬼子又來。1964年“北部灣事件”以後,1965年3月美國發動了越南戰爭,先後投入美軍達55.5萬人,僕從軍7.2萬餘人,南越軍隊100餘萬人。越南北方只好擴張軍隊繼續作戰,於是地面作戰部隊直接擴編到25個師,到抗美戰爭後期總兵力已達100萬人。

    1975年,美國撤軍,越南南北統一,南北越軍隊加起來超過了120萬!軍隊太多,但不能不養軍隊啊,那就把外華人徹底趕走吧!於是,150萬南方華僑被強行扭送進拘留中心或趕入大海,20萬越南北方華僑被強行驅趕回國。北方大國對越南長達20多年的無私援助,換來的是大規模的排華運動,失去的是無數華人華僑的家產乃至生命。

    就在越南從美國鐵蹄下掙脫出來,準備成就世界第三強國的當口,對國內軍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改革,核心內容就是對軍隊戰鬥力進行甄別,加強對主力師的訓練和裝備。

    經過改革,越南建設了六大主力師,他們分別是:

    308師,清一色的蘇式武器,被稱為“鋼鐵拳頭師”。軍事改革中調防首都河內地區,是名符其實的御林軍。

    316A師,也是清一色蘇式武器,別稱“戰勝師”。奠邊府戰役中該師擔任主攻任務,攻克了法軍興蘭據點群,並在總攻階段活捉了法軍司令德卡斯特萊准將。中越戰爭中,直接被打殘,損失了3000多人。

    312師,僅次於308師和316師,是由308師抽調部分組建而成,長期在南方守備。

    320師,被稱為尖刀師,對美戰爭中曾兩次立大功,裝備也使用繳獲了美式武器,侵略高棉的戰爭中,320師是主力軍,隨後北方爆發戰爭,調回國內與北方大國作戰。

    304師,南下統一戰爭中,率先攻入南越首都西貢,被稱為英雄師。

    6,325師,別稱“愛子師”,抗法戰爭中層使用“南定師”代號,參加了冬春戰略進攻,還入侵過寮國。

    事實上,越南軍隊不僅有六大主力,其他軍隊如第三師,345師,都有不俗的戰績,這些軍隊,一律被叫做主力師。

    在1978年軍事改革中,開始成立了一些非主力師,用字母B作為番號字尾。比如308師和316師這些超級主力中,淘汰出一部分戰鬥力較差的,組成了308B和316B,還有一些師本身戰鬥力就不行,直接退居二線,打上了字母B,成了非主力師。

    比非主力師戰鬥力更差的軍隊,直接成了後勤師和預備師,也有人直接叫他們經濟建設師。這些軍隊說白了就是以軍隊方式搞經濟建設,種地養豬啥工作也幹,如果逃避勞動照樣以逃兵槍斃。與其說這是經濟建設師,不如說他們就是集中營,勞動改造營。為什麼不直接讓這些人復原?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這些人大多來自於南越軍隊,如果放走了上山下鄉當土匪強盜,雖然打不過主力師,可是欺負老百姓綽綽有餘。

    就這樣,越南透過軍事改革,認為在軍隊中建立起“歧視鏈條”,主力師瞧不起非主力師,非主力師又瞧不起經濟建設師。一個國家如果分一線二線部隊還可以理解,但是還專門搞出來三線四線這樣專業的受氣包,實在是太少見了。

    到90年代,越南人終於想通不打仗了,開始踏踏實實搞革新開放發展經濟。軍隊上,大規模的裁軍,經濟建設師裁汰下去,非主力師也去掉了歧視性的字母B。比如316B師改成了356師,320B師改成了390師等等。

    越南這種對軍隊劃分三六九等的形勢,世界各國都有,最典型的還是日本。日本的師團級作戰單位,劃分了五個等級,其中甲種師團兵力268200,乙種師團24400人,丙種師團15500人,丁種師團11000人,獨立混成旅團8000人。

    即使是我們解放軍,也分為甲種軍和乙種軍。其中甲種軍包含1,13,21,27,38,39,54七個集團軍,另外11個集團軍則是乙種軍。乙種軍在兵力和戰鬥力上,與甲種軍相差很遠。

    這就是越南軍隊,喜歡我就快關注吧!

