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哐噹一聲吼
-
2 # 遲到的叛逆
做為一個農村長大的娃來說,家庭多兄弟姐妹很正常。而我做為90後,我見證了我奶奶對父輩的偏愛,我也見證了父母對妹妹的偏愛。
從小標準留守兒童,沒戒奶就和奶奶生活了,父母帶著兩個妹妹做生意,後面妹妹也回來和奶奶生活,每次爸媽回來我確實感受到父母更偏愛他們,我其實就是個放養的娃。
然後呢從小到大我都知道我媽和奶奶婆媳關係不是很好,客觀的說我爸媽對奶奶的照顧比我大伯和叔更好,我媽也沒什麼怨言,只是奶奶跟我爸媽生活,有點什麼好事總想給另外兩個兒子。這麼多年另外兩個兒子如果用句不好聽的話說就是不會做人,妄為人子,常年在外也在外面城市有了房子,不說過年從來不回家,平時連個電話都沒有給老人,生活費什麼的更別說了。倒是村子上有什麼紅白事那兩個兒子倒是很積極回來,也就呆個一下午。
總之透過父母的偏愛我覺得他們只是覺得我比較不需要人管著,放養著挺好。至於我奶奶她們偏愛更多是因為他們沒有在自己身邊陪伴而缺失的一種心理
-
3 # 子曰孫雲
親子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它有大多數人際關係的特徵,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品味,情趣,觀念相近的會更容易共鳴。
-
4 # 家庭倫理電視劇
有幾種可能:1.父母偏愛男孩,是因為重男輕女,有家產也必定留給兒子。2.父母偏愛最小的孩子,總覺得最小的孩子需要的保護最多,最小的孩子也最喜歡。3.父母偏愛某一個孩子,是因為這個孩子跟自己某些方面最像
-
5 # 一天影音製作
多子女家庭父母偏心似乎是很常見的事。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在多子女家庭中,有些孩子生來就受到父母格外的厚待和寵愛,而有些孩子卻從小就受到忽視,成為家裡的邊緣人物,從小受到極大的委屈和不公,就像《請回答1988》中的德善一樣,很小就生活在姐姐和弟弟的陰影之下,連生日爸媽都沒有給她單獨過過,總是讓她和相差幾天過生日的姐姐一起共享一個蛋糕。再一次德善爆發了,爸爸也偷偷的給她買個大蛋糕,說出那句“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讓人淚奔的臺詞。
但是也反映出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總是會不自覺地偏愛某個孩子而忽視某個孩子。很多人說,父母也是凡人,有私心,如果某個孩子孝順。父母肯定會偏心的,畢竟關係到以後的養老。父母的偏心,真的和孩子孝順掛鉤嗎?其實不然,有些父母的偏心似乎是天生的,從孩子出生後就有了,孩子以後會不會孝順,小時候也難以判斷的準確。所以說孩子都是父母十月懷胎生的,為什麼父母總偏心某個孩子,和孝順無關,背後原因很無奈。
心理專家對此給出瞭解釋,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偏心可以從年齡大小、按性別、按長相、個性等三個方面來說:
年齡大小是決定父母偏心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老大寵,老么愛,中間的老二沒有疼沒人愛
老大由於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幾乎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會專一投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而且由於家庭期待和榜樣的作用,家中的長子和長女通常在身體和智商方面都是優於下面的弟弟妹妹的。加上很多傳統觀念中的“長子嫡孫”“長女嫡親”等,父母會比較偏心看重家中的老大。
多子女家庭中,老么也會成為最受寵的存在。因為家中的老么通常是在父母年紀比較大的時候誕生,再加上這個時候老大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空間,和父母的距離沒有那麼近了,所以老么就成了父母的心頭愛,佔盡寵愛。所以說,孩子多的家庭,老大寵,老么愛,中間的老二沒有疼沒人愛。
按性別,重男輕女最為明顯
這一類的偏心也是很常見的,尤其重男輕女的表現更為明顯。根本原因在於幾千年來男權社會,根植在很多人心裡的傳統觀念,認為兒子是家庭的傳承者,是自己養老的保障。女兒以後嫁人了就是外人。現實生活中很多例子已經證明了,就算女孩在成年後為父母和原生家庭付出的再多,也不能改變父母對兒子的偏愛。
按長相、個性,滿足父母自戀心理的更受寵
一個家庭里長得像爸爸的孩子,往往更能得到爸爸和奶奶家人的寵愛。反之,長得像媽媽的更受姥姥嫁人的寵愛,因為長得像自己的孩子,滿足了父母的孿生需求,每個人都是很自戀的,長得像自己和自己性格也相似的孩子,滿足了自己自戀的心理。
手指還有長短,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平。但為人父母應該做到剋制己欲,儘量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有好的家庭氛圍和兄弟姊妹感情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很普遍。一方面,在很久以前,由於養兒防老的觀念,造成普遍的重男輕女。從情感上來講,是父母對於兒子的偏愛。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遲早要嫁出去成為別人家的人。而兒子最終會結婚生子傳宗接代,實現血脈的延續,始終是自家人。從功利主義來講,喜歡兒子是因為可以為父母送終養老。這是自古以來的孝道文化決定了功利屬性。也就是父母為自己的身後事做出的選擇,不僅僅參雜著個人情感,還有文化屬性的選擇。在經典電視劇《天道》中,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對於文化屬性的概念有些異常理性的體悟。對於孝道文化的解釋,更加生動的詮釋了功利心態的由來。另一方面,拋開重男輕女的觀念,剩下的就是父母的偏好,習性。通俗點講,就是偏愛某個孩子是以父母個人喜好為轉移。這種提現最直接的原因是父母希望孩子成為自己最希望的樣子。每個人都有夢想,父母也不例外,在他們自己身上沒有實現的,就會無意識的寄託在孩子身上。當某個孩子在表現出會實現他們的願望或者表現時,就會形成對某個孩子的偏好。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心裡會不平衡,反應也會表現出不滿。但請理性對待,人都是自私的,父母也不例外。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也許被偏愛的不是最好的。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但作為子女卻應該盡善盡美的孝順父母。