  • 8 # 軍武小咖

    越南這個國家也是夠悲催的,19世紀後期被法國殖民,後爆發二戰又被日本佔領,被日本佔領的過程中由於日本對於越南的統治極為殘暴,於是各個地方成立游擊隊同日本對抗,這游擊隊就是越南現在軍隊的起源,所以說越南的游擊戰術是有光榮傳統的,隨後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法國想再次奪回越南這塊殖民地,但是雖然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越南軍隊對於法國軍隊仍然處於劣勢,但此時的越南軍隊由於二戰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遊擊作戰經驗,想要消滅他們也並不容易,隨後由於國際上的援助,越南開始縮小同法國的差距。到了50年代越南軍隊正式開始正規化,所謂的六大主力師(304,308,312,316,320,325)也是此時建立的,有意思的是越南的軍隊番號並不是從1開始的而是從300開始,給人一種部隊很多的錯覺。當然這是題外話了,回到正題。所以咱們也能看到這六大主力師的編號相對較小,原因就是建立比較早的緣故,前邊扯了這麼多,就是想說越南軍隊透過字母劃分等級很可能是受日本甲乙丙丁師團編制的影響。

    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越南的軍隊達到了恐怖的120萬人,並且經過長時間戰爭的洗禮,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容小覷,同時此時的越南又繳獲了美軍和蘇聯援助的大量軍事裝備,為了進一步增強戰鬥力,實現當時全球第三大軍事強國的美夢,越南進行了一系列軍事化改革,包括裁軍30萬人,總數有所下降但是戰鬥力進一步增強,同時對重點部隊進行側重,也就是劃分等級,A類是一線作戰部隊,B 類是二線作戰部隊,C類是預備役部隊,D類是耕種部隊。但是這樣問題隨之而來,A類部隊高高在上,看不起下面的部隊,甚至是侮辱下面的部隊,下面的部隊卻只能忍氣吞聲,大大打擊了底層部隊的積極性,引發下層軍官的強烈不滿,後來越南自己也意識到這種情況不利於軍隊團結,於是才把這種分級的情況廢除。所有部隊的番號就近改編,例如被我軍打殘的316A師改編為316師,當初在316師中抽調部分官兵加上新兵組成的316B師改編為356師,320B師改編為390師等等。

  • 9 # 鐵桿軍迷

      

    一、越南軍隊擁有150多萬軍隊,堪稱兵強馬壯

    從40年代中期開始,越南軍隊就開始打仗,一直打到了70年代中期。長期的戰爭造成了經濟凋敝、百業廢弛,但同時也為越南訓練了數量眾多、戰鬥經驗豐富的部隊。1975年,越南完成南北統一的時候,總兵力已經超過了150萬。不過,當時的部隊編制很混亂,存在戰鬥力參差不齊的情況。因此在1978年,在軍事改革的過程中,越南軍隊裁撤了將近30萬軍隊。隨後,把陸軍整編了50多個步兵師。雖然在軍隊數量上有所下降,但是軍隊的戰鬥力進一步提高,各個兵種的配合進一步鞏固。

    從6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大規模援助越南。與此同時,越南繳獲了大量的美式武器。美國軍隊撤離的時候,為南越留下了很多武器。越南完成了南北統一之後,這些武器都成了戰利品。因此,70年代後期的越南,同時裝備了美蘇等國家的武器。其中,輕武器方面非常先進,步兵部隊的火力超過了周圍的鄰國。為了武裝越南軍隊,蘇聯軍隊把一些70年代才服役的新裝備,也援助給了越南。由於自身擁有充足的實力,越南開始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同時開始染指周邊的鄰國。

    二、越南軍隊開始採用字母劃分軍隊等級

    從1978年開始,越南軍隊開始用字母ABCD來劃分各個步兵師的戰鬥力。字母A代表王牌部隊,字母B代表二線部隊,字母C屬於預備役部隊,字母D指的是負責耕種的農耕部隊。例如316A師,屬於越南軍隊的六大主力之一,因此採用了字母A。其實還有一個316B師,當年從316A師抽調了部分官兵,再加上一些新兵組成了316B師。316B師的戰鬥力明顯不如316A師,由於隨後爆發了戰爭,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部隊都帶有字母。一部分部隊有字母,另一部分則沒有字母。越南軍隊的六大主力中,只有316A師攜帶了字母。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軍隊都會有編號,這是軍隊建設的需要,便於組織指揮和領導。如,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等等。越南陸軍同樣有自已的編號。越南陸軍總現在兵力約41萬多人,設8個軍區、2個特區,(以上都是有負責的作戰地區)。

      

      從1978年開始,越南軍隊開始用字母ABCD來劃分各個步兵師的戰鬥力。

      

      如A師,王牌,裝備有重武器,齊裝滿員。B級師,雖然沒有什麼重火力,但也是齊裝滿員。C級師,別說重火力,就連人都缺一半。D級師,就是開荒種地,插水稻的農民“伯伯”。以上四種等級師,除了AB.兩級師像個部隊樣,其它兩個簡直就是個“打醬油的料”。

      

      數字劃分部隊等級固然可以有效的進行重點建設,不過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問題,那就是各部隊之間的歧視和不滿情緒嚴重擴大了,形成了A鄙視B鄙視C鄙視D的惡性迴圈,嚴重影響了部隊的團結和穩定。於是就開始撤銷了用ABCD來區分等級。所以越南陸軍現在沒有字母等級區分了。全部是數字編號加別稱。

      

      其中師的編號有特點,都是3字開頭的3位數編號,如,第308師,第316A師等等。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越南有300多個師似的,挺嚇人的。其實不是這樣。越南的步兵師只是從3字開始用,採用3位數而已。那麼為什麼不從頭排呢?

      

      這是有原因的,越南曾和中國關係不錯,越戰及抗美戰爭時期得到了中國無私的幫助,其中也有部分部隊入越參加“抗美援越”作戰。而中國當時陸軍兵力龐大,有200多個師,為了防止弄混,所以越南的師級單位就選擇從3字開頭編制。這就是這些師的編號由來。

    越南有將近33萬平方公里面積,人口將近9000萬,應該稱得上是中等國家了,有一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論打仗,越南人即便在全球都是小有名氣,經過了抗法戰爭和抗美戰爭,儘管國內被戰火搞得到處斷垣殘壁,軍民也傷亡無數,但法國佬和老美都來勢洶洶,卻垂頭喪氣地走了,這些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反侵略戰爭的越南軍隊打出了赫赫威風。

    越南陸海空三軍齊備,其中,海空軍力量比較薄弱,真正有戰鬥力的就是其陸軍,目前,越南陸軍有40餘萬兵力,將近60個步兵師,4個機械化師、10個裝甲旅、10個炮兵旅等。

    至於越南軍隊帶字母的軍隊,譬如中國軍迷熟悉的316A步兵師等,在抗美戰爭時戰鬥力非常強悍,但那都已經是過去式了,軍改後的越南軍隊事實上已經不存在帶字母的步兵師了。

    抗美戰爭結束時,越南軍隊陸軍擁有六大主力步兵師,包括304師、308師、312師、316A師、320師、325師等。

    316A步兵師在越南軍隊中被稱為英雄師,號稱能吃掉對方的一個主力師,其軍隊中基層軍官的訓練工作,全都由316A師來負責。

    1979年初,316A師部署在越南北部地區,在前進的過程中和對手發生遭遇戰,最終傷亡達到了4000餘人,對一個僅有9000餘人的步兵師,這個損失已經非常慘重了。

    其實,越南軍隊的字母等級制度,是越南軍隊改革的一部分,準備用字母ABCD來劃分自己的軍隊,有點類似於二戰期間,日本軍隊不同戰鬥力的部隊,用甲乙丙丁四種不同的師團來區別。

    其中,字母A代表王牌部隊,字母B代表二線部隊,字母C屬於預備役部隊,字母D指的是負責耕種的農耕部隊。

    當年,越南軍隊中有一個316B師,從316A師抽調了部分官兵,再加上一些新兵組成了316B師,隨後由於爆發了那場眾所周知的戰爭,不是所有的部隊都帶有字母,在其六大主力步兵師中,只有316A師攜帶了字母。

    當初軍改建立字母等級制度時,就遭到了軍方不少高階將領的反對,,部隊間出現了高人一等的情況,對二線和役備役部隊有一定的屈辱性,軍隊內部也易產生矛盾。

    上世紀90年代初,軍方對那些番號接近的部隊進行了改編,316B師改編成了356師,320B師改成了390師,325B師則成了395師等。

  • 10 # 文史墨客

    ABCD四個等級

    1944年12月22日,越南人民軍建立。1978年,越南人民軍實施改革,採用ABCD四個等級來區分軍隊的等級和戰鬥力。

    其中A級部隊是主力一線師,一般為重點建設的機械化步兵師,裝備主要為蘇式或者美式;B級部隊是二線師,裝備為從一線部隊換裝或者繳獲的裝備,相對缺乏重型武器和防空火力;C級部隊是預備役師,以輕武器為主要裝備,是戰時的主要後備軍事力量。D級部隊主要從事農墾種田等生產工作。

    越南軍隊番號從3開始,改革後的軍隊番號如320B師和325B師。以曾經是越南王牌,如今為越南六大主力之一的316A師(該師是越南現在唯一一個番號中有字母的部隊)為例,改革時,2/3的老兵留在原316師,劃出1/3的老兵組建新的部隊,而後為這兩個部隊補充兵員至滿員,原316師就成為了一線主力316A師,新組建的則成為316B師。

    取消字母分級

    其實,部隊劃分等級是一個古今中外的普遍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國家的經濟生產能力是首要因素,誰都希望自己的軍隊都是所向披靡、馳騁天下的,但供給現狀不允許;武器裝備的設計定型、生產列裝、更新換代、改造升級等環節的週期衡量,不可能所有裝備都清一色是最先進的,如果130萬的越南陸軍裝備某新型主戰坦克,一年後裝備升級,就要全軍升級,可能這一輪還沒有升級完,下一輪裝備升級就開始了,所以,必然會有某些部隊裝備高精尖的武器,有些部隊要接手一線部隊換下來的裝備;根據遂行任務、當面之敵的不同,裝備和待遇自然不一樣,對付美國這樣的強敵,絕不可能用D級部隊,那幾乎是不人道的,但對付某些弱國,B級部隊就可以解決,完全用不著A級部隊,誰也不會總是殺雞用牛刀,不然,廣義的說,警察也是武裝力量,但是誰也不會為警察去裝備坦克、轟炸機、航空母艦這樣的裝備;還有就是兵員個體的素質差異,不是誰經過訓練都可以當特種兵,成為精兵,這是需要天賦的,這或許是形成軍隊等級差異的一個自然因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但是越南在這次改革中出現了明顯的理想主義,直接在部隊番號後面冠以字母來區分等級,這在軍事歷史上是十分鮮見的,相當於為每個部隊貼上了一個等級標籤,一個本來是預設的事情成為了盡人皆知的事情,這在個體和群體的心理上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這種措施首先受到了CD級部隊的強烈反對。另外,越軍改革時也正逢戰事,所以這一改革計劃也就沒有得到全面貫徹,最後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女第一次相親成功,多久後住在對方家裡